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这是一个液晶独大的世界
随着整个平板电视产业技术的不断向前推进,两种架构之间原本看似无可弥合的差异开始逐渐缩小。一方面,液晶产业的突飞猛进众所周知,寿命、响应速度、对比度、可视角度等方面都在不断改进,并一跃成为主流;另一方面,PDP产业同样也在不断巩固优势,改进劣势,46英寸上的产品几乎达到了全高清的标准。
是的,如果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平板电视的游戏本来非但不应该是现在这般,你吃掉我的零和规则,反而会由于双方针对己身特质不断扬长避短的角力,从而使目前非常明显的表象差异逐渐弥合,最终让消费者两头受益。然而从2006年开始,随着相对开放的液晶技术快速发展,液晶电视市场迅速升温,相对保守封闭的等离子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06年5月当4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的出货量首次超过等离子这一消息被曝光后,更成为等离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市场缺乏认可,技术突破存在成本壁垒,对手步步紧逼,原本的尺寸性价比优势也荡然无存,PDP日子一直都不好过。在市场宣传的推动下“偏心”的消费者们却从不关心后者做出的种种努力,对其优势也充耳不闻,一心一意向液晶阵营投怀送抱。
逐利是资本的原罪,在大幅度需求增长预期的保障下,“热钱”在液晶产业链条上的持续活跃便成了顺理成章的状态。因此07年伊始,在这块原本就并不平静的领域,我们陆续听到了第八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加紧投产、产业整合产量几何级数增长、技术创新率破佳绩等消息……这些消息本身无疑便是该行业在未来将持续走高的最好佐证。产业资本的活跃带来的最大效应将是单位成本的不断降低,继而使市场价格呈现更喜人的姿态。技术垄断相对严重的等离子产业雪上加霜,液晶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然形成。
谁,还在最后的坚守
2006年,索尼、东芝两家公司明确表示将放弃等离子电视领域的研发。2007年,富士通(Fujitsu Generel)退出等离子业务,年中,曾经一度风光的LG等离子民用部分也基本停售。虽然LG电子北京方面断然否认公司退出等离子业务,并强调LG等离子电视业务正从民用向商用或工程用途转化,包括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等,同时表示LG将采取相对灵活的策略,一旦市场需求转暖,仍然可以重回零售渠道。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LG等离子电视连续亏损,与此相对,LG的液晶电视销量却在节节上升,因此,LG等离子电视重返家用零售市场已相当困难。2008年3月,刚刚发布了9mm超薄PDP产品的先锋宣布退出等离子销售环节,同年9月,日立宣布将对它长期亏损的平板电视业务进行重组,停止玻璃面板制造,改从松下采购。
据调查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内平板电视销售大约为610万台,其中液晶就约有550万台,占总销售的90%,而等离子的销量还不到60万台,其中主要销量由松下、日立两大品牌支撑。不仅是上游产业,在五家拥有等离子核心技术的厂家先后做出产品线调整的同时,主要的等离子代工企业也纷纷做出推出等离子代工领域的战略变革。十一前夕,据报道,台湾最大等离子电视代工厂瑞轩决定退出42英寸等离子电视生产。此前,台湾平板电视最大代工厂冠捷也做出2008年全面淡出等离子电视代工市场的预期。
目前在国内市面上仍力推等离子电视的彩电厂家主要包括松下、日立以及国产的长虹,而这些企业均已跨液晶和等离子电视两个领域。DisplaySearch连续四年的统计显示,松下以超过30%的市场占有率雄踞全球等离子市场第一的宝座。显然,在等离子领域,松下已成为最后的坚守者,有人甚至形象的将其比喻为“留守空营房的许三多”。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大概只有两个原因:其一,松下在2006年这个分水岭前后的两个等离子时代(2001-2005、2006-2008)都通过战略调整,占据了行业最领先的位置,虽然在2006-2008年,松下排名第一的销售业绩并没有为其赚得更多的利润,但历史已经将松下推到了这个位置,它只能掌好舵,试图将这艘老迈的巨轮驶出暴风雨;其二便是松下现任总裁大坪文雄原来是负责等离子电视的,他熟知等离子技术的优越。也正因如此,在研发层面,2008年,先锋与松下达成了一项震惊等离子业界的合作协议,先锋将用等离子技术和研发人员的“全部家当”参与合作等离子开发与制造。松下通过合作也获得了先锋优秀的技术开发人员和等离子技术,使自己的等离子面板在技术发展上有所突破,真正像松下预计的那样开发出“高画质、低成本、低能耗”的等离子产品。时下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等离子霸主的松下反复强调,就42英寸全高清领域,该公司的PDP在成本上要优于液晶。
