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时——
“别人都得奖状,就你没有,
你是干啥吃的?”
我出生在山东,父母都是农民,没啥文化,但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他们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成绩。
村里上学的孩子不少,偏偏他们的成绩都很出色。从记事起,我就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我小时体弱,每次生病,父亲就数落母亲:“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没病?”仿佛我生病是母亲造成的,以至于后来母亲带我看病都偷偷摸摸,不敢让父亲知道。
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没得过一张奖状。记得有一年年底,父亲边喝酒边数落我:“都是上学,别人都得奖状,就你没有,你是干啥吃的?”当时我年纪虽小,却也知道羞愧,不想被比下去,可事实如此,我无话可说。
到了小学三年级,我在期末考试中得了第7名,第一次拿到了奖状。我满心欢喜地回家,心想总算能够让父亲表扬一下了。谁知,我刚说个开头,他却不知从哪里先得到了消息,端着酒杯,呵斥我:“你还有脸说,人家××考了第1名!”
父亲只看到我的不足,永远看不到我的努力。我天资愚笨,虽然非常努力,后来也陆陆续续拿了几张奖状,却从来没有考过第1名。
小升初时,县城比较有名的中学是育才中学,我报名参加了考试。张榜那天,父亲去看榜。回家时,他已微醺,借着酒劲正话反说:“不孬,正榜!”我刚要高兴,他把脸色一撂:“找了八遍也没你!”
中学时——
跑到荒郊野外,撕心裂肺地呼喊
我只好去乡镇中学上学,村里的不少小伙伴们也在那里。
我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基本能和村里的小伙伴比肩了。但是到了关键的中考,我发挥失常,而隔壁同学和我叔家的哥哥高中正榜。除了母亲,周围所有人都数落、嘲笑我,父亲更是。他只要一喝酒,就会用讽刺的语气说:“快看,正榜生来了。”一次又一次。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个家。
我姑父在二中当老师,在他的周旋下,我进了高中,代价是多花了6000元钱。此后,这6000元钱如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父亲一喝酒就挖苦我:“人家上学不花钱,你就得交6000元,你真可以!”
高中三年,我时刻记着这笔钱,拼命学习,每次考试排名都能往前进一步。高二,我终于超过了当初那两个正榜小伙伴。而到了高考的前夜,我太希望证明自己了,以至于彻夜难眠。第二天开考,我的手抖得笔都握不住,很容易的题目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结果我考了452分,只能上专科。
还好,那两个正榜小伙伴也没考好,和我差不多。父亲盘算后,不让我上专科,而让我去工地干活。我不甘心,顶着压力,决心复读。复读那一年,没人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好几个夜晚,我感觉憋屈得很,就跑到荒郊野外,撕心裂肺地呼喊。
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我不那么紧张了,水平正常发挥。一个月后查成绩,575分。为稳妥起见,我报了普通二本。拿到录取通知书,我还没来得及开心,就面临着严峻的现实:一是考的大学并不好,二是学费哪里来。父亲命令我申报贫困生,并威胁道:“你要是不听老子的话,就不给你拿学费!”我不得不放下面子,去申报贫困生,然后带着第一年的学费和父亲的威胁,走进了大学。
大学时——
拎一桶20升的水,从1楼爬上6楼,
赚5毛钱
进大学后,我除了学习,还要脱贫。因为我不想做贫困生,更不想被威胁。
大一最辛苦。下课后我去食堂打工,中午送水。我常常拎一桶20升的水,从1楼爬到6楼,这样可以赚5毛钱。
周末,我去外地做电视剧收视率的市场调研。代理商划定一个村,我到达目的地后,先把村子的地图画出来,然后统计户数,进行抽样访问。由于访问的问题比较敏感,如收入、人口、手机号……很多人不愿意配合,我几次被人从家里赶了出来。为了省钱,我背着干粮,在镇上住5元一晚的招待所。很多个夜晚,我独自从村子走回镇上。那时,农村还没有实现村村通,没有路灯,也没有现在的手机导航,我只能借着月光看路。几次从坟地穿过,我恐惧到了极点,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怕也没用,经历多了后来也就不怕了。就这样,我利用周末做了两个月的市场调研,跑了3个县28个村。发薪水时,我的收入达到了纳税标准,第一次光荣地成了纳税人。
大二,我平时在餐厅打工,周末做家教,寒假到市里的一个培训机构教课。后来,我决定自己开一家培训机构。于是,我用积攒的钱在市里租了两间房。为省钱,我从废品收购站买来铁架子,自己做了一个广告牌挂在外面。我大街小巷地发传单,从开始只有一个学生,到后来有了几十个学生,我的学费和生活费逐渐有了保障。
上大學的第一年父亲给了我学费,这之后我再没向家里要过钱。我非常自豪,终于不用害怕父亲的威胁了。
大学期间,校园里弥漫着荷尔蒙的味道,草坪上、树林里,到处是情侣。我的舍友都有了女朋友,家境好长得帅的,还隔三岔五地换女朋友。我也渴望和心爱的姑娘谈场恋爱,行动过、努力过、付出过,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现实的残酷让我心灰意冷,女生说我“长得不帅,家境不好,不懂浪漫,没啥特长”。我想了想,她们说得对啊,我什么都没有,谁会和我谈恋爱!
