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变换”二字不能忘,就像炒菜不能忘记放盐、做馒头不能忘记使用酵母一样。如果忘记了“变换”二字,思维定势难突破,老一套经验难摆脱,发明创造就难成功。“不能忘”,不仅是个记忆问题,而且更是个思想方法问题。要想不忘并熟练掌握它,根本的办法是多加练习,变陌生为熟悉,才能熟能生巧,运用自如。变换的方面很多,但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尤其要重视。
变换视角不能忘
所谓发明创新,重点是一个“新”字。新从哪里来?变换视角能出新。这是因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立体、多层次的,人们用常规的眼光看到的是事物的某一方面,只有变换视角多方位观察才能避免表面性;事物相互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只有变换视角全面观察才能避免片面性;事物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只有变换视角用发展的眼光观察才能避免局限性。如何做到变换视角看出新意呢?可以围绕着事物反复看,既看正面,也看反面;既看外面,也看里面等。如,一个圆筒,站在上面往下看是个圆形,站在外面对着看是“凸”形,站在里面往外看是“凹”形。看惯了“凸”形,再看“凹”形,“凹”对“凸”来说就有新意;也可以用换位的思维看。看同样的事物,由于人们的信仰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尽相同。如,面对天空中的彩虹,有神论者认为,那是上帝用手指划的痕迹;无神论者认为,那是太阳照射着水滴反射的;诗人认为,那是“谁持彩练当空舞”等等。“反射的水滴”,不但对“痕迹”有新意,而且是科学真实的。还可以改变次序用不同的心态认真看。如,对待同样的半瓶水,从上往下看,认为只有一半;从下往上看,认为还有一半呢。前者的看法让人垂头丧气,后者的看法使人信心倍增,后者比前者就有新意。再如,有的人用减法的方式看人生,认为20到60岁,逐渐失去了童年、浪漫、青春、幻想、健康等;有的人用加法的方式看人生,认为逐渐拥有了青春、才干、成熟、经验、轻松等。前者的看法充满了危机和压力,后者的看法就充满了生机和快乐。当然,也可以借助望远镜、显微镜细致看。如,对天体的了解,对微观世界的了解等:另外也可以通过实验看事物的变化等等。
变换方法不能忘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使知识活化,调动知识为我所用。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新的正确的改进方法,方法合适,问题迎刃而解。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出力不讨好。能不能在众多的方法中找到合适正确的方法,就看你的选择能力了。如,爱迪生在测量灯泡的容积时,采用的是先将灯泡盛满水,然后,用量杯测量出水的多少的方法,这比计算灯泡的容积省事且省力;再如,曹冲称象,采用的是称石头的方法,可谓巧妙。类似事例俯拾皆是。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绝对有效的方法可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可借鉴。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正确方法。笔者认为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①事物是变化的,采取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否则重复的次数越多,离成功的距离就会越远,即使名人也不例外。如,著名的病理学家贝弗里奇根据自己的经验曾说:“我企图发现引进羊腐蹄的微生物,然而研究数年未果,我虽然一再失败,但是每一次仍然采取同样的方法重头来,即试图用来选择有机体源,然后在培养物中分离出来,因为这种方法曾使我获得成功,于是沿着这种固定思路去解决新的问题,以致于一再失败仍然解决不了习惯思路的束缚。后来改变了思路就找到了新的方法,很快获得了成功。”这足已说明只有变换方法才能成功。
②问题是复杂的,变换方法也要多种多样。笔者在发明“机械行走装置”时就经过多次变换方法,最后才获得成功。刚开始做成了“机械行走装置”的初样,心里非常高兴。但要包装成各种动物的外形时却遇到了困难,于是在变换方法上下了一番功夫。将躯体前部的“剪式结构”变换成后部的“滑槽式结构”,前部的问题解决了,又发现后部无法包装的问题,于是又将后部的“滑槽式结构”变换成两端的“推拉式结构”。经过三变两换,最终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③问题是“神秘”的,变换寻找合适的方法有个过程,要有不怕失败,坚持到底直至成功的决心。如,爱迪生研究灯泡时,他用过各种金属做灯丝,甚至用过竹签,在这一千多次的试验中,每一次他面对的都是失败,他用顽强的毅力,终于找到了“钨”这一金属。所谓难题,就是临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的题。只要相信任何难题都能解决,大脑就会想方设法帮助你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总会被解决。
变换用途不能忘
很多事物的用途并不是唯一的,这就为我们发现和利用事物的用途提供了条件。那么,怎样变换用途呢?
