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理解导语到位。
典型文题:(2016辽宁丹东卷)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请以“ 路上洒满阳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审题导航:细读提示语,我们要搞清:这里的阳光是一缕怎样的阳光——普照人生路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具有怎样的特点——是一缕能够洒满生活的每个角落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就单纯是指大自然中的阳光吗——不是,这里的阳光还有其他比喻义、引申义和象征义。这里的“人生路上”都包括哪些路——成长、拼搏、追梦、成功……这些“路上”都会有哪些“阳光”——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你会选择哪一条路来写,这条路上会有怎样的阳光,这样的阳光会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吗……由此确定此次作文的题目、中心、选材及写法等。误区提示:如果没有读懂引语提示,拟题不周,立意不清,虽然写出了“路上”的“阳光”,但没有凸显“洒满”“路上”,导致偏题,甚至于跑题。这类作文只能得分20~25分,甚至0分。
2.逐字扫描,把握副词的隐性要求。
典型文题:(2016山东淄博卷)请以“下次,你会做得更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50分)
审题导航:题中的“更”就是“隐性门槛”,它蕴含着已做之事虽“好”但有某些瑕疵,反思原因并消除这些瑕疵,下一次才会把事“做得更好”,如果你写的是做好一件事,然后表决心似的说一声今后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那就偏离了副词“更”的语境义。命题中常用的副词有“常”“更”“最”“也”“其实”“原来”“终于”等,这些词都是命题者设置的“小陷阱”,考生如不留神,就会“看走了眼”。
3.抓住“题眼”。
典型文题:(2016四川遂宁卷)写作实践。(60分)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教会我们不断地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在思想困顿的时候,我们用阅读让自己更开阔;在情感迷茫的时候,我们用交流让自己更豁达……
请以“ 让我更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审题导航:文题所提供的信息只有三个字,却为你构思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必须准确把握,力求出彩。生活中符合这种具有递进关系的人或事物很多,出彩的关键在于“不落窠臼有个性”,让构思在层进思维中亮出独特性。例如你补“自学”“进步”“刻苦”“自信”,那就容易流于一般化,如果你补“退一步”“自信”“停一停”“厚重”“拥抱飞瀑”“开阔胸襟”“映日荷花”“有诗性”“微信”“懂得担当”等词语,那么立意就具有或哲思、或诗意、或大气的个性特质,胜人一筹。
4.察微辨细,同中见异。
典型文题:(2016山东泰安卷)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学校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张山同学学习优秀,同事酷爱足球,非常想参加学校的足球社团。但张山的爸爸坚决反对,他想让张山专心学习,升入重点高中。张山不想牺牲自己的爱好,还是坚持参加足球社团的想法。
请以“给张山爸爸的一封信”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
审题导航: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趣”,以前含“趣”字的作文命题就有“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有的同学可能都曾经写过。但面对2015年江苏扬州题“苦趣”该怎么写?你可以这样比较:前两题的关键词分别是“牵引”、“老师”,所写应该突出兴趣的作用,“苦”不一定写到;“苦趣”则不同,关键词是“苦”,应该突出“趣”从何来,立意应该在“苦中有趣”“化苦为趣”“以苦为趣”这些“同中之异”上发力。据报载,2015扬州市中考语文最高分(145分)获得者李佳一同学的作文获满分,他说:“我写的是一位制作麦芽糖的老人,具体记叙老人制糖的艰苦过程,老人却不以为苦,而是‘苦中有趣’‘乐在苦中’,‘以苦为甜’,我呢,从‘苦趣’中看到了家乡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如此构思,就找准了隐性要求,精准发力,立意当然胜人一筹。而“给张山爸爸的一封信”这一命题与上述几个命题比较,其“同中之异”是:以书信形式围绕“趣”与成长的关系写议论文,说理须结合实际,讲究辩证法;用语注意对方身份和可接受性,注重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相结合,力戒居高临下空洞说教。
5.整体把握,善抓关键。
