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大选的多维看点(《封面话题》代序)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真可谓“世界选举年”,从欧洲、亚洲、美洲到非洲大陆,大大小小的选举摩肩接踵。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印度、阿富汗、印尼、突尼斯、斯里兰卡、格鲁吉亚、菲律宾、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等许多国家都有大选,有的已经举行,有的将要举行。选举如舞台,政要如明星,涉足者竭尽所能,精心设计“脚本”,“曲目”五花八门。选战狼烟滚滚,鼓声隆隆,你方唱罢我登台?熏好不热闹。在如此林林总总的选举大戏中,各人“看点”各有不同。有人陶醉于一幕幕魅力演出,有人宛如雾里看花,有人冷眼旁观,有人企图洞察风云。无论如何,这些选举牵动各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吸引着国际社会的视线。
  
  是否真正进入“民主时代”
  就西方民主政治理论而言,选举,尤其是总统选举,是全体公民行使参政权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它的功能之一就是“塑造对权力来源的集体认识”,以体现“主权在民”。冷战之后这种以选举为标志的民主政治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中东欧国家在冷战后纷纷踏上西方民主之路,这种情况在亚洲、美洲,乃至非洲也很明显。美国一家名为“自由论坛”的研究小组就曾在一份报告说,目前世界上已有120个“民主国家”,数量是历史上最多的,全球进入了“民主时代”。但西方舆论认为在如此众多的“民主”国家中,一些国家不过是“有限民主”,有些甚至是“伪民主”。就地区而言,他们认为中东地区“民主”记录最差,只有以色列是该地区惟一实行全面民主的国家。这就不难理解美国近来为什么要大力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试图通过对该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民主改造,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不过人们担心,这种强行“嫁接”民主的做法,将导致“水土不服”,出现更多的矛盾。
  为商讨和交流“民主经验”,早在2000年6月,全球100多个国家的外交部长在波兰华沙出席了名为“建立民主国家集体”的世界民主大会。但是法国拒绝在世界民主大会上签署《华沙宣言》。当时的法国外长韦德里纳表示,他不同意西方国家在推动民主时采取的类似传播宗教的手段。与此同时,舆论也注意到一个“民而不主”的现象:即西方社会普遍是比例不及国家人口5%的“党员精英”却占据了全国的行政、立法、司法、经济等关键领域的关键职务,同时又永远地左右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既然这种权力在不同的党派权贵中像时钟一样交替摆动,为何又要几年一次地动员民众认可他们的统治合法性?选举是不是已成为在投票期间的一刹那给选民增加选择的困扰?2000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使人看到,美国广大选民的地位在关键时刻还不及联邦法院的“几位保守派法官”。“主权在民”被“技术性地”虚化了。
  
  “民主”理想的逐渐幻灭
  从表面上看,选举政治轰轰烈烈,实际上不少人的“民主”理想已逐渐幻灭,投票的热情不断下降,出现了一种“民主赤字”。由于人们对政府、政党、议会、司法、军队和公务员的信任程度大幅下降。一种看法是,人们对政府失去信任正好说明人们对政府的需要在减少。另一种看法认为,这是由于政府在富可敌国的大型跨国公司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或无所作为。这种观点认为,政府是被“选举”出来的,要为选民负责,而跨国公司不是经过选举产生的,只对股东负责,因此政府在维护民众的利益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把民众的利益置之度外。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谁当总统都差不多,不可能做出重大和惊人的改变,生活依旧……因此人们对大选的关注度和投票率都呈下降趋势。这种冷漠,使不少青年成为新一代“政治盲”,有调查显示,美国1/4的青年不知道总统选举候选人的姓名。
  此外,今年3月的俄罗斯大选也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普京孤独地出现在大选舞台上。很多反对党领导人拒绝竞选,因为他们都不愿意为普京作“可控民主”的点缀。为了避免给人不民主的印象,克里姆林宫不得不自己提出了几个总统候选人和普京“争锋”。普京看上去倒像是没有对手的大侠“独孤求败”了。
  
  另类景观
  金钱政治是一些国家大选的“民主腐蚀剂”,颇遭诟病。大选的费用节节攀升,今年美国各政党及其支持者在大选中的各种费用估计将超过40亿美元。竞选政治已成了一场不折不扣的竞选经济战。
  为了吸引更多选民投票,特别是青年的参与,网络成为选举政治舞台中“造星”运动的新的平台。网络宣传成为大选期间媒体狂轰滥炸中的另类风景。美国自上个世纪40年代起,电视就成为选举活动的重要舞台,而现在互联网掀起狂飙式浪潮,政要们纷纷“触网”,从家庭生活到性格特点,从竞选纲领到治国理念,无不一“网”打尽。各党派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利用文字、声光画面,向网友提供24小时服务。如今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就率先推出了第一家中文网站以吸引华人选民。
  总之,一场又一场的超级“秀”,一场又一场的嘉年华会,尽情演绎着选举文化。时装演出、政治集会、奇装异服、彩旗、气球、竞选演说、欢呼口哨和灯光幻影交辉,选民们在激情、犹豫、观望或“无所谓”中行使了一次自己的选择。
  
  亚洲:大选的热闹与政治发展中的尴尬
  
   在大选之年的热闹中,亚洲带给世界的,除去五彩缤纷的选举花絮之外,更多的则是各国各自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以及政治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尴尬。
  
