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要点:
1、通过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指导自己在习作中如何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
3、朗读课文,懂得沟通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
重难点:
1、通过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指导自己在习作中如何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检查识字情况。
二、回顾全文,归纳课文。
谁能用几句简短的话来说一说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学习写作手法。
师:让我们回头看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文。)
师:这件小事,我处理好了吗?所以,陆叶哭了,同学们叫来了老师。老师的表现是什么?(指名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一点也没发火,轻轻地问,你体会出什么。
你体会出什么?体会读句子。
师:是呀,老师如此亲切,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勾画出“我”的表现,联系前后句子读一读,批注上你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抓词:支支吾吾、泪水直打转(为难,委屈,不是故意的,难受……)体会读句子。
师:什么叫“支支吾吾”?===你这个说话的样子就叫支支吾吾。为什么我“支支吾吾”?(我又不是故意的……)
师:你们真是陈刚的知心人啊,咱们来读读。
师:“泪水直打转”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是理解他的人,请读文。)(你懂他的心情,请你读一读。)
师:我内心充满委屈……要我开口说对不起,难不难?难!(板书:难)
师:我们来看看,这里有很多写“说”的句子,是语言描写,而像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就叫对话。
师:在这些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一起来分享下。
描红出示:
“她一点也没发火,只是轻轻地问
老师转过脸看了看陆叶的脸,关切地问
老师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个字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师:如果换个说法会怎样呢?PPT出示 去掉这些词语的裸句。学生读文。说说喜欢哪一个写法。
师小结:在语言描写的时候,如果能适当的加上一些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或者心理描写,会让整个对话更有趣更精彩哦。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句:老师来处理这件事了,在陆叶和陈刚之间做了调解。但解铃还须系铃人。事情的最后解决必须由陈刚出面道歉。陈刚有顺利的说出那句对不起吗?
师:小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陈刚心情的词句,并做批注。
师:生反馈,体会读文。
生:教室里静得出奇,我知道大家都在等我开口,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教室里静得出奇的气氛,“我”内心的激烈斗争对比鲜明;比喻句,用像堵了个石头比较内心的为难,紧张,害怕。)
生:我愣愣地站在同桌面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但我能感觉到老师正期待地看着我。——(“愣愣的”是神情描写,看得出我当时已经紧张到发愣的地步。“不敢看”想很如老师期待的那样做,又做不出,所以不敢看。)
生:老师啊,您为什么非得让我开口呢?我又不是故意的。在心里,我不知道已经责备自己多少遍了。——(完全是陈刚的心里话,“非得让我开口”“我又不是故意的”“在心里,我不知道已经责备多少遍了”因而道歉就越发难了。)
品读句子,体会心情。
四、结尾揭示道理,并进行写作小练习。
师:过渡句:“我”心里不知道已经责备自己多少遍了,而且也知道老师同桌都会原谅自己,同学们也不会
责怪自己,可是,就是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个字来。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要说出对不
起这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陈刚终于克服紧张害怕的心理障碍,迈出了主动承认错误的第一步。
师问:你认为陈刚应该向陆叶说对不起吗?为什么?
师:回头来看看,“我”究竟超越了自己什么?
师:对呀,陈刚在此次事件中学会了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要能主动承担责任,主动与别人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小事呢?生简单说。
师:我们不仅从陆叶和陈刚之间的这件小事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更从细腻的文字中体会到写好一件小事也不难,抓好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和语言来描写,适当加上一些词语能让整个句子表达得更精彩。相信你们都能写好。
师:出示一个简单段,学生写作练习。
说声“对不起”教学反思
《说声“对不起”》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和我”中编排的一篇主体课文。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心他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说声“对不起”》这篇课文是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的一件平凡的小事。主要讲“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课文共9个自然段,以第一人称叙事,语言朴实、直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心比心,理解小作者当时的心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第一环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先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都会用哪些文明用语?并说说这些文明语言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学习课文时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作好铺垫?然后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道理。课堂上让学生默读第三至八自然段,了解陈刚的心理变化。讨论:刚开始,陈刚说不出口,后来大声说,是什么力量让陈刚这样做?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谈体会。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再现生活情境,加深印象。但在此环节也有学生提出:课文所讲的起因,是因为陆叶突然撞了“我”,才会造成“我”一挡,后果把陆叶的下巴划破了。为什么“我”要道歉?这个总理暴露学生相处中经常出现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处理方式。也许学生就是认为,别人先动我,我就应该还手。这时,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他们发现陆叶“突然”撞“我”,“我抬手一挡”是本能反应,而此时“我”“正在练字”,手中的铅笔划破陆叶的下巴,确实出于无意。从事情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其实两个都没有错,但结果却是陆叶受伤。那么不管是否故意,受伤因“我”而起,“我”就应该向陆叶道歉。
面对这样的理解,或许有的学生还是不能接受。但孩子的成长,一定要过这一关——从“我”走向“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主动与人沟通。■
