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财经类高校学生与专业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需要不断地改革与创新。首先,根据教学规律,在教学中通過设置不同层次的课程,完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的建设;其次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采用理论教学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最后,通过教师自身不断的学习,从源头上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24-0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概念,因为它无可置疑地融入了信息技术这一迅猛发展的科技力量,再集成人和信息的威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机一体化系统。[1]近年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促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理论、内容、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识和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以解决管理和决策中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中各类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财经院校管理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要适应新常态的需求以及考虑财经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必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优化。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构建
全球化和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几乎每一天都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机会与激动人心的挑战。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机会与挑战,并及早预见信息技术变革对未来世界经济与管理活动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成为当今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机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既需要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也需要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能够充分理解组织管理的各种问题,从而建立IT(信息技术)与管理信息相融合的知识结构。它真正帮助学生获得信息化运营和管理决策方面的专业技能。
因此,从课程的内涵出发,需要构建一个既包括管理学基本理论,又涵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管理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从建设的角度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和管理要点;从应用的视角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应用技术;从用户的视角理解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在财经领域的应用情况。
我们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层次。[2]在每个层次设置若干基础课程,从而达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当然,也可以将这三个层次的内容进行组织与融合,成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为社会、人文基础,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课程设置中主要通过学校的通识课程来进一步强化。
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基础与相关领域知识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管理理论主要通过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掌握一般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常用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据库应用两门课程来学习。
第三个层次为课程的提高层次,通过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在财经、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与在金融、税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在这个层面上主要通过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来实现培养目标。
结合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4类[3]:
第一类: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管理、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从组织的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4个职能来理解职能信息系统;从经典的三层金字塔结构分业务层、管理层和战略层来分析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从集成的角度介绍如何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进行组合;以迈克尔·波特五种力量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为基础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从流程的角度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变革的关系。
第二类: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技术,重点是数据分析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和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隐私保护等。
第三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在组织如何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现实中管理信息系统失败案例的分析,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并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以提升成功率。
第四类:财经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该部分主要通过对几个典型的财经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解决的主要组织与管理问题等进行介绍,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会计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税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且课程本身大多涉及组织与管理的各种问题。但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组织管理的实际经验与感性认知,对组织管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实际组织的感性认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本质是系统,按照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基本模型,应对于每个管理信息系统理解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问题背景,主要理解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了什么样的管理问题。二是解决方法,明白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提供了哪些功能来解决上述问题。三是成本和收益分析,主要理解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商业价值是什么,对不同用户来说,其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个基本的思路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并能够推广到其他的系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可通过课程实验加深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在课程中安排了16课时的实验。考虑到学生毕业后主要会使用到Excel,应结合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背景,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生产决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最优投资与组合两个实验,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Excel解决实际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借助学校购买的泛雅平台,教师在线上平台提供教学视频和知识点PPT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对线上资源的学习,而在课堂上(线下)教师则对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授课内容移到课外(线上),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学习重点知识,通过课堂时间(线下)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发生了改变,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的效果。[4]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主要提供课程简介和“系统思想”、“信息与信息系统”、“系统规划”、“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信息系统建设概论”等20余个教师上课视频,同时通过链接央视财经频道的“商战之电商风云”和“互联网时代”等记录片视频,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四)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每5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通过阅读案例、收集资料、网络问题式学习研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制作汇报課件、课堂汇报、课堂小组间互动等环节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与理解。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案例包括IT改变物美,西门子公司“恩威并施”的知识管理之道,海尔——互联工厂是“众创定制,产销合一”,“一带一链”——国美O2O超级链接是如何打造的,恒丰纸业——走在信息化路上的一卷纸,免费WI-FI之战,谁在开启进场服务“任意门”,全聚德——打造“舌尖上的”IT盛宴,透视微众“刷脸”贷款时代来临,万达购物中心的数据分析策略等。使用的案例既有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进行转型的内容,也有基于IT的创新内容。同时将案例流程的全过程纳入课程的考核之中,强化学生对案例的投入学习。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我们强化对学生平时课程参与的考核,课程考试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程平时成绩(40分)。由课程考勤(5分)、在线学习(20分)、案例分析(15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在线学习成绩=个人成绩÷在线学习平台最高分同学成绩×100×20%;案例分析成绩评分由小组互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分组成,分别占40%、20%和40%,最终按满分15分折算。