  印度瓦杰帕伊是一面旗帜
  
   印度选举委员会2月宣布,将印度全国大选时间提前八个月,改在今年4月20日到5月10日期间举行。印度为何要提前举行大选?瓦杰帕伊政府有它自己的考虑。首先,本届政府五年任期内政绩良好,尤其是经济强势增长的势头,将会成为印度人民党再选连任的最大资本。
  其次,近年来由于政策得当,瓦杰帕伊政府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一系列丰厚外交成果。与美国、中国,尤其是与最大对手、邻国巴基斯坦改善了关系。这些成就都会为执政党在大选中争取连任赢得无可争议的支持。
  再次,瓦杰帕伊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四个地方邦议会选举中一举击溃国大党,印度人民党欲借胜利之风,趁热打铁,并趁国大党选举失败、士气低落、领导管理混乱的良好时机,乘胜追击,争取连任。在大选中,印度人民党无疑将利用瓦杰帕伊总理在国内的崇高威望,继续以瓦杰帕伊为竞选旗帜。
  
  斯里兰卡库马拉通加夫人与“恐怖舞伴”
   在最近20年的斯里兰卡政治生活中,任何政党和政治家大概都无法绕过“泰米尔猛虎组织”这一关。这个成立于1972年的反政府武装组织,多年来一直是斯里兰卡历届国家领导人必须与之共舞、小心对付的“恐怖舞伴”。在长达20年的对抗中,有六万多人丧生。
  与印度的甘地家族一样,现任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的家族也有着惨痛的政治血泪史。14岁那年,她担任总理的父亲遭到暗杀,而在库马拉通加夫人准备和丈夫庆贺结婚10周年纪念日前夕,丈夫维杰耶又被政敌谋杀。1999年12月她本人也遭遇猛虎组织的人体炸弹,被炸瞎了右眼。
  今年2月5日,斯里兰卡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突然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并于次日宣布解散议会,下令将本该三年后进行的选举提前到今年4月2日举行。有评论认为,库马拉通加夫人此次解散议会的目的,是要借议会选举的时机,将总理维克勒马辛哈赶下台。
  库马拉通加夫人和总理维克勒马辛哈的政治分歧焦点,恰恰集中于对待猛虎组织的问题上。同猛虎组织长期斗争的经验,使得库马拉通加夫人一向不信任泰米尔猛虎组织。但总理维克勒马辛哈却认为,只有尽快结束长达20年的内战,争取到长久的和平,斯里兰卡才能最终走上正常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去年2月,维克勒马辛哈领导的政府与泰米尔猛虎组织达成正式停火协议,但猛虎组织在与政府的谈判中,常常得寸进尺,如提出要在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地区成立临时行政机构,并要求拥有维护法制以及直接与外国进行投资谈判等高度自治权等。总统库马拉通加夫人认为这实际上是在分裂国家。
  4月4日的选举结果显示,库马拉通加夫人领导的统一人民自由联盟赢得了议会选举,可以与其他小党组成联合政府。新任命的政府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宣誓就职。库马拉通加夫人成为此次选举中的最大赢家。
  
  菲律宾阿罗约请回美国大兵
  
   在国内政治与社会生活同样遭受恐怖活动侵扰的还有菲律宾。尽管阿罗约政府从一开始即义无返顾地投入了美国领导的全球反恐战争,并因此得到美国称之为“北约之外盟国”的政治褒奖,但是,菲律宾国内的反恐之路并非那么顺畅,无论是阿布沙耶夫那样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恐怖组织,还是“摩伊”和民族民主解放阵线那样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分裂主义势力,都没有被根除,甚至没有受到重创,为此阿罗约甚至不惜让美军重返菲律宾帮助训练反恐部队。这一做法使其在赢得美国和欧洲国家赞许的同时,却遭到国内反对派的强烈攻击。当年阿基诺夫人政府时期,美军从苏比克湾的撤出,一度使菲律宾民族自信心大增。今天,阿罗约又把当年被赶走的美国大兵请了回来。尽管美国保证美军在菲律宾并非常驻,仅是“帮助反恐训练”、“举行联合军演”等,反对派仍不断借此大作文章,声称阿罗约携手美国反恐,是引狼入室。在将于今年5月举行的大选中,这无疑将成为阿罗约的一个软肋。
  令人不安的是,与菲律宾以往的大选相似,选举时间越是临近,与大选有关的暴力事件发生率越高。去年12月15日至今年3月7日,菲律宾已发生29起与选举有关的暴力事件,共造成包括五名地方政府官员在内的34人死亡,另有80多人受伤。这样的大选对于普通的菲律宾人来说,真不知是祸还是福。
  
  印度尼西亚梅加瓦蒂争取穆斯林支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国家,印度尼西亚也面临着如何对待恐怖组织的问题。在参加美国领导的国际反恐斗争问题上,梅加瓦蒂的立场是坚定的。她认为多元的印尼的基础是民族主义。如果印尼政治转向了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分子就有可能在此觅得一个充满同情者的环境,但从印尼国内的选举政治角度出发,梅加瓦蒂总统又确实面临一个需要争取大多数穆斯林选民支持的问题。因此,她一方面继续对叛乱的亚齐省采取剿抚并举的策略,宣布政府可能在今年5月提前解除对亚齐省的戒严令;另一方面,则对巴厘岛爆炸案的主要嫌犯,实行了轻审轻判,显然意在争取更多穆斯林选民的政治支持。
  但随着大选的临近,印尼国内的恐怖事件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忧虑。印尼警方提醒国民必须提高警惕,防范在印尼议会选举期间发生可能的恐怖袭击。政府军派驻管理亚齐的苏瓦亚中将,近日指责自由亚齐运动开始恐吓选民,干扰大选。亚齐非政府组织论坛负责人海卡尔也说,亚齐在野的自由亚齐运动恫吓、殴打候选人,分发传单禁止居民投票,甚至扬言要砍下投票者投票时打手印的手指或者干脆击毙投票者。
  
  马来西亚“马达维效应”
  
  3月3日,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宣布解散议会。按照马来西亚宪法,议会一经解散,必须在60天内举行大选。3月21日,大选消息传来,巴达维领导的执政联盟国民阵线获得超过3/4议席的大胜。
  国民阵线以大于上届优势取胜,是对巴达维去年10月底接任总理以来政绩的表彰,他与前总理马哈蒂尔顺利的权力交接,保证了马来西亚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巴达维上任后相继采取了严厉打击贪污犯罪、提高政府和公务员效率、增加政府项目招标透明化等重要措施,树立了廉政、亲民的形象。在巴达维的领导下,由14个政党组成的国阵的团结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这被当地舆论界称为“巴达维效应”,对此次大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来西亚正式进入了巴达维时代。巴达维时代是以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对腐败痼疾决不手软的立场为开端的,得到马来西亚人民广泛支持。
  
  韩国卢武铉哪里去?
  
