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新文化之歌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今人大概觉得,时不至五四,文化一如故。实际上,这是错觉。如果说,洋务运动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革限于器物层面,对传统文化的触动不多,那么,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实际已经开始,新思想新文化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学堂乐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宣传新文化新思想,鼓吹移风易俗,有的更直接鼓吹民主和科学。两相比较,接下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倒没有催生出更多的新文化之歌。
  
  学堂乐歌考源,钱仁康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说起中国的新文化,在人们的印象中,大概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五四运动就被称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之前的中国文化,仿佛都是旧文化,到五四才为之一新。五四新文化运动崇尚民主与科学,所谓德先生、赛先生,新文化的大幕仿佛就此揭开。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今人大概觉得,时不至五四,文化一如故。实际上,这是错觉。如果说,洋务运动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革限于器物层面,对传统文化的触动不多,那么,戊戌变法至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实际上已经开始,新思想新文化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20世纪初,在维新及革命思想的鼓动下,中国人从日本引进了源自欧美的现代流行歌曲,以外国流行之曲(及少量中国乐曲),填中国时尚之词,传唱于全国各地的新式学堂,称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宣传新文化新思想,鼓吹移风易俗。其中,有的更直接鼓吹民主和科学。
  本文试着从“民主自由之歌”、“科学之歌”、“新生活之歌”和“新女性之歌”四个方面,对辛亥革命前后的新文化歌唱,做一归纳。两相比较,接下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倒没有催生出更多的新文化之歌。
  
