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再现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n19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 方陵生
  
  一家四口,为何定格在庞培城火山灰化石中?可怜庞培,当初究竟遭遇了怎样一场浩劫?科学家制作一座座复原像,向我们直观再现庞培城的末日。
  
  
  不朽之谜
  来自明朝,这个尸身至今不腐的人究竟是谁?少林秘笈,是否正是他“永垂不朽”的原因?科学家层层推理。为我们揭开“长枪客”尸身不朽之谜。
  
  少妇之死
  沼泽深处,两百多年前的古尸为何至今不腐?面目狰狞,年轻的她为何死得如此痛苦?科学家引领我们回到从前,认识这个少妇并“直面”她的死亡。
  
  末日再现
  编译
  方陵生
  
  1865年,一个聪明的考古学家在覆盖庞培古城的厚厚的火山灰化石中发现了四个空穴,他将石膏浆灌进去做减四座复原像——在火山爆发时奔跑逃命的一家四口。如今,人们站在一座座复原像前,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庞培的居民们在被火山灰追上时的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瞬间。
  
  一个世界末日般的清晨
  公元79年8月25日清晨,罗马庞培城,火红的天空下,一家四口沿着满是浮石的小巷飞奔逃命,空气中充满了硫磺的气味,绝望中的一家人奋力想逃出这座被火山熔浆和火山灰包围的城市。跑在最前面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他怀揣珠宝首饰,身背一袋金币,还不忘带着家里的钥匙。紧随他之后的是两个年幼的女儿,小的一个头上扎着小辫。她们的母亲跑在最后面,她撩起裙摆在浮石堆中跌跌撞撞地跑着,手里还拿着一个卷发小男孩的琥珀雕像,可能是爱神丘比特的雕像,还有家中的一些金银珠宝,包括一枚幸运符。
  然而,无论是神仙还是幸运符都救不了他们了:在这个世界末日般的清晨,在意大利西南部的维苏威火山——欧洲大陆唯一的活火山——的暴怒中,就像庞培城里的其他人一样,这一家四口都被从天而降的灼热的火山灰埋葬了。在死亡到来的那一瞬间,这个家庭的男主人用力撑起一只手肘,似乎想从灰烬中脱身出来,而他的另一只手则拉起一片衣角来挡住脸面,似乎想用这块薄薄的布料挡住突如其来的灾难。
  如果在公元79年的那个夏天,罗马人能够拥有更多的地质学知识,那么庞培的居民也许会早些觉察到危险来临的征兆。庞培城被毁前17年,一次地震曾给这座城市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直到庞培城被毁时,许多地方仍然还在重建之中。大爆发前的8月上旬,一次小地震袭击了这座城市,很多水井神秘地干涸了。到8月24日下午1时,维苏威火山终于惊天动地般地喷发了。
  在24千米外的一个沿海海岬上,罗马学者老普林尼目睹了这场罕见的火山大爆发,他死在了第二天早晨的抢救活动中,可能是在靠近庞培的海滩上被火山灰呛到窒息而死的。当时和他在一起观看火山爆发的还有他的侄子,17岁的小普林尼,后者成为能够将这段历史写下来告诸世人的唯一目击者。根据小普林尼的记述,他注意到远处山上出现了“一朵巨大的蘑菇云”,这让他想起了一种伞状的松树。“蘑菇云向上升起,下面像一根粗大的树干.然后向四面分叉开来。”这朵巨大的蘑菇云实际上就是灼热的火山气体,混合着数千吨的熔岩和火山灰,以超声速的速度涌出地壳冲上天空.巨大的热柱一直升腾到约30千米的高空。当它渐渐冷却下来后,开始沿着水平方向随风飘移.这也正是小普林尼将它比做一棵松树的原因,熔岩继续冷却,最后变成固体的熔岩像冰雹一样落到宠培城上。
  开始时,落下来的令人窒息的火山灰和浮石似乎还不至于有灭顶之灾,庞培城里约有80%的居民躲避到了邻近的村庄里,但还有2000人留下没走,他们蜷缩在建筑物里。到夜幕降临时,从天而降的火山灰和熔岩碎片越来越稠密,对居民的威胁也越来越大。余烬未灭的熔岩轰击着整座城市,屋顶开始倒塌,躲藏在室内的人惊慌失措,他们从地窖、阁楼等藏身之处跑出来,拥挤在庞培城满是碎石残片的狭窄街道上,争先恐后地想要逃出庞培城。
  24日下午6时左右,火山灰逐渐停止了下落。25日清晨,一些幸存者从藏身之处来到街上,却遇到了扫过庞培城的火山碎屑岩涌,街上的每个人都未能逃过劫难。接下来,又有两次火成碎屑岩涌扑向庞培城,但此时庞培城已经是一座毫无生命迹象的死亡之城了。
  厚厚的火山熔岩和火山灰将庞培城掩埋,同时也将灾难瞬间凝结在了岁月的长河中。直到18世纪,人们才重新发现了它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
  