典型文题:(2016福建泉州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禁不住”,意思是“承受不住”,“抑制不住,不由得”。
的确,总有一些人或事,让人不能承受;总有某种情感或感悟,让人无法抑制而难以自持。但是,“禁得住”往往才是人生常态。
请结合生活经历或就所领悟到的意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审题导航:很多考生匆忙看题,简单地将材料中心定为“禁不住”,忽略了转折连词“可是”,未曾把握“可是”后的观点“禁得住才是人生常态”才是关键句。“禁得住”,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或磨难,把“禁得住”作为人生常态。很多考生还是写“亲情禁不住”,既造成“拥堵”又偏离关键词。考生如果整体把握,找准“题眼”,就会把目光投向生活中承受、挑战压力、困难,或抑制负面心理、情绪,走向人生彼岸的经历,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记叙文,也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截取名人事例加以分析提炼,论证“禁得住才是人生常态”这个中心论点。
文题:请以“交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审题思绪:1.初步感知。相较于我们平常训练的有点深度和内涵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直白,如果在考场上,我能想象有的同学会感觉难于下手,这就要说到我掌握的审题心得了。“交谈”这个题目明显就是老师常说的有点宽泛的题目,如果要明确它的题旨的指向性,就一定要对它进行解读。提示:对题目的解读方法有两种,一是做加法,二是做减法。对于文字比较长的题目,要做减法,即减去枝叶,留下主干,抽取关键信息。对于文字比较简单又比较空泛的题目,就要给它做加法。即把它约束在一定范围内。
“交谈”这个题目,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解读:(1)谁和谁交谈;(2)交谈的内容是什么;(3)交谈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仅仅按照以上三个方面来写,最终可能会写成诸如:“记一次交谈”,“某某和某某的交談”,这样的审题肯定是没有意义的,无法写出让老师眼前一亮的作文。
2.具体明晰。要审好题就一定要去探究命题者命题的目的和意义。这个题目想必命题者一定不是要我们记一次谈话,而是要挖掘谈话背后的意义。提示:正确的审题应该是有层次的,要解决写作的目的性问题。第一层:“谁和谁交谈”;第二层:“为什么交谈”“谈什么”和“怎么谈”;最后一层要体现作文的意义——交谈对“我”的影响。
——江西联盟学校统考初三一考生
你的审题思绪(对于上面的审题有不同观点,或者不同思路,请你写下来):
典型文题:(2016辽宁丹东卷)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请以“ 路上洒满阳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审题导航:细读提示语,我们要搞清:这里的阳光是一缕怎样的阳光——普照人生路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具有怎样的特点——是一缕能够洒满生活的每个角落的阳光;这里的阳光就单纯是指大自然中的阳光吗——不是,这里的阳光还有其他比喻义、引申义和象征义。这里的“人生路上”都包括哪些路——成长、拼搏、追梦、成功……这些“路上”都会有哪些“阳光”——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美好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你会选择哪一条路来写,这条路上会有怎样的阳光,这样的阳光会洒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吗……由此确定此次作文的题目、中心、选材及写法等。误区提示:如果没有读懂引语提示,拟题不周,立意不清,虽然写出了“路上”的“阳光”,但没有凸显“洒满”“路上”,导致偏题,甚至于跑题。这类作文只能得分20~25分,甚至0分。
2.逐字扫描,把握副词的隐性要求。
典型文题:(2016山东淄博卷)请以“下次,你会做得更好”为题写一篇文章。内容具体,感情真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和姓名。(50分)
审题导航:题中的“更”就是“隐性门槛”,它蕴含着已做之事虽“好”但有某些瑕疵,反思原因并消除这些瑕疵,下一次才会把事“做得更好”,如果你写的是做好一件事,然后表决心似的说一声今后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那就偏离了副词“更”的语境义。命题中常用的副词有“常”“更”“最”“也”“其实”“原来”“终于”等,这些词都是命题者设置的“小陷阱”,考生如不留神,就会“看走了眼”。
3.抓住“题眼”。
典型文题:(2016四川遂宁卷)写作实践。(60分)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教会我们不断地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在思想困顿的时候,我们用阅读让自己更开阔;在情感迷茫的时候,我们用交流让自己更豁达……