  韩国总统卢武铉上台一年多来,几乎一直是在风口浪尖上生存。他深受政治献金、腐败丑闻困扰,被反对党穷追猛打。为能在今年4月15日的议会选举中获胜,以改变目前韩国政坛“朝小野大”的格局,卢武铉竟然违反选举法,在选举前公开呼吁国民全力支持开放国民党,并拒绝为不当言论道歉,从而被国会弹劾。弹劾案移交宪法法院将在六个月内作出最终裁决。如果通过,卢武铉将正式被罢免,那样韩国今年就不仅是议会大选年,也要成为总统大选年了。否则总统将继续行使权力。
  遥想当年,卢武铉是凭借韩国民众对于政治腐败的深恶痛绝才登上权力宝座的。不曾想,总统宝座尚未坐热,自己又因同样原因被暂时拉了下来,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所幸韩国经济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百姓不愿看到因政局不稳而搞乱经济,故而并不支持对总统的弹劾。首都汉城数十万民众举行了规模盛大的烛光集会示威,以示对政客们操纵政局、强奸民意行为的抗议。韩国看守政府宣布,韩国第17届国会议员选举将于4月15日如期举行。届时,不知卢武铉是否能借民意之盛,报一箭之仇,重返青瓦台?
  
  明星作秀 名门之后“争芳斗妍”
  
  小费尔南多·波
  将于5月举行的菲律宾大选,目前被认为最有希望和竞争力的总统候选人,除现任总统阿罗约外,影星小费尔南多·波是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众所周知,菲律宾是个崇尚明星的国家,前总统埃斯特拉达、现任参议员劳伦·莱加达和诺里·德·卡斯特罗等一批政界要员都是明星出身,于是,此次小费尔南多·波的站台出选,就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菲律宾是否需要另一位影星总统?
  现年64岁的小费尔南多·波,是一个在菲律宾出生的美国人。作为一个自由演员,他曾在1967年、1971年、1979年、1983年和1987年五次获得菲最佳演员奖。在其超过50年的演艺生涯中,因其扮演的角色都是纯洁、富有爱心、举止文雅的英雄或正面人物而闻名全国,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因此也成为反对党的最佳政治选择。在菲律宾,政治意愿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名度,而知名度差不多就等同于选票数。
  面对此种情形,在民意调查中一直处于不利位置的现任总统阿罗约,则表现出一种“稳坐钓鱼台”的姿态,分析人士认为,作为现任总统,阿罗约仍具有相当的民意支持基础,同时,她掌握着庞大的行政资源,拥有充足的竞选资金。阿罗约本人还采取以静制动的低调战略对待大选。一方面,她一再表示将抛开政治,专心于振兴经济,解决国家存在的各种问题、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她在各种场合都闭口不谈有关竞选的话题,特别是在与媒体接触时,她总是“先发制人”,表示“今天的谈话不涉及大选问题,如果你坚持要问的话,那我们的谈话就此结束”。由此可以看出,她大概真的无法把握,可爱的追星族的菲律宾选民们,是否将会再次为自己的国家制造一个电影明星总统?
  其实,素有美女加博士之称的阿罗约大可不必感到彷徨和寂寞。环顾左右,此时此刻在亚洲政坛上拼搏的,竟然大都是同出豪门的千金铁娘子。这一景观成为今年亚洲大选的一大看点。除阿罗约之外,斯里兰卡的库马拉通加夫人自不在话下,她的父母班达拉奈克夫妇,都曾长期出任国家总理。库马拉通加夫人甚至一度与其母班达拉奈克夫人分任总统、总理,共治国家。
  
   拉胡尔·甘地和普丽扬卡
  在即将来临的印度大选中,作为百年老党的国大党为了增加选举胜算,除让拉吉夫·甘地夫人索尼娅继续在第一线战斗外,印度最显赫的政治家族尼赫鲁—甘地家族的第四代成员、长孙拉胡尔·甘地和其妹妹普丽扬卡都将参与此次大选。
  拉胡尔是印度前总理拉吉夫·甘地和索尼娅的长子,他毕业后一直在一家英国公司从事财务咨询工作,但尼赫鲁家族的从政传统使得拉胡尔无法远离政治。拉胡尔的妹妹普丽扬卡则早在1998就开始陪同母亲索尼娅四处奔波,在全国各地展开竞选活动。
   印度独立57年以来,尼赫鲁—甘地家族率领的国大党在印度的执政时间长达42年,但最近10年间,国大党一直没能重新夺回执政权。
   印度独立后,曾长期追随圣雄甘地、为印度的民族独立与自由作出了极大贡献的贾瓦哈拉尔·尼赫鲁成为第一任内阁总理,之后,其女儿英迪拉·甘地在1966年~1977年、1980年~1984年间两度出任内阁总理,1984年6月英迪拉·甘地遇刺身亡后,她的长子拉吉夫·甘地出任总理。1991年,拉吉夫·甘地遇刺身亡,他的妻子索尼娅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印度的政治圈中,于1998年出任国大党主席,但却在同年10月的选举中败给了瓦杰帕伊的人民党及其同盟。
  