  它使庞培城“复活”了!
  不久前,一个题为“庞培:火山大爆发中的故事”的展览在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通过500件展品,包括雕塑、珠宝、壁画、家庭用品和受难者的石膏复原塑像等,展览将庞培城在灾难来临时的可怕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使庞培城“复活”了!
  1863年,一位聪明的意大利考古学家在3米深的地下火山灰化石中发现了四个空穴,他用石膏浆填装进去,做成四个石膏复原像——这就是在文章开头所描述的在小巷子里逃命的那一家四口,夫妇俩和他们的两个女儿(也有人猜测,跑在最前面的是这家人的奴隶),他们因此成为最早被人发现的维苏威火山的受难者。今天,站在这座石膏复原像前,人们仿佛看到了很久以前的那场灾难的亲历者正穿过历史的长河向自己走来,看到了庞培城的居民被火山灰追上时的那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瞬间。
  这次展览虽然没有展出一家四口在小巷里逃命的石膏复原像,但展品中不乏震撼人心的作品。最让人看了伤感的是一个小男孩的石膏模型:他手脚平伸,脸朝上躺着,双眼微闭,手臂稍微抬起来了一点。灾难来临时,他在做什么?或许正在梦中吧。他和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在一起,大难临头时,一家人躲在楼梯下面,楼梯倒塌后,他们全都被压死在下面,之后细密的火山灰将他们严丝合缝地掩埋了。在复原的石膏模型上,甚至连小男孩的眼睫毛都纤毫毕现。他家的地板上散落了一地的金币和珠宝,其中最珍贵最精致的是一个重0.5千克的金手镯,上面有当时流行的双头蛇图案。在古代意大利,人们将蛇视为幸运的象征,但这一次,双头蛇显然并未保佑他们。细密的火山灰将一切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
  正像远古时代的一只小昆虫,被树上落下的一滴树脂所包裹,最后演变成了一块琥珀,细密的火山灰也是一种绝好的防腐剂,它将一切都原封不动地保存了下来。通过持续多年的考古发掘,庞培古城以及庞培人的社会生活已经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公元79年,离那不勒斯湾只有几千米的庞培城是一个有着2万人的繁华的城市,城市狭窄的街道上挤满了各种摊贩,商店里的遮阳篷向着街道上伸出去,使得狭窄的街道更显拥挤。街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有往酒馆去的人,也有从北方来此度假的人。亚平宁山融化的雪水通过一根巨大的水管流向庞培城的家家户户。
  庞培城繁荣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这个地区的肥沃的黑土。正是这肥沃的土地吸引了 众多的人们来到这里,庞培郊区的许多橄榄林使农民们很快富裕起来。考古发掘出来的一只精致的银制高脚玻璃酒杯上的橄榄图案,就是当时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庞培人生产的葡萄美酒被运往意大利全国,罗马学者老普林尼曾“抱怨”庞培的酒让他宿醉难醒。
  庞培城里有一家葡萄酒酿造厂,在厂房的一面墙上留下的壁画描绘了酒神巴克斯在葡萄树上挽花结的情景。据一些学者鉴定,画中的背景正是看似无害的维苏威火山,山坡上满山遍野都是葡萄林。但是,生活在山下庞培城里的人们多数都不知道,维苏威是一座危险的活火山,两千年前的铜器时代,此地曾有过一次被火山爆发毁灭的历史,而且那并不是它第一次爆发,很可能在有人居住以前很久,这座火山就曾猛烈地喷发过。
  在芝加哥的展览上,展出了许多在庞墙城的废墟中发现的奢侈品,如香水瓶和金银首饰包括珍珠耳环、金珠和未经雕琢的像葡萄串一样的翡翠宝石等。其中,最为显眼的是一条1.8米长的金链子,它紧紧地绕在一个女子的腰部,然后经过胸部甩向肩后,就像一条斜佩在肩上的子弹带。
  其实,庞培城自18世纪被发现以来,就被公认为是一个骄奢淫逸的地方。
  在挖掘出来的庞培城南部市郊的一座旅店的一间小房间里,一位大约30岁的女子戴着两个沉重的金臂环,一枚戒指和一根金链子,在她身旁的一个手提包里还有很多手镯、戒指、金链子和金项链等。在罗马时代的首饰上很少刻字,但是在这个女子的一只臂环内侧却刻有一条盘着的蛇,上面还刻着一行字:主人赏赐给他的女奴。在古代罗马社会里,奴隶们完全服从主人的意愿,包括主人提出的一些非分要求,他们身为奴隶,是没有说“不”的权利的。
  古罗马还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这在被毁的庞培城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在许多死于这场灾难的受难者的身上都带着各种金银珠宝,但是更多的人在死亡来临时两手空空。8月24日晚上,火山灰和熔岩雨越来越密,将城里一幢豪宅的门和窗户都堵住了,黑暗中,院子里有10个人排成一队,拿着一个灯笼,看上去像是奴隶,正慌乱地往通向大门的满是浮石的门廊爬去。正对院子的大厅里,有3个人正在用镐和锄头拼命挖掘,一定是想打开一条逃生的通道。最后,所有这些人都死了。在他们死亡时,除了工具外,留在身边的只有一两个金币,一些铜制的首饰,还有少量的玻璃珠子。相比之下,当时正好不在家的这幢房子的主人,尼禄皇帝的一位亲戚,却拥有大量的财宝。考古学家在他家的地下通道里发现了两大箱物品,其中有宝石,重达23千克的银制器具,金币和银币,还有一尊正在亲抚狮身鹫首怪兽的阿波罗神的大理石雕像。这尊雕像保存完好,看上去就像不久前才雕刻好似的。
  在曾经是市场的地方,考古学家挖出了一个玻璃罐子,可以看到里面保存的水果。在挖掘出来的一家面包店里,还有81条已经炭化了的面包。最令人惊讶是,一些人们在墙上涂写的东西都保存了下来,有几处墙上的题字是向当地的格斗士表示敬意。庞培城里的竞技场拥有22000个观众席’格斗士多数来自下层阶级,大多是奴隶、罪犯或者政治犯,一些具有超凡力量的获胜者会一夜成名。
  陈列的展品中包括。个制作精美的铜制头盔,在一个格斗士的兵营量发现了十几顶这样的头盔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武器。在那里还发现了一个佩戴着许多昂贵珠宝首饰的女性,她很有可能是一位贵妇人,在维苏威火山爆发的危急关头来找她的格斗士情人的。不过,考虑到还有其他18具骨骼在同一间房间里被发现,因此她来这里也可能只是想躲避致命的火山灰。
  就像带着爱神丘比特的小雕像和幸运符在小巷里逃命的那一家四口一样,庞培城的受难者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都随身带着他们最珍贵的东西。一位正通过城门的妇女手里紧紧抓着一个金银做成的墨丘利神小雕像,也许她指望这位神能够保佑她安全离开。在城里的一座室外体育馆里发现了100个死者,在他们附近还有一个死者紧紧地抱着一个木匣,木匣里装着手术刀、镊子和其他医疗器具,看来他是一位医生,在紧急关头,他最先想到的就是拿上他的医疗器械去抢救伤者,也许他以为灾难很快就会过去。
  
