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对九江市一、二级古树名木的调查,掌握了其病虫害的种类、危害部位及树体健康程度,并分析了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和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技术措施,以期为九江市古树名木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古树名木;病虫害;调查;保护;复壮;江西九江
中图分类号 S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160-03
按照《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的要求,九江市于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对辖区内2 014株二级以上古树名木病虫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对一、二级古树和名木的调查,掌握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结合树龄、生长势等情况评估其健康程度,并分析古树名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探索有效的保护复壮技术措施。现将调查分析情况总结如下,以期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1.1 前期准备
一是查询和收集资料。查询各县古树名木名录,整理一、二级古树和名木的数据、分布地点,访问古树名木所在地的居民,了解历史上其病虫危害发生情况等。二是开展普查技术培训,包括外业调查、影像拍摄及内业整理等。三是购置普查中标本采集、制作设备及劳保用品等。
1.2 外业调查
在收集整理资料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实地详查。外业调查主要采用观察病虫危害状、诱捕害虫等方法。散生木调查做到100%;古树群抽样比例为5%,抽样株不足1株时抽1株,抽样原则以目测有病虫危害的植株为主。叶片、枝梢害虫采用捕捉、剪枝等方法调查;蛀干害虫通过危害状或羽化期抓获成虫、幼虫等方法调查;根部病虫害在不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前提下,挖少量土坑进行调查;直接对掉落在地的种实进行病虫害调查;对于高大古树名木,用望远镜目测危害情况,然后用数码相机拍摄被害状等影像资料。将调查结果填入《古树名木病虫害调查表》。病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参照普查技术方案中有关规定开展[1-2]。
1.3 内业整理
一是标本和影像整理。参照《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工作实施方案》中有关要求开展,制作病虫标本,拍摄了古树及病虫图片并制成图版。二是数据汇总。汇总统计各县调查数据,填报《九江市古树名木病虫害汇总表》,撰写《九江市古树名木病虫害调查报告》。
2 调查成果及分析
通过对全市2 014株古树名木病虫害的普查发现,有害生物危害的古树有342株,有害生物种类为63种,其中虫害50种,病害 7种,有害植物6种(表1)。按级别统计有病虫危害的古树,总株数为342株,其中一级古树112株、二级古树230株;按危害部位统计有病虫危害的古树,危害根部的有17株,危害干部的有147株,危害枝梢的有48株,危害叶片的有115株;按危害程度统计有病虫危害的古树,危害轻度的有222株,危害中度的有84株,危害重度的有36株。按健康状况统计调查的所有古树,总株数为2 014株,其中生长旺盛的1 398株,一般的 446株,较差的116株,濒死的30株,死亡的24株。
古树名木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生态景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综合载体。此次古树名木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全市的古树名木相对较健康,危害古树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并不多,危害量也不大,仅出现少量叶部病害和食叶性害虫,在叶部产生病斑或缺刻,对古树名木影响不大。然而,调查期间出现突发性的害虫种类如樟梢卷叶蛾和樟巢螟等,对古树名木危害较大的病害有枝枯病,这些有害生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树体生理机能,减弱了植株的生长势,影响了古树的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观,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死亡。
3 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分析
3.1 树木自身生理机能下降
古树名木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常因遭受一些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而出现腐心、枯梢、露根、伤干、折断、撕裂、主干中空、破皮、树洞、主枝死亡等现象,导致病菌从伤口处侵入,有的甚至导致树冠失衡、树体倾斜等现象。
3.2 生长环境差
土壤贫瘠、板结,以及水土流失严重、营养面积少、环境污染等问题均影响古树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
3.3 不良的气候条件
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雷击、风暴、冰雪等是削弱古树名木生长的重要因子。
3.4 自然生态平衡失调
滥用农药直接或间接地杀死、杀伤了害虫的天敌,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调查发现,在害虫暴发成灾的古树及其周围很少看到鸟类、猎蝽、姬蜂、螳螂、胡蜂等天敌。
3.5 管理不到位
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对辖区内古树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与防治,加上经费不足,难以落实景区古树名木日常的除虫灭病、施肥、修建围栏、复壮等养护工作。在防治策略上重治轻防,在防治措施与手段上重化学防治、轻生态防控,缺乏可持续控制和综合治理手段。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古树名木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
4 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古树名木的管理没有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也没有专职的执法队伍,仅由林业部门兼管,但由于日常事务较多,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无法满足要求。
