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生成运用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时代呼唤新课改,新时代呼唤教育回归生命。生命化教学理念是对应试教育深刻反思的理念,也是顺应了时代要求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全新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的要旨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学生独特的个性。这两种教学都有尊重生命、回归生命的共性。本文拟通过生命化教学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并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德育的不同生成角度来探讨如何回归本真的生命化教学。
  关键词:生命化教学 语文教学 重要性 生成运用
  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我们将会看到真正人的教育,充满着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我们不再把教育简单当作现存知识直接传递的过程,而是看作生命与生命的交往与沟通的过程,只有有了这种生命的沟通,才能深刻地实现对生命发展的影响。”[1]生命化教学就是一种追求生命体验与生命关怀,感悟生命意义和丰满生命活力,寻求个人的人格心灵完整、个性发展和情感与兴趣满足的教学。
  一.生命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叶澜教授指出:“新基础教育形成的教学共通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2]生命化教学是一种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注重学生生命交往和沟通的新教学模式。而语文学习就是个体发展的生命运动。语文教学是师生的自然生命和自为生命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是一种生命与生命的心灵对话与交往。窦桂梅教授也指出:“语文学科,说到底是培养‘人’的途径之一,缺失了对于人的關怀的语文课程势必是苍白的,甚至是可怕的。但是语文对于人的关怀又不应当是生硬的、教条的、脱离语言学习材料独立存在的,应当让学生在母语文化的滋养下,自然而然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成为完整的人。”[3]作为学生的直接对话者,中小学教师需要在充分学习和深刻理解生命化教育理论的前提下来建构生命化课堂。追求生命化语文教学、构建人文关怀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的理想目标。生命化教学会弥补语文教学的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弊端,更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促进语文教学步骤的完美落实,最后促进整个语文教学的良好发展。
  二.生命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生成运用
  生命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有生命的教学”。每个生命个体生而有发展的可能性,教育就是要成全生命发展历程中各种可能性。生命化教学以生命为本,以生命化课程为载体,遵循生命成长的规律,开发生命发展的潜能。美国学者杰·唐纳·华士特曾说:“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从生命中学习。如果我们想要回归人的本质,生命的学习就是返璞归真的途径。”[4]最符合人性发展的本真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而非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生命个体发展需要什么,我们的生命教育就是要教什么。正如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这一发现是双向交流的自我发现,即包括教师的自我发现和学生自我发现。”[5]生成性学习在《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是“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将原有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受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生成的过程。”[6]“生成性教学的主要旨意在于通过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个性发展,它具有非线性、具体性、多元性、差异性、互动性、突现性和创造性等特征。”[7]生命化教学和生成性教学都有尊重生命、回归生命的共性。因此在生命化教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生成性的教与学。
  1.教学目标的生成
  在生命化教学中,教学目标应是普遍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的。在教学体系已设的确定性课文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更要注重从实际中形成出生成性教学目标。生成性教学目标是一般的、非确定性的目标。这样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的前提下去宏观地、合理地把握,预设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具体教学步骤中将这一教学目标逐步地合理生成。以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三第一单元的一篇中国古典小说节选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学习中国与外国小说,学会欣赏传统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品味小说语言。新课教学前,语文教师要预设本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物形象和品味小说中不同人物的语言。语文教师可以引用“故事还原法”、“情景模拟法”,即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学习活动,还原林黛玉进贾府的情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模拟教学。学生在情景模拟活动中准确还原林黛玉、贾宝玉、贾母、王熙凤等相应人物的语言、神态与动作,并且从语言、神态和动作中深入体会故事情节和感悟典型的人物形象。而旁听者可以从模仿者的表演中思考这次情景模仿是否合格,即学生模仿是否正确地反映了这些人物的典型形象。在小说情景模拟之后,语文教师再辅以“评点法”,让学生分小组点评不同的人物形象,然后小组代表综合表述小组的观点,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成果展示。最后语文教师将学生的观点梳理,总结并还原到课文的相应文字中进行分析。因此,语文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碰撞”上学生的个性思维使教学目标从实际课堂中生成、在实际课堂中得到落实,进而做到生命化教学。
  2.教学内容的生成
  在生命化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是固定的确定性内容和生成的不确定性内容的结合,也就是说生命化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既有的静态知识,更重要的是师生共建的动态知识。以鄂教版课文《青蛙与蛇》的中美版为例:美国版《青蛙与蛇》的结尾是开放性的:“晚上,小青蛙和小蛇各自睡在床上,它们望着窗外的月光,都回想着今天的快乐时光……可是,明天到底去不去呢?”[8]课文结尾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答案。学生学到这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第一种青蛙和蛇明天会去。第二种青蛙和蛇明天不会去。第三种蛇去了,青蛙没去。第四种青蛙去了,蛇没去。根据不同的答案,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讨论:青蛙和蛇都去了,蛇会不会听蛇妈妈的话,饿了把青蛙吃了,或者他们继续成为好朋友,和平相处?青蛙和蛇都没去,都怕伤害到对方或者他们都以为对方不会去?蛇去了,蛇是想去告诉青蛙他不会吃了它,只想和它做朋友或者蛇想吃了青蛙呢?青蛙没去,因为它听妈妈的话认为蛇会吃了它或者它以为蛇也不会去?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引导下,学会主动解读文本并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发散思维,会生发出很多不一样的观点。这样的课堂一定是诗意的、活跃的和高效的,不会出现“满堂灌”的诟病。而中国鄂教版语文三年级教材中的《青蛙与蛇》的结尾是已经确定了的:“第二天早上,小蛇早早地起了床。他来到灌木丛,可是小青蛙一直都没有来。小青蛙和小蛇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作为朋友度过的那一天,他们深深记得在灌木丛中一起做过的游戏,并且都在想: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块玩就好了。”[9]课文答案是已经固定的,具体而言是隐喻了蛇与青蛙是天敌,不可能成为朋友,它们的友谊不能存在。这种预设的确定性的答案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学生不会进行像美国版《青蛙与蛇》学习中对开放性结尾的深刻思考。这样的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失败的。生命化教学内容提倡生成性内容。语文教师在生命化语文课堂中应该多进行诸多类似于美国版《青蛙与蛇》不确定内容的教学,不要将个人意志、成人思维强加于学生,不要以“全知全能者”的角色局限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而只需要做一个引导者、辅助者,引导学生自己来进行不同问题的提出、解决与反思。   3.教学过程中德育的生成