  目前仍有350万意大利人生活在维苏威火山的阴影之下。
  18世纪,庞培城被发现后,立刻受到了世人的瞩目,旅游者蜂涌而至,以至在1760年,欧洲的一些贵族甚至认为来庞培一游是贵族子女成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更多的有心人则从那些重见天日的惊人艺术品中吸取灵感——庞培城的色彩艳丽的室内装饰画作品被编辑成书出版,引发了欧洲艺术和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的复兴,一些19世纪的英国建筑明显带有意大利中西部古国伊特鲁里亚的风格,其内部装饰甚至完全仿造庞培的风格。 庞培城在一夜之间被大火和硫磺气体所毁,还成为19世纪绘画和小说中一个经久不衰的题材,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英国小说家利顿于1834年创作的《庞培最后的日子》。古典主义学者朱迪思·哈利特说,“利顿的小说和波兰作家显克维支的小说《君往何处》都曾从庞培悲剧中吸收素材,以此来更有力地表现罗马人的颓废”。
  “庞培:火山大爆发中的故事”的顾问,美国爱荷华大学人类学家格伦·斯托里说,在维苏威火山爆发几个月之后,许多事先避难在外逃过一劫的庞培人返回庞培城并在火山灰中挖掘,希望能发现点什么,当时的罗马皇帝提图斯宣布庞培为紧急灾区,并拨款进行现场的,清理和恢复,但是被完全埋在火山灰里的庞培城已经没有什么救助的意义了,最终,庞培城从地图上消失了。过了几个世纪,新来的人又渐渐在这片废墟上建立起家园,人们已经遗忘了埋葬在下面的庞培城,在火山爆发后留下的肥沃黑土上重新栽上了葡萄树和橄榄树。
  岁月流逝,人们对维苏威火山威力的恐惧已经渐渐地淡化了。但是,庞培城和它附近的沿海小镇赫库兰尼姆的毁灭,无疑是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自然灾害之一,即使是卡特里娜飓风和印度洋海啸也无法与之相比。直到今天,维苏威仍然是世界上最危险的活火山之一。令人担忧的是,目前有350万意大利人生活在它的阴影下,每年还有约200万旅游者前来造访庞培古城遗址。
  
