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西充县辣椒套作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地块选择、培育壮苗、整地开沟、覆膜移栽、查苗补缺、肥水管理、揭膜垒厢、修枝除草、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辣椒;套作;高产;栽培技术;四川西充
中图分类号 S641.3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07-02
西充县属中亚热带暖湿气候区,四川盆地偏中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复种指数高,宜种性强,适宜多种经济类作物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7.2 ℃,有效积温3 500 ℃以上,气温上升较快,有利于辣椒早育早栽;光照充足,日照时数长,有利于辣椒着色和维生素含量提高;雨量充沛,灌溉便利,充足的水资源能满足辣椒生长需求;土层深厚,富含矿物质,宜耕性好,宜种度强,有利于椒油和辣味富足充盈;无重、大型工矿企业,水源、土壤、气候无污染,是优质辣椒生产区。通过几年来的大田生产实践,采用“双六尺”模式效果最好,既确保多种作物共生、共长,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产量。在示范片椒农产量、产值调查统计,辣椒平均产量37.5 t/hm2左右,花生产量3 450 kg/hm2,芥菜60~75 t/hm2;辣椒平均产值9万元/hm2左右,花生1.23万元/hm2,芥菜2.25万元/hm2。现将西充县辣椒套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地块选择
椒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适宜与百合科或十字花科及豆科作物接茬;禁同科蔬菜、马铃薯、茄子、番茄、棉花等作物为其前茬作物,辣椒喜生茬,忌重茬连作,实行轮作有利于辣椒高产稳收。
2 培育壮苗
辣椒是喜温作物,不耐低温也不耐高温,培育根系发达、抗病、抗寒力强的壮苗,有利于辣椒快速成活与生长,增强抗病、抗虫能力,是确保辣椒丰产的前提和保障。播种前将种子进行干热消毒,通过太阳烤晒或通过烘干机进行加热烘干,杀死种源细菌及真菌病毒,预防病毒病;将种子置于50~55 ℃温水中浸泡15~20 min,漂除干瘪秕籽,接连浸种2~3 h,同时不断搅拌,促使种子露白催芽。应在育苗前做好苗床,选择壤土或砂壤土地开厢做梗,苗床长2~3 m,宽1.0~1.2 m,深20~30 cm,做到厢面平整、厢壁牢固、底肥充足,同时用多菌灵15 g/m2 敌克松20 g/m2对水溶解后均匀喷洒苗床及苗床四周,盖膜密闭苗床3~5 d,选晴好天气揭膜凉晒,做到苗床全面消毒无病源、无害虫。欠细整平苗床,泼透水肥,将催芽露白种子按8~15 g/m2标准均匀撒播于床内,播后均匀撒上0.1~0.2 cm厚细沙土盖籽,苗床长边两侧均匀插上拱架,拱架数量根据苗床长度及拱架支撑度而定,盖好薄膜,拱膜中高30~60 cm、边高10~20 cm,四周用细土压平压实拱膜,确保苗床温、湿度[1]。出苗前保持床内温度20~25 ℃,把控床土湿度,保持土壤湿度65%左右;苗齐后,加强幼苗肥水管理,预防虫害;尤其是地老虎啃食幼苗,造成苗死苗缺;幼苗长出3~4片叶时,注意疫病及根腐病的发生,5~6片叶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适时炼苗,培育壮苗。
3 整地开沟
辣椒生产要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并与茄科蔬菜类作物实行3~5年轮作地块,麦—椒套作、椒—花生套作、椒—豆—菜套作或其他套作模式;预留规格:“双五尺”或“双六尺”。移栽前按“双五尺”或“双六尺”预留规格开沟,沟深10~15 cm,深沟埋基肥,施腐熟农家肥37.5~45.0 t/hm2、油枯750~1 200 kg/hm2、尿素225~300 kg/hm2、过磷酸钙750~1 20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基、底肥占总施肥量60%,埋肥填沟[2]。