  姊妹相斗 争霸政坛
  印尼现任总统梅加瓦蒂,目前面临着难于解脱的政治尴尬。“攘外必先安内”。但在挑战梅加瓦蒂的众多候选人中就包括她的妹妹———拉赫马瓦蒂和斯库马瓦蒂,以及第二任总统苏哈托的女儿西蒂鲁克马纳,届时印尼将形成一个名门千金政坛“争芳斗妍”的奇特局面。开国总统苏加诺的三个女儿在大选中“相残”已成定局。三姐妹齐争总统宝座,她们无疑将为此付出姐妹手足之情。拉赫马瓦蒂领导着先锋党,虽然是同门姐妹,但拉赫马瓦蒂向来与梅加瓦蒂政见相左。她曾公开支持前总统瓦希德,并成为梅加瓦蒂最严厉的批评者之一。苏加诺三位千金即将上演的这出姊妹阋墙,究竟哪位更胜一筹,抑或是正因此而将江山社稷拱手相让于外?人们正拭目以待。
  
  西亚:马赛克上绘“蓝图”
  
   在政治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世界政经格局板块构架中,西亚国家的情况可能是最为复杂的。具体到选举,也许西化程度较高的以色列、土耳其等国家已程度不同地与西方接轨,然而,绝大多数的阿拉伯国家要么离真正意义的选举尚存在距离,要么索性就不知选举为何物。
  
  伊拉克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特殊的文化背景
  
   西亚的阿拉伯国家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传统上,由特定宗教派别维系着的家族或部落,构成了支撑阿拉伯社会的基本因素。君主制的国家自然不用说了,即使是所谓共和制的国家,也不能与真正意义上的共和概念同日而语。
  仅以伊拉克为例。长期以来,伊拉克堪称一幅宗教、种族、意识形态的马赛克拼贴画,由于它的复杂性和多元化,这个国家历来难以作为铁板一块的统一政体实施统治。伊拉克2400万人口中,至少3/4的居民隶属于这个国家150多个大部落,这150个部落又由2000多个分支部落构成,可以说,部落是伊拉克社会的主要构成元素。
  与伊拉克情况相似的阿拉伯国家不在少数。作为维系社会的纽带,阿拉伯部落是一笔传统文化遗产,在阿拉伯现代社会生活中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部落与生俱来的浓郁封建色彩,许多阿拉伯国家甚至连是否称得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都得打折扣,更不堪设想要在这些国家进行选举和推广西方民主是怎样的情景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欲改造伊拉克,要么是不了解阿拉伯社会现状的痴人说梦,要么是虚晃一枪,拿着民选和民主的大棒迫使阿拉伯国家就范。
  不过,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尤其是在美国要求政治民主和社会变革的高压呼声下,阿拉伯国家的情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一方面,它们出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坚决反对美国强加在头上的改革方案;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也在主动出击,提出自己有关民主、选举和变革的措施。
  
  阿富汗延期后能如期吗?
  
   根据2001年底美国促使各方达成的有关阿富汗战后安排的《波恩协议》,阿富汗应根据宪法,在2004年6月以前举行全国选举,选出新一届政府。
  今年1月初,阿富汗大国民会议通过了宪法,为即将进行的总统选举赋予了法律依据。然而,时至今日,连选民的登记工作都一拖再拖,选举日期也就不得不顺延。卡尔扎伊最近表示,大选可能推延至9月举行。分析人士认为,如果选举真于卡尔扎伊所说的时间开始,也还是比较顺利的,问题是,到时会不会如期进行,仍是未定之天。
  表面上看,安全问题是制约选举的主要因素,目前1000万有资格投票的选民,只有150万人登记。与此相关联的,是诸如后勤保障、选区划分、候选人的确立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深层次看,仍是所谓美式民主与阿富汗的传统价值观和现实社会相矛盾的反映。
  被扶上台的卡尔扎伊,其治国功绩不可磨灭,但无论如何,他都无法摆脱罩在头上的美国影子。军阀自然不买账,拥兵自重,各立山头,老百姓也有不少人对卡尔扎伊颇多不满,对他执意推进的美国式政体怨声载道。阿富汗世代与外界隔绝,民众文化水平低,光文盲率就高得吓人,有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选举为何物。美国在这种情势下,仍坚持在阿富汗社会楔入西方民主模式,显然有悖于社情民意。这也是百姓对选举抱消极态度的根本原因。
  扎尔扎伊离了美国和欧洲等国的支持玩不转阿富汗。可眼下,美国政府忙于伊拉克善后,忙于自己的大选,也顾不上阿富汗大选。因此,美国宁可得罪卡尔扎伊,与他的死对头阿富汗军阀联手追杀本·拉登。扎尔扎伊倒情愿早些大选,毕竟他在内政、外交等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但美国不积极,卡尔扎伊也就不得不亦步亦趋。
  另外,主张总理制的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和哈扎拉族等实力派人物,仍会想方设法限制卡尔扎伊的权限。日后,阿富汗内部的权力之争也不可小看。
  
  伊朗最高权力之争的热身赛
  
  伊朗选举不久前已尘埃落定。保守派胜出,改革派落败。选举结果折射出的,是各方利益的角逐。鉴于明年现任总统哈塔米的任期届满,谁将继任就成为各方竞相争夺的焦点。保守派不但想捞回在议会里的席位,更觊觎总统宝座,希冀通过把持议会和政府,继而操控本国政体的结构组成和政局发展走势。可以说,此次选举是伊朗最高权力之争的排演和热身赛。
  保守派得势,将对伊朗内政、外交和地区局势产生不小的影响。首先,就内政而言,改革派与保守派的较量还将继续,两股势力的此消彼长将使伊朗政局波澜起伏。但从保守派当权的发展态势看,改革派代表哈塔米的日子不好过,有分析甚至怀疑他能否支撑到任期届满。
  第二,外交上,伊朗保守派胜出,使美国想从内部整改伊朗的幻想彻底破灭,从而极可能招致布什政府继续奉行以压促变的强硬政策。一般估计,美国从伊拉克抽身以及大选过后,可能会腾出精力处理伊朗问题。美国很可能会一步步勒紧套在伊朗头上的“紧箍咒”,直至其低下头来。
  第三,地区形势将蒙上阴影。伊朗的选举结果使它的四邻感到潜在的危险。许多国家认为,伊朗仍是一个与外界社会格格不入的国度。鉴于伊朗什叶派神权国家的属性和它长期坚持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加之伊朗又是一个颇具政治和军事分量的地区大国,周边及海湾地区的邻国早已对它心存戒备,而保守派赢得选举,无疑将加剧这种疑虑和戒备。
  