尽管松下嘴上还在坚持,但无可否认的是它们早已高调加大液晶电视比重,07年松下电视等离子和液晶的销售占比是2:1,而进入08年以来,松下等离子和液晶彩电销售之比已达到1:1。早在2006年年初,松下在日本就和东芝、日立合资成立了液晶显示器工厂,生产IPS Alpha液晶屏。去年12月,松下、日立和佳能又宣布合力建立八代液晶屏生产线。松下八代液晶线计划预计将于今年8月动工建设,2010年1月投产。不少业内人士也对松下最近—段时间的等离子战略还是表示了担心:在日立、三星、LG等传统等离子主导企业萎缩的萎缩、退市的退市之后,松下等离子是否会像东芝在HDDVD领域那样,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也许正如松下视听数码营销公司总经理繁实建史所言——这是一场2个人对10个人的搏击,自然是人多的那头容易赢。
松下,独行救世主
是的,这是一场以少对多的战斗,松下就像一个独行的救世主,重振产业,是他的使命。
经历两年的低迷后,松下将着力采用“技术升级拉动销售”的策略,将对技术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其等离子电视技术将在四个方面升级:一是做到51m/w的发光效率;二是开发超大屏,并实现商品化;三是开发分辨率达4k×2k超高精细等离子屏;四是小型高精屏的开发,比如30英寸级等离子电视。与此同时,松下还将市采用耗电量减半技术的等离子新产品。该公司专务董事、松下AVC网络公司社长坂本俊弘表示:“2009年度松下全部等离子电视基本实现与液晶电视相同的耗电量,目标是在2010年将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耗电量降低到2005年机种的1/3。与此同时,2008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松下展示了一款24.7毫米超薄50英寸等离子电视,新产品厚度比先前的减少了1/4,重量仅22千克,比先前模式减少了一半。此外松下也将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GPR路演活动,装饰1200家奥运店头,700家VIERALINK展示店,以及100家103英寸等离子展示店,让国内各个地区的消费者都能近距离接触到松下VIERA产品的高清魅力。
也许,真的只有融入品牌高清平板电视推广的计划中,等离子产业才能被带出这场濒临破产的暴风雨。
随着整个平板电视产业技术的不断向前推进,两种架构之间原本看似无可弥合的差异开始逐渐缩小。一方面,液晶产业的突飞猛进众所周知,寿命、响应速度、对比度、可视角度等方面都在不断改进,并一跃成为主流;另一方面,PDP产业同样也在不断巩固优势,改进劣势,46英寸上的产品几乎达到了全高清的标准。
是的,如果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平板电视的游戏本来非但不应该是现在这般,你吃掉我的零和规则,反而会由于双方针对己身特质不断扬长避短的角力,从而使目前非常明显的表象差异逐渐弥合,最终让消费者两头受益。然而从2006年开始,随着相对开放的液晶技术快速发展,液晶电视市场迅速升温,相对保守封闭的等离子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06年5月当40英寸以上液晶电视的出货量首次超过等离子这一消息被曝光后,更成为等离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市场缺乏认可,技术突破存在成本壁垒,对手步步紧逼,原本的尺寸性价比优势也荡然无存,PDP日子一直都不好过。在市场宣传的推动下“偏心”的消费者们却从不关心后者做出的种种努力,对其优势也充耳不闻,一心一意向液晶阵营投怀送抱。
逐利是资本的原罪,在大幅度需求增长预期的保障下,“热钱”在液晶产业链条上的持续活跃便成了顺理成章的状态。因此07年伊始,在这块原本就并不平静的领域,我们陆续听到了第八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加紧投产、产业整合产量几何级数增长、技术创新率破佳绩等消息……这些消息本身无疑便是该行业在未来将持续走高的最好佐证。产业资本的活跃带来的最大效应将是单位成本的不断降低,继而使市场价格呈现更喜人的姿态。技术垄断相对严重的等离子产业雪上加霜,液晶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然形成。
谁,还在最后的坚守
