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就业竞争力论析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ists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地方高师院校担负着为地方基础教育发展培养优秀教师的任务,为了应对宏观就业形势的变化所带来的就业难问题,高师院校应着力提升师范类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高师院校师范类毕业生在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从学校教育和师范生自身两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师范生的充分就业。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 师范类毕业生 核心竞争力
  
  一、引言
  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高等教育基本上实现了大众化。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日趋严峻。
  2000年之后,师范生由国家“统分统配”转变为“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综合大学积极盘活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举办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其毕业生以较强的综合素质,业已成为高师院校师范生就业竞争的强有力对手。加之国家积极实施教师资格证制度,加大向全社会选拔优秀教师的工作力度,使教师来源多渠道化,打破了以往教师行业中高师院校师范生“一家独大”的局面。地方高师院校由于其自身名气、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实现师范类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工作显得十分繁重。为了促进毕业生高水平高质量就业,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积极打造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一)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打造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竞争力”的起始点不足——生源质量普遍下降。一方面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优秀高中毕业生基本流向一些社会影响大、专业好的综合类大学或者省部级重点师范大学,地方类师范院校招生的选择面相对减少。
  打造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过程有缺陷——教育理念、就业指导相对不足。学生普遍不了解目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进展,学校又缺乏对学生进行与基础教育改革相适应的课程理念、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的训练,造成学生教育理念陈旧,对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要求及行为不熟悉、不适应,踏上教师岗位后,较难胜任工作。
   打造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核心竞争力”的落脚点较低——学生综合能力较弱。这主要表现在经过三年或者四年的师范教育之后,地方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师范生普遍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匮乏。许多地方师范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少,一般只在最后一学期才安排实习,时间较短,不少师范生甚至还不知怎样上课就匆忙参加应聘,这样更使得师范生缺乏经验;职业技能匮乏,地方师范院校的服务对象是基础教育,要求毕业生应具备过硬的“三字一话”等基本职业技能,然而现在的师范类毕业生会写毛笔字的人数稀少,钢笔字和粉笔字水平也参差不齐,理科类师范毕业生的普通话水平普遍不理想。
  (二)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1.客观方面
  一是市场需求变化快。高校扩招带来的直接结果是大学生“贬值”,不管是师范类还是其他类的大学生,一旦进入市场,必须遵循市场的双向选择。当供大于求时,需方就可自主提高门槛,导致“好地方少了,待遇降低了”。但许多地方院校并没有及时对师范生的就业市场进行科学预测,未及时对师范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革,导致高校的教育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二是课程结构滞后。要造就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比较坚实的学科教育,必须让他们学习并掌握好教育科学理论、教育教学规律及教学方法、技巧,具有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服务教育的志趣,具备创造性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师范专业原来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已经明显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能培养出适合教育市场需要的人才。
  2.主观方面
  一是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缺失。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就业竞争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扎实,自身综合素质不全面,缺乏必要的人文素质和外语水平,而现在的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技能,这种状况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一般要求。
   二是就业观念比较守旧。以往的师范生通过学校推荐和参加学校的招聘会就能找到单位,但面对现在如此严峻的双向就业市场,缺乏主动意识,加上城市情结的存在,又不能很好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自然难以顺利就业。另外现在的师范类毕业生还普遍存在“四个不愿”这样偏颇的心态。不愿到非教育系统就业,不愿到民办私立学校就业,不愿到偏远基层地区就业,不愿去没有正式编制的单位就业。正是由于这样的守旧观念的作梗,导致在同等条件下某些师范毕业生不能顺利实现就业。
  三、打造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学校教育方面
  完善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深化教育内涵,以体现师范教育和学科专业相结合的特点。
  师范教育课程应加大比例,充实教育内容。以教育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为核心,开设教育基本原理课程,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史等;辅之以开设一些关于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课程,如学科教学论、学科教育学等;也可以在现有基础上适当增加这两类课程的课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部分教育类的其他课程的选修。除了教育课程设置外,要以新的教师职业观为指导,大力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培养,加强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学科专业课程应强化基础课,增加专业综合课,形成具有现代师范教育特征的课程体系。要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突出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拓宽普通文化课程,进行通识教育,加强文理渗透、文理交叉、文理结合,逐步实现理科课程人文化、人文课程科技化。要在原有的普通文化课基础上,增加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内容,通过实践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学以致用,要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强化师范生课堂讲授技术和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等多方面的能力。