  美洲:首推美国
  
   美洲大选首推美国,它不仅决定今后四年谁入主白宫,而且对世界局势有无法估量的影响。巴拿马以那条著名的运河而吸引人眼球。萨尔瓦多则面临广大农民生计的难题。
  
  美国失业·情报门·对手
   2003年年末,美国《新闻周刊》网络版上的一篇文章把约翰·克里评为2003年美国政坛的大输家,因为尽管他连续四次当选参议员,但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战中希望渺茫。仅仅两个月之后,一直不被看好的克里不仅以惊人的速度超越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而且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牢牢握在手中。
  克里和布什是耶鲁校友,并都参加过耶鲁的一个秘密精英组织———骷髅会。分析人士把克里归于左派自由分子。在稳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战的胜利之后,克里把进攻的矛头直指布什,批评布什无力解决美国人的就业问题,调侃布什“应该下岗”;并牢牢抓住备受质疑的伊拉克问题向布什发难。
  布什9.11后大力加强国土安全,对恐怖分子穷追猛打,并取得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的胜利,可谓劳苦功高。原以为连任胜券在握,但克里的强势出现以及经济、外交中存在的问题却让布什开始心中打鼓。
  老布什在打赢海湾战争后却因国内经济问题丢掉总统宝座,布什决不甘心重蹈父亲的覆辙,对经济格外用心。为了克服2001年开始的经济衰退,布什连连出招,减税、降息、改变强势美元政策,经济虽然走出低谷,但选民最关心的失业问题起色不大,失业人口在过去三年增加了300万的现实令布什头疼不已。反恐战争没完没了,萨达姆是抓住了,伊拉克的爆炸声却难以平息,关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否存在的争论又使其陷入“情报门”泥沼,马德里3.11爆炸更令布什警醒:必须尽快彻底解决“基地”组织,以绝后患。副总统人选问题也来凑热闹,由于切尼原先任职的公司在承包美国防部项目时涉嫌作假,其政治声望急跌,有可能拖累布什。已有报章预测,布什如果感觉情况不妙,就会抛弃切尼,提名9.11事件中冲锋在前的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为竞选搭档。
  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除了两党的争斗之外,还有三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有可能对大选结果造成影响。
  美国大选是有钱人的政治游戏。曾在上次大选中创下筹款纪录的布什再接再厉,筹款总额已经突破1.5亿美元,有望达到2亿美元。克里现在筹得的3000多万美元捐款,远远落后于布什。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3月2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总统选举筹款会上,前总统克林顿和卡特以及前总统竞选人爱德华兹一起为克里站台筹款,党内重量级人物的鼎力相助对缺钱的克里可谓雪中送炭。
  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运动发起人纳德再次宣布将参加大选,根据初步民意测验显示,纳德的支持率在5%左右。四年前纳德以绿党候选人身份抢走民主党候选人戈尔不少票源,从而使布什以微弱优势当选总统。纳德的再次出山对一心要报2000年大选失利之仇的民主党人而言无异于噩梦重温。
  2000年空前激烈的总统大选中,戈尔对佛罗里达州的计票提出质疑,但经人工计票仍以微弱之差失去佛州的25张选举人票从而惜败给布什。戈尔输得心有不甘,布什赢得也心堵,当时就有人称布什是“偷”来的总统。自此之后,美国各界报怨选举计票方式诟病颇多。美国政府因此斥巨资研发“电子选票”,并准备在本次大选时让部分选民进行网上投票。但本身仍有缺陷的电子选票并非“天衣无缝”,出现争议后更是无法复查。谁又能保证今年的大选不会出现上次那种拉锯战的情况,到时出现问题又如何核实呢?
  
  马拿马谁将看守这条运河
   扼守运河的巴拿马战略地位重要,其5月2日的总统选举因而也颇受瞩目。现年58岁的巴拿马总统莫斯科索是1988年去世的巴拿马前总统阿努尔福-阿里亚斯的遗孀,曾与阿氏共度长达10年的海外流亡生活。1990年,莫斯科索返回巴拿马,重建以她前夫的名字命名的阿努尔福党,并于1999年在大选中获胜,成为巴拿马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但是自美军从巴拿马运河撤军后,巴拿马经济增长就开始放缓,失业率攀升,财政赤字猛增,税制改革举步维艰,莫的施政能力备受质疑,其民意支持率由刚上任时的70%降至40%以下。
  在此次总统选举中,莫斯科索不再参选,但执政党的总统候选人支持率一直落后,让女总统深感不安。但更让她焦心的是前总统阿里亚斯的政治伙伴恩达拉脱离阿努尔福党再度参选总统,并使用阿的影像资料显示资历,拉走了大批选票。莫斯科索将恩达拉告上法庭,指控他侵犯了前夫的权利,但法官以公众人物并无所谓的“肖像权”让女总统吃了个哑巴亏。由于候选人政见不一,支持率分散,300多万人口的巴拿马注定要经历一次激烈的选战。
  
