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然而目前作文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技巧方面的指导,而忽视兴趣热情等非智力因素的现象。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就成了语文老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作文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66-0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无兴趣作文而令其作文,就等于“赶鸭子上架”,可谓强扭的瓜不甜,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初略的探讨。
首先,让学生愿意写作文
对于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会答:不就是教师让我们写文章。这是一种被迫无奈的心理,既然是被迫而作,当然就不会有佳作问世。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起步时没有从认识上去引导学生。其实,作文就是外部世界折射到我们头脑中,而我们又诉诸于语言文字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任何人在生活中总有所见、所闻、所感,作文就是把我们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感触最大的东西用语言文字形式组成文章。作为吸收信息快,喜于观察事物的中学生,让他们把口头上说得最精彩、最感人的有意义的那些故事和感受用文章记录下来,就这么简单。给学生一起步就觉得这与吃饭、聊天一样,是信手拧来的事,让他们从心底不会产生象我们读书时那谈作文色变的心态。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与演练时就不必把作文搞成一种严肃、正规、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干脆把它当成一种轻松的、自由的、可亲可近的谈谈写写。让学生在提笔时不会自己被自己吓住—— “我在做作文”。而会欣喜地说:哦,原来作文就是这样啊!
让学生对作文有了大致的认识后,还须对作文文体与样式有实质意义的认识。细想,其实人类的语言内容大致有四种:一是讲述记忆中自己经历过的接触过的人和事;二是介绍一个别人没有见过或了解不清楚的实物或某种事理;三是发表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四是诉说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我们写作文文体的划分(记叙、说明、议论),这是人类语文的自然记录,只是表达方式和表现内容不同而已。
记叙文是对自己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和事借助文字再现(但不是简单复述,还要有所取舍,提炼加工),配以生动形象、具体、精彩的描述而组合成。说明文基本上是对实物的复制和事理的演示,让读者听得明白、清楚;议论文就是让读者知道你对某个问题的想法与主张,并认同你的观点。对一句话的看法,一条新闻的认识,一种兴趣的爱好,让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明白一点,议论文就不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而让别人赞同,信服你的见解,那你的议论文就算写好了。
其次,让学生想写。
上面讲了对作文实质的认识,但对于一些学生仅只有最初的兴趣,次数多了,就会“江郎才尽”,“材源”枯竭,激情减弱,兴趣消退。为了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则还须作多方努力,本人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粗略总结了一下几点。
1 真情流露法
一个感人至深,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此时,抓住学生心情激荡的时机,要求学生试试身手。记得我给初二班上课时,讲述了自己读书生涯和生活经历,同学们听着听着居然掉下了泪水,他们在肯定我坚强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真情的亮点。我顺势叫同学写一件难忘的事,同学们努力搜索记忆中的事情,情感之门一旦打开,思绪如决堤的潮水,一个充满真情,感人至深的故事,声情并茂的语言,跃然纸上,让我看了都深感吃惊。质量与数量明显高于往时。也就是说,情感的挖掘,真情的流露,是使文章声情并茂、打动读者的前提,同时让自己摆脱无话可说的境地。所以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不断翻书,找资料,收集曲折动人、感人至深的故事,运用于课堂,不光调动了他们的感情,同时让他们在耳闻目染中积累了素材。
2 借题发挥法