  一、民主自由之歌
  
  “新闻报,一张纸,海内寄耳目,见闻实赖此。新闻事,报不已,交通利益诚无比。朝野上下是与非,或褒或贬严如史。新闻报,上街卖,清晨早早起,先睹实为快。新闻报,奇且怪,言者无罪闻者戒。”
  “新闻报,报新闻,中外广搜罗,天下皆同文。新闻报,日日新,学界愈进报愈增。据事直书公且信,文言雅可道俗情。新闻报,一纸刊,国民公议论,报纸极大观。新闻报,快快看,胜读野史与稗官。”
  此歌题为《新闻报》,汪翔作词,佚名曲。原载黄子绳等编《教育唱歌》下编,湖北学务处1905年7月版。
  时至晚清,西风东渐,中国终于有了现代报纸。尽管满清政府制定《大清印刷物专律》、《报章应守规则》、《大清报律》等一系列律令,钳制舆论,甚至封杀报纸,迫害报人,例如1903年的“苏报案”,拘捕鼓吹革命的章太炎、邹容等,但中国报人不肯屈服,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书写了中国报业史上辉煌的一页。
  这首《新闻报》,就是关于新闻自由、舆论民主的颂歌,也是献给中国报人的颂歌。满清末年,中国的一些新闻报纸已能做到“朝野上下是与非,或褒或贬严如史”,“据事直书公且信”,第一代中国报人的勇敢和敬业精神,实在令人景仰。
  1906年问世的歌,有一首《国魂》,原载辛汉编著的《唱歌教科书》上海普及书局1906年4月版。作者署名石更(辛汉之字)。其歌词四段。第一段这样写道:
  “自由之花已胎兮,沃之以铁血,自由之花已实兮,饮之以爱河。惟文明之潮流兮,助浪而推波,终优胜而劣败兮,黄种将如何?”
  这是一首热血贲张的歌,革命的宣传意味已十分明显。在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度里,自由的花朵已经孕育,要让这花蕾不致夭亡,须以铁血来浇灌!如此词句,简直是在倡导缔造民主自由的暴力革命、武装起义了。歌词采用楚辞体,风格古雅而不乏灵动。
  有一首歌,题为《欧美二杰》,原载叶中冷编《小学唱歌》初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词作者署名华龙。其词云:“华盛顿,华盛顿,北美国旗振。为同胞请命,八年血战终戡定。自由建国世界新,功成身退隐。总统入京城,血花遍洒马蹄痕。至今铜碑高耸,犹在佛尔能。”“马志尼,马志尼,肝胆谁能比。少年意大利,建设国旗仗民义。谁为伊蛮纽,委蛇外族终何济。谁为加尔富,侧身政府无生气。看我赤手空拳,将人权扶起。”
  这是一首借题发挥的歌,借讴歌欧美革命领袖,鼓动中国人民奋起推翻君主专制,实行民主革命。“为同胞请命”、“自由建国”、“建设国旗仗民意”、“委蛇外族终何济”、“将人权扶起”等一系列的革命口号,嵌在叙述文字中,亦隐亦显,挥洒自如。歌中“自由建国世界新,功成身退隐”之句,与光复会的誓词“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雷同,也并非偶然。
  华盛顿,美国开国总统,现代民主政治领袖的楷模。佛尔能,今译弗农山庄,英文为Mount Vernon,华盛顿的家乡。马志尼(1805~1872),意大利革命家,民族解放运动领袖,开国元勋之一。
  1906年有一首题为《颂立宪》的歌,初见于叶中冷编《小学唱歌》二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未署词曲作者之名。有人望文生义,把它列入忠君保皇之类,其实大谬。《颂立宪》歌云:“祖国夙号文明先,嬴秦专制二千年。朱明继轨流毒泄,迄今光绪丙午秋,拨云始见天。朝野同心望开泰,王命重臣游海外。海外百年前改革,政党纷呶惨流血。独我国民幸福多,立宪从平和。平和快预备,预备预备。唯恐后,喜还惧,地方自治当分区。东西法,毋皮相,何以致富强。”
  在民主革命思潮涌动,反清起义不断爆发的形势下,清政府为了自保,不得不做出一些立宪姿态。1905年日俄战争,所谓君主立宪的日本战胜了君主专制的俄罗斯,更让清廷上下为之震动。1905年年底,清廷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次年,考察报告称,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弭。”于是清廷颁发《宣示预备立宪谕》。预备立宪的内容,包括行政改革、设立议会、实行地方自治。于是,就有了《颂立宪》这首歌,表达人们对于结束专制、实现宪政、开创未来的鼓舞和期待,以及疑虑和担忧。
  然而,清廷的立宪终无诚意,直到1911年5月,才弄出一个“皇族内阁”,立宪派幻想彻底破灭。随之,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烈火成燎原之势,清廷才慌忙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企图自救,但已为时太晚。1912年,清廷退位,民国建立。唐文治写了一首《祝中华民国歌》,原载沈心工编《重编学校唱歌六集》,上海文明书局1912年10月版。其词云:“我国初哉首盘皇,唐尧虞舜相禅让,共和政体肇元良,孔孟继起儒者王,大同世界神游翔。秦汉以来专制横,一治一乱分玄黄,民生凋敝困且僵。……”
  此歌对中国上古的政治文明做了极度的美化和诗化,所谓“唐尧虞舜相禅让,共和政体肇元良”,而一切祸患都是从“秦汉以来专制横”开始的,而今民国建立,共和缔造,似乎只须回到尧天舜土、孔孟儒教。实际上,中华文明源头的唐尧虞舜夏禹相继禅让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传说。古人早就怀疑过这种美妙的“禅让制”的存在。《韩非子•说疑》断定:“舜逼尧,禹逼舜”。《竹书纪年》也说:“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篡尧位”。一部中国史,只是一部君主专制史,中国古人没有留下多少关于民主共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经验。中国民主共和的纪元,只能从辛亥革命始。
  唐文治(1865~1954),字颖侯,号蔚芝,别号茹经。江苏太仓人。清光绪进士,官至农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尚书。1906年丁忧回籍,次年出任商务部高等实业学堂(由南洋公学改,交通大学之前身)监督(校长)。辛亥革命爆发,他在校内发动捐助军饷,支援沪上起义军,并与伍廷芳等一起联合通电,要求清帝逊位。
  1914年,华航琛作《中国国体》一歌,原载其所编《新教育唱歌集》上海教育实进会1914年4月版:
  
  中华民族震亚东,创造共和气象雄,
  永远民主一统国,追踪欧美表雄风。
  
  其歌词极为简洁明快,寥寥四行,犹如一个七言绝句,却已道尽情抒发了民国初年中国人对于“共和”、“民主”的革命理想的珍重,对于国家未来的祈愿和忧虑。1913年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专制独裁,意欲称帝,共和政体名存实亡,应是此歌问世的时代背景。
  
  二、科学之歌
  
  1904年,梁启超在日本,应中国留学生“亚雅音乐会”之请,作《黄帝歌》四章。其词从开辟疆土、开创文明、德被千古、威震寰宇四个方面展开,借歌颂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丰功伟绩,为祖国扬威,为同胞励志。歌颂黄帝开创文明的第二章,实际上也是关于科学文化的颂歌:
  