  依然受贫困的困扰
   萨尔瓦多大选3月21日尘埃落定,执政的国家共和联盟的安东尼奥·萨卡以较大优势战胜主要竞争对手马蒂全国解放阵线推举的候选人当选该国总统,将于今年6月1日宣誓就职。体育记者出身的萨卡今年39岁,称得上年轻有为。但是萨卡执政后将面临贫穷的挑战,萨尔瓦多全国650万人口中有半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全球咖啡价格持续走低,使以咖啡为主要出口农产品的萨尔瓦多蒙受了巨大损失,全国的农业生产陷入了一场危机,如何解决广大农民的生计是萨卡必须思索的问题。
  
  欧洲:“独孤求败”与亲美的代价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虽今非昔比,但在欧洲仍是个大块头。西班牙被3.11轰到前台,某种程度成了欧欧关系、欧美关系的晴雨表。再有几个月奥运会将回到故乡———希腊。
  
  俄罗斯普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3月14日的俄罗斯总统大选虽然“单调乏味”。但是普京“独孤求败”这个事实说明,普京无人能够撼动。
  在去年末的俄国家杜马选举中,中派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借助普京的威望,拳打左翼势力,脚踢右翼联盟,成为俄政坛的主导力量。在大选前夕,胸有成竹的普京甚至出人意料地解散政府,这意味着,在俄罗斯政坛,总统、议会和政府已演变成近似于“三位一体”的结构。而俄各个强力部门更是普京的嫡系,唯其马首是瞻。在下一任总统任期中?穴5月7日正式开始?雪,普京几乎可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在对外政策方面,普京会更精细地盘算。前两年,让美国借着9.11这个机会闯入中亚,俄罗斯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今后,在独联体———俄罗斯这块最后的势力范围,普京绝对不会再退让了。如何对待美欧,普京也肯定会更加理智。一位观察家曾这样形容,美欧对于俄罗斯来说,就像漂亮而高傲的姑娘,俄百般讨好却难得青睐。对此普京深有体会……面对美欧的步步进逼,如何能得到更多好处、少吃点儿亏,这是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核心。
  普京在“普京时代”会一帆风顺吗?观察家们只是表示了谨慎的乐观。因为在未来的航道上,或明或暗的礁石还有不少。如车臣问题至今没有完全解决,推行改革就更会遇到阻力,想在几年内解决计划经济几十年形成的积弊,更是一个字———难。而改革一旦砸锅,普京的声誉可就要受到牵累了。普京能应付得了这诸多挑战吗?走着瞧吧。
  
  希腊世家间的较量
   在希腊,某种程度上说政治是一种“家族企业”。当希腊总理康斯坦丁·西米蒂斯在大选前两个月主动将党主席让位给了有“总理世家”美称的帕潘德里欧之后,希腊大选就变成了帕潘德里欧和卡拉曼利斯这两个世家间的较量,这也是50年来两个家族间的第六次对决。
  现年52岁的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乔治·帕潘德里欧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希腊总理,其父安德列亚斯·帕潘德里欧一手创建了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并奠定了该党在希腊政治的地位。卡拉曼利斯家族在希腊政界亦非泛泛之辈。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是希腊新民主党的创始人,也是希腊加入欧盟的设计师,他上世纪50年代曾出任王国首相,70年代更是成功使希腊摆脱了军事独裁政权的统治并出任总理,80年代和90年代又两度出任希腊总统,是政坛的风云人物。这次大选中击败帕潘德里欧的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则是他的外甥,1997年起出任新民主党主席。
  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1981年首次执政,此后的20多年几乎一直执掌国家政权,而保守的新民主党只在1990年至1993年间短暂执政,但这次能将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掀翻,关键是经济因素使然。加之新民主党领袖卡拉曼利斯47岁,朝气蓬勃,深受民众喜爱,所提“小政府、少官僚、减税收”等政策也较得人心。选前的民意调查表明,反对党一直稳居领先地位。尽管执政党临阵换帅,试图以帕潘德里欧家族的知名度扭转颓势,但为时已晚。
  希腊现在面临两个焦点问题:塞浦路斯希、土两族的统一问题;奥运会的筹备工作。
  随着塞浦路斯5月1日入盟在即,在土方已做出让步的情况下,如何劝说本国民众也做出让步,将是新政府的主要任务。
  另一方面,现在离雅典奥运会开幕还不到半年时间,但据知情人士透露,有近50%的项目都没有按预期完成工程进度。不少人对此表示担心。不过大选落败的泛希运已表示将积极配合新民主党办好奥运会。卡拉曼利斯亦亲自兼任文化和体育部长,保证将“向世界尽可能奉送一届最好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西班牙“基地”有能力更选政府?
  西班牙大选令国际观察人士大跌眼镜,3.11恐怖爆炸使正常的选举规则一下子乱了套。此前的民意调查显示,尽管90%的西班牙人反对阿斯纳尔政府的亲美政策、尤其反对出兵伊拉克,但仍准备容忍人民党的所作所为,即便马德里恐怖爆炸发生后,大部分分析人士仍然认为人民党胜选的机会较大。选举结果却是大翻个儿?选西班牙舆论称,“基地”组织成功“更迭了西班牙政权”。欧美人士更惊呼:“基地”组织赢得了大选。
  其实即使阿斯纳尔指定的接班人拉霍伊当选,他在外交政策上也将更为慎重,至少在美欧重新出现分歧时能采取折衷路线。大选前夕,他拒绝访美已可看出他的对美政策将会有所改变。阿斯纳尔政府一味亲美的结果是“惹火烧身”,3.11使愤怒的公众几乎是一夜之间改变了主意,“有史以来第一次将一个执政党从议会的绝对多数变为了反对派少数”。
  西班牙政府的“变天”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亲美的“新欧洲”国家处境困难,实力大为削弱。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均一改以往风格,“刻意保持低调”;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也首次公开承认在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被“误导”,并在欧盟制宪问题上做出了愿意妥协的姿态。这说明,在马德里恐怖爆炸和随之而来的西班牙大选后,“新欧洲”出现了向“老欧洲”靠拢的迹象。因为人民党下台已有力证明,“与美国外交政策靠得太近要付出选举上的代价”。
  