4 覆膜移栽
移栽前施足底肥,灌足底水,将薄膜平整盖在施肥沟面上,用泥压实薄膜四周,达到保温、保湿、防杂草的目的。移栽时选择晴好天气,挑带泥老成、粗壮、植株一致椒苗。常规辣椒品种双行双株,杂交品种双行单株,行距40~50 cm;常规品种退窝20~27 cm,栽植9.00万~9.75万株/hm2;杂交种品退窝23~30 cm,栽植6.75万~7.50万株/hm2;用栽苗器从薄膜上开口栽上椒苗,压稳椒脚,灌注定根水,细土盖平破口地膜;空行间种4行花生或3行蔬菜,红苕双轮双行。
5 查苗补缺
查苗补缺是提高辣椒产量的重要环节,辣椒移栽大田后,由于肥、水、虫、自然因素等原因,椒田会出现死苗、病苗、缺苗等状况,要及时查看椒苗成活情况,死苗、缺窝要及时补栽,病弱萎苗要移除并远离椒地,重新植入健康壮苗,保证椒田苗齐、苗全。
6 肥水管理
椒苗成活后,根据椒苗情况,轻施提苗肥,重施保花保果肥,量施复果肥;提苗肥一般施尿素75~150 kg/hm2对淡粪水灌施椒苗,保花保果肥一般施有机肥30~45 t/hm2、复合肥750~1 500 kg/hm2、尿素120~225 kg/hm2,复果肥施用量根据苗情及自然气候而定,促进秋椒生产[3]。
7 揭膜垒厢
辣椒生长过程中既怕涝又怕旱,椒地土壤干旱易发病毒病,地表积水容易死苗、落叶,辣椒开花结果后,要将地膜从椒地取出,以利施肥、上厢、除草防涝积雨水;椒苗根系短而少,坐果后要垒厢固苗,防止椒苗负重倒斜,用泥土将椒苗围护起来,垒成贯通一线的小垄,便于积水排放、通风、透气。
8 修枝除草
辣椒生长过程中,由于肥水过足容易造成旺长,要及时将多余侧枝剔除,以确保主茎、坐果养分供给;清除枯老黄叶,保持椒地清洁干爽;杂草滋生,易造成椒、草抢肥抢水,同时引发病变及虫害,清除椒地及椒地周边杂草,防止害虫传带病毒,造成椒地病变。
9 病虫防治
辣椒病虫害防治特别重要,春夏季进入生长旺盛时期,气温变化,降水量大小及土壤湿度高低,极易导致各种病虫害发生;常见病害苗期有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等;成株期有根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病毒病、疫病[4]等;使用药剂主要有苏云金杆菌、宁南霉素、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农抗120等,每隔3~5 d喷药1次,连防2~3次。常见的虫害有蚜虫、潜夜蝇,钻心虫、烟青虫等;使用的药剂以除螨素水济、25%多杀霉素、除虫菊酯类喷雾防治,5~7 d喷药1次,连防2~3次;辣椒生育过程中发生病害主要以药剂防治为主,根据不同种类的病变,施用相应的药剂;虫害可利用天敌、生物诱剂、化学药剂防治;做好田间测报,摸清病情确立防治措施。
10 适时与采收
辣椒成熟期不一致,伏前椒结果早,成熟期为7月中下旬;伏椒相对滞后,成熟期为8月上旬,秋椒一般不生产红椒,主要以生产青椒为主。当椒果通红及椒蒂部位泛红时进行人工采收红椒,最好是晴天8:00—10:00,采收时抓住椒把向上轻挑,椒杆与椒把间就会自然脱落,禁止抓住椒果肆意乱拽,避免伤枝影响下茬青椒生长,选用果筐、箱要宽、大,防止挤压造成断椒,引起烂椒,鲜椒不耐久贮藏,采摘后应及时交送加工生产企业生产,生产干椒立即摊晒晾干,干后密封防潮。
11 参考文献
[1] 张立东,王静.日光温室辣椒嫁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04-105.
[2] 祁勇.塑料大棚春提早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0):86-87.
[3] 何宪平,刘秉义,靳军良.移动大棚辣椒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15-116.
[4] 李伟东,侯殿明,韩丰宇,等.保护地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4):94-95.