  温温我祖名轩辕,世界文明先。
  考文教算明历元,还将医药传。
  科学思想寻厥源,文明吾最先。
  嗟我子孙遗传,继续乃祖之光荣。
  
  这里,“科学”一词,已不是中国既有的“科举之学”的原意,而是日本人首创的英文science的汉译,指揭示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的各科学问。
  1905年,黄子绳等编《教育唱歌》下编,其中有一首歌,借一支英国歌曲,汪翔填词,题为《铁道》:“火轮车,真个便,如今世界大改变,去如游龙,来如闪电,转眼千里不相见。汽笛一声啵啵啵,满天烟雾侧身过,火车之利利如何,我生此时真快乐。”“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
  这是一首关于铁路、关于火车的颂歌。卢汉铁路(卢沟桥至汉口)1898年年底开工建设, 1906年4月全线通车,改称京汉铁路。为一条铁路唱颂歌,在今人看来,未免小题大做。但是,只要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铁路史,就不难理解这首《铁道》颂歌的思想内涵和积极意义了。1863年,清廷否决了英美商人修建铁路的申请,理由是“外人在中国土地筑造铁路,乃奇技淫巧,殊不合我大清皇朝祖宗成法”。1876年,清廷还假托民意,拆毁了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据说,修建铁路“凿我山川,害我田庐,碍我风水,占我商民生计……”有违中国国情民意。
  叶中冷编《小学唱歌》二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其中有一首歌,题为《辟占验》,佚名词曲,其词云:“不问苍生问鬼神,咄咄怪事奇闻。一命并二运,八字六壬,造化小儿多弄人。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紧要关头便不灵。说恁富贵功名,寿夭与死生,瞽哉瞽哉,孰破社会之迷信。”
  这是一首关于破除迷信的歌。占验,即预言社会人事的的吉凶祸福。首句出自李商隐的咏史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原是讽刺汉文帝只顾迷信鬼神却不关心百姓疾苦的。此歌借用之,展开其破除迷信、倡言科学的主题。八字,是用天干地支表示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八个字,借以推测命运。六壬,是用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的一种古老的术数,相传为九天玄女授予轩辕黄帝,以灭蚩尤。
  又如:
  
  “茫茫大块骨董品,离离奇奇真富盈。非天之磨荡无以生,非地之蕴蓄无以存。动植矿物遍地纷纶,讵离算术考察精。声光化电尤研究,标本仪器辨分明。各国赛会资历练,眼界豁如意象增。纵云欧美新学问,格致发明推圣经。愿我青年酌古又准今,他日博学乃成名。”
  
  此歌题为《格致》,俞粲词,所用曲调来自一首美国歌曲,原载无锡城南公学堂编著《学校唱歌集》上海文明书局1906年版。
  格致,格物致知之略语。语出《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清末所谓格致,后来称为自然科学。梁启超说:“形而下学,即质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全体学、动物学、植物学等是也。吾因近人通行名义,举凡属于形而下学,皆谓之格致。”[1]大块:大自然,大地。骨董品,即林林总总的自然造物。
  所以,这首“格致之歌”,实为“自然科学之歌”。歌中表达的20世纪初中国人对于现代自然科学的认识大体不差,唯“格致发明推圣经”一语,将现代自然科学的源头追溯到中国古代圣人经典,急于寻回那份失落的民族自信心,恐失之牵强。
  一百年前,有一首题为《月界旅行》的歌,借着瑰丽的想象,带领中国的学童们进行了一次科幻之旅:
  
  “忽然发出一奇想,翩翩月窟游。手携回光镜,脚踏轻气球。入荒荒太阴世界,探险壮吾俦。怪千山喷烟吐火,世外幻瀛洲。南山名太古,白光百道射星球。试向温泉,一回濯足,高唱步天歌。”
  “太阳一出十五日,辉辉不夜天。无云无大气,光耀大平原。待斜阳环山暮色,长夜转淹淹。问何处广寒宫殿?万里绝人烟。嫦娥奔也未,更从何处觅神仙。蟾蜍乌有,桂花乌有,归去向人言。”
  
