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部分。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堂;提问;价值;有效
一、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课堂提问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高学生自主活动能力。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展开的。教师课堂提问问题的预设应该以形成学生的自主活动为目标。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在课堂中师生展开互动,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求得学生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能力的提升。
2.促进集体思维方式的形成。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存在,学生各自具有个性,但在集体学习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因为学习活动原本就是社会建构的过程。
3、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总之,我们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在我们的课堂中,师生一问一答,课堂上看似学生积极参与了。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低下。原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爱因斯坦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模式去解决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认识一个矛盾,冲破固有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地提出一个问题。可见,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事实呢?我我们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我们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了,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
三、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从课堂走向生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所以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回归并进行再创造的过程,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大课堂中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再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为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我们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创造出现实而有效的课堂情景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才真正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去观察、试验、猜测、验证与推理交流,切实体验到知识再生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创建有效课堂的目的,让学生不仅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价值。
(三)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
问题由易到难,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成功的心情感染更多的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要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总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关系到整堂课的发展方向。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去展现自己。整堂課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每堂课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价值;有效
一、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课堂提问的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高学生自主活动能力。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展开的。教师课堂提问问题的预设应该以形成学生的自主活动为目标。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在课堂中师生展开互动,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目标,求得学生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能力的提升。
2.促进集体思维方式的形成。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存在,学生各自具有个性,但在集体学习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孤立地进行的,因为学习活动原本就是社会建构的过程。
3、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总之,我们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在我们的课堂中,师生一问一答,课堂上看似学生积极参与了。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低下。原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爱因斯坦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模式去解决问题,而提出一个问题是站在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认识一个矛盾,冲破固有的思维方式而创造性地提出一个问题。可见,问题的提出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事实呢?我我们的课堂提问都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课堂上一个一个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教师的提问,并用一种标准答案来回答,这种一味地单相的教师问学生,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教师主导一切的做法,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依然没有落实。
(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好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很多时候我们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它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相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的解答,缺乏引导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问题一提出,就忙着请学生回答。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了,对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的问题,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
三、提高课堂有效提问的做法
(一)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情境中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是客观事实的存在,同时在心理上造成一个悬念,让学生开动脑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从课堂走向生活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广泛应用的过程。所以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回归并进行再创造的过程,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大课堂中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再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因为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我们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创造出现实而有效的课堂情景后,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才真正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才会主动地去观察、试验、猜测、验证与推理交流,切实体验到知识再生的全过程,从而达到创建有效课堂的目的,让学生不仅学到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还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的重要价值。
(三)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
问题由易到难,可以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成功的心情感染更多的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这是一条重要的原理,是说提问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课堂提问的难度应要适中,不宜过难,否则会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在数学学习中有时会遇到思维难度较大的内容,要学生一下子得出结论难度较大。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这些难度大的问题,循序渐进地分解成几个适合学生回答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围绕着同一个知识点,由浅入深,相互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按照一定的层次向纵深发展,从而对新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正确的认识。
总之,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关系到整堂课的发展方向。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去展现自己。整堂課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每堂课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引导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