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专业与特色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色是一个专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一个专业长期办学历史与文化的积淀。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制冷空调专业除了办学历史较长外,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成效较为显著。
  关键词:特色专业;特色建设;职业技能;制冷空调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2-0161-02
  
  所谓的特色专业是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办学思想、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专业。特色专业的特色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建设和运作过程中,不仅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以求生存和发展,更要在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动态性,即要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以突出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在建设、创新过程中保持相对的优势。
  特色专业的办学历史与文化积淀
  (一)办学历史
  一个专业的特色应该是在其长期的办学历史中积淀下了某些优势,并初步形成一定的特色,这种特色首先是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自身具有的资源优势,这是尤为重要的。与此同时,要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及时、适时地根据形势发展和变化做出相应的、必要的调整。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制冷空调专业是1989年开办的,是原苏州商业学校在苏州地区较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最初的专业名称是制冷与冷藏技术,主要为商业企业,尤其是食品冷库行业培养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早期的空调技术应用尚不普及,制冷与冷藏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也是相对匮乏的。我校的制冷与冷藏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不仅对苏州市的制冷与冷藏专业、行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江苏全省各地的制冷与冷藏行业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少学生已经成为各用人单位不可缺少的骨干人才。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制冷空调行业发展迅速,前景极其广阔。除了保障人们生活所需的冷冻、冷藏、食品保鲜——菜篮子工程外,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的空调系统不仅在家居,更在商业、写字楼、宾馆、饭店、工业企业中得到迅速普及,家用空调、户式小型集中空调、中央空调及制冷设备的发展与竞争也异常活跃。中国的制冷空调行业工业产值平均年增长20%,已成为该行业全球发展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两国,位居世界第三的制冷空调设备生产国。
  苏州以其2500多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大量的外资来此投资。截至2010年年底,苏州市累计利用外国和港、澳、台资金达518亿美元,引进外国和港、澳、台项目2万余个。其中,共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等全球各地16个国家和地区的133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苏州设立过外商投资企业或项目427个,累计投资总额达289亿美元,注册资本121亿美元,注册外资115亿美元,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
  鉴于庞大的市场及发展潜力,国外知名制冷空调设备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如美国的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等公司,日本的东芝、三洋、日立、三菱重工、大金、富士通等,还有韩国的LG公司。国内的制冷空调设备生产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也迅速崛起,如远大、开利(上海)、双良、海尔、美的、格力等等。
  我们必须紧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同时在特色专业建设中扬长避短,结合外部环境机会,选择最适合的特色方向。1999年开始,为适应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人的需求,我们将专业名称调整为“制冷与空调”,并调整了相应课程。
  2001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生,2003年开始招收三年制专科生。
  2006年,随着高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不断提高,根据最新专业目录,又对专业名称进行了调整,改为现在的“制冷与冷藏”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两个专业。
  2005年,本专业被学院确定为特色建设专业,经过两年的建设,于2007年顺利通过验收组的合格验收。
  2008年,本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
  本专业自1989年招生以来,至今已经培养了18届、近900名毕业生,积累了相当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同时,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在制冷空调行业中发挥了作用,对苏州制冷空调行业的兴起及发展起到了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了社会认同,更成为我院的一个热门专业。
  根据《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111”资助计划》,制冷技术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被列入苏州紧缺型技能人才和政府资助项目的10个职业(工种)之一。这更要求我们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制冷空调专业人才来服务社会,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文化积淀
  文化是一种传承,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的体现。
  学校文化是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存在的样式,是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是由学校内部全体师生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学校哲学、行为规范、办学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
  经历20年的建设、调整、改造、完善和运营,我院师生在各个方面达成了共识,形成了“育厚德之人,炼强技之才”的校训,由此体现出有特色的校风、理念和精神。
  师资队伍建设与社会服务
  (一)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所以,高校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以此保持该专业的特色。应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要求他们拿到有关资格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从实质上要求他们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在操作技能传授方面成为能工巧匠。另外,学校要注重从生产、服务一线聘任少数兼职教师,不求所有,只求所用。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是建立一支“创新、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主要措施是:(1)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较高学历的人才,同时鼓励现有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水平,逐步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到2009年,我院教研室专任教师总数为9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高级职称者4人,具有中级职称者5人。(2)注重青年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具有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4名,“双师型”教师占100%。(3)不断创造继续学习和专业深造的机会。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自觉学习和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4)加强认证教师(职业资格考评员)队伍建设,先后有47名教师获得各类考评员资格认证、6名教师获得专业技师证书。(5)5名教师是苏州市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培训师,4名教师是苏州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考评员,1名教师是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
  (二)社会服务
  2001年起,我校制冷空调专业成为苏州市制冷学会的团体会员单位,积极参与技术咨询、学术交流、企业技术培训等。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开始与苏州市劳动局联合组织举办《制冷空调操作工》上岗证培训,基本每年培训一到二期(不少于2000人次),对苏州地区制冷、空调行业的兴起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另外,专业教师还担任苏州制冷学会中级和高级制冷工培训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技能培训与就业
  (一)技能培训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就业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能胜任职业岗位,满足社会和个人对职业的需要。因此,围绕专业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也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所在。基于此认识,我院围绕专业教学改革,将实践教学改革作为专业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适时提出将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实践教学过程,并作为教学体系的一部分。这一专业建设思路在2001年就开始实施,运行至今已整整10年,成效是巨大的。
  让在校学生参加社会化考工、考证,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与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得到综合运用,而且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更可以借此使学生的知识向实际能力进行转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真正目的,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学生日后就业上岗的竞争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通过社会化考工、考证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考工考证实训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有效运用,并且对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二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001年以来,制冷空调专业每届学生的制冷工考工考证合格率均达98%左右。