  此歌原载叶中冷编《小学唱歌》三集,商务印书馆1907年版。复见于沈心工编《民国唱歌集》第二编,商务印书馆1913年版。均未署词曲作者之名。《月界旅行》是一首科幻之歌,显示了20世纪初的中国人对科学的展望,对未来的向往,以及对少年儿童的科学教育。《小学唱歌》编者按语指出:“家庭古语,里巷琐谈,均足引入迷信,本集《日月蚀》《八大行星》《月界旅行》等歌,意在张科学破迷信。”
  有一首《训农》之歌:“化学明,农业精,推广地力兼殖民。况我国居温带下,天然气候平均。南宜谷,北宜麦,海宜渔,山宜木,只盼老农讲新学,十年生聚百年足。”原载《小学唱歌》二集,商务印书馆1908年版。用英国歌曲《安妮•罗莉》重新填词。此歌旨在宣传农业科学的重要性,敦促农民科学种田。“训农”一语出于《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又如:
  
  “飞艇身如鸟翼轻,孤飞万里绝风尘。万头攒动人声沸,初看如鸟复如星。中国男儿大有人,起与列强相抗衡,不怕空中大战争。”
  
  此歌题为《飞艇》,原载王德昌等编《中华唱歌集》三集,1912年11月版。系用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曲调填词。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具有巨大的流线型充气艇体,以及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民国初年,这是让中国人耳目一新的西洋景。不再斥之为奇技淫巧,不再吹嘘吾国古已有之,仰望之,无畏之,欲奋起直追之,这应该是中国人面对现代科技、面对现代世界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新生活之歌
  
