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25日,一度以破冰者身份迅速成为“中国城商行改革重组成功典范”的吉林银行,将迎来重组后的第一个5年大考。
今年7月,在由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1000强银行榜单中,吉林银行位列中国区第33位。
在资产规模实现2000亿的突破后,截至2012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存款余额以及贷款余额再度同时攀至历史新高,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对上述成绩以及城商行的转型与发展,吉林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国兴的“原则”很坚定:差异化、特色化。“欲想突围,先练好内功是关键。”唐国兴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必须开动脑筋去创新。”
吉林的意外惊喜
对于吉林银行来说,其成立本身便源自一场创新。
2007年,经联合重组成立的吉林银行,作为吉林省全面实行金融改革的一个创举,实现了吉林省内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源整合的“历史性跨越”。
“重组不是强强联合,而是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唐国兴说。在打造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下,吉林银行迅速展开跨区域发展、增资扩股、引进“战投”的转型步伐,向“跻身全国城商行前列”目标发起冲击。
仅用一年多时间,吉林银行便相继在吉林省9个市州均设立起分支机构,迅速实现了省内跨区域发展。2009年、2012年,吉林银行首家域外分行、首家私人银行先后落户大连,成为吉林省银行机构成功抢滩金融创新“特区”的先锋。“私人银行的设立,是我们实施创新发展和经营转型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唐国兴说。
如今,吉林银行已在吉林省内以及辽宁省的大连、沈阳拥有10家分行、9家直属支行,营业网点达350多个。吉林人没有想到,突然“冒出来”的吉林银行,其鲜红的企业LOGO“星火燎原”,迅速蔓延成为城市街巷中最为常见的一道风景。
值得关注的是,吉林银行的金融服务触角,开始纵向深入到县域乃至乡镇。不到5年,吉林银行分别在吉林、河北、江苏等地筹建了10家村镇银行,旨在缓解上述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并展开农村金融创新。
摆脱了生存问题的吉林银行,从2008年开始,先后完成4次增资扩股,成功联手一批知名企业。其中,“战投”韩亚银行斥资21.6亿元人民币收购吉林银行18%的股份,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笔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唐国兴透露,与韩亚银行的合作,已经从单纯的股权合作发展到业务与技术层面上的多种合作,实际上实现了“引资”与“引智”的结合,这对地方银行发展非常重要。
然而如何避免在扩张中,因转型的同质化而陷入更残酷的市场竞争?吉林银行意识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一在于风险控制能力,二在于IT发展水平。“这也是转变增长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关键。”唐国兴说,正因如此,吉林银行成立初期就确立了“科技兴行”和科技外包战略,并用5年时间完成了同业近10年的信息科技平台建设历程。
据称,目前吉林银行的先进IT系统架构体系已经初步构建完成,并以此开始推动在管理、产品、业务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而这无疑也为国内小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建设打下了技术基础。
做大,也做好“中小微”
一方面要在同业竞争、内外夹击中奋力突围,一方面又必须担负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之任务。纵观中国城商行,其积弊,除了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差等问题之外,更大的风险往往来自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带来的市场定位彷徨。
实际上,对城商行来说,“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共同市场定位可谓与生俱来,在这一点上,吉林银行有着充分的认识,同时,唐国兴更注重的是摸透共性中的个性与特色。
稍加梳理不难发现,在以传统信贷产品支持地方建设的同时,吉林银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有着对区域产业发展重点的精准指向。
通过开发供应链系列金融产品,缓解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融资难的矛盾;通过开发国内领先的汽车网络融资平台,缓解一汽集团经销商融资难题;创新贸易金融业务,借道汽车金融,为汽车经销商与客户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通过开发油田贷款业务,缓解民营油田融资难题,成为吉林省石化行业发展的金融支撑力量……
在吉林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与民生工程的金融支撑者中,到处都能看到吉林银行的身影。
有专家曾担忧,随着城商行大规模地联合重组与跨区域经营,本地中小企业得到服务的机会或许会更加渺茫。一个悖论是:城商行越发展,反而与当初所设定的方向渐行渐远。
吉林银行的策略是“大小通吃”,不仅不“跑题”,反而在服务“小”“微”上,“吃得更香”,创新“给力”也最直接。
2010年,吉林银行在全国城商行系统率先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在金融品牌、管理模式、审批模式、担保方式、还款方式、融资渠道等6个方面推出创新,并亮出涵盖37个信贷产品的小企业专属融资品牌,一时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其“信贷工厂方案式营销模式”,也在此后开始使成批小企业从中直接受益。
据记者观察,在此过程中,吉林银行对小企业服务还在进行细致调整,比如从做小企业贷款转向小企业金融服务,由“中、小”客户结构逐步向“中、小、微”模式转型。
而在许多银行所漠视的“社区银行”建设上,唐国兴亦十分看重,吉林银行也因此在“民生金融”中显现出旺盛的“草根生命力”。记者了解到,“社区一卡通”、长白山IC卡、电视银行、电话银行等,已经成为吉林省同业中居民缴费项目最全、受理渠道最多、缴费方式最便捷的金融产品。
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服务方案,向打造“无缝隙”社区金融服务网络迈进,在此之外,唐国兴对发展社区银行的探索有更长远的思考,他表示:“我国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贷款增长、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发展与盈利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向零售业务转型,提高零售业务占比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实际上是国内银行业必须完成的跨越,这些还将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
