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七年级的活泼和八年级的萎靡,逆反,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是
天生如此?有或者是后天造成?又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些情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 ;外出父母 ; 逆反心理 ;当家作主
八年级学生精神萎靡、眼神呆滞、毫无生机;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灵气溢人;这种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是生源问题,还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呢?
百思不得其解,我向一名老教师讨教,老教师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他说:“其实不单单这届,历届都有这种情况存在,很大部分学生从七年级升到八年级后就会出现沉沦、堕落、无心恋学的现象。”
一、逆反现象及其原因
于是,我便对这一现象做调查了解,原因比较简单,四个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我归纳为四点:
(一)学习兴趣弱
一方面,父母对儿女的期望过低,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较低,能拿到初中毕业证去打工就好了。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监护人通常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知识较为匮乏,文盲居多。两方面原因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观念发生改变,产生了学习没多大用,学习好坏父母和爷爷奶奶不会在意。加之农村孩子有些还得自己照顾自己的吃喝,有时还得帮家里干农活,相对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就减少了。
(二)性格缺陷
留守儿童很大部分会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七年级到八年级这是学生性格塑立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关心和指导下,很难调整这时期的情感、性格变化。在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和外出父母管不到情况下,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去上网,晚上出去瞎游荡,去搞破坏等,慢慢的性格也变得自私、霸道蛮横、逆反自我等极端性格。
(三)个性心理健康发育异常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爱、良好的家庭坏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缺陷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个性特征上,他们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健康的心理成为摧残留守儿童的“重磅炸弹”。
二、如何防止和消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这一系列问题?最为直接的是父母在家给予相应的照顾和指导。然而对于农村来说这显得不太现实,生活成本这么高,不得不使得家长为了生活外出拼搏。也是在偶然的一次学校趣味运动上,我内心有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希望。
班主任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班级轰动了,学生欢呼雀跃,一洗平时的消沉、孤僻。这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还是一群活泼好动,爱玩闹的小孩子。不在内向,主动与人交流;不在自卑,努力找自己的专长;不在孤僻,积极的寻找自己的搭档。
在黄泥的操场上,你每天能看到学生练习比赛项目的身影,有八字跳绳、三人四足、足式保龄球、“抗旱救灾”等等。他们努力着,挥洒着汗水就如他们的父辈们勤劳不怕吃苦的美德。
比赛到来了。
每个班级的学生凝聚成一个团体,为在比赛的同学们呐喊加油。后勤在各班班长和老师的配合下井井有条,比赛也有序的进行着。三人四足中同班同学自主的在终点搭起了人墙为自己的同学提供安全的保障。虽然有人落后了,但是没人埋怨没人放弃,有的是互相鼓励和呐喊的助威声。赛场的秩序都是由学生们负责的,我从没想过他们能做到如此,让我看到了他们努力,他们的友谊,他们的锲而不舍,他们的互帮互助。
因此,“让学生当家作主”是让学生去经营管理自己的班级,自我监督和管理,让学生自己评价的学习和行为,自己制定相应的规章,让学生自己遵守自己的制定的规则来管理好自己。规章每人都可制定,全班举手表决是否合理可行,制定后大家以此为准来实行。
天生如此?有或者是后天造成?又应该怎么去处理这些情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 ;外出父母 ; 逆反心理 ;当家作主
八年级学生精神萎靡、眼神呆滞、毫无生机;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灵气溢人;这种现象到底是如何产生?是生源问题,还是后天因素造成的呢?
百思不得其解,我向一名老教师讨教,老教师的一番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他说:“其实不单单这届,历届都有这种情况存在,很大部分学生从七年级升到八年级后就会出现沉沦、堕落、无心恋学的现象。”
一、逆反现象及其原因
于是,我便对这一现象做调查了解,原因比较简单,四个字“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我归纳为四点:
(一)学习兴趣弱
一方面,父母对儿女的期望过低,部分农民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较低,能拿到初中毕业证去打工就好了。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监护人通常是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知识较为匮乏,文盲居多。两方面原因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观念发生改变,产生了学习没多大用,学习好坏父母和爷爷奶奶不会在意。加之农村孩子有些还得自己照顾自己的吃喝,有时还得帮家里干农活,相对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就减少了。
(二)性格缺陷
留守儿童很大部分会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等。七年级到八年级这是学生性格塑立的关键时期—青春期。留守儿童在缺乏父母关心和指导下,很难调整这时期的情感、性格变化。在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和外出父母管不到情况下,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去上网,晚上出去瞎游荡,去搞破坏等,慢慢的性格也变得自私、霸道蛮横、逆反自我等极端性格。
(三)个性心理健康发育异常
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爱、良好的家庭坏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的家庭缺陷使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个性特征上,他们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不健康的心理成为摧残留守儿童的“重磅炸弹”。
二、如何防止和消除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这一系列问题?最为直接的是父母在家给予相应的照顾和指导。然而对于农村来说这显得不太现实,生活成本这么高,不得不使得家长为了生活外出拼搏。也是在偶然的一次学校趣味运动上,我内心有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希望。
班主任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整个班级轰动了,学生欢呼雀跃,一洗平时的消沉、孤僻。这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还是一群活泼好动,爱玩闹的小孩子。不在内向,主动与人交流;不在自卑,努力找自己的专长;不在孤僻,积极的寻找自己的搭档。
在黄泥的操场上,你每天能看到学生练习比赛项目的身影,有八字跳绳、三人四足、足式保龄球、“抗旱救灾”等等。他们努力着,挥洒着汗水就如他们的父辈们勤劳不怕吃苦的美德。
比赛到来了。
每个班级的学生凝聚成一个团体,为在比赛的同学们呐喊加油。后勤在各班班长和老师的配合下井井有条,比赛也有序的进行着。三人四足中同班同学自主的在终点搭起了人墙为自己的同学提供安全的保障。虽然有人落后了,但是没人埋怨没人放弃,有的是互相鼓励和呐喊的助威声。赛场的秩序都是由学生们负责的,我从没想过他们能做到如此,让我看到了他们努力,他们的友谊,他们的锲而不舍,他们的互帮互助。
因此,“让学生当家作主”是让学生去经营管理自己的班级,自我监督和管理,让学生自己评价的学习和行为,自己制定相应的规章,让学生自己遵守自己的制定的规则来管理好自己。规章每人都可制定,全班举手表决是否合理可行,制定后大家以此为准来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