  在维新人士的推动下,1903年,清朝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借鉴日本,把“体操课”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以期改变国人的“东亚病夫”形象。在此背景下,诞生了一首学堂乐歌《运动会》:“来来来来,快快快快,参加运动会。草地碧,旗五彩,日暖微风吹。军乐洋洋歌慷慨,精神添百倍。请和大家同窗,快来快来快快来!”歌词简单明快,全用口语,显得轻松活泼,阳光向上。此歌原载沈心工编《学校唱歌集》初集,1904年5月版。系沈心工借用一首日本歌曲的旋律,重新填词。
  无锡城南公学堂编著《学校唱歌集》上海文明书局1906年版,其中有一首以《阅报》为题的歌,系教师沈祖藩作词,以一首日本歌曲填之:“读书嵇古,阅报知今,二者须平行。中外事合载,政界学界最分明。附列商工实业界,调查尤澄清。开通社会,灌输新智,舍报孰唤醒?”
  到20世纪初,中国已涌现出多份报纸。在广播、电视、互联网问世之前,报纸曾是人们了解社会,获取新知,以及传播革命思想的主要媒体。这首《阅报》歌,在当时的年轻学子唱来,应该是十分开心而时尚的。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欢欣鼓舞,华航琛编选了一本《共和国民唱歌集》,商务印书馆1912年6月出版。其中有不少歌曲的主题是关于移风易俗、戒除陋习的。
  例如《戒鸦片》,这是华航琛作词的一首歌:“叹鸦片输入中原,流毒正无穷。看年年无数金钱,输出实可痛。愿我同胞快禁绝,富强甲亚东。”“叹鸦片弱国病民,贻害实无边。看人人曲背扛肩,憔悴实可怜。劝我同胞早戒绝,康健乐天年。”
  作者以悲天悯人之心,忧国忧民之怀,痛陈鸦片对我民族同胞的残害,奉劝人们及早戒之。如果说此歌的主题在于“哀其不幸”,那么,后来有一首《鸦片害》,主题则在于“怒其不争”。其词试图以一鸦片鬼的死亡之旅,警示国人:“张老先生吸鸦片,日不做事夜不眠,精神萎靡毒入骨,黄皮包瘦脸。每天宁缺三顿饭,按时难省一筒烟。事业断送生计绝,病死在眼前。”[2]
  又如《戒赌》之歌,以法国民歌《月光》曲填词。歌词三段:“天下第一大祸,最烈莫如赌,麻雀、牌九、碰和,输赢实在伙。好产业,百万谱,顷刻化灰土。敬劝父老兄弟,勿为赌博误。”“世间万般苦楚,最大莫如赌,日夕蜂攒蚁聚,寝食都不顾。好光阴,空错过,到底不醒悟。敬劝父老兄弟,勿为赌博苦。”“戒赌戒赌戒赌,一误勿再误,摒弃种种摴蒲,勿效牧猪奴。勤学问,守法度,保全好名誉。敬劝父老兄弟,脱离赌博苦。”
  赌博之害,人所共知,为什么赌瘾却难以戒除?无非是想以“合法”手段侵吞他人钱财。赌徒实在是不可理喻的,所以这首《戒赌》歌,在奉劝之余,忍不住援用了前人对于赌徒的贬损之语。“牧猪奴”,语出《晋书•陶侃传》:“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说赌博,那是喂猪的奴才玩的游戏。樗蒲,是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用于掷采的投子最初是用樗木制成,故称。
  还有《戒纸烟》,华航琛做词,用《日本三景》曲:“纸烟纸烟,害人真不浅,精神脑筋,损伤胜鸦片。劝同胞快快戒吸纸卷烟;纸烟不吸,脑力日健,快乐享高年。”“纸烟纸烟,伤财更无边,宝藏万千,耗损不几年。劝同胞快快戒吸纸卷烟;纸烟不吸,钱财日积,富强在眼前。”“纸烟纸烟,吸食最不便,亲戚朋友,大家要讨厌。劝同胞快快戒吸纸卷烟;纸烟不吸,名誉保全,谁人敢轻贱?”
  《戒纸烟》三段,分别揭示吸烟的三方面的危害,即伤身、伤财、讨人嫌,真可谓苦口婆心。怎奈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的烟民仍不见减少,吸烟作为“丑陋的中国人”的一大丑陋之处,继续存在着。也许,此歌可以加一段类似于“勿效牧猪奴”的话,告诉世人,吸烟,那是没文化没教养的下等人的勾当。
  1912年,民国初创,百废待兴,中国人需要戒除的陋习也还真多,华航琛编《共和国民唱歌集》里还有一首《剪辫》,华航琛作词,沈心工改《茉莉花》曲。歌词共四段:“我同胞,梳辫子,几时起?自满洲人,进中原,把发剃。叹二百六十八年里,做奴隶。”“你看那,庙宇里,圣贤人,自关壮缪,岳武穆,一般神。问谁人剃发梳辫子,拖后身?”“更看那,戏台上,做戏文,自上古起,历汉唐,到宋明。问几人编发拖辫子,在背心?”“况当今,全地球,五大洲,有哪一国,编发辫,托背后。愿同胞急将辫子去,勿再留。”
  今人已很难想象,中国男人的头上曾经拖着一条长辫子!清末民初,辫子的去与留,曾经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想当初,明朝遗民入清,曾经顽强地抵制过满清的辫子发式,因为那意味着亡国之耻,意味着背弃祖宗的文化,只是因为多数遗民毕竟经不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生死考验,才不得不忍辱偷生,从了满人。可是,做了268年的奴隶后,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革命获得成功,到了可以剪辫子的时候,许多中国人竟然又对自己脑后的那条“猪尾巴”留念起来,舍不得咔嚓剪去,还需要用这么一支歌来劝导,来讽喻,来催促!历史竟然有过如此荒唐的一页!今天身处21世纪,我们这个民族,我们自己,还有没有什么辫子之类的东西,被我们敝帚自珍,不肯剪去的呢?
  辛亥革命前,宣传婚姻自由的歌曲即已不少,如1905年问世的《婚姻祝词》:“诗三百,关雎第一,伦理重婚姻。夫妇制定家庭成,进化首人群。天演界,雌雄淘汰,权力要平分。遮莫说男尊女卑,一般是国民。”[3]1906年问世的《文明婚》:“吾祖伏羲伦理宗,俪皮肇始结人群。伟丈夫,奇女子,二十世纪潮流新。自由恋爱结婚姻,百年好合喜氛氳……”[4]
  1914年,有一首《文明结婚》,华航琛词,用德国民歌《离别爱人》之曲。原载华航琛编《新教育唱歌集》上海教育实进会1914年4月版:
  
  “欧美心醉自由神,饶他无限深情。吾曹幸作共和民,婚礼喜得守文明。良缘缔结自三生,恰好两心相映。”“花光灿烂气氤氲,景象无限文明。指环交换证良姻,爱情诚挚结同心,百年偕老祝长春,好合如鼓瑟琴。”
  
  这是一首理想婚姻的颂歌。欧美的婚姻自由与国人的良缘期待,西式的戒指交换与中式的琴瑟和鸣,相互融汇着,辉映着。原来,人类的幸福追求是共同的,文明形态是相容的,好像并没有什么不符合中国国情。
  
  四、新女性之歌
  
  “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吾们不要。吾既要吾学问好,吾又要吾身体好。操操,二十世纪中,吾辈也英豪。”“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吾们不要。弗怕白人那样高,弗忧黄人那样小。操操,二十世纪中,吾辈也英豪。”“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吾们不要。吾头顶天天起高,吾脚立地地不摇。操操,二十世纪中,吾辈也英豪。”
  