  立陶宛总统遭弹劾
  
  4月6日,立陶宛议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弹劾总统的决议,剥夺了现任总统帕克萨斯国家元首的权力。立陶宛持续了五个多月的总统危机终于落下帷幕。帕克萨斯成为欧洲第一个被弹劾的总统。
  去年10月,立陶宛独立电视台披露了总统班子成员同国际犯罪集团有牵连的丑闻,并称帕克萨斯破例授予其竞选赞助商鲍里索夫以立陶宛国籍。
  立陶宛为议会制国家,拥有141名议员的单院制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有关法律,在宪法法院裁定总统违宪后,议会可以做出罢黜总统的决议,为此需要3/5以上的议员(85票)的支持。很快,就有80多名议员联名要求启动弹劾程序。
  根据立陶宛法律,议长帕乌劳乌斯卡斯将临时代理总统职务,而新一届总统选举将于两个月内举行。据称,立陶宛将于6月13日选举欧洲议会议员,总统选举有可能一并举行。据报道,帕克萨斯已表示,一但遭到弹劾,他将再次向总统宝座发起冲击。去年初败北的前总统阿达姆库斯也已经宣布了自己参选的决定。另有报道,布拉藻斯卡斯总理(首任总统)也有可能参加竞选。到时,立陶宛有可能出现前三任总统角逐第四任总统一职的政治奇观。
  
  非洲:民主制的又一次考验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民主化浪潮来临时,选举制才真正在非洲普及。2004年,又有十个非洲国家将先后迎来总统或议会选举。非洲国家第三次多党选举能否如期顺利举行,无疑是对非洲民主巩固的又一次巨大考验。
  
  十国共渡大选年
   选举制本不是非洲的政治传统,它是随着西方在非洲殖民的演化而逐步形成的。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除少数国家外,选举制在大多数非洲国家不是昙花一现,就是变异为“在法定一党制下组织起来通过政府法令的工具”。直到上世纪90年代民主化浪潮来临时,选举制才真正在非洲普及。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非洲至少有35个国家举行了多党议会选举。截至1999年底,有22个新生黑非洲民主国家举行了第二次多党选举,非洲民主保持了最低标准上的制度存续。2004年,又有十个非洲国家将先后迎来总统或议会选举。非洲国家第三次多党选举能否如期顺利举行,无疑是对非洲民主巩固的又一次巨大考验。
   由于非洲各国国情不同,民主的社会和政治基础各异,各国选举可能遇到的阻碍和选举结果也会出现差异。从已举行和将要举行选举的几内亚比绍(3月)、南非(4月)、阿尔及利亚(4月)、马拉维(6月)、突尼斯(10月)、博茨瓦纳(10月)、喀麦隆(10月)、布隆迪(11月)、纳米比亚(12月)和加纳(12月)等十国的情况看,南非、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博茨瓦纳、喀麦隆和加纳等六国都可称为是“没有悬念的选举”,原执政党及其领导人在大选后可望继续执政。在南非,执政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有可能赢得占议会2/3的压倒性多数,姆贝基总统继续其第二个任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在军队的支持下,通过对反对党的分化和打压也能如愿进入第二个任期。此外,自1982年以来长期执政的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在强人罗林斯之后民选上台的加纳总统库福尔以及突尼斯的铁腕总统本·阿里等都将借助各自的统治技巧或经济增长方面的成绩获得连任;马拉维、纳米比亚两国则会出现新的总统面孔,因现任总统穆卢齐、努乔马的任期已届满,但原执政党仍将稳居议会多数,政策的稳定性也可预期;几内亚比绍、布隆迪两国的选举则属于结束内战、走向新生的开端。
  
  南菲大选前的“海地风波”
  多党选举即是选择国家未来领导人的过程,也是反对党监督政府,集中炮轰和历数执政党“软助”的绝好机会。
   今年3月初,拉美小国海地突如其来的政局变化也波及了万里之外、非洲大陆南端的南非。围绕“海地风波”引发的反对党对执政党———非国大以及姆贝基总统本人的指控,将大选前的南非政治搅得波澜迭起。
   南非政府与海地阿里斯蒂德政权关系不错,当阿里斯蒂德面临此次政权危机时,姆贝基总统应加勒比共同体15国的请求,派出一架隶属南非空军的波音707飞机,装载着一些武器和警用设备前往救援。虽然该飞机刚飞抵牙买加即因阿里斯蒂德下台而折返,南非也因此未能真正卷入海地内乱,但民主联盟等反对党认为政府在做出这一决定时并未事先通知议会,违反了宪法有关“总统在任何涉及南非国防军的部署问题上须事先告知议会监督委员会”的规定,属违宪行为。另外,反对党还抨击南非将为流亡的阿里斯蒂德提供政治避难的做法,认为这有损南非的国际声誉。对这些指控,政府方面坚称,姆贝基总统的做法并未违反宪法的条文和精神,南非政府是应加勒比共同体的请求对一个民选政权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至于避难一事,南非总统新闻发言人认为,政府并不知情,“尚未收到阿里斯蒂德的避难申请”。作为非洲国家中民主基础最牢固、党派政治发展最成熟的国家,南非的民主正是在党派监督和争吵中前进的。
  
