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财富。
关键词:学习;养成;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定计划、定目标”的习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等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并且确定好学习要达到的程度即学习目标。学习有计划,就会忙而不乱、整而有序;学习有目标,学习就有压力,学有动力。
(2)主动学习的习惯。不用别人督促学生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学生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3)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准备,以旧引新,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积极性。预习的种类有三种:课前预习、预习下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习某一章节的内容;学期预习,利用寒暑假熟悉新学期的教材。
(4)专心听课的习惯。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专心听课是十分重要的,要专心听课,必须做到:注意教师讲的基本观点,集中精力,不见异思迁;注意教师讲授的方法,不做呆板的接受者,重在理解,并且记有所择。
(5)记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及补充点;还可以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课后还要将课堂上的笔记整理好、复习好。
(6)善于自我提问的习惯。有的学生自学时往往提不出问题,但是提不出并不是等于没有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心到的结果,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没有别的办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
(7)“非思不问”的习惯。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多思的基础上。有了问题,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使得到了答案,也未必受大益。要做到三不问:学过的知识未经思考不问、找不到自己问题的关键的不问、提不出自己思路和看法的不问。
(8)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养成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学生自己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需向同学、老师请教,否则,碍于面子,不好意思问,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学习就会陷入被动局面。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课堂上学生要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
(9)利用工具和资料的习惯。工具书能提供全面、准确的知识资料。网络能给我们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必要的工具书,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能力,并掌握使用方法,养成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的好习惯。查资料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
(10)阅读课本,质疑问题的习惯。在阅读课本时,要逐步掌握“三读、三划、四记、四思”的阅读习惯。“三读”即预习时粗读,了解学习内容;课堂上细读,理解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课后精读,强化知识加深理解。“三划”即划重点、划不懂的地方,做出不同的符号以区分,边读边划。“四记”即记思路、记法则和规律、记结论和注意的问题,做到边读边记。“四思”即读有所思、读有所疑、读有所问、读有所获。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养成质疑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1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时力求做到“全、细、活”三个字。全,全方位、多角度审题。做题时学生一方面要整体观察、避免一叶障目,另一方面要挖掘题目中的隐蔽条件,弄清那些不太明显、较为隐蔽的条件或问题才能进行解题。细,即仔细地审题。学生对题目中一字之差、一句之异、一号之别、一线之变都要对比,区分清楚。活,即灵活地审题。要善于联想、改变、转化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简化解题步骤。
(1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且每天晚上给自己一天的任务完成情况打分。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学习;养成;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学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定计划、定目标”的习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等学习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及学习内容,并且确定好学习要达到的程度即学习目标。学习有计划,就会忙而不乱、整而有序;学习有目标,学习就有压力,学有动力。
(2)主动学习的习惯。不用别人督促学生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学生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3)预习的习惯。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准备,以旧引新,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积极性。预习的种类有三种:课前预习、预习下一节课所涉及的内容;阶段预习,预习某一章节的内容;学期预习,利用寒暑假熟悉新学期的教材。
(4)专心听课的习惯。听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专心听课是十分重要的,要专心听课,必须做到:注意教师讲的基本观点,集中精力,不见异思迁;注意教师讲授的方法,不做呆板的接受者,重在理解,并且记有所择。
(5)记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可以更好地掌握教师所授知识的重点、难点及补充点;还可以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课后还要将课堂上的笔记整理好、复习好。
(6)善于自我提问的习惯。有的学生自学时往往提不出问题,但是提不出并不是等于没有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心到的结果,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提高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遇到问题要多想一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有没有别的办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
(7)“非思不问”的习惯。善于提问要建立在多思的基础上。有了问题,如果自己不想,只随口问,即使得到了答案,也未必受大益。要做到三不问:学过的知识未经思考不问、找不到自己问题的关键的不问、提不出自己思路和看法的不问。
(8)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养成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学生自己真正解决不了的问题,需向同学、老师请教,否则,碍于面子,不好意思问,问题就会越积越多,学习就会陷入被动局面。解决疑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课堂上学生要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
(9)利用工具和资料的习惯。工具书能提供全面、准确的知识资料。网络能给我们大量的信息,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必要的工具书,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能力,并掌握使用方法,养成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的好习惯。查资料的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深入学习的过程。
(10)阅读课本,质疑问题的习惯。在阅读课本时,要逐步掌握“三读、三划、四记、四思”的阅读习惯。“三读”即预习时粗读,了解学习内容;课堂上细读,理解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课后精读,强化知识加深理解。“三划”即划重点、划不懂的地方,做出不同的符号以区分,边读边划。“四记”即记思路、记法则和规律、记结论和注意的问题,做到边读边记。“四思”即读有所思、读有所疑、读有所问、读有所获。只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养成质疑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1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审题时力求做到“全、细、活”三个字。全,全方位、多角度审题。做题时学生一方面要整体观察、避免一叶障目,另一方面要挖掘题目中的隐蔽条件,弄清那些不太明显、较为隐蔽的条件或问题才能进行解题。细,即仔细地审题。学生对题目中一字之差、一句之异、一号之别、一线之变都要对比,区分清楚。活,即灵活地审题。要善于联想、改变、转化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简化解题步骤。
(1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且每天晚上给自己一天的任务完成情况打分。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生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作者单位:甘肃省永昌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