1、通过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指导自己在习作中如何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
3、朗读课文,懂得沟通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
重难点:
1、通过体会“我”的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指导自己在习作中如何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检查识字情况。
二、回顾全文,归纳课文。
谁能用几句简短的话来说一说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第三自然段。学习写作手法。
师:让我们回头看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谁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指名读文。)
师:这件小事,我处理好了吗?所以,陆叶哭了,同学们叫来了老师。老师的表现是什么?(指名读课文)
抓住重点词:一点也没发火,轻轻地问,你体会出什么。
你体会出什么?体会读句子。
师:是呀,老师如此亲切,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勾画出“我”的表现,联系前后句子读一读,批注上你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抓词:支支吾吾、泪水直打转(为难,委屈,不是故意的,难受……)体会读句子。
师:什么叫“支支吾吾”?===你这个说话的样子就叫支支吾吾。为什么我“支支吾吾”?(我又不是故意的……)
师:你们真是陈刚的知心人啊,咱们来读读。
师:“泪水直打转”心里会想些什么?(你是理解他的人,请读文。)(你懂他的心情,请你读一读。)
师:我内心充满委屈……要我开口说对不起,难不难?难!(板书:难)
师:我们来看看,这里有很多写“说”的句子,是语言描写,而像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话,就叫对话。
师:在这些对话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你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一起来分享下。
描红出示:
“她一点也没发火,只是轻轻地问
老师转过脸看了看陆叶的脸,关切地问
老师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个字来,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师:如果换个说法会怎样呢?PPT出示 去掉这些词语的裸句。学生读文。说说喜欢哪一个写法。
师小结:在语言描写的时候,如果能适当的加上一些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或者心理描写,会让整个对话更有趣更精彩哦。
三、品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句:老师来处理这件事了,在陆叶和陈刚之间做了调解。但解铃还须系铃人。事情的最后解决必须由陈刚出面道歉。陈刚有顺利的说出那句对不起吗?
师:小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陈刚心情的词句,并做批注。
师:生反馈,体会读文。
生:教室里静得出奇,我知道大家都在等我开口,可不知怎的,我的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连一个字都吐不出。——(教室里静得出奇的气氛,“我”内心的激烈斗争对比鲜明;比喻句,用像堵了个石头比较内心的为难,紧张,害怕。)
生:我愣愣地站在同桌面前,不敢看任何人的脸,但我能感觉到老师正期待地看着我。——(“愣愣的”是神情描写,看得出我当时已经紧张到发愣的地步。“不敢看”想很如老师期待的那样做,又做不出,所以不敢看。)
生:老师啊,您为什么非得让我开口呢?我又不是故意的。在心里,我不知道已经责备自己多少遍了。——(完全是陈刚的心里话,“非得让我开口”“我又不是故意的”“在心里,我不知道已经责备多少遍了”因而道歉就越发难了。)
品读句子,体会心情。
四、结尾揭示道理,并进行写作小练习。
师:过渡句:“我”心里不知道已经责备自己多少遍了,而且也知道老师同桌都会原谅自己,同学们也不会
责怪自己,可是,就是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一个字来。嗓子眼儿里像堵了块石头似的,要说出对不
起这三个字,真的好难好难。陈刚终于克服紧张害怕的心理障碍,迈出了主动承认错误的第一步。
师问:你认为陈刚应该向陆叶说对不起吗?为什么?
师:回头来看看,“我”究竟超越了自己什么?
师:对呀,陈刚在此次事件中学会了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问题,要能主动承担责任,主动与别人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小事呢?生简单说。
师:我们不仅从陆叶和陈刚之间的这件小事中,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更从细腻的文字中体会到写好一件小事也不难,抓好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和语言来描写,适当加上一些词语能让整个句子表达得更精彩。相信你们都能写好。
师:出示一个简单段,学生写作练习。
说声“对不起”教学反思
《说声“对不起”》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和我”中编排的一篇主体课文。学习本单元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成长,能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地去关注集体,关心他人,克服缺点,不断进步。《说声“对不起”》这篇课文是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的一件平凡的小事。主要讲“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这个故事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课文共9个自然段,以第一人称叙事,语言朴实、直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将心比心,理解小作者当时的心情,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的效果。
第一环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先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都会用哪些文明用语?并说说这些文明语言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为学习课文时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作好铺垫?然后引出课题。
第二环节: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懂得道理。课堂上让学生默读第三至八自然段,了解陈刚的心理变化。讨论:刚开始,陈刚说不出口,后来大声说,是什么力量让陈刚这样做?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谈体会。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再现生活情境,加深印象。但在此环节也有学生提出:课文所讲的起因,是因为陆叶突然撞了“我”,才会造成“我”一挡,后果把陆叶的下巴划破了。为什么“我”要道歉?这个总理暴露学生相处中经常出现的事情,以及他们的处理方式。也许学生就是认为,别人先动我,我就应该还手。这时,我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让他们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引导他们发现陆叶“突然”撞“我”,“我抬手一挡”是本能反应,而此时“我”“正在练字”,手中的铅笔划破陆叶的下巴,确实出于无意。从事情发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其实两个都没有错,但结果却是陆叶受伤。那么不管是否故意,受伤因“我”而起,“我”就应该向陆叶道歉。
面对这样的理解,或许有的学生还是不能接受。但孩子的成长,一定要过这一关——从“我”走向“我们”,学会与人相处,主动与人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