2006年,索尼、东芝两家公司明确表示将放弃等离子电视领域的研发。2007年,富士通(Fujitsu Generel)退出等离子业务,年中,曾经一度风光的LG等离子民用部分也基本停售。虽然LG电子北京方面断然否认公司退出等离子业务,并强调LG等离子电视业务正从民用向商用或工程用途转化,包括与房地产开发商的合作等,同时表示LG将采取相对灵活的策略,一旦市场需求转暖,仍然可以重回零售渠道。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LG等离子电视连续亏损,与此相对,LG的液晶电视销量却在节节上升,因此,LG等离子电视重返家用零售市场已相当困难。2008年3月,刚刚发布了9mm超薄PDP产品的先锋宣布退出等离子销售环节,同年9月,日立宣布将对它长期亏损的平板电视业务进行重组,停止玻璃面板制造,改从松下采购。
据调查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内平板电视销售大约为610万台,其中液晶就约有550万台,占总销售的90%,而等离子的销量还不到60万台,其中主要销量由松下、日立两大品牌支撑。不仅是上游产业,在五家拥有等离子核心技术的厂家先后做出产品线调整的同时,主要的等离子代工企业也纷纷做出推出等离子代工领域的战略变革。十一前夕,据报道,台湾最大等离子电视代工厂瑞轩决定退出42英寸等离子电视生产。此前,台湾平板电视最大代工厂冠捷也做出2008年全面淡出等离子电视代工市场的预期。
目前在国内市面上仍力推等离子电视的彩电厂家主要包括松下、日立以及国产的长虹,而这些企业均已跨液晶和等离子电视两个领域。DisplaySearch连续四年的统计显示,松下以超过30%的市场占有率雄踞全球等离子市场第一的宝座。显然,在等离子领域,松下已成为最后的坚守者,有人甚至形象的将其比喻为“留守空营房的许三多”。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大概只有两个原因:其一,松下在2006年这个分水岭前后的两个等离子时代(2001-2005、2006-2008)都通过战略调整,占据了行业最领先的位置,虽然在2006-2008年,松下排名第一的销售业绩并没有为其赚得更多的利润,但历史已经将松下推到了这个位置,它只能掌好舵,试图将这艘老迈的巨轮驶出暴风雨;其二便是松下现任总裁大坪文雄原来是负责等离子电视的,他熟知等离子技术的优越。也正因如此,在研发层面,2008年,先锋与松下达成了一项震惊等离子业界的合作协议,先锋将用等离子技术和研发人员的“全部家当”参与合作等离子开发与制造。松下通过合作也获得了先锋优秀的技术开发人员和等离子技术,使自己的等离子面板在技术发展上有所突破,真正像松下预计的那样开发出“高画质、低成本、低能耗”的等离子产品。时下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等离子霸主的松下反复强调,就42英寸全高清领域,该公司的PDP在成本上要优于液晶。
尽管松下嘴上还在坚持,但无可否认的是它们早已高调加大液晶电视比重,07年松下电视等离子和液晶的销售占比是2:1,而进入08年以来,松下等离子和液晶彩电销售之比已达到1:1。早在2006年年初,松下在日本就和东芝、日立合资成立了液晶显示器工厂,生产IPS Alpha液晶屏。去年12月,松下、日立和佳能又宣布合力建立八代液晶屏生产线。松下八代液晶线计划预计将于今年8月动工建设,2010年1月投产。不少业内人士也对松下最近—段时间的等离子战略还是表示了担心:在日立、三星、LG等传统等离子主导企业萎缩的萎缩、退市的退市之后,松下等离子是否会像东芝在HDDVD领域那样,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也许正如松下视听数码营销公司总经理繁实建史所言——这是一场2个人对10个人的搏击,自然是人多的那头容易赢。
松下,独行救世主
是的,这是一场以少对多的战斗,松下就像一个独行的救世主,重振产业,是他的使命。
经历两年的低迷后,松下将着力采用“技术升级拉动销售”的策略,将对技术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其等离子电视技术将在四个方面升级:一是做到51m/w的发光效率;二是开发超大屏,并实现商品化;三是开发分辨率达4k×2k超高精细等离子屏;四是小型高精屏的开发,比如30英寸级等离子电视。与此同时,松下还将市采用耗电量减半技术的等离子新产品。该公司专务董事、松下AVC网络公司社长坂本俊弘表示:“2009年度松下全部等离子电视基本实现与液晶电视相同的耗电量,目标是在2010年将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耗电量降低到2005年机种的1/3。与此同时,2008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松下展示了一款24.7毫米超薄50英寸等离子电视,新产品厚度比先前的减少了1/4,重量仅22千克,比先前模式减少了一半。此外松下也将在全国20个城市开展GPR路演活动,装饰1200家奥运店头,700家VIERALINK展示店,以及100家103英寸等离子展示店,让国内各个地区的消费者都能近距离接触到松下VIERA产品的高清魅力。
也许,真的只有融入品牌高清平板电视推广的计划中,等离子产业才能被带出这场濒临破产的暴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