到了大三下学期,我面临新的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思来想去,我决定考研,最后如愿考上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读研读博时——
别人逛街,我在写;别人喝咖啡,
我在写;别人风花雪月,我还在写
读研期间我很开心,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国家发的补助,不用为生计发愁。读研三年,我跟着老师跑遍新疆南北,我喜欢用文字记录走过的路程,便开始写科普文章。在出版社和老师的支持下,我把在新疆时期积淀的东西整理出来,先后出版了三本科普书。
硕士毕业,我想继续深造,便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读博期间,我想好好做研究,可由于种种原因和导师难以达成共识。我整天胡思乱想“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何导师不待见我”,但始终找不到答案。我把自己关在屋里,扪心自问:“你是来混学位的,还是来做科研的?如果是前者,就忍辱负重;如果是后者,不如离开。”就这样,我读了一年的博士,然后瞒着家人退学了。
随后,我到北京进入国家林业局工作。我在单位附近租了一间4平方米的隔间,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工作半年后,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在机关大院工作,再次决定考博。随后,我考上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这次,我终于找到了梦想中的科研环境,导师支持我,我也努力不辜负他的期望。这期间,我跑遍了云南、四川、西藏、陕西等几十个保护区,还到肯尼亚参加了第29届世界灵长类大会,并做了报告。
读博期间,我在核心期刊发表了3篇论文,和导师合作了一本专著,自己写了5本科普书,还有100余篇科普文章。其间,我获得了第五届梁希科普奖一等奖。
周围的人都很羡慕我,说我这么能写。他们不知道我的辛苦付出:别人逛街,我在写;别人喝咖啡,我在写;别人风花雪月,我还在写。一晃,我到了而立之年。前不久,不断数落我的父亲离世了,而我也即将博士毕业。
未来如何,我仍迷茫,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不论世事如何艰辛,再苦再难,都不要放弃!认准目标,拼下去,就能不断前进!
【编辑:杨子】
“别人都得奖状,就你没有,
你是干啥吃的?”
我出生在山东,父母都是农民,没啥文化,但对子女教育非常重视。他们衡量孩子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成绩。
村里上学的孩子不少,偏偏他们的成绩都很出色。从记事起,我就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我小时体弱,每次生病,父亲就数落母亲:“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没病?”仿佛我生病是母亲造成的,以至于后来母亲带我看病都偷偷摸摸,不敢让父亲知道。
我上小学三年级之前没得过一张奖状。记得有一年年底,父亲边喝酒边数落我:“都是上学,别人都得奖状,就你没有,你是干啥吃的?”当时我年纪虽小,却也知道羞愧,不想被比下去,可事实如此,我无话可说。
到了小学三年级,我在期末考试中得了第7名,第一次拿到了奖状。我满心欢喜地回家,心想总算能够让父亲表扬一下了。谁知,我刚说个开头,他却不知从哪里先得到了消息,端着酒杯,呵斥我:“你还有脸说,人家××考了第1名!”
父亲只看到我的不足,永远看不到我的努力。我天资愚笨,虽然非常努力,后来也陆陆续续拿了几张奖状,却从来没有考过第1名。
小升初时,县城比较有名的中学是育才中学,我报名参加了考试。张榜那天,父亲去看榜。回家时,他已微醺,借着酒劲正话反说:“不孬,正榜!”我刚要高兴,他把脸色一撂:“找了八遍也没你!”
中学时——
跑到荒郊野外,撕心裂肺地呼喊
我只好去乡镇中学上学,村里的不少小伙伴们也在那里。
我的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基本能和村里的小伙伴比肩了。但是到了关键的中考,我发挥失常,而隔壁同学和我叔家的哥哥高中正榜。除了母亲,周围所有人都数落、嘲笑我,父亲更是。他只要一喝酒,就会用讽刺的语气说:“快看,正榜生来了。”一次又一次。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这个家。
我姑父在二中当老师,在他的周旋下,我进了高中,代价是多花了6000元钱。此后,这6000元钱如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父亲一喝酒就挖苦我:“人家上学不花钱,你就得交6000元,你真可以!”