  不朽之谜
  
  
  供稿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
  2000年8月5日,上海市松江区华阳镇派出所突然接到一个报警电话称,华阳镇农民在挖土平地时挖出一具尸体,死者看起来好像刚死去不久,但却身穿古代服装。有关考古专家闻讯赶往现场,初步认定这是一座古墓。但是,令专家感到奇怪的是,这具古尸保存十分完好,而且用手触摸时就像是把手伸进了冰箱的冷冻室一样,感觉非常凉。专家围绕这具出土古尸展开了一次全面的考古调查。
  
  戒牒和铁头枪,揭示死者身份
  死者是谁呢?专家在尸体穿的衣服上找到了一个戒牒。戒牒是佛教界颁发给佛家子弟云游四方时使用的一种身份证明。从戒牒上看, 死者名叫杨福信,颁发戒牒的时间是明代正统四年,即公元1439年,距今500多年。那么,这个叫杨福信的人是何许人也,他的尸体为什么能保存数百年而不腐?
  在现场收集到的一杆铁头枪引起了专家的注意。通常情况下,古代的枪的主要功能是刺,也就是主要靠枪尖去刺杀对方,但这杆铁头枪的枪头却呈圆铲形,显然不是一件兵器。此外,专家还在尸体旁发现了一个武士木俑。也许铁头枪和武士木俑能帮助破解古尸的身份之谜。
  武术专家被请来了。专家根据铁头枪和武士木俑推断,杨福信很可能是一个习武之人,而且在铁头枪和武士木俑的背后一定还隐藏了一段武林秘史。在元朝,北方的蒙古族入主中原,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他们一方面提倡本民族人骑马、摔跤、练武,另一方面却对汉人采取禁武政策,因此那时的汉人只能暗地里悄悄习武,在公开场合则以练习武打戏掩人耳目。
  专家对这具古尸进行了仔细的检查,结果发现古尸的皮肤湿润柔软、富有弹性,有些关节还能活动,初步测定其年龄在75~80岁之间。在检查中,专家还有一个重大发现:杨福信的手掌的骨骼比一般人大。这一特征进一步说明他生前可能习武,因为对于常年练习武术、尤其是练掌的人,大量的练习会使他们的手掌的肌肉发达,还会刺激骨骼增长,其结果就是手掌比较大,明显不同于常人。
  陪葬的武士木俑、铁头枪以及超大的手掌,这些都说明:杨福信很可能是一个习武之人,而且习武多年。
  
  习武多年,练成金刚不坏之身?
  既然杨福信可能是武林中人,人们不禁猜测:他的尸体数百年不腐会不会同江湖传说中的一些秘术有关?据传,在我国古代,江湖上流传着一种秘术——主动服毒,就是人在去世前几个月里坚持小剂量服用砒霜和水银等毒物,这些毒素能在身体里逐渐积累下来并在死后起到防止肉身腐烂的作用。
  如果杨福信真的使用了这种方法,那么在他的体内一定会留下痕迹。砒霜的化学成分是砷,水银的成分是汞,它们都能在人体内检测到。专家们从尸体上采集毛发等样本进行砷、汞元素含量测定,但并没有发现有异常现象。看来,杨福信生前并没有主动服毒。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的尸身500年不腐呢?
  在正常情况下,人死亡之后,人体细胞就逐渐失去活力,在自身水解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溶化,这就是所谓的自溶过程。接下来就是腐败细菌的侵袭,通过腐败细菌的分解,最终尸体就会变为一具白骨。杨福信的尸身历经500多年而不腐,这是否跟他常年习武有关呢?在古代,人们认为习武能使人体发生变化,习武者最终将超越常人,达到神奇的境界。杨福信死时已近80岁,在古代算得上是长寿了,这不由得让人们作出更大胆的猜测:他多年习武,应该功夫不浅,会不会已将肉体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
  杨福信生活的年代是明代正统四年,也即元末明初,这是一个充满武术神话的年代,从少林、武当功夫到外家、内家拳法,各类武术、功法层出不穷,在后世这些武功更是被渲染得高深莫测、神乎其神。当时最具传奇色彩的武林秘笈莫过于记录着金钟罩、铁布衫的少林绝学——《易筋经》。按照《易筋经》所讲,一旦抗击打能力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习武者就像是被一个金钟罩起来了一样,不怕任何击打。这就是后来所讲的金钟罩,也被称为铁布衫,指习武者好像穿着一件铁做的衣衫一样。 杨福信身上的戒牒说明他可能游历寺庙,那么,他是否到过少林寺,是否修炼过《易筋经》里的功夫?
  专家对尸身进行了解剖,发现杨福信体内的组织细胞已经出现了自溶现象,这就令他们困惑不解了:既然自溶现象已经发生,细菌的作用早就应该把尸身变成了一副枯骨,可是杨福信的尸体为何还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后来,专家又利用仪器对杨福信的尸体进行了各种检测,依然没能找到尸体保存完好的原因。
  