  此歌初题《体操(女子用)》,载沈心工编《学校唱歌集》,1904年5月版。借德国民歌《离别爱人》的曲调,沈心工填词。后改名《女子体操歌》。
  沈心工为男生作了一首《体操(兵操)》歌,大获成功,又为女生作了这一首。此歌的构思十分别致。一个备受国人喜爱的好名字,一个与金屋、金莲相关的好名字,忽然不再时尚了,没人要用了。因为这个“娇”字,除了美好可爱,还意味着娇生惯养、娇小柔弱,而这是一个积弊太深亟须弃旧图新的时代,一个危机四伏亟须奋发图强的时代,一个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健康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尚武的精神。据说这首歌当年风靡校园,不仅大受女生欢迎,就连男性师生也很喜欢。
  缠足,这荒谬得让人恶心的陋俗,不知是怎么形成的,而一旦形成,竟成为中国人自鸣得意的传统文化。而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史实是,缠足曾经作为汉文化的标志,和民族气节的最后防线,被我们坚守。邓之诚《骨董琐记》:“缠足之风,实盛于元,盖所以示别于胡人也。”清初,男人不得不剃发,女人却得以坚持缠足,所谓“男降女不降”。在病态的中国文人看来,这让女人终身残疾的“三寸金莲”竟还负载着那么多的文化缠绵和审美情趣,竟还有那么多讴歌小脚的诗词,如“佳人房内缠金莲,才郎移步喜连连:娘子啊,你的金莲长得小,宛如冬天断笋尖。又好像五月端阳三角粽,又是香来又是甜;又好比六月之中香佛手,还带玲珑还带尖……”[5]
  沈心工曾作《缠脚歌》,歌词共14段,淋漓尽致地控诉了缠足对中国女性的残害。所配曲调为中国民歌《梳妆台》。《女子世界》1905年2月第11期发表,歌词删节为6段。华航琛编《共和国民唱歌集》1912年版,歌词为10段。试看其前三段:
  
  “缠脚的苦,最苦恼,从小那苦起苦到老,未曾开步身先袅,不作孽,不作恶,暗暗里一世上脚镣。”“想初起,你年还小,听说那缠脚你就要逃,都谢旁人来讨好,倒说道,脚大了,你将来攀亲无人要。”“你怕痛,叫亲娘,叫煞那亲娘像聋蟚,亲生骨肉关痛痒,强做作,硬心肠,其实你亲娘也泪汪汪。”
  1905年4月,《女子世界》第11期发表金一所作《娘子军》:“女娲炼石补天亏,娘子军从天上来。世界上军人社会,战场上女儿花开。”“我不愿厕身红十会,愿奋身杀贼心快。桃花马上请得长缨在,坐听着凯歌回。”
  
  金一是革命者,也是学者。此歌鼓励女子从军报国,写得简练而大气。女娲补天一个典故,即让女子不输男儿。补天归来,娘子军犹如天兵天将,自不满足于红十字旗下,做做战场救护了。桃花马上,是唐代平阳公主的英雄身影,她曾率娘子军驻扎娘子关,屡建奇功。而今日娘子军欲杀何贼?这是不言而喻的。
  金一(1873~1947),原名懋基,后名松岑、天翮,江苏吴江人。甲午战争后,与陈去病组织“雪耻学会”。1903年在上海参加革命团体爱国学社。曾翻译日本宫崎寅藏宣传孙中山革命事迹的《三十三年落花梦》,发表长篇政论《国民新灵魂》,提出“倒君权而演革命之剧”。其《新中国唱歌集》和《招国魂》等,皆鼓吹革命之作。
  