今年7月,在由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全球1000强银行榜单中,吉林银行位列中国区第33位。
在资产规模实现2000亿的突破后,截至2012年9月末,该行资产总额、存款余额以及贷款余额再度同时攀至历史新高,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对上述成绩以及城商行的转型与发展,吉林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国兴的“原则”很坚定:差异化、特色化。“欲想突围,先练好内功是关键。”唐国兴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必须开动脑筋去创新。”
吉林的意外惊喜
对于吉林银行来说,其成立本身便源自一场创新。
2007年,经联合重组成立的吉林银行,作为吉林省全面实行金融改革的一个创举,实现了吉林省内地方性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源整合的“历史性跨越”。
“重组不是强强联合,而是为了增强抗风险能力。”唐国兴说。在打造一流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目标下,吉林银行迅速展开跨区域发展、增资扩股、引进“战投”的转型步伐,向“跻身全国城商行前列”目标发起冲击。
仅用一年多时间,吉林银行便相继在吉林省9个市州均设立起分支机构,迅速实现了省内跨区域发展。2009年、2012年,吉林银行首家域外分行、首家私人银行先后落户大连,成为吉林省银行机构成功抢滩金融创新“特区”的先锋。“私人银行的设立,是我们实施创新发展和经营转型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唐国兴说。
如今,吉林银行已在吉林省内以及辽宁省的大连、沈阳拥有10家分行、9家直属支行,营业网点达350多个。吉林人没有想到,突然“冒出来”的吉林银行,其鲜红的企业LOGO“星火燎原”,迅速蔓延成为城市街巷中最为常见的一道风景。
值得关注的是,吉林银行的金融服务触角,开始纵向深入到县域乃至乡镇。不到5年,吉林银行分别在吉林、河北、江苏等地筹建了10家村镇银行,旨在缓解上述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并展开农村金融创新。
摆脱了生存问题的吉林银行,从2008年开始,先后完成4次增资扩股,成功联手一批知名企业。其中,“战投”韩亚银行斥资21.6亿元人民币收购吉林银行18%的股份,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笔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唐国兴透露,与韩亚银行的合作,已经从单纯的股权合作发展到业务与技术层面上的多种合作,实际上实现了“引资”与“引智”的结合,这对地方银行发展非常重要。
然而如何避免在扩张中,因转型的同质化而陷入更残酷的市场竞争?吉林银行意识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一在于风险控制能力,二在于IT发展水平。“这也是转变增长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关键。”唐国兴说,正因如此,吉林银行成立初期就确立了“科技兴行”和科技外包战略,并用5年时间完成了同业近10年的信息科技平台建设历程。
据称,目前吉林银行的先进IT系统架构体系已经初步构建完成,并以此开始推动在管理、产品、业务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而这无疑也为国内小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建设打下了技术基础。
做大,也做好“中小微”
一方面要在同业竞争、内外夹击中奋力突围,一方面又必须担负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之任务。纵观中国城商行,其积弊,除了资本充足率不高、资产质量不高、盈利能力差等问题之外,更大的风险往往来自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带来的市场定位彷徨。
实际上,对城商行来说,“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和服务城市居民”的共同市场定位可谓与生俱来,在这一点上,吉林银行有着充分的认识,同时,唐国兴更注重的是摸透共性中的个性与特色。
稍加梳理不难发现,在以传统信贷产品支持地方建设的同时,吉林银行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有着对区域产业发展重点的精准指向。
通过开发供应链系列金融产品,缓解钢铁行业上、下游企业融资难的矛盾;通过开发国内领先的汽车网络融资平台,缓解一汽集团经销商融资难题;创新贸易金融业务,借道汽车金融,为汽车经销商与客户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通过开发油田贷款业务,缓解民营油田融资难题,成为吉林省石化行业发展的金融支撑力量……
在吉林省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与民生工程的金融支撑者中,到处都能看到吉林银行的身影。
有专家曾担忧,随着城商行大规模地联合重组与跨区域经营,本地中小企业得到服务的机会或许会更加渺茫。一个悖论是:城商行越发展,反而与当初所设定的方向渐行渐远。
吉林银行的策略是“大小通吃”,不仅不“跑题”,反而在服务“小”“微”上,“吃得更香”,创新“给力”也最直接。
2010年,吉林银行在全国城商行系统率先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在金融品牌、管理模式、审批模式、担保方式、还款方式、融资渠道等6个方面推出创新,并亮出涵盖37个信贷产品的小企业专属融资品牌,一时间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其“信贷工厂方案式营销模式”,也在此后开始使成批小企业从中直接受益。
据记者观察,在此过程中,吉林银行对小企业服务还在进行细致调整,比如从做小企业贷款转向小企业金融服务,由“中、小”客户结构逐步向“中、小、微”模式转型。
而在许多银行所漠视的“社区银行”建设上,唐国兴亦十分看重,吉林银行也因此在“民生金融”中显现出旺盛的“草根生命力”。记者了解到,“社区一卡通”、长白山IC卡、电视银行、电话银行等,已经成为吉林省同业中居民缴费项目最全、受理渠道最多、缴费方式最便捷的金融产品。
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服务方案,向打造“无缝隙”社区金融服务网络迈进,在此之外,唐国兴对发展社区银行的探索有更长远的思考,他表示:“我国商业银行过度依赖贷款增长、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发展与盈利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向零售业务转型,提高零售业务占比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实际上是国内银行业必须完成的跨越,这些还将要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