高中三年,我时刻记着这笔钱,拼命学习,每次考试排名都能往前进一步。高二,我终于超过了当初那两个正榜小伙伴。而到了高考的前夜,我太希望证明自己了,以至于彻夜难眠。第二天开考,我的手抖得笔都握不住,很容易的题目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结果我考了452分,只能上专科。
还好,那两个正榜小伙伴也没考好,和我差不多。父亲盘算后,不让我上专科,而让我去工地干活。我不甘心,顶着压力,决心复读。复读那一年,没人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好几个夜晚,我感觉憋屈得很,就跑到荒郊野外,撕心裂肺地呼喊。
再次走进高考考场,我不那么紧张了,水平正常发挥。一个月后查成绩,575分。为稳妥起见,我报了普通二本。拿到录取通知书,我还没来得及开心,就面临着严峻的现实:一是考的大学并不好,二是学费哪里来。父亲命令我申报贫困生,并威胁道:“你要是不听老子的话,就不给你拿学费!”我不得不放下面子,去申报贫困生,然后带着第一年的学费和父亲的威胁,走进了大学。
大学时——
拎一桶20升的水,从1楼爬上6楼,
赚5毛钱
进大学后,我除了学习,还要脱贫。因为我不想做贫困生,更不想被威胁。
大一最辛苦。下课后我去食堂打工,中午送水。我常常拎一桶20升的水,从1楼爬到6楼,这样可以赚5毛钱。
周末,我去外地做电视剧收视率的市场调研。代理商划定一个村,我到达目的地后,先把村子的地图画出来,然后统计户数,进行抽样访问。由于访问的问题比较敏感,如收入、人口、手机号……很多人不愿意配合,我几次被人从家里赶了出来。为了省钱,我背着干粮,在镇上住5元一晚的招待所。很多个夜晚,我独自从村子走回镇上。那时,农村还没有实现村村通,没有路灯,也没有现在的手机导航,我只能借着月光看路。几次从坟地穿过,我恐惧到了极点,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怕也没用,经历多了后来也就不怕了。就这样,我利用周末做了两个月的市场调研,跑了3个县28个村。发薪水时,我的收入达到了纳税标准,第一次光荣地成了纳税人。
大二,我平时在餐厅打工,周末做家教,寒假到市里的一个培训机构教课。后来,我决定自己开一家培训机构。于是,我用积攒的钱在市里租了两间房。为省钱,我从废品收购站买来铁架子,自己做了一个广告牌挂在外面。我大街小巷地发传单,从开始只有一个学生,到后来有了几十个学生,我的学费和生活费逐渐有了保障。
上大學的第一年父亲给了我学费,这之后我再没向家里要过钱。我非常自豪,终于不用害怕父亲的威胁了。
大学期间,校园里弥漫着荷尔蒙的味道,草坪上、树林里,到处是情侣。我的舍友都有了女朋友,家境好长得帅的,还隔三岔五地换女朋友。我也渴望和心爱的姑娘谈场恋爱,行动过、努力过、付出过,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现实的残酷让我心灰意冷,女生说我“长得不帅,家境不好,不懂浪漫,没啥特长”。我想了想,她们说得对啊,我什么都没有,谁会和我谈恋爱!
到了大三下学期,我面临新的选择,考研还是就业?思来想去,我决定考研,最后如愿考上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读研读博时——
别人逛街,我在写;别人喝咖啡,
我在写;别人风花雪月,我还在写
读研期间我很开心,不仅不用交学费,还有国家发的补助,不用为生计发愁。读研三年,我跟着老师跑遍新疆南北,我喜欢用文字记录走过的路程,便开始写科普文章。在出版社和老师的支持下,我把在新疆时期积淀的东西整理出来,先后出版了三本科普书。
硕士毕业,我想继续深造,便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读博期间,我想好好做研究,可由于种种原因和导师难以达成共识。我整天胡思乱想“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何导师不待见我”,但始终找不到答案。我把自己关在屋里,扪心自问:“你是来混学位的,还是来做科研的?如果是前者,就忍辱负重;如果是后者,不如离开。”就这样,我读了一年的博士,然后瞒着家人退学了。
随后,我到北京进入国家林业局工作。我在单位附近租了一间4平方米的隔间,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工作半年后,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在机关大院工作,再次决定考博。随后,我考上了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这次,我终于找到了梦想中的科研环境,导师支持我,我也努力不辜负他的期望。这期间,我跑遍了云南、四川、西藏、陕西等几十个保护区,还到肯尼亚参加了第29届世界灵长类大会,并做了报告。
读博期间,我在核心期刊发表了3篇论文,和导师合作了一本专著,自己写了5本科普书,还有100余篇科普文章。其间,我获得了第五届梁希科普奖一等奖。
周围的人都很羡慕我,说我这么能写。他们不知道我的辛苦付出:别人逛街,我在写;别人喝咖啡,我在写;别人风花雪月,我还在写。一晃,我到了而立之年。前不久,不断数落我的父亲离世了,而我也即将博士毕业。
未来如何,我仍迷茫,但有一点我是明确的:不论世事如何艰辛,再苦再难,都不要放弃!认准目标,拼下去,就能不断前进!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