一要发现利用用途。事物的用途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善于发现和利用它,才能为我们服务。如,美国一位叫费涅克的人,有一天,他站在山涧小溪旁,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感觉美极了。于是他想:如果能把这些水声录下来,变成美妙的乐章供人们享受,自己又可以赚一笔钱,这岂不是一件幸事。于是,第二天他带着立体录音机录下了许多潺潺的流水声,回去后他进行了复制,并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高价出售。费涅克把流水声利用起来,就赚了钱。
二要寻找新的用途。有的人把有些东西当作废品不予重视,而有创新思想的人却能把废品当珍品来对待并找到新的用途。如,美国1974年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时扔下了一大堆废料,政府在清理废料时向社会招标,可几个月过后,仍无人应标。这时在法国旅行的麦考尔公司董事长知道此事后,立刻停止休假,飞往纽约。他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之后,当即和政府签订协议。正当有人笑话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处理:把废铜熔化后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旧木料加工成底座;将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尘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三个月时间他就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金。
三要延伸扩大用途。既然很多事物的用途不是唯一,我们就应该挖掘其他用途加以利用。笔者在喝茶时,发现茶杯中,有一个隔茶叶的滤网,根据滤网的道理,制作了“防溅水桶”,制作了“一种带有防溅消波装置的容器”,制作了“防晒透风太阳帽”,制作了“防溢安全罩”,制作了“防捂透气坐垫”,制作了“防雨透风窗扇”等。目前,“防溅水桶”已在公交车上使用,其他样品正在改进中。
变换视角不能忘
所谓发明创新,重点是一个“新”字。新从哪里来?变换视角能出新。这是因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立体、多层次的,人们用常规的眼光看到的是事物的某一方面,只有变换视角多方位观察才能避免表面性;事物相互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只有变换视角全面观察才能避免片面性;事物是发展的,不是静止的,只有变换视角用发展的眼光观察才能避免局限性。如何做到变换视角看出新意呢?可以围绕着事物反复看,既看正面,也看反面;既看外面,也看里面等。如,一个圆筒,站在上面往下看是个圆形,站在外面对着看是“凸”形,站在里面往外看是“凹”形。看惯了“凸”形,再看“凹”形,“凹”对“凸”来说就有新意;也可以用换位的思维看。看同样的事物,由于人们的信仰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尽相同。如,面对天空中的彩虹,有神论者认为,那是上帝用手指划的痕迹;无神论者认为,那是太阳照射着水滴反射的;诗人认为,那是“谁持彩练当空舞”等等。“反射的水滴”,不但对“痕迹”有新意,而且是科学真实的。还可以改变次序用不同的心态认真看。如,对待同样的半瓶水,从上往下看,认为只有一半;从下往上看,认为还有一半呢。前者的看法让人垂头丧气,后者的看法使人信心倍增,后者比前者就有新意。再如,有的人用减法的方式看人生,认为20到60岁,逐渐失去了童年、浪漫、青春、幻想、健康等;有的人用加法的方式看人生,认为逐渐拥有了青春、才干、成熟、经验、轻松等。前者的看法充满了危机和压力,后者的看法就充满了生机和快乐。当然,也可以借助望远镜、显微镜细致看。如,对天体的了解,对微观世界的了解等:另外也可以通过实验看事物的变化等等。
变换方法不能忘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方法可使知识活化,调动知识为我所用。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新的正确的改进方法,方法合适,问题迎刃而解。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出力不讨好。能不能在众多的方法中找到合适正确的方法,就看你的选择能力了。如,爱迪生在测量灯泡的容积时,采用的是先将灯泡盛满水,然后,用量杯测量出水的多少的方法,这比计算灯泡的容积省事且省力;再如,曹冲称象,采用的是称石头的方法,可谓巧妙。类似事例俯拾皆是。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没有绝对有效的方法可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可借鉴。因此,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正确方法。笔者认为可按照以下原则进行。