  风风风,大地文明气运渡亚东。独立精神旭日红,自由潮流涌。女权世界重,公理平等天下雄。那堪回首,金粉胭脂,一般可怜虫。
  流流流,少年志气蓬勃吞五洲。涤汉唐兮踣商周,睥睨嗤美欧。砥柱作神州,鼓吹国魂让我俦。函眉何事,咏絮漫夸,行看五凤楼。
  英英英,优美思想发达辟古今。舞龙蛇兮持艺林,河岳锺秀灵。天演界纵横,往哲西儒许争衡。玉台小技,松雪间情,文明输后生。
  奇奇奇,不栉进士伟眼相非皮。上烛千古下来兹,努力少壮时。世道日凌夷,大厦将倾一木支。楚歌声里,项羽军中,悲歌剩虞兮。
  沉沉沉,儿女英雄伤时泪满襟。民族思想爱国心,尚武振精神。四郊笳角声,无限英豪情付琴。江南云气,汉家宫阙,何日扫游氛?
  潜潜潜,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南国衣冠染腥膻,神州碎一拳。暮气弥大千,祖国前途担我肩。志吞河岳,还我江山,只字誓擎天。
  高高高,光风霁月廿纪大文豪。衙官屈宋隶王陶,神韵轶汉皋。特色自天骄,况有美欧新思潮。焚香扫地,枕经胙史,倚剑展龙鞱。
  明明明,二十世纪大汉女国民。激昂慷慨赴前程,觥觥自由魂。铁血作精神,侠骨柔肠和爱情。氲氤磅礡,弥漫膨胀,烟士批里纯。
  
  这首《女国民》,原载《复报》第5期,1906年10月12日出版。作者署名佛哉。歌词共8段,首字连缀,即“风流英奇,沉潜高明”,为当时理想的女国民品质。《中国新女界杂志》第5期(1907年6月出版)转载此歌,抹去了一些反清革命的锋芒,例如,将“平权思想”、“亚东城阙”分别改为“民族思想”、“汉家城阙”。这让秋瑾大为不满。《女子世界》二年六期(1907年7月出版)重刊了《复报》版原歌,并且添了两段歌词,分别置于“风流英奇”和“沉潜高明”之前,成为第1段和第6段。新添的两段歌词是:
  
  “恨恨恨,中国民族含垢永沉沦。世上无如男子好,北面事虏廷。胡乱讲维新,看他髠髪也骄人。惟吾女子,正大光明,不生倚赖心。”
  “壮壮壮,同胞姊妹气概都显昂。光复旧物如反掌,莫笑吾辈狂。胡尘必扫荡,大唱男降女不降。扬子江流,昆仑山色,特别显荣光。”
  
  此歌有着妇女解放和民族革命的双重主题,慷慨陈词,激情飞扬,光明磊落,才气纵横。新添的两段,尤多激越悲愤之语,凸显反清革命的主题。
  不栉进士:形容有文才的女子。栉,束发的梳篦。《谐噱录•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髠髪:剃髮,即改为满清髮式。男降女不降:原指满清入主中原后,汉族男子剃髮屈服,女子却继续缠足,坚守民族气节。烟士披里纯:英文“inspiration”的音译,梁启超首创。意即灵感、鼓舞。梁启超以为是一种“莫之为而为,莫之致而至”的热忱亢奋状态。
  鉴湖女侠秋瑾有一首著名的《勉女权》,其曲改自日本儿歌《风车》。词云:“吾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自由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秋瑾(1875~1907)为近代民主革命最杰出的女性,曾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就在1907年1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3月,《中国女报》第二号卷首刊载了这首《勉女权歌》。歌中有两大主题,一是男女平权,鼓励女子独立自强,根除依附之奴性,二是宣传革命,鼓励女子一同参加,无负女杰之美名。
  
  “我女子等蜉蝣,困守闺中不自由。堂堂巾帼胄,辱为男儿羞。昏昏辜负好春秋,我女子等蜉蝣。”“我女子不自由,洞耳缠足如楚囚。女亦天所生,虐之若马牛。悲愤填胸无限忧,我女子不自由。”“我女子亦国民,亿兆同胞苦沉沦。呜呼我同胞!焉可再因循?社会进化权力伸,我女子亦国民。”“我女子须自振,处人胯下非才俊。救世学批茶,心侠性悲悯。二十世纪尊平等,我女子须自振。”
  
  这首《女子歌》,原载《女子世界》二年六期,1907年7月版。作者署名江阴潘孟蕉。
  这是一首纯粹呼吁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的歌。蜉蝣,一种小虫。《诗经》有《蜉蝣》一篇:“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批茶,指美国女作家Harriet Beecher Stowe(1811~1896),通译斯托夫人,批茶为其父姓Beecher的音译。《选报》第18期(1902.6)曾有《批茶女士传》:“当十九世纪,美洲有名女子,以一枝纤弱之笔力,拔无数沉沦苦海之黑奴,使复返于人类,至今欧美人啧啧称之为女圣者,则批茶女士是也。”
  