现在大部分孩子被娇生惯养,不懂得关爱别人,自私、怕吃苦、没毅力。在作文中也表现出这一点,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作文水平没有多少长进。为了治治他们的毛病,我从卡耐基的人性弱点,讲到中国近代的苦难历程,再讲到当今的社会,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话锋一转,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和日本是如何发达的,再说出中、日小朋友夏令营的相关情况报到。我在讲这则消息时,有意无意点出中国小朋友的劣根性,语言较为“刻薄”。想以激将之法让其就范。当时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小日本”等过激言词不绝于耳,学生满脸的不服气。我当即就来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我的—— 。居然没有人像平时一样抓头搔耳,只有沙沙的下笔声,没过四十分钟,全班同学齐整地交卷。就连平时因水平差而懒得动笔的吴同学,也写了几十行,虽不十分成文,但也表达了他想要表达的内容。文章语言普遍通顺,中心突出。有写理想的,有写明天的,也有人写南京大屠杀的……取材广泛。爱国情绪和个人斗志得以全方位调动。同时,在后来的课堂或课下,有的同学娇滴滴、怕冷、想家。只要我提到这些话题,便会立即振作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变着花样,借题发挥来“刺激”他们,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全方位挖掘,用“心”去写文章。
3 学以致用法
教材中大多数课文不但主题深远,而且结构奇巧,写法灵活出新,正是学生的“抛砖引玉”之作。教学中只须抓住其中的某一种加以发挥,阐述其精妙所在,启发学生去思考,打开他们的思路。学生大多愿意拥他人技巧为己有,除了模仿,还要创新。如《小巷深处》中的“瞎娘”对养女的至深之爱,一个“爱”字,生活中无所不在。让学生发挥想象,“乞丐”、“孤儿”、绝症患者,无不需要爱。再引到社会,让人间处处充满着爱。又如《伤仲永》中的方仲永从一个“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给世人一个“伤”字,表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不让“悲剧”重演。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材料,推陈出新。
4 张榜、推荐发表法
每一个人(包括学生)都有被别人认可的欲望。长期的劳作,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一旦得以肯定,得以证明,那种从心底迸发出的写作热情,势如破竹,不可阻挡。优秀作文每周一念,教室墙上张贴,争取让大多数同学的作文上榜,使其受到鼓励。然后把较优秀的作文推荐到校报,得以更好的展示。如果学生作文确实优秀的,可联系外地刊物,尽可能得以发表。通过这些小小的刺激,现在我所教的那个班,我忙得不亦乐乎,主动要求每日一练,让我来修改。遇到名言佳句,师生共同品赏,热情高潮,水平凸显。把作文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有几个同学不写,反倒觉得缺点什么似的。
当然,兴趣提高绝不止这几种,还有待于摸索总结。一般情况下,除了考试,我们不应生硬地把文题抛给学生,什么都不管,这样学生心理太过于被动,思路就可能打不开。要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作文,把内心的情感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作文 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166-0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无兴趣作文而令其作文,就等于“赶鸭子上架”,可谓强扭的瓜不甜,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初略的探讨。
首先,让学生愿意写作文
对于写作文,大多数学生会答:不就是教师让我们写文章。这是一种被迫无奈的心理,既然是被迫而作,当然就不会有佳作问世。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起步时没有从认识上去引导学生。其实,作文就是外部世界折射到我们头脑中,而我们又诉诸于语言文字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是说,任何人在生活中总有所见、所闻、所感,作文就是把我们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感触最大的东西用语言文字形式组成文章。作为吸收信息快,喜于观察事物的中学生,让他们把口头上说得最精彩、最感人的有意义的那些故事和感受用文章记录下来,就这么简单。给学生一起步就觉得这与吃饭、聊天一样,是信手拧来的事,让他们从心底不会产生象我们读书时那谈作文色变的心态。所以老师在作文教学与演练时就不必把作文搞成一种严肃、正规、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干脆把它当成一种轻松的、自由的、可亲可近的谈谈写写。让学生在提笔时不会自己被自己吓住—— “我在做作文”。而会欣喜地说:哦,原来作文就是这样啊!
