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深化学生工作理念改革,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水平的需要。因此要高度重视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增加投入;加强资助信息资源建设;整合信息资源,形成高校信息化建设强大合力;加强培训,打造一流的资助工作信息化队伍。
关键词:高校;资助信息化;问题;对策
高校资助工作领域中应用现代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资助各项工作效率,为推动学生资助管理等其他工作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现今,高校资助工作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管理,各类奖助学金评审等,工作内容非常具体和繁杂,资助信息包含内容非常多,比如家境困难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籍贯,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家长电话,家庭人口数,收入,有无受灾情况等数十个信息,助学金获得者学生信息包括姓名,系部,班级,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联系电话等等。而这些信息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又是重要的档案资料,不允许出错,怎么样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管理,使资助工作走向信息化,已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目前,教育部资助管理中心已着力加强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并取得一系列成绩和突破,比如投入研发并使用的全国中职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为各级资助管理机构及高校设置账号和密码,通过该系统对中职学生助学金和免学费信息进行上报和审核,大大改善了手工操作和统计资助数据的不便,快速,高效,高正确率完成各类资助信息上报。另外教育部、各省、市区等资助机构投入研发并使用的信息化工具,还有生源地贷款系统,高校贷款系统,征兵补偿学费系统等等,这些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资助工作的效率。
虽然全国及部分省市区资助工作信息化已大幅推进,但是资助工作整体信息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资助整体工作的信息化脚步。许多高校的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有许多理论性、政策性、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助工作信息化理念跟不上国家步伐。高校资助工作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资助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比如学生工作就是管管学生,处理学生事务就是记记流水账,资助工作就是发文,评审,签字,发钱……,其实这样的惯性思维对学生工作,对资助工作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不利于我们从各类数据海洋里理清头绪,往往造成数据错误,返工等,严重影响效率。比如奖学金的申报,采用手工填报数据,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发放金额不对,直接影响学生利益。另外奖助学金评审材料上缴也主要以纸质档为主,发放数据填报准确性比较低,且难以重复使用。
2、信息资源建设比较匮乏,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与合作。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核心是资助档案信息化。但目前高校的资助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各个大学的学生处办公室及仓库,储藏着大量、宝贵的资助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目前大都停留在实物和纸介质形式上,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资助信息资源建设落后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指导和协调,缺乏推动力度;其次资助信息资源建设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为以后的兼容留下隐患;第三是在学生信息资源建设上缺乏合作,分散了信息资源建设的人力和物力。
3、资助工作信息化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实现的契机,信息化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要充分发挥效益必须要有先进、科学的管理机制相配套,需要有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参与其中。但从目前来看,因从事资助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背景等原因,有很多资助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传统的管理方式中走出来,缺乏信息技术知识,有些甚至连基本的信息化办公软件都不会,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又加上资助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等原因,导致资助人员信息化水平低下,跟不上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减缓了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4、资助信息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接口。教务处等部门购买和使用了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系统,每年开展学生信息收集和注册等工作,而资助工作也经常需要让学生填报有关信息,有些字段信息学生进行了重复填写。但是由于资助工作对学生信息正确要求非常高,有些部门收集的信息往往不能完全为资助工作所用。
根据以上高校资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实际拟提出以下措施,加强资助信息化建设。
一是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各高校应该成立资助工作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推进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实资助办公信息化经费,确保资助信息化办公条件,把资助信息化作为学生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确保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跟上国家及省、市资助工作信息化同步。
二是加强资助信息资源建设。现在很多高校资助信息化资源建设普遍落后,缺乏与上级资助机构相适应的信息化软件工具,造成工作对接困难,因此,各高校要通过自主研发、购买等手段,逐步建立使用高校奖助信息系统,高校资助档案管理系统,贷款征信系统等子系统,以规范各类奖助信息上报和管理,使资助信息管理长久化,使得资助信息化在高校层面与国家、省、市区资助机构层面无缝对接。
三是整合信息资源,形成高校信息化建设强大合力。高校信息化应为一盘棋,可整合教务、学工、财务、图书馆、招生、院部等各类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和建设。统一学校制定信息填报和收集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完善的数据字典,统一归口信息化校园管理办公室管理。
四是加强培训,打造一流的资助工作信息化队伍。各高校不仅要确保资助工作的专职性,配备资助专干,还要定期组织信息化技术培训,使得资助人员熟悉和掌握各类信息化系统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要开展资助专干信息化水平考核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资助人员要再次进行培训。
资助工作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既可以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效率,又可以造福学生,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工程,应该下大力气确保资助信息化目标的实现,为有效开展资助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永利.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中国科技信息, 2008.
