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爨氏一族曾在南中地区创造了非常灿烂的“爨文化”,但已消亡多时。如今只有云南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两块古碑,还记录着爨氏一族曾经的辉煌。图为出土于云南陆良的《爨龙颜碑》。
“爨”念cuàn,总共有30画,是笔画第二多的简化汉字。这个字在生活中极其少见,以爨为姓的人更是稀有。
因为爨字难写又难念,很多爨姓人都已经将姓改成了别的字,现今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西南的爨家村人就是如此。村中居民本来都姓爨,现在已改“爨”为“炊”,但仍读作cuàn。
至于为什么改成“炊”,要从爨姓的其中一个来历说起。在西周时期,有一种专门为王室成员制作膳食的官员,称为“爨官”——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头倌,专职掌管厨房炊火之事。爨官的一部分后裔子孙,用祖先的官职称谓为姓,也就是爨氏。在古文中,“爨”和“炊”同义通假,因此爨氏也可以称为炊氏。
爨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与汉代大名鼎鼎的班氏家族有关。据史书记载,东汉的班固、班超等班氏族人,因编纂了《汉书》、《白虎通义》,又收复重开西域,功不可没。汉章帝为表彰其家族功绩,将爨地(今山西忻县、定襄一带)赐封于他们。之后班氏一族后裔,有的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称之为爨氏。
爨姓一族曾在三国时期辉煌一时。史料记载,诸葛亮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一带)之后,为了稳定蜀国后方,极力扶植南中地区有势力的大姓家族。在他的扶植之下,以爨姓为代表的四个姓氏家族,成为南中地区最有势力的统治集团。之后的历史中,爨氏一族的势力愈加庞大,最终取代其他三姓而独霸云南。从东晋到唐天宝七年,爨氏一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在这期间,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而非凡的文化,被称为“爨文化”。
爨文化从音乐、舞蹈到饮食、服饰,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爨姓人甚至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爨文”——但现在已经失传,在历史中消亡得无声无息。如今,人们只能从记录着爨氏族源及迁徙路线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中,感触到一丝爨氏族人曾经的辉煌。
现今湖北枣阳的爨庄,是爨姓人的聚居地之一。当地人告诉笔者,他们虽然都姓爨,身份证上却很多都是写的“灿”——这个改姓没什么渊源,就是当初长辈们办理第一代身份证时是要手写的,因口音差异,派出所的民警听成了“灿”。而给孩子办户口,需要携带家长的身份证,于是孩子们也跟着一代一代地姓成了“灿”。很多爨家人也表示,有机会还是会将名字改回“爨”,毕竟是祖仙留下的姓氏。为了防止别人再弄错自己的姓,枣阳爨家人现在自我介绍时往往都说得很详细:“我姓爨,‘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加火烧’的那个爨”……
“爨”念cuàn,总共有30画,是笔画第二多的简化汉字。这个字在生活中极其少见,以爨为姓的人更是稀有。
因为爨字难写又难念,很多爨姓人都已经将姓改成了别的字,现今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西南的爨家村人就是如此。村中居民本来都姓爨,现在已改“爨”为“炊”,但仍读作cuàn。
至于为什么改成“炊”,要从爨姓的其中一个来历说起。在西周时期,有一种专门为王室成员制作膳食的官员,称为“爨官”——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火头倌,专职掌管厨房炊火之事。爨官的一部分后裔子孙,用祖先的官职称谓为姓,也就是爨氏。在古文中,“爨”和“炊”同义通假,因此爨氏也可以称为炊氏。
爨姓的起源还有一种说法,与汉代大名鼎鼎的班氏家族有关。据史书记载,东汉的班固、班超等班氏族人,因编纂了《汉书》、《白虎通义》,又收复重开西域,功不可没。汉章帝为表彰其家族功绩,将爨地(今山西忻县、定襄一带)赐封于他们。之后班氏一族后裔,有的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称之为爨氏。
爨姓一族曾在三国时期辉煌一时。史料记载,诸葛亮平定南中(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一带)之后,为了稳定蜀国后方,极力扶植南中地区有势力的大姓家族。在他的扶植之下,以爨姓为代表的四个姓氏家族,成为南中地区最有势力的统治集团。之后的历史中,爨氏一族的势力愈加庞大,最终取代其他三姓而独霸云南。从东晋到唐天宝七年,爨氏一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在这期间,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而非凡的文化,被称为“爨文化”。
爨文化从音乐、舞蹈到饮食、服饰,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爨姓人甚至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爨文”——但现在已经失传,在历史中消亡得无声无息。如今,人们只能从记录着爨氏族源及迁徙路线的《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中,感触到一丝爨氏族人曾经的辉煌。
现今湖北枣阳的爨庄,是爨姓人的聚居地之一。当地人告诉笔者,他们虽然都姓爨,身份证上却很多都是写的“灿”——这个改姓没什么渊源,就是当初长辈们办理第一代身份证时是要手写的,因口音差异,派出所的民警听成了“灿”。而给孩子办户口,需要携带家长的身份证,于是孩子们也跟着一代一代地姓成了“灿”。很多爨家人也表示,有机会还是会将名字改回“爨”,毕竟是祖仙留下的姓氏。为了防止别人再弄错自己的姓,枣阳爨家人现在自我介绍时往往都说得很详细:“我姓爨,‘兴字头,林字腰,大字底下加火烧’的那个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