  加纳大选前清理“死魂灵”
   预计于2004年12月举行总统和议会选举的西非国家加纳,从年初开始便启动了选举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清理和重新编制登记选民的花名册。据悉,过去一些参选政党为尽可能多拉选票,不惜钻选举程序的漏洞,伪造一些人名或将那些早已过世的人名继续登记为选民,致使在册选民名单中出现了不少“死魂灵”。为纠正这一违规现象,加纳全国选举委员会在各参选政党的支持和合作下,决心在大选前重新编制一个真实全面的选民登记簿。为此,加纳政府将选民登记与制作、发放新的带有照片的身份证的工作结合起来。大批摄影师带着照相器材奔波于全国各地的选民登记站,甚至出现了照相机短缺和摄影师人手不够的技术性问题。虽然照相和新身份证的发放能有效地遏制虚报选民的“死魂灵”问题,但也有选民认为,其实他们对选举本身不感兴趣,根本不想登记为选民,但为了得到一张证明自己是加纳人的身份证,不得不登记、照相。另外,由于目前的选民登记距年底的实际大选投票日还有一段时间,因统计技术所限而制定的“在哪儿登记,就在哪儿投票”的原有选举规定,将使大批居住并在北部登记的季节性流动劳工,会因投票时在南部工作而无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可见,民主原则的落实也需要相应的经济和技术手段支持。
其他文献
8月29日,当数千名什叶派穆斯林在伊拉克中部城市纳杰夫的阿里清真寺刚刚做完礼拜,事先停放在清真寺门前的一辆满载炸药的汽车突然爆炸,造成包括伊拉克什叶派领袖、伊拉克伊斯兰革命最高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巴克尔·哈基姆在内的82人死亡,另有229人受伤。9月2日,为悼念在上述事件中遇难的哈基姆,超过50万人的葬礼在纳杰夫隆重举行。哈基姆的一位朋友介绍说,有一次哈基姆在阿里清真寺做完祷告后,出来看着寺外的一
期刊
“说教的幼稚可笑与技术的高度先进相结合,计划周密与胡作非为并行,脱离实际的游戏感觉与恐怖活动的残忍手段混杂,骨子里缺少的是對人类生命的尊重。”   九年过去了?选也许有人已经淡忘,也许有人都没有听说过1995年3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铁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沙林”毒气事件。那天早晨正值上班高峰时刻,就在政府机构集中的霞关车站附近,一种无色气体可怖地弥漫开来,12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14人终身残疾
期刊
在伊朗,改革派就是改革的代名词。如果像分析家预测的那样,改革派在明年总统选举中再度失败,被逐出政权,成为在野党,改革在伊朗便真的“死亡”了。   经过一个多月沸沸扬扬的政治危机之后,2月20日伊朗如期举行了第七届议会选举。290个议席中的230多席已经有得主,其中保守派约获160席,改革派约40席,独立人士约30席,其余约50席待第二轮投票决出。保守派已获议会半数以上议席,倘若再获20席,便将议
期刊
走马换将、外购武器、频繁军演……台军进入“只说不做”阶段,在陈水扁一手操控下成为“以武拒统”的工具。   四年来,陈水扁推进“渐进式台独”的同时,加速对台湾军队的改造,重点加强了“精实案”的落实和“精进案”的推进,形成了新的“国防”体制与建军规划,美台实质性军事同盟进入操作阶段,军官队伍和军权本土化目标基本实现,各类军事演训已突破700余次,一大批武器装备研制计划全面展开。在陈水扁的操控下,台湾
期刊
阅读背景    2004年海地政治危机大事记   2月5日,海地反对派武装发动兵变,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2月19日,反对派武装成立“政府”,宣布建立“主权国家”,同时任命“国家总统”。   2月20日,国际代表团抵达海地,与政府和反对派举行会谈,提出解决危机的和平计划,但是反对派断然拒绝该计划。   2月28日,美国质疑阿里斯蒂德继续当政的“适当性”,法国和加拿大也要求他下台。  
期刊
FTAA建立后,当33个国家在美国市场分享“贸易创造”效应时,中国所遭受的“贸易转移”效应损失将比NAFTA时期更大。   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拟于2006年1月建立)是“猫”还是“虎”?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按照设想,它将囊括34个国家、8亿多人口、10多万亿美元产值,从而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并与欧盟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一道构成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基本格局。因此,FTAA的建立将
期刊
逮捕金融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精心获得国家杜马选举的如意结果、高调组织核军演和总统选举前解散政府……普京在总统大选胜利在望的情况下这样“大动干戈”,必有其更强烈的政治目的。    提前开始第二任期    政治是一门艺术,而俄罗斯的政治艺术则具有独特性。根据俄罗斯宪法,2003年底和2004年3月14日先后举行国家杜马选举和总统选举。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就进入了政治权力变动时期,启动了主要权
期刊
政治友好圈、经济合作圈、军事交流圈:以之为后盾推动与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与20年前中国国际战略和政策开始历史性转变时相比,新世纪的中国国际战略的背景面临着五个方面的战略机遇和五个方面的战略风险。    五大战略机遇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政治多极化趋势明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国际安全领域,恐怖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带来的非传统后果促使大国之间的合作更加紧
期刊
日前,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以“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为题,举办了国际热点问题战略评估第一次研讨会,与会学者提出如下观点:  一、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是由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引发的。日本的历史认识问题,既是日本如何认识侵略战争历史并采取相应的方针、政策、战略的本国内政问题,又是日本是否服从国际判决、履行国际条约和遵守中日双边政治文件原则的国家诚信问题,更是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受害国人
期刊
温总理走过美国仪仗队,回到检阅台。检阅完军乐队后,布什总统致欢迎辞。致辞结束后,布什总统熟练地用脚尖拉出了脚垫。看到这一动作细节后,在现场的我才长舒了一口气。  2003年12月,虽值美国隆冬时节,天气却和暖如春。中美关系历经摩擦、波折,在两国的共同努力下,正进入“历史上最好时期”。在此之际,温家宝总理选择美国作为担任总理以来的第一个双边访问国。  同年10月,我被派往华盛顿,参加中国驻美使馆接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