让学生对作文有了大致的认识后,还须对作文文体与样式有实质意义的认识。细想,其实人类的语言内容大致有四种:一是讲述记忆中自己经历过的接触过的人和事;二是介绍一个别人没有见过或了解不清楚的实物或某种事理;三是发表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四是诉说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我们写作文文体的划分(记叙、说明、议论),这是人类语文的自然记录,只是表达方式和表现内容不同而已。
记叙文是对自己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人和事借助文字再现(但不是简单复述,还要有所取舍,提炼加工),配以生动形象、具体、精彩的描述而组合成。说明文基本上是对实物的复制和事理的演示,让读者听得明白、清楚;议论文就是让读者知道你对某个问题的想法与主张,并认同你的观点。对一句话的看法,一条新闻的认识,一种兴趣的爱好,让学生表明自己的看法,明白一点,议论文就不再是什么深奥的东西,而让别人赞同,信服你的见解,那你的议论文就算写好了。
其次,让学生想写。
上面讲了对作文实质的认识,但对于一些学生仅只有最初的兴趣,次数多了,就会“江郎才尽”,“材源”枯竭,激情减弱,兴趣消退。为了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则还须作多方努力,本人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粗略总结了一下几点。
1 真情流露法
一个感人至深,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此时,抓住学生心情激荡的时机,要求学生试试身手。记得我给初二班上课时,讲述了自己读书生涯和生活经历,同学们听着听着居然掉下了泪水,他们在肯定我坚强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真情的亮点。我顺势叫同学写一件难忘的事,同学们努力搜索记忆中的事情,情感之门一旦打开,思绪如决堤的潮水,一个充满真情,感人至深的故事,声情并茂的语言,跃然纸上,让我看了都深感吃惊。质量与数量明显高于往时。也就是说,情感的挖掘,真情的流露,是使文章声情并茂、打动读者的前提,同时让自己摆脱无话可说的境地。所以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不断翻书,找资料,收集曲折动人、感人至深的故事,运用于课堂,不光调动了他们的感情,同时让他们在耳闻目染中积累了素材。
2 借题发挥法
现在大部分孩子被娇生惯养,不懂得关爱别人,自私、怕吃苦、没毅力。在作文中也表现出这一点,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作文水平没有多少长进。为了治治他们的毛病,我从卡耐基的人性弱点,讲到中国近代的苦难历程,再讲到当今的社会,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话锋一转,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和日本是如何发达的,再说出中、日小朋友夏令营的相关情况报到。我在讲这则消息时,有意无意点出中国小朋友的劣根性,语言较为“刻薄”。想以激将之法让其就范。当时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小日本”等过激言词不绝于耳,学生满脸的不服气。我当即就来了一个半命题作文:我的—— 。居然没有人像平时一样抓头搔耳,只有沙沙的下笔声,没过四十分钟,全班同学齐整地交卷。就连平时因水平差而懒得动笔的吴同学,也写了几十行,虽不十分成文,但也表达了他想要表达的内容。文章语言普遍通顺,中心突出。有写理想的,有写明天的,也有人写南京大屠杀的……取材广泛。爱国情绪和个人斗志得以全方位调动。同时,在后来的课堂或课下,有的同学娇滴滴、怕冷、想家。只要我提到这些话题,便会立即振作起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变着花样,借题发挥来“刺激”他们,使他们的情感得以全方位挖掘,用“心”去写文章。
3 学以致用法
教材中大多数课文不但主题深远,而且结构奇巧,写法灵活出新,正是学生的“抛砖引玉”之作。教学中只须抓住其中的某一种加以发挥,阐述其精妙所在,启发学生去思考,打开他们的思路。学生大多愿意拥他人技巧为己有,除了模仿,还要创新。如《小巷深处》中的“瞎娘”对养女的至深之爱,一个“爱”字,生活中无所不在。让学生发挥想象,“乞丐”、“孤儿”、绝症患者,无不需要爱。再引到社会,让人间处处充满着爱。又如《伤仲永》中的方仲永从一个“神童”到“泯然众人矣”,给世人一个“伤”字,表明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不让“悲剧”重演。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材料,推陈出新。
4 张榜、推荐发表法
每一个人(包括学生)都有被别人认可的欲望。长期的劳作,也想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一旦得以肯定,得以证明,那种从心底迸发出的写作热情,势如破竹,不可阻挡。优秀作文每周一念,教室墙上张贴,争取让大多数同学的作文上榜,使其受到鼓励。然后把较优秀的作文推荐到校报,得以更好的展示。如果学生作文确实优秀的,可联系外地刊物,尽可能得以发表。通过这些小小的刺激,现在我所教的那个班,我忙得不亦乐乎,主动要求每日一练,让我来修改。遇到名言佳句,师生共同品赏,热情高潮,水平凸显。把作文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有几个同学不写,反倒觉得缺点什么似的。
当然,兴趣提高绝不止这几种,还有待于摸索总结。一般情况下,除了考试,我们不应生硬地把文题抛给学生,什么都不管,这样学生心理太过于被动,思路就可能打不开。要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作文,把内心的情感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