4.2 古树名木数量和定位不精确
虽然对古树名木的位置、保护级别、树龄、树势等进行了调查,但仍不尽详细,遗漏较多。在此次古树名木有害生物调查中,出现了部分找到记录位置,却无对应的古树;或找到了古树,但与名录中古树保护级别不对应的情况。全市古树名木在数量、树种、树龄甚至地理位置上不够精确。
4.3 财力不足
古树名木的日常监测和管护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然而,现阶段九江市用于古树名木管护的资金相当缺乏,导致古树名木在出现突发性灾害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 4.4 对古树名木保护意识不强
对古树名木的认识不足,保护意识薄弱,在树旁私自搭建鸡棚、猪圈,堆放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在古树周围修建房屋、挖土、架设电线、建神龛以及倾倒废土、垃圾和污水等现象严重,导致古树树体衰弱。
4.5 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古树名木的管护队伍不明确,责任未落实,缺少专业执法队伍,车改后也没有专门的执法车辆,以致出现损害古树事件不能及时赶赴现场制止,延误时机,使损害加剧。
4.6 技术力量不足
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专业性很强,涉及诸多学科,而九江市古树名木管理人才极其缺乏,技术力量不足,严重影响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开展。
5 保护复壮技术
5.1 保护措施
5.1.1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成立林业、园林、城建、土管、交通等多部门联合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完善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制,制订养护管理方案,对每株古树名木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并签订合同。由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对古树名木进行管理养护,做到责任清、任务明,同时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协调好国土、规划、林业、建设、园林交通等部门,坚决拆除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非法建筑、搭建物及支架等,给古树名木留足生长空间。对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设立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此外,还可通过单位、个人认养的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3-5]。
5.1.2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的知识和重大意义,提高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
5.1.3 加强立法保护。加快修订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意见,将古树名木的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严厉打击非法买卖、损毁、移植古树名木的行为,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5.1.4 加强日常监测。对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普查,加快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时更新数据,强化动态管理。结合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古树名木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5.1.5 加强科研。有关科研部门应专门组织人员开展研究,重点解决古树树龄考证、生长测量方法、病虫害防治、复壮、支撑、加固保护和修补技术以及枯死株的再利用等问题,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实际中,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科学化。
5.2 抢救复壮技术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涉及地上及地下2个部分。地上复壮措施以树体管理为主,包括树体修剪、修补、靠接、桥接,树干损伤处理、填洞,叶面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地下复壮措施包括古树生长立地条件的改善和古树根系活力诱导。通过地下系统创造适宜古树根系生长的营养物质条件、土壤含水及通气条件,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根系发育,有复壮沟法、营养坑复壮法、根系修剪法等[6]。
古树营养管理包括深耕换土和肥水管理。可采取叶面施肥、施用生物制剂和注射营养液等方式。古树树体可通过靠接、桥接、伤口治疗、树洞修补及设置护栏、柱桩、避雷针等方式加以保护。病虫害是加速古树名木衰老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好古树名木的病虫监测和防治工作。改善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并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例如灯光诱杀、毒饵诱杀、黄板诱杀、阻隔上树、人工捕杀成虫、保护和利用天敌、药物注干、树干涂白、喷药、喷烟等。
6 参考文献
[1] 祝勇武,张晓龙,潘德美.浅谈武义县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農业开发与装备,2018(4):75-76.
[2] 谢兴刚,苗峰,石红旗.太原地区古树树体健康与安全评估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8(4):67-70.
[3] 方芳芳.平阳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7):94-95.
[4] 段斌.浅议黄鹤楼景区古树名木的保护[J].现代园艺,2018(7):165-167.
[5] 袁敏,王惠玉.崂山区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与档案管理[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1):53-56.
[6] 陈治平.石台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8,44(1):58-60.