  500年不腐。得益于墓葬环境
  从尸体本身,专家没能找到它为何能数百年不腐的原因,于是,他们把目光转到了墓葬周围的环境。
  在我国新疆戈壁滩等沙漠地区,出土了为数众多韵保存比较完好的干尸。这些干尸之所以能保存完好,主要原因是沙漠地区常年降雨量很少,气候极端干燥,尸体在沙漠里会很快脱干燥,停止腐败的过程,从而保留至今。但是,杨福信的尸体是在上海发现的,而这里每年初夏的梅雨季节要持续一个月左右,很多物品容易发霉变质,就算是现代住宅也很难抵御霉菌的肆虐,又如何能使尸体保存500年不腐呢?会不会与埋葬尸体的环境有关呢?专家对杨福信的墓室进行了调查。
  墓室采用浇浆结构,即四壁用青砖垒砌,棺木放人后,用三合土浆浇注在砖墙与棺椁之间。三合土是采用糯米熬制成浆,再按一定比例加人石灰、黄土混合而成,与现代的水泥类似。在江浙一带的明代墓室中,这样的浇浆结构并不少见。专家还发现,在当初杨福信的墓室浇浆时,人们使用了一种特殊物质——明矾。明矾可以作为一种混凝剂,防止浇浆开裂,从而加强密封性。如此看来,杨福信的棺木被裹上了一层结实的密封层,而正是由于墓室密封、恒温、缺氧,细菌无法繁殖,为保存尸体创造了条件。
  不过,杨福信的尸体不仅未腐,而且还保持湿润,这又是为什么呢?专家回忆起当初在发掘墓葬时,发现棺木里面全是水。既然杨福信的墓封闭性好,打开墓穴时也没有下雨,那棺木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会不会是古人特制的防腐剂,就像今天的福尔马林液体,使尸体泡在里面不会腐烂?专家查阅了很多古代文献,但未找到有关防腐剂的记载。一时间里,对杨福信的尸体的研究陷入僵局。
  直到棺木被取出后,发现相对于棺木四周和顶部,墓室底部的处理相对简单,三合土浆也更薄,这时专家们才恍然大悟:中国人自古就有让逝者“入土为安”的习俗,因此认为棺下的浇浆不能太厚,否则逝者就入不了土。而这种处理方式恰恰是使古尸保持湿润的原因。
  松江一带河道纵横,地下水位较高,特意做薄的墓室底部使得地下水在500多年的时间里从下面一点点地渗透进墓室和棺椁,形成棺液,而在此之前,由于墓室密封缺氧,尸体腐败已经停止,棺液的浸泡恰恰帮助尸体保持了湿润。事实上,古尸的形成大多出于偶然。在江南地区,如果墓室的密封做得稍不到位,或者渗入的水不够干净,带入了细菌,都不可能保存尸体。正是封闭的环境与干净的地下水,最终造就了杨福信的不腐之身。
  至于杨福信的尸体在酷暑8月摸起来却寒冷如冰,这又该怎么解释?有专家说,这是因为这座墓穴常年封闭,与外界隔绝,空气进不去,所以尸身摸上去感觉温度要低一些。当然,也不排除人们在触摸尸体时心里面多少有点恐惧,可能产生错觉,感觉到尸身很凉。
  
  少妇之死
  
  供稿 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 供图 辛健
  1999年,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湿地内发现一座清代墓葬。盗墓贼当 初将随葬品洗劫一空之后,只留下了考究的墓室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古代干尸。干尸系女性,面部狰狞,四肢弯曲。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古代妇人如此痛苦地离开人世?为什么她的尸体能够在沼泽深处历经200余年而不腐?
  