[2] 史敏. 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 中国高教研究. 2005
作者简介:
常红春,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严思静,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关键词:高校;资助信息化;问题;对策
高校资助工作领域中应用现代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资助各项工作效率,为推动学生资助管理等其他工作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现今,高校资助工作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管理,各类奖助学金评审等,工作内容非常具体和繁杂,资助信息包含内容非常多,比如家境困难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籍贯,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家长电话,家庭人口数,收入,有无受灾情况等数十个信息,助学金获得者学生信息包括姓名,系部,班级,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联系电话等等。而这些信息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又是重要的档案资料,不允许出错,怎么样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信息管理,使资助工作走向信息化,已成为当今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课题。
目前,教育部资助管理中心已着力加强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并取得一系列成绩和突破,比如投入研发并使用的全国中职学生资助管理系统,为各级资助管理机构及高校设置账号和密码,通过该系统对中职学生助学金和免学费信息进行上报和审核,大大改善了手工操作和统计资助数据的不便,快速,高效,高正确率完成各类资助信息上报。另外教育部、各省、市区等资助机构投入研发并使用的信息化工具,还有生源地贷款系统,高校贷款系统,征兵补偿学费系统等等,这些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资助工作的效率。
虽然全国及部分省市区资助工作信息化已大幅推进,但是资助工作整体信息化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资助整体工作的信息化脚步。许多高校的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发展很不平衡,有许多理论性、政策性、技术性的问题需要解决,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助工作信息化理念跟不上国家步伐。高校资助工作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资助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比如学生工作就是管管学生,处理学生事务就是记记流水账,资助工作就是发文,评审,签字,发钱……,其实这样的惯性思维对学生工作,对资助工作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不利于我们从各类数据海洋里理清头绪,往往造成数据错误,返工等,严重影响效率。比如奖学金的申报,采用手工填报数据,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发放金额不对,直接影响学生利益。另外奖助学金评审材料上缴也主要以纸质档为主,发放数据填报准确性比较低,且难以重复使用。
2、信息资源建设比较匮乏,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与合作。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核心是资助档案信息化。但目前高校的资助信息资源建设严重滞后,各个大学的学生处办公室及仓库,储藏着大量、宝贵的资助信息资源,而这些信息资源目前大都停留在实物和纸介质形式上,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资助信息资源建设落后的原因,首先是由于缺乏有力的指导和协调,缺乏推动力度;其次资助信息资源建设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为以后的兼容留下隐患;第三是在学生信息资源建设上缺乏合作,分散了信息资源建设的人力和物力。
3、资助工作信息化队伍建设比较薄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资助管理工作信息化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实现的契机,信息化技术设备更新速度快,要充分发挥效益必须要有先进、科学的管理机制相配套,需要有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参与其中。但从目前来看,因从事资助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背景等原因,有很多资助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传统的管理方式中走出来,缺乏信息技术知识,有些甚至连基本的信息化办公软件都不会,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又加上资助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等原因,导致资助人员信息化水平低下,跟不上信息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减缓了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4、资助信息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接口。教务处等部门购买和使用了教务管理系统和学生信息系统,每年开展学生信息收集和注册等工作,而资助工作也经常需要让学生填报有关信息,有些字段信息学生进行了重复填写。但是由于资助工作对学生信息正确要求非常高,有些部门收集的信息往往不能完全为资助工作所用。
根据以上高校资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实际拟提出以下措施,加强资助信息化建设。
一是高度重视,增加投入。各高校应该成立资助工作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和推进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建设,落实资助办公信息化经费,确保资助信息化办公条件,把资助信息化作为学生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确保高校资助工作信息化跟上国家及省、市资助工作信息化同步。
二是加强资助信息资源建设。现在很多高校资助信息化资源建设普遍落后,缺乏与上级资助机构相适应的信息化软件工具,造成工作对接困难,因此,各高校要通过自主研发、购买等手段,逐步建立使用高校奖助信息系统,高校资助档案管理系统,贷款征信系统等子系统,以规范各类奖助信息上报和管理,使资助信息管理长久化,使得资助信息化在高校层面与国家、省、市区资助机构层面无缝对接。
三是整合信息资源,形成高校信息化建设强大合力。高校信息化应为一盘棋,可整合教务、学工、财务、图书馆、招生、院部等各类信息资源,统一规划和建设。统一学校制定信息填报和收集标准,采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开发环境和运行环境,建立完善的数据字典,统一归口信息化校园管理办公室管理。
四是加强培训,打造一流的资助工作信息化队伍。各高校不仅要确保资助工作的专职性,配备资助专干,还要定期组织信息化技术培训,使得资助人员熟悉和掌握各类信息化系统和软件的操作使用方法,要开展资助专干信息化水平考核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资助人员要再次进行培训。
资助工作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既可以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效率,又可以造福学生,是一项功在当下,利在长远工程,应该下大力气确保资助信息化目标的实现,为有效开展资助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张永利. 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 中国科技信息, 2008.
[2] 史敏. 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 中国高教研究. 2005
作者简介:
常红春,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严思静,湘潭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