关键词 辣椒;套作;高产;栽培技术;四川西充
中图分类号 S641.304 .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5-0107-02
西充县属中亚热带暖湿气候区,四川盆地偏中北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复种指数高,宜种性强,适宜多种经济类作物生长。全县年平均气温17.2 ℃,有效积温3 500 ℃以上,气温上升较快,有利于辣椒早育早栽;光照充足,日照时数长,有利于辣椒着色和维生素含量提高;雨量充沛,灌溉便利,充足的水资源能满足辣椒生长需求;土层深厚,富含矿物质,宜耕性好,宜种度强,有利于椒油和辣味富足充盈;无重、大型工矿企业,水源、土壤、气候无污染,是优质辣椒生产区。通过几年来的大田生产实践,采用“双六尺”模式效果最好,既确保多种作物共生、共长,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产量。在示范片椒农产量、产值调查统计,辣椒平均产量37.5 t/hm2左右,花生产量3 450 kg/hm2,芥菜60~75 t/hm2;辣椒平均产值9万元/hm2左右,花生1.23万元/hm2,芥菜2.25万元/hm2。现将西充县辣椒套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地块选择
椒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适宜与百合科或十字花科及豆科作物接茬;禁同科蔬菜、马铃薯、茄子、番茄、棉花等作物为其前茬作物,辣椒喜生茬,忌重茬连作,实行轮作有利于辣椒高产稳收。
2 培育壮苗
辣椒是喜温作物,不耐低温也不耐高温,培育根系发达、抗病、抗寒力强的壮苗,有利于辣椒快速成活与生长,增强抗病、抗虫能力,是确保辣椒丰产的前提和保障。播种前将种子进行干热消毒,通过太阳烤晒或通过烘干机进行加热烘干,杀死种源细菌及真菌病毒,预防病毒病;将种子置于50~55 ℃温水中浸泡15~20 min,漂除干瘪秕籽,接连浸种2~3 h,同时不断搅拌,促使种子露白催芽。应在育苗前做好苗床,选择壤土或砂壤土地开厢做梗,苗床长2~3 m,宽1.0~1.2 m,深20~30 cm,做到厢面平整、厢壁牢固、底肥充足,同时用多菌灵15 g/m2 敌克松20 g/m2对水溶解后均匀喷洒苗床及苗床四周,盖膜密闭苗床3~5 d,选晴好天气揭膜凉晒,做到苗床全面消毒无病源、无害虫。欠细整平苗床,泼透水肥,将催芽露白种子按8~15 g/m2标准均匀撒播于床内,播后均匀撒上0.1~0.2 cm厚细沙土盖籽,苗床长边两侧均匀插上拱架,拱架数量根据苗床长度及拱架支撑度而定,盖好薄膜,拱膜中高30~60 cm、边高10~20 cm,四周用细土压平压实拱膜,确保苗床温、湿度[1]。出苗前保持床内温度20~25 ℃,把控床土湿度,保持土壤湿度65%左右;苗齐后,加强幼苗肥水管理,预防虫害;尤其是地老虎啃食幼苗,造成苗死苗缺;幼苗长出3~4片叶时,注意疫病及根腐病的发生,5~6片叶时,观察幼苗生长情况,适时炼苗,培育壮苗。
3 整地开沟
辣椒生产要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力强并与茄科蔬菜类作物实行3~5年轮作地块,麦—椒套作、椒—花生套作、椒—豆—菜套作或其他套作模式;预留规格:“双五尺”或“双六尺”。移栽前按“双五尺”或“双六尺”预留规格开沟,沟深10~15 cm,深沟埋基肥,施腐熟农家肥37.5~45.0 t/hm2、油枯750~1 200 kg/hm2、尿素225~300 kg/hm2、过磷酸钙750~1 20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基、底肥占总施肥量60%,埋肥填沟[2]。
4 覆膜移栽