  在心理学理论中,“知”指的是认知、观念;“情”指的是情绪、情感;“意”指的是意志;“行”指的是行为。在教育学理论中,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从古到今,语言文字肩负着道德教化的职责,中国语言文字传承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生命化教学通过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激发个性思维和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促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达到知、情、意、行的德育生成。以语文教师对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为例。首先,语文教师在PPT课件中用图片展示沙洲坝的井和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石碑以及毛主席带领红军和百姓挖掘水井的情境图。新课讲解以后,一年级学生既了解到了沙洲坝的这口井是毛主席带领红军和乡亲们挖的,从此乡亲们喝上了干净的井水的事实,也了解到挖井才能吃干净水的常识,即“知”。同时在新课教学中也教育了学生要时时刻刻拥有饮水思源和感恩之情。沙洲坝人民刻石碑,是因为感恩毛主席和红军战士让他们喝上了干净的水,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感恩毛主席和红军战士解放了全中国,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让老百姓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即“情”。其次,语文教师再带领学生反复诵读有关毛主席不忍心老乡喝脏井水,就带领大家勘测水源、定井位、带头挖井,经过十幾天的奋战后挖成水井的段落文字,让学生深刻体会毛主席对老百姓的关心和爱护之情,也即“情”。同时语文教师也指导学生要学习毛主席、红军战士和乡亲们等劳动人民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不懈的意志,即“意”。最后,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感恩什么人?在生活中如何感恩?如何将坚持不懈地将感恩付诸于行动?”等问题,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付诸于实践,即“行”。简而言之,生命化教学是通过课文学习、情感熏陶、精神学习和行动付出的合一来让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合一,进而在教学中生成德育的教学。
  生命化教学就是这样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全发面发展的教学。教师作为一个跟学生直接对话的重要教育者,肩负着伟大的教育使命,每一位教师都任重而道远。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践行生命化教学,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习都更加契合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关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J].教育研究,1994(10).
  [2]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5).
  [3]窦桂梅.教人语文,莫如以语文教人——从语文教学到成志立人的超越之路[J].中国教育报,2016(9).
  [4][美]杰·唐纳·华士特.生命教育[M].四川大学出版社.第1版,2006(6).
  [5]钱理群.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381).
  [7]罗祖兵.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其实践诉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6(8).
  [8]但武刚.教育学案例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代理财政国库业务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分析了当前金融机构代理财政国库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基础工作薄弱,财政资金监管难,机
【摘 要】水利工程的施工索赔是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通过对工程索赔含义和起因的阐述,提出要重视索赔管理及加强索赔管理的具体措施,同时介绍了索赔的基本规律和技巧,使施工企业能够科学合理的进行索赔。  【关键词】索赔;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规律  工程索赔是随着工程承包发展而产生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利水电行业率先在全国开始推行招标投标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招标投
内容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并因材施教是人性化教育理念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倡导人性化教学理念,旨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全面发展。对于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而言,把人性化理念应用在高校环境设计教学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符合当前教育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性化教育的内涵,然后阐述了人性化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最后探讨了人性化教学模式在高校环境设计教育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40例,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手术完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成本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会影响到企业效益,需要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以国有企业为对象,分析人力资源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联系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针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开展党的各项基本工作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核心,其思想理念应随着时代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并作出适当地调整.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学习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都是必然的义务和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建筑业的含金量也愈来愈高。而房屋建筑施工是决定产品最终质量的关键阶段,要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就必须做好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只有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一、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房屋建筑施工涉及面非常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