请以“ 让我更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1)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审题导航:文题所提供的信息只有三个字,却为你构思创新提供了广阔天地,必须准确把握,力求出彩。生活中符合这种具有递进关系的人或事物很多,出彩的关键在于“不落窠臼有个性”,让构思在层进思维中亮出独特性。例如你补“自学”“进步”“刻苦”“自信”,那就容易流于一般化,如果你补“退一步”“自信”“停一停”“厚重”“拥抱飞瀑”“开阔胸襟”“映日荷花”“有诗性”“微信”“懂得担当”等词语,那么立意就具有或哲思、或诗意、或大气的个性特质,胜人一筹。
4.察微辨细,同中见异。
典型文题:(2016山东泰安卷)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学校广泛开展社团活动。张山同学学习优秀,同事酷爱足球,非常想参加学校的足球社团。但张山的爸爸坚决反对,他想让张山专心学习,升入重点高中。张山不想牺牲自己的爱好,还是坚持参加足球社团的想法。
请以“给张山爸爸的一封信”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果需要用“××”代替。
审题导航: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趣”,以前含“趣”字的作文命题就有“兴趣,是一种甜蜜的牵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等,有的同学可能都曾经写过。但面对2015年江苏扬州题“苦趣”该怎么写?你可以这样比较:前两题的关键词分别是“牵引”、“老师”,所写应该突出兴趣的作用,“苦”不一定写到;“苦趣”则不同,关键词是“苦”,应该突出“趣”从何来,立意应该在“苦中有趣”“化苦为趣”“以苦为趣”这些“同中之异”上发力。据报载,2015扬州市中考语文最高分(145分)获得者李佳一同学的作文获满分,他说:“我写的是一位制作麦芽糖的老人,具体记叙老人制糖的艰苦过程,老人却不以为苦,而是‘苦中有趣’‘乐在苦中’,‘以苦为甜’,我呢,从‘苦趣’中看到了家乡传统‘饮食文化’的魅力。”如此构思,就找准了隐性要求,精准发力,立意当然胜人一筹。而“给张山爸爸的一封信”这一命题与上述几个命题比较,其“同中之异”是:以书信形式围绕“趣”与成长的关系写议论文,说理须结合实际,讲究辩证法;用语注意对方身份和可接受性,注重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相结合,力戒居高临下空洞说教。
5.整体把握,善抓关键。
典型文题:(2016福建泉州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禁不住”,意思是“承受不住”,“抑制不住,不由得”。
的确,总有一些人或事,让人不能承受;总有某种情感或感悟,让人无法抑制而难以自持。但是,“禁得住”往往才是人生常态。
请结合生活经历或就所领悟到的意思,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审题导航:很多考生匆忙看题,简单地将材料中心定为“禁不住”,忽略了转折连词“可是”,未曾把握“可是”后的观点“禁得住才是人生常态”才是关键句。“禁得住”,体现积极向上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正视挫折或磨难,把“禁得住”作为人生常态。很多考生还是写“亲情禁不住”,既造成“拥堵”又偏离关键词。考生如果整体把握,找准“题眼”,就会把目光投向生活中承受、挑战压力、困难,或抑制负面心理、情绪,走向人生彼岸的经历,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记叙文,也可以在历史长河中截取名人事例加以分析提炼,论证“禁得住才是人生常态”这个中心论点。
文题:请以“交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审题思绪:1.初步感知。相较于我们平常训练的有点深度和内涵的题目,这个题目比较直白,如果在考场上,我能想象有的同学会感觉难于下手,这就要说到我掌握的审题心得了。“交谈”这个题目明显就是老师常说的有点宽泛的题目,如果要明确它的题旨的指向性,就一定要对它进行解读。提示:对题目的解读方法有两种,一是做加法,二是做减法。对于文字比较长的题目,要做减法,即减去枝叶,留下主干,抽取关键信息。对于文字比较简单又比较空泛的题目,就要给它做加法。即把它约束在一定范围内。
“交谈”这个题目,我觉得可以从三方面解读:(1)谁和谁交谈;(2)交谈的内容是什么;(3)交谈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仅仅按照以上三个方面来写,最终可能会写成诸如:“记一次交谈”,“某某和某某的交談”,这样的审题肯定是没有意义的,无法写出让老师眼前一亮的作文。
2.具体明晰。要审好题就一定要去探究命题者命题的目的和意义。这个题目想必命题者一定不是要我们记一次谈话,而是要挖掘谈话背后的意义。提示:正确的审题应该是有层次的,要解决写作的目的性问题。第一层:“谁和谁交谈”;第二层:“为什么交谈”“谈什么”和“怎么谈”;最后一层要体现作文的意义——交谈对“我”的影响。
——江西联盟学校统考初三一考生
你的审题思绪(对于上面的审题有不同观点,或者不同思路,请你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