①事物是变化的,采取的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否则重复的次数越多,离成功的距离就会越远,即使名人也不例外。如,著名的病理学家贝弗里奇根据自己的经验曾说:“我企图发现引进羊腐蹄的微生物,然而研究数年未果,我虽然一再失败,但是每一次仍然采取同样的方法重头来,即试图用来选择有机体源,然后在培养物中分离出来,因为这种方法曾使我获得成功,于是沿着这种固定思路去解决新的问题,以致于一再失败仍然解决不了习惯思路的束缚。后来改变了思路就找到了新的方法,很快获得了成功。”这足已说明只有变换方法才能成功。
②问题是复杂的,变换方法也要多种多样。笔者在发明“机械行走装置”时就经过多次变换方法,最后才获得成功。刚开始做成了“机械行走装置”的初样,心里非常高兴。但要包装成各种动物的外形时却遇到了困难,于是在变换方法上下了一番功夫。将躯体前部的“剪式结构”变换成后部的“滑槽式结构”,前部的问题解决了,又发现后部无法包装的问题,于是又将后部的“滑槽式结构”变换成两端的“推拉式结构”。经过三变两换,最终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③问题是“神秘”的,变换寻找合适的方法有个过程,要有不怕失败,坚持到底直至成功的决心。如,爱迪生研究灯泡时,他用过各种金属做灯丝,甚至用过竹签,在这一千多次的试验中,每一次他面对的都是失败,他用顽强的毅力,终于找到了“钨”这一金属。所谓难题,就是临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解决的题。只要相信任何难题都能解决,大脑就会想方设法帮助你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问题总会被解决。
变换用途不能忘
很多事物的用途并不是唯一的,这就为我们发现和利用事物的用途提供了条件。那么,怎样变换用途呢?
一要发现利用用途。事物的用途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善于发现和利用它,才能为我们服务。如,美国一位叫费涅克的人,有一天,他站在山涧小溪旁,听着潺潺的流水声,感觉美极了。于是他想:如果能把这些水声录下来,变成美妙的乐章供人们享受,自己又可以赚一笔钱,这岂不是一件幸事。于是,第二天他带着立体录音机录下了许多潺潺的流水声,回去后他进行了复制,并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高价出售。费涅克把流水声利用起来,就赚了钱。
二要寻找新的用途。有的人把有些东西当作废品不予重视,而有创新思想的人却能把废品当珍品来对待并找到新的用途。如,美国1974年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时扔下了一大堆废料,政府在清理废料时向社会招标,可几个月过后,仍无人应标。这时在法国旅行的麦考尔公司董事长知道此事后,立刻停止休假,飞往纽约。他看过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之后,当即和政府签订协议。正当有人笑话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处理:把废铜熔化后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旧木料加工成底座;将废铜、废铝的边角料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甚至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来的灰尘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三个月时间他就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金。
三要延伸扩大用途。既然很多事物的用途不是唯一,我们就应该挖掘其他用途加以利用。笔者在喝茶时,发现茶杯中,有一个隔茶叶的滤网,根据滤网的道理,制作了“防溅水桶”,制作了“一种带有防溅消波装置的容器”,制作了“防晒透风太阳帽”,制作了“防溢安全罩”,制作了“防捂透气坐垫”,制作了“防雨透风窗扇”等。目前,“防溅水桶”已在公交车上使用,其他样品正在改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