  古墓惊现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乡扎龙村南300米处,有一片土岗子,传说这土岗子上怪事多,还经常听见哭声,住在附近的村民都因为害怕早搬走了,多年来一直是无人敢人的禁地,即使是在白天,人们也会绕道而行。1999年的一天,几个胆大的村民为了取土修路,进入了这片传说中的禁地。
  就在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几个人在这里挖出了一块青砖,有人推测说此地可能有坟。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继续往下挖,没多久就挖出一堵青砖垒砌的墙壁。他们在墙上凿开一个洞,通过洞口往里窥看,一股冷风扑面而来,黑暗的墓穴内赫然摆放着两口木棺。
  发现神秘墓穴的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扎龙村,第二天,这个无人敢入的土岗子上聚集了几百名围观的村民。
  齐齐哈尔市文物管理站很快就接到了扎龙村发现古墓的消息,立即派考古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考古调查。根据在墓室里发现的铜钱,考古人员判断,这个墓葬的建立最晚也是在乾隆时期,也就是距今至少200年。考古人员还发现,这是一个夫妻合葬墓,从棺木的外观和随葬服饰上看,墓主人的身份应该非富即贵。令人遗憾的是,墓室已经被盗,两个棺盖也已撬开。就在考古人员感到失望的时候,其中一口棺木内的一具尸体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恐怖死尸
  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尸体,虽然历经200多年,但女尸的皮肤、肌肉、关节等竟然都没有受到损害,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奇怪。
  按照自然规律,自然界的生物死亡以后,在细菌和自身酶的作用下,身体会渐渐腐烂分解,直到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在适合细菌繁殖的高温高湿条件下,尸体的腐烂速度还会加快。所以,古人的尸体能够保存下来是非常不容易的,除非是在特定环境下或者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比如埃及木乃伊,就是由木乃伊制作者把死者的内脏掏空,躯干经过特殊的脱水处理,最后做成木乃伊才保存了下来。又比如我国新疆的楼兰女尸,是在干旱、炎热的自然环境下,自然风干而千年不腐。在西伯利亚冰天雪地里,人们也发现过冰冻的古尸.尸体保存下来的原因是低温、冰冻。然而,在扎龙湿地发现的这具古代干尸,其墓室既不在干燥的沙漠地区,也不在寒冷的雪域高原,正因为如此,它的发现令考古人员既惊喜又迷惑:是什么力量让自然腐烂的过程在这个人身上戛然而止了呢?
  接下来的发现让考古人员更加困惑。仔细观察女尸,发现她两目圆睁,两腿往上弯曲,两臂张开,呈挣扎状,显然死亡时十分痛苦。随着清理工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疑惑都集中在这具神秘而怪异的古干尸身上。她是谁?因何而死?为何死得如此痛苦?
  根据干尸的面容和骨骼情况,考古队员推断,这是一位25岁左右的少妇。在她的耳朵上分别有三个明显的孔洞,显然是戴耳环所致。耳环洞的数量很能说明她的身份,因为在清朝普通百姓可以戴一个或者两个耳环,而贵族格格则可以戴三个,这就意味着这位少妇的身份不凡。随葬物品中的一件男式衣服也反映出墓主人身份特殊。在这件外衣的前襟中央有一块边长约40厘米的方形补子,四周环绕着祥云、丘陵、树木、花草,一头威风凛凛的金钱豹坐卧在补子中心。据资料记载,绣有这种图案的衣服正是清朝三品武官的官服。
  后来,考古队员又在墓室内发现了一个木制灵牌,上面有用满文书写的小绢条。经过有关专家辨认,灵牌上的满文翻译成汉语是“诰封墨尔根觉罗妇之列棺”。很明显,这个灵牌正是女墓主的墓志。
  