关键词 古树名木;病虫害;调查;保护;复壮;江西九江
中图分类号 S7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160-03
按照《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的要求,九江市于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对辖区内2 014株二级以上古树名木病虫危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对一、二级古树和名木的调查,掌握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结合树龄、生长势等情况评估其健康程度,并分析古树名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探索有效的保护复壮技术措施。现将调查分析情况总结如下,以期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参考。
1 调查方法
1.1 前期准备
一是查询和收集资料。查询各县古树名木名录,整理一、二级古树和名木的数据、分布地点,访问古树名木所在地的居民,了解历史上其病虫危害发生情况等。二是开展普查技术培训,包括外业调查、影像拍摄及内业整理等。三是购置普查中标本采集、制作设备及劳保用品等。
1.2 外业调查
在收集整理资料和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开展实地详查。外业调查主要采用观察病虫危害状、诱捕害虫等方法。散生木调查做到100%;古树群抽样比例为5%,抽样株不足1株时抽1株,抽样原则以目测有病虫危害的植株为主。叶片、枝梢害虫采用捕捉、剪枝等方法调查;蛀干害虫通过危害状或羽化期抓获成虫、幼虫等方法调查;根部病虫害在不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前提下,挖少量土坑进行调查;直接对掉落在地的种实进行病虫害调查;对于高大古树名木,用望远镜目测危害情况,然后用数码相机拍摄被害状等影像资料。将调查结果填入《古树名木病虫害调查表》。病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鉴定参照普查技术方案中有关规定开展[1-2]。
1.3 内业整理
一是标本和影像整理。参照《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汇总工作实施方案》中有关要求开展,制作病虫标本,拍摄了古树及病虫图片并制成图版。二是数据汇总。汇总统计各县调查数据,填报《九江市古树名木病虫害汇总表》,撰写《九江市古树名木病虫害调查报告》。
2 调查成果及分析
通过对全市2 014株古树名木病虫害的普查发现,有害生物危害的古树有342株,有害生物种类为63种,其中虫害50种,病害 7种,有害植物6种(表1)。按级别统计有病虫危害的古树,总株数为342株,其中一级古树112株、二级古树230株;按危害部位统计有病虫危害的古树,危害根部的有17株,危害干部的有147株,危害枝梢的有48株,危害叶片的有115株;按危害程度统计有病虫危害的古树,危害轻度的有222株,危害中度的有84株,危害重度的有36株。按健康状况统计调查的所有古树,总株数为2 014株,其中生长旺盛的1 398株,一般的 446株,较差的116株,濒死的30株,死亡的24株。
古树名木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生态景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综合载体。此次古树名木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全市的古树名木相对较健康,危害古树的主要有害生物种类并不多,危害量也不大,仅出现少量叶部病害和食叶性害虫,在叶部产生病斑或缺刻,对古树名木影响不大。然而,调查期间出现突发性的害虫种类如樟梢卷叶蛾和樟巢螟等,对古树名木危害较大的病害有枝枯病,这些有害生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树体生理机能,减弱了植株的生长势,影响了古树的观赏价值和园林景观,严重时可能导致植株死亡。
3 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分析
3.1 树木自身生理机能下降
古树名木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常因遭受一些人为破坏和自然破坏而出现腐心、枯梢、露根、伤干、折断、撕裂、主干中空、破皮、树洞、主枝死亡等现象,导致病菌从伤口处侵入,有的甚至导致树冠失衡、树体倾斜等现象。
3.2 生长环境差
土壤贫瘠、板结,以及水土流失严重、营养面积少、环境污染等问题均影响古树正常生长,导致树势衰弱。
3.3 不良的气候条件
不良的气候条件如雷击、风暴、冰雪等是削弱古树名木生长的重要因子。
3.4 自然生态平衡失调
滥用农药直接或间接地杀死、杀伤了害虫的天敌,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调查发现,在害虫暴发成灾的古树及其周围很少看到鸟类、猎蝽、姬蜂、螳螂、胡蜂等天敌。
3.5 管理不到位
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对辖区内古树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与防治,加上经费不足,难以落实景区古树名木日常的除虫灭病、施肥、修建围栏、复壮等养护工作。在防治策略上重治轻防,在防治措施与手段上重化学防治、轻生态防控,缺乏可持续控制和综合治理手段。这些因素也是导致古树名木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
4 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
4.1 管理机构不健全
目前,古树名木的管理没有专职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也没有专职的执法队伍,仅由林业部门兼管,但由于日常事务较多,管理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无法满足要求。
4.2 古树名木数量和定位不精确
虽然对古树名木的位置、保护级别、树龄、树势等进行了调查,但仍不尽详细,遗漏较多。在此次古树名木有害生物调查中,出现了部分找到记录位置,却无对应的古树;或找到了古树,但与名录中古树保护级别不对应的情况。全市古树名木在数量、树种、树龄甚至地理位置上不够精确。
4.3 财力不足