  “临行挥手莫絮语,侬也从军去。纵使疮痍药饵需,侬做看护妇。料理药饵慰汝痛,汝意得解无?大旗十字血样出,那怕血腥污。”“血腥产出文明花,花香满世界。中原父老望太平,铁血是代价。我思女杰玛尼他,从来不恋家。木兰娇小尚未嫁,擐甲代爷爷。”“小儿小女弗恋乳,汝妈从军去,提剑出门肯让渠,汝爷好辛苦。乔家姊妹看兵书,也曾入画图。画图省识美无度,夫婿龙与虎。”“龙兮虎兮战斗酣,大旗扬天半。战线以外纵安全,细心仰大胆。本来娇怯不济事,耻做凤与鸾。共安乐者同患难,责任大家担。”
  
  这首《赤十字会》,原载胡君复编《女子新唱歌》第二集,1907年5月版。复见于沈心工编《民国唱歌集》第三编1913年1月版,冯梁编《军国民教育唱歌集》1913年6月版。用日本奥好义作曲的《妇女从军歌》重新填词。词作者未详。
  “赤十字会”,即后来所谓红十字会。这是一首为参加红十字会,进行战场救护的护士们写的歌。歌中主人公深明大义,她知道“中原父老望太平,铁血是代价”,前线战士在流血牺牲,她已义无反顾。歌中列举了几位中外女性以做榜样。玛尼他[6],也译作玛利侬,即罗兰夫人(1754~1793),法国大革命时期著名女政治家。华航琛《女革命军》写道:“玛利侬,倡革命,法国人改做共和民。”乔家姊妹:指三国时代吴国的二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明代有“二乔观兵书图”,高启为之题诗:“共凭花几倚新妆,玉女阴符读几行。铜雀那能锁春色,解将奇策教周郎。”
  
  “天有美人虹,地有少女风,谁云巾帼不英雄?红是桃花骢,青是莫邪锋,谁云粉黛可怜虫?夺我胭脂山,使我难为容,此仇若鲠横我胸。焚我小戎诗,使我难为忠,奋飞不得哀我躬。”“典我钗与环,买彼白玉鞍,师乎师乎花木兰。”“束我髻与鬟,著彼黄金冠,仙乎仙乎法若安。辞我父与母,朝度玉门关,有口不歌行路难。别我弟与妹,夕宿长城干,有骨不知入塞寒。”“若为阱中花,宁为塞上沙,马蹄践踏亦荣华。若为井底蛙,宁为毂下蛇,血魂飞舞亦奇佳。轰轰佛郎机,鸣鸣胡女笳,三边烽火脸生霞。纵横娘子军,霹雷阿香车,千秋功业鬓垂鸦。”
  
  这首歌题为《妇人从军》,原载叶中冷编《女子新唱歌》第三集,1908年9月版,复见于沈心工编《民国唱歌集》第三编1913年1月版,冯梁编《军国民教育唱歌集》1913年6月版。借用日本军歌《凯旋》之曲。
  一段时期以来,人们只晓得《红色娘子军》主题歌:“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殊不知,早在20世纪初,就有许多女性军歌了,如这首典雅的《妇人从军》,除了木兰辞,关于妇女从军,还有这么多可以入诗入歌的意象和典故。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华侨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袁剑)
  
  注释
  
  [1]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一,中华书局1936年版。
  [2]见于刘质平编《开明唱歌教材》1935年版。
  [3]李叔同作词配曲,原载李叔同编《国学唱歌集》1905年版。
  [4]佚名词,配《宫苑思春》曲。原载叶中冷编《小学唱歌二集》1906年5月版。
  [5]清代苏州一带流行的山歌《缠金莲》。
  [6]“玛尼他”这一译名,亦见于民国初年其他文献,如柳亚子《哀女界》:“他日义旗北指,羽檄西驰,革命军中必有玛尼他、苏菲亚为之马前卒者。”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实际应用与发展探讨了手机信息在情报信息、工程项目、市场调研、定题跟踪及各种咨询中的服务,对手机存贮记忆、续借预约、催还图书服务,短信服务,信息检索、信息交流、
政治学类图书一向以理性深邃、严谨精炼见长,其拥有固定的读者群,对民众的政治意识和文化心理有着独特的投射作用。虽然在“开卷”的畅销书排行榜上仍然难见其身影,但据卓越亚马
由于读书方法往往因人、因时、因事、因书而异,所以它们之间常有因果、正反、递进等关系。为之从传统读书方法中择10种,探索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分而述之。
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在其实际的应用当中还无法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网站可用性评价是确定一个网站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最基本的方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