  真相调查
  官服和灵牌印证了人们对于“墨尔根觉罗妇”(以下简称“墨氏”)身份高贵的猜测。然而,贵为三品武官的夫人,墨氏为什么如此年轻就匆匆离开了人世,而且看上去死得还那么痛苦?
  就在人们愈发感到困惑的时候,有人发现,在墨氏嘴里仅有一颗牙齿。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女性来说,仅剩一颗牙齿显然是不同寻常的。
  在对干尸进行检查以后,医学专家推测,墨氏生前可能体弱多病,因长期服用中草药从而引起慢性药物中毒,导致牙齿脱落。然而,如果墨氏死于药物中毒或疾病,那么她的家人为什么在埋葬她时没有设法掩盖她痛苦的面部表情,抚平她蜷曲的四肢呢?
  这时,墨氏两腿间的一块荷叶状黑色物质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墨氏的双腿呈支起状,荷叶状的黑色物质紧贴在她的臀下。经医学专家检测,这块荷叶状的黑色物质是外露的胎盘。正是由于这块黑色物质的发现,加上死者张大嘴巴、神态惊恐以及四肢弯曲的形态,医学专家以推理的形式给出了如下令人们始料未及的解释:
  年轻的墨氏死于分娩时的重度休克(医学上称为“假死”)。换言之,墨氏当初已经把孩子生出来了,但胎盘还留在腹腔内,造成假死现象。她的家人以为她已经死亡,于是将她匆匆入殓、下葬。然而,墨氏却苏醒了过来,可是她发现自己躺在黑洞洞的棺材里,想坐坐不起来,想推也推不开,于是,她只能乱蹬、乱抓、乱吼,结果把脚趾蹬破,手指抓破。在挣扎当中,胎盘从腹腔流出。不幸的是,在厚重而严密的棺木外面并没有人听见墨氏的呼救声,最终她在惊恐和精疲力竭中痛苦地死去。墨氏挣扎的痕迹非常明显,棺木里本来挂有一圈布,而她把布全都撕烂、扯掉了。
  