  目前针对师范生对师德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献身教育事业,尤其是奉献于边远地区教育的决心和动力,师范院校应积极加强师德教育,可以开设专题师德课,加强教师职业价值观和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并为达到师范教育培养目标而自觉努力学习知识、严谨治学,自觉投身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去。 要加强就业服务,重视职业引导,促使高师院校就业指导部门以新思路、新视野研究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工作。
  扩招不是师范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最终原因还是师范教育面向开放的就业市场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近年来,为提高学生就业率,高校也在与市场的磨合中探索出了许多新的办法和措施,到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实地考察就业市场是其中一项新举措,也可以选择几名学生代表一同前往,通过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走出去所面对的问题,并回校开展相关的经验交流会和总结活动,这样的体验更具有说服力,更能找到症结所在。
  许多高等院校已在全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该课程将贯穿大学四年,低年级开设有关职业分布状况、高校专业设置、职业意识培养等课程,高年级进行职业技能、知识培训和就业指导以及当前形势政策分析等内容,将就业做成一项课程,以解决因缺乏就业指导、毕业生自身求职方法技巧欠缺而错失就业机会的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为大学生实现创业提供了可行性。国家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呼唤高素质从业者,国内外民间资本存量及风险投资基金看好大学生创业。强化创业教育,介绍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工商注册、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要求大学生在充分了解创业知识、进一步开拓各种创业门路的基础上,通过创业教育,学会借鉴前人的创业经验,趋利避害,勇敢地走上创业、就业、致富之路,为施展自己的才能创造一个更广阔的平台。随着就业指导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入,现在高校都已开辟了更多的就业指导的空间,全方位向学生提供就业服务。服务内容的增加要求就业指导工作者应以研究和创新的态度,借鉴国内外高校就业指导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工作的新途径,构建新的就业指导体系。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信息沟通,强调网络的平台作用,把一些先进技术引入就业网站的建设,如建立会员制、通过手机飞信发送或接收信息、建立就业指导的BBS等各种渠道的沟通,以方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二)师范生自身方面
  加强教学基本功锻炼,提高师范学生的师范性和专业性能力。教学基本功是师范类毕业生与其他类毕业生之间最显著的区别。因此,作为师范类毕业生必须要拥有全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如“三字一话”能力、朗读能力、板书技巧以及课程设计能力等,而且,在注重强化这些教学基本功的同时,学校调整师范生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应该有较强的针对性,努力在课程设置中凸显师范性和专业性的结合。
  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树立正确择业意识。在严峻的就业现实面前,在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学生应勇敢地走出去,充分做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摸爬滚打的思想准备。改变就业观,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不要等待,随着考研族、创业族、出国族的纷纷出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多元化,“高也成、低也就”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才是可取的。
  加强师范生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应试能力的培训。2009年3月下发的《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组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按规定程序择优聘用”。新的教师招聘制度要求师范类毕业生必须提高教师招考的应试能力,而这项能力长期以来被广大师范类毕业生所忽视。因此,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在学校名气、学习环境相对较弱的不利形势下,应该积极适应这一新的政策变化,主动了解教师统一招考的过程、考试范围、考试方式等基本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多作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参考文献:
  [1]王玉.论地方师范类院校的就业与就业指导[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82-83.
  [2]王再军.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6(4):123-124.
  [3]宋伟新.关于高师院校毕业生竞争力的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54-55.◆(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王锋旗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于信息多样化的要求日益提高,新媒体作为一种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媒体形式逐漸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形成了一项重要的产业。在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视觉传达设计成为新媒体在吸引受众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也成为了新媒体行业的一项研究内容。本文中,笔者简要分析有关新媒体艺术设计冲击下的视觉传达方面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
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遇到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危机事件或事故,它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社会化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企业如何根据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求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贵州省在工业化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与实践上产生的错误和偏
示范在钢琴教学中,具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意义,也是钢琴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示范的重要意义、示范的主要内容、示范的必要形式三大层面,对示范在钢琴教学中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随着煤矿企业重特大事故所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巨大损失,完善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越来越受到煤矿企
探寻戏曲艺术健康发展的内因,在于音乐的不断创新和更多优秀剧目的创作。多姿多彩的唱腔流派适合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流派之间的良性竞争又促进艺术的更加繁荣;优秀剧目的创
水墨人物画,在当今繁杂艺术形态共存的多元格局中,如何能既有效地维护中国画的文化根脉,又与时俱进地准确表达当代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 How can we not only effectively mai
史铁生曾说“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地去走你的夜路”,这竟在强调自我肯定之重要性.但即使是“鬼火”,亦有一丝光亮,能照亮前行之“夜路”,到底我们该如何看待自我与
期刊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在提升大众精神生活品质工作中,科普展品活动越来越多.当下看,关注科普展品的群体比较丰富,既有孩子,也有成人,科普展成了老少皆宜的学习场所.这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