  2009年,我院开始实施高级制冷工培养尝试,以苏州食品冷库、苏州市图书馆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院内各相关实验实训室作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经过教研室教师、基地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两个班90名学生的考工合格率达到了100%。
  考工合格率高的积极意义是:不仅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了,扩大了专业的社会影响,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更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给地方行政管理部门留下了良好印象。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要求推动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型人才,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正说明了我校实施的职业资格证(技能证)考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我们还为学生在专业技能竞赛方面搭建锻炼平台。2009年,在教育部高职高专能源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烟台冰轮集团承办的“冰轮杯”全国首届制冷与空调专业技能大赛决赛中,我院选送了3组6名学生参赛,其中2组4名学生喜获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展现了我院学生的专业风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重视技能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需要定课程,根据岗位练技能”的培养思路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
  (二)就业
  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直接影响着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
  历年来,我院制冷空调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较高,基本在98%左右,对口就业率在70%左右。2009年,来我校招聘的一家江苏能源管理类企业原本只计划为其上海分公司招几名学生,因为我院特色建设成效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较高和职业能力较强,该公司招聘人员汇报总公司,作为技术干部储备,一次性招收了制冷空调专业21名学生。
  从表面上看,用人单位在招聘选才时是看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而更注重的是学生是否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认同的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实际上则是认同该专业。而我校的制冷空调专业的学生自我定位较准确,就业态度务实,就业选择趋于理性,并具备了“专业有优势、上岗有能力、继续学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潜力”的特殊优势。
  特色专业的特色建设不仅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应强化其优势,突出其特色,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并为之服务,在发挥专业传统优势的同时更要与时俱进。具体而言,就是办学思路要清晰,专业教师自我认识要到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地错位发展;要坚持抓内涵建设的同时拓展外延,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杜冬云.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刘传林.适应行业需要创建特色专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
  [3]贾慧敏.面向市场设专业变中求新建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7).
  [4]李芳玲.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及管理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何向荣.高职教育“三三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8,(4).
  [6]谢鑫,刘宁宁.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业教育研究,2007,(11).
  作者简介:
  罗伦(1961—),男,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
  
其他文献
摘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技工教育培训与技工供给规模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发现:企业拥有专科学历的技工比例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提高,而拥有本科学历的技工比例越大,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企业对技工教育培训的投入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提升;人才市场的技工供给规模越大,越有利于企业竞争力提高。利用江苏省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使用有序logit计量分析方法,对上述结论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与理论研究的结
摘要:在《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历史和现实双重视角,探讨法治精神的来龙去脉,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合理内核,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性,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精神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一些与一般道德观相冲突的司法现象,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差异,从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帮助,奏响了一曲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友谊交响曲。在这一年里,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在协调大量抗疫物资互助等工作的同时,充分调动各种人文资源,为促进中外人民的友好感情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一  柬埔寨首相洪森是疫情始发阶段(2020年2月7日)第一个访华的外国领导人。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陛下和王太后莫尼列陛下在第一时间向
摘要:“表现性评价”方式在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教师理念偏差、课程改革未完成及实训环境建设不足等原因,导致评价方式的实施存在误区。结合自身实践与研究,以“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中的项目为例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表现性评价;计算机组装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7-004
摘要:通过对实践教学思想的历史起源分析入手,分别从课程设计理念、主体框架、教学保障措施、改革成效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高职会计专业实践主导型课程“三维递进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6-0041-02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带动了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摘要:职业教育城乡统筹是经济社会城乡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5·12” 汶川大地震给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生态带来了巨大变化,各种经济社会要素面临着重新组合,职业教育理念和做法也必须重新调整。  关键词:德阳;地震灾区;职业教育;城乡统筹;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1-0019-03  “5·12”汶川大地震后德阳经济
摘要:教学团队越来越显示出对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怎样建设教学团队、如何提高教学团队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植物药生产技术国家级教学团队创建为例,从观念是创新的动力、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实践是创新的载体、科研是创新的源泉、特色是创新的主题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教学团队、提高教学团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职;创新型教学团队;植物药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5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校区是实施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本文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神舟企业校区为例,从制度建设、教学内容设计、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出发,对企业校区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企业校区;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4-0046-03  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内涵发展
关于社会阶层结构与职业教育  不合理社会结构的存在引发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字塔”型的社会分层是不合理的社会结构的主要表现;(2)社会分层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因素之一;(3)社会分层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底层的关怀。职业教育的出现意味着学校体系的分化,不同类型和阶段的学校教育,有着迥然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前景,体现着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对教育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方
摘要:高职院校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现代职业素质理念。体验式教育学习过程能够提供个性化、现实化的体验环境,重点关注态度、观念、能力的学习,有助于学生高度投入、参与和互动。基于体验式教育理念,通过设计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可以使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加生动有效。  关键词:高职;体验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