  尸身不腐之谜
  墨氏死亡的真正原因找到了,但还有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为什么她的尸体没有腐烂,而是完好地保存至今呢?
  专家推测,墨氏棺木中的温度很低,封闭也很好,外边的空气几乎进不去,因此细菌无法在棺木中繁殖。另外,棺内的氧气被复活的墨氏耗尽,也破坏了细菌的生长条件。于是,墨氏的干尸就最终形成。但是,这个推测似乎太简单了。
  为寻找真正的答案,考古专家再次查验墨氏的干尸。这一次,他们在尸体的耳根、腋下和右臂内侧发现了一层白色粉末,有人推测是防腐剂(令人遗憾的是,当时受条件所限,考古人员并没有对白色粉末进行检测,因此防腐剂的说法至今也只是一种猜测),但马上有人提出质疑:既然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非常成功的防腐技术,为什么同一时期同一地方甚至同一墓室里却仅仅发现了这一具干尸?墨氏的丈夫为什么只剩下一堆白骨?另外,在干尸的左脚和左手上都留有非常明显的因为腐烂而残缺的痕迹,这又该怎么解释?
  为了找到更具说服力的答案,考古人员再次来到墓地。这一次他们又有了新的发现。墨氏的墓是一个长方形券顶单室墓,整个墓室由青砖砌成,墓墙夹角处用陶片塞上,再敷上白胶泥。整个墓室内没有一点淤土,牢固而干燥,棺木也没有浸水受潮的痕迹。这一发现令考古人员十分惊讶,因为墨氏的墓地就在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这里是乌裕尔河的高漫滩,一望无际的芦苇丛中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洼地,湖泊星罗棋布,是丹顶鹤的重要栖息地。按常理,湿地内空气潮湿,泥土含水量大,非常不利于尸体的保存,然而这座200多年前的墓室却能够在一片沼泽中保持干燥。原因何在呢?专家解释说,原因就在于墓室顶端厚厚的夯土层阻止了雨水向下渗透。专家还解释说,虽然扎龙湿地属于湿地,但是其位置处在半干旱地区,湿地下面有一个永冻层和一个黏土层,相当于一个隔离带。就这样,在长满芦苇的湿地下面,一个由黏土和砂石构成的隔离层和一个长年封冻的永冻层,就像密封箱一样恰到好处地阻隔了泥水对墓室的侵蚀。
  狰狞的面部表情、蜷曲的四肢、神秘的黑色物体,还有尸体历经200多年而不腐的诸多秘密,终于找到了合理的解释。能够看到一位相隔数百年的古人.并且解读发生在她身上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可能是一件有趣的事,但对于墨氏来说,却是一个本不应该发生的悲剧。
其他文献
2011年夏季,好莱坞又一超级英雄巨片《X战警:第一战》在欧美首映,以特效设计和引人入胜的剧情大获成功。片中的超级英雄们通过变异拥有了种种超级能力。那么,科幻作品中的这些超级能力有没有一点点现实依据呢?  野兽  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汉克·麦考伊  超级能力:动物模样  生物化学家汉克·麦考伊研发出一种药物,服用者会产生变异,拥有类人猿一般的力量、速度和灵敏。可是,当他在自己身上做实验以寻找“解药
每个细胞里面的DNA都包含基因。基因提供的編码决定细胞行为。通常情况下,基因确保细胞以有序的方式复制,只在为保持人体健康所需的情况下一分为二。然而,有时候当一个细胞分裂时,基因会被复制或受损,这被称为变异。  通常情况下,这些受损细胞会自我毁灭。但有时候,这种损坏会阻止自我毁灭。如果这种情况多次发生,变异堆积,就可能意味着细胞不再能理解调控分裂的指令。于是,细胞失控性地分裂,形成肿瘤。随着每一次受
由于神经科学的进展,科学家正开始斩断强力止痛与成瘾、过量用药及死亡之间的牵连  你可能并不知道,拇指囊肿是大脚趾根部的骨质增生。当这种增生开始影响脚的其余部分时,你就得把它切掉。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感到害怕了。虽然在疼痛水平上,拇指囊肿切除术比锯掉一根肢体要低得多,而且在医学上的风险也小得多,但据美国特里韦纳制药公司(以下简称特里韦纳)医学部主任泽格尔介绍,拇指囊肿切除术涉及切割多余的骨头、把大脚趾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微子充斥其间的世界。当你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已经有数以亿计的中微子穿过了你的身体。由于中微子善于穿透任何物质,因而被科学家称之为难以捕捉的“幽灵粒子”。最近,两位物理学家因为在中微子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被授予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粒子之一,也是目前已知宇宙中数量第二多的粒子,仅次于光子。中微子有一个神奇的特性,那就是可以穿透任何物质。尽管中微子神秘莫测,
大量系外行星的发现,特别是像开普勒-452b这样的类地宜居行星的发现,大大激发了人们搜寻地外文明的积极性。不难预期,未来的研究工具和探测技术必将获得巨大发展和进步,随之而来,将有更多更接近于地球的宜居行星被发现。如能像人类所期盼的那样,这些系外行星是“超级地球”,是“最类似地球的行星”或“第二个地球”,那么前景将非常美好。但我们不妨冷静地思考一下:要实现这个美好愿望,还要走多长的道路。  对系外行
人类对水,以及蓝色的海洋和湖泊,有一种近乎非理性的原始的渴望。最近的一次全球调查表明,蓝色是我们最喜欢的颜色。仅在英国,受访者中喜欢蓝色的占33%,这一数字比其他任何颜色都高,蓝色之后排在第二位的红色只占15%左右。  蓝色已成为地球的默认色彩。事实上,地球并不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淡蓝色星球,从“航行者”拍摄的太阳系行星“全家福”照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天王星和海王星也是浅蓝色的,相较之下海王星的颜色更
高度亲铁元素能够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远古地球的历史,同时还可揭示月球、火星和其他邻近行星天体的秘史,这是因为在大约40亿年前的陨石大轰炸中,太阳系内的整个世界显然都被含有黄金、铂和其他高度亲铁元素在内的星尘物质横扫过了。  早期的太阳系就像宇宙中的一个打靶场,一些行星物质渐渐凝聚成形,但还剩下很多岩石碎块在星际太空中四处游荡碰撞,产生大规模的陨石轰炸。据认为地球在一次巨大的陨石撞击中被分离出了一大块
据媒体2011年10月报道,—名英国出租车司机的遗体被制作成了木乃伊,其制作方法与古埃及法老木乃伊的制作方法是—样的。那么,现代木乃伊的制作方法与古埃及木乃伊有什么异同?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本文为你揭开有关木乃伊的种种奥秘。  1 制作现代木乃伊  采用“改良"的古埃及人的方法,他们被制成了现代木乃伊。  据媒体报道,英格兰西南部城市托基的出租车司机阿伦·比利斯的遗体已按照其遗愿被制作成了
【探究背景】  现在许多家庭废旧空调冰箱中氟里昂任意排放,这种现象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排放的氟利昂会破坏对地球生命有保护作用的臭氧层,加剧温室效应。如何解决制冷机中残留氟里昂的回收、利用的问题?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探究过程】  1.残氟回收器电路图  (1)首次排空气体。打开液体截止阀,关闭气体截止阀,接通系统电源,让系统排空。观察低压表,当低压表读数小于或等于零时,说明系统已
很多人会想当然地以为,葡萄酒的味道来自葡萄,啤酒的味道来自啤酒花和大麦芽。实际上,这些酒类的味道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种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生物,确切地说是一种单细胞真菌。我们不仅用它来酿造葡萄酒、啤酒和烈酒,还用它来制作面包、奶酪等发酵食品。这种微生物就是酵母。  虽然酵母的发酵特性是众所周知的,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它对食物风味有多大影响人类对酵母进行了长期“驯化”,得到了不同用途、不同风味的酵母。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