移栽前施足底肥,灌足底水,将薄膜平整盖在施肥沟面上,用泥压实薄膜四周,达到保温、保湿、防杂草的目的。移栽时选择晴好天气,挑带泥老成、粗壮、植株一致椒苗。常规辣椒品种双行双株,杂交品种双行单株,行距40~50 cm;常规品种退窝20~27 cm,栽植9.00万~9.75万株/hm2;杂交种品退窝23~30 cm,栽植6.75万~7.50万株/hm2;用栽苗器从薄膜上开口栽上椒苗,压稳椒脚,灌注定根水,细土盖平破口地膜;空行间种4行花生或3行蔬菜,红苕双轮双行。
5 查苗补缺
查苗补缺是提高辣椒产量的重要环节,辣椒移栽大田后,由于肥、水、虫、自然因素等原因,椒田会出现死苗、病苗、缺苗等状况,要及时查看椒苗成活情况,死苗、缺窝要及时补栽,病弱萎苗要移除并远离椒地,重新植入健康壮苗,保证椒田苗齐、苗全。
6 肥水管理
椒苗成活后,根据椒苗情况,轻施提苗肥,重施保花保果肥,量施复果肥;提苗肥一般施尿素75~150 kg/hm2对淡粪水灌施椒苗,保花保果肥一般施有机肥30~45 t/hm2、复合肥750~1 500 kg/hm2、尿素120~225 kg/hm2,复果肥施用量根据苗情及自然气候而定,促进秋椒生产[3]。
7 揭膜垒厢
辣椒生长过程中既怕涝又怕旱,椒地土壤干旱易发病毒病,地表积水容易死苗、落叶,辣椒开花结果后,要将地膜从椒地取出,以利施肥、上厢、除草防涝积雨水;椒苗根系短而少,坐果后要垒厢固苗,防止椒苗负重倒斜,用泥土将椒苗围护起来,垒成贯通一线的小垄,便于积水排放、通风、透气。
8 修枝除草
辣椒生长过程中,由于肥水过足容易造成旺长,要及时将多余侧枝剔除,以确保主茎、坐果养分供给;清除枯老黄叶,保持椒地清洁干爽;杂草滋生,易造成椒、草抢肥抢水,同时引发病变及虫害,清除椒地及椒地周边杂草,防止害虫传带病毒,造成椒地病变。
9 病虫防治
辣椒病虫害防治特别重要,春夏季进入生长旺盛时期,气温变化,降水量大小及土壤湿度高低,极易导致各种病虫害发生;常见病害苗期有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等;成株期有根腐病、软腐病、炭疽病、病毒病、疫病[4]等;使用药剂主要有苏云金杆菌、宁南霉素、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农抗120等,每隔3~5 d喷药1次,连防2~3次。常见的虫害有蚜虫、潜夜蝇,钻心虫、烟青虫等;使用的药剂以除螨素水济、25%多杀霉素、除虫菊酯类喷雾防治,5~7 d喷药1次,连防2~3次;辣椒生育过程中发生病害主要以药剂防治为主,根据不同种类的病变,施用相应的药剂;虫害可利用天敌、生物诱剂、化学药剂防治;做好田间测报,摸清病情确立防治措施。
10 适时与采收
辣椒成熟期不一致,伏前椒结果早,成熟期为7月中下旬;伏椒相对滞后,成熟期为8月上旬,秋椒一般不生产红椒,主要以生产青椒为主。当椒果通红及椒蒂部位泛红时进行人工采收红椒,最好是晴天8:00—10:00,采收时抓住椒把向上轻挑,椒杆与椒把间就会自然脱落,禁止抓住椒果肆意乱拽,避免伤枝影响下茬青椒生长,选用果筐、箱要宽、大,防止挤压造成断椒,引起烂椒,鲜椒不耐久贮藏,采摘后应及时交送加工生产企业生产,生产干椒立即摊晒晾干,干后密封防潮。
11 参考文献
[1] 张立东,王静.日光温室辣椒嫁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1(4):104-105.
[2] 祁勇.塑料大棚春提早辣椒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4(10):86-87.
[3] 何宪平,刘秉义,靳军良.移动大棚辣椒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15-116.
[4] 李伟东,侯殿明,韩丰宇,等.保护地辣椒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