古树名木的日常监测和管护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然而,现阶段九江市用于古树名木管护的资金相当缺乏,导致古树名木在出现突发性灾害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 4.4 对古树名木保护意识不强
对古树名木的认识不足,保护意识薄弱,在树旁私自搭建鸡棚、猪圈,堆放沙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在古树周围修建房屋、挖土、架设电线、建神龛以及倾倒废土、垃圾和污水等现象严重,导致古树树体衰弱。
4.5 执法力度不够
目前,古树名木的管护队伍不明确,责任未落实,缺少专业执法队伍,车改后也没有专门的执法车辆,以致出现损害古树事件不能及时赶赴现场制止,延误时机,使损害加剧。
4.6 技术力量不足
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专业性很强,涉及诸多学科,而九江市古树名木管理人才极其缺乏,技术力量不足,严重影响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开展。
5 保护复壮技术
5.1 保护措施
5.1.1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成立林业、园林、城建、土管、交通等多部门联合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领导小组,完善落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制,制订养护管理方案,对每株古树名木落实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并签订合同。由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对古树名木进行管理养护,做到责任清、任务明,同时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协调好国土、规划、林业、建设、园林交通等部门,坚决拆除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非法建筑、搭建物及支架等,给古树名木留足生长空间。对古树名木养护管理设立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此外,还可通过单位、个人认养的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3-5]。
5.1.2 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的知识和重大意义,提高人们对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
5.1.3 加强立法保护。加快修订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意见,将古树名木的保护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严厉打击非法买卖、损毁、移植古树名木的行为,为保护古树名木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5.1.4 加强日常监测。对古树名木进行全面普查,加快古树名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及时更新数据,强化动态管理。结合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古树名木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对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保护现状等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5.1.5 加强科研。有关科研部门应专门组织人员开展研究,重点解决古树树龄考证、生长测量方法、病虫害防治、复壮、支撑、加固保护和修补技术以及枯死株的再利用等问题,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到实际中,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科学化。
5.2 抢救复壮技术
古树名木的复壮措施涉及地上及地下2个部分。地上复壮措施以树体管理为主,包括树体修剪、修补、靠接、桥接,树干损伤处理、填洞,叶面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地下复壮措施包括古树生长立地条件的改善和古树根系活力诱导。通过地下系统创造适宜古树根系生长的营养物质条件、土壤含水及通气条件,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诱导根系发育,有复壮沟法、营养坑复壮法、根系修剪法等[6]。
古树营养管理包括深耕换土和肥水管理。可采取叶面施肥、施用生物制剂和注射营养液等方式。古树树体可通过靠接、桥接、伤口治疗、树洞修补及设置护栏、柱桩、避雷针等方式加以保护。病虫害是加速古树名木衰老死亡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做好古树名木的病虫监测和防治工作。改善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并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例如灯光诱杀、毒饵诱杀、黄板诱杀、阻隔上树、人工捕杀成虫、保护和利用天敌、药物注干、树干涂白、喷药、喷烟等。
6 参考文献
[1] 祝勇武,张晓龙,潘德美.浅谈武义县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農业开发与装备,2018(4):75-76.
[2] 谢兴刚,苗峰,石红旗.太原地区古树树体健康与安全评估技术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8(4):67-70.
[3] 方芳芳.平阳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7):94-95.
[4] 段斌.浅议黄鹤楼景区古树名木的保护[J].现代园艺,2018(7):165-167.
[5] 袁敏,王惠玉.崂山区乡村古树名木保护现状与档案管理[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1):53-56.
[6] 陈治平.石台县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8,44(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