第二部分,课程实验(30分)。根据在教学平台上提交的综合实验报告1和综合实验报告2的分数综合评定,每个实验报告15分。
第三部分,期末测试(30分)。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三、总结与展望
教与学是课程教学的两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从整体上看,理论内容比较多,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是一方面,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管理信息系统新的内容的把握与学习。
互联网时代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从IT使能的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IT使能的业务流程与管理创新和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等上聚焦个人与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2] 徐升华,沈波,舒蔚. 财经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杨宇翔,黄继业,吴占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5):3-4.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24-03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概念,因为它无可置疑地融入了信息技术这一迅猛发展的科技力量,再集成人和信息的威力,成为一个强大的人机一体化系统。[1]近年来,智能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促使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理论、内容、技术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认识和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灵活运用各种信息系统或信息技术以解决管理和决策中的实际问题,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中各类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财经院校管理类学生的必修课程,要适应新常态的需求以及考虑财经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必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与优化。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构建
全球化和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几乎每一天都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机会与激动人心的挑战。如何正确理解这些机会与挑战,并及早预见信息技术变革对未来世界经济与管理活动的影响,从而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成为当今管理者面临的巨大挑战与机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既需要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也需要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能够充分理解组织管理的各种问题,从而建立IT(信息技术)与管理信息相融合的知识结构。它真正帮助学生获得信息化运营和管理决策方面的专业技能。
因此,从课程的内涵出发,需要构建一个既包括管理学基本理论,又涵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管理视角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从建设的角度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和管理要点;从应用的视角认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应用技术;从用户的视角理解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在财经领域的应用情况。
我们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分成三个层次。[2]在每个层次设置若干基础课程,从而达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当然,也可以将这三个层次的内容进行组织与融合,成为一门课程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为社会、人文基础,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课程设置中主要通过学校的通识课程来进一步强化。
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基础与相关领域知识三个方面的内容。组织管理理论主要通过开设管理学原理课程,掌握一般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常用的管理方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主要通过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和数据库应用两门课程来学习。
第三个层次为课程的提高层次,通过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在财经、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使学生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作用与在金融、税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在这个层面上主要通过开设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来实现培养目标。
结合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4类[3]:
第一类:管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管理、信息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从组织的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人力资源、财务会计等4个职能来理解职能信息系统;从经典的三层金字塔结构分业务层、管理层和战略层来分析不同层次的信息系统;从集成的角度介绍如何将信息系统在组织中进行组合;以迈克尔·波特五种力量模型和价值链模型为基础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从流程的角度理解信息系统与企业变革的关系。
第二类: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技术,重点是数据分析技术、信息系统集成技术和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隐私保护等。
第三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常用的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原型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介绍,让学生理解在组织如何参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通过对现实中管理信息系统失败案例的分析,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成败的关键并将项目管理的思想引入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以提升成功率。
第四类:财经领域的管理信息系统。该部分主要通过对几个典型的财经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解决的主要组织与管理问题等进行介绍,包括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会计信息系统、金融信息系统、税务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且课程本身大多涉及组织与管理的各种问题。但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组织管理的实际经验与感性认知,对组织管理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实际组织的感性认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本质是系统,按照系统的输入-处理-输出基本模型,应对于每个管理信息系统理解以下三个问题:一是问题背景,主要理解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了什么样的管理问题。二是解决方法,明白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提供了哪些功能来解决上述问题。三是成本和收益分析,主要理解该管理信息系统的商业价值是什么,对不同用户来说,其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这个基本的思路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就能够很好地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并能够推广到其他的系统。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可通过课程实验加深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在课程中安排了16课时的实验。考虑到学生毕业后主要会使用到Excel,应结合财经类高校学生的专业背景,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生产决策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最优投资与组合两个实验,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Excel解决实际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借助学校购买的泛雅平台,教师在线上平台提供教学视频和知识点PPT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对线上资源的学习,而在课堂上(线下)教师则对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授课内容移到课外(线上),学生通过在线视频学习重点知识,通过课堂时间(线下)完成知识的消化吸收,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内容安排和时间分配发生了改变,使师生角色发生了改变,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协作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的效果。[4]
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主要提供课程简介和“系统思想”、“信息与信息系统”、“系统规划”、“信息系统与企业竞争优势”、“信息系统建设概论”等20余个教师上课视频,同时通过链接央视财经频道的“商战之电商风云”和“互联网时代”等记录片视频,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
(四)案例教学法
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引入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每5个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通过阅读案例、收集资料、网络问题式学习研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制作汇报課件、课堂汇报、课堂小组间互动等环节对案例进行深入的讨论与理解。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案例包括IT改变物美,西门子公司“恩威并施”的知识管理之道,海尔——互联工厂是“众创定制,产销合一”,“一带一链”——国美O2O超级链接是如何打造的,恒丰纸业——走在信息化路上的一卷纸,免费WI-FI之战,谁在开启进场服务“任意门”,全聚德——打造“舌尖上的”IT盛宴,透视微众“刷脸”贷款时代来临,万达购物中心的数据分析策略等。使用的案例既有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进行转型的内容,也有基于IT的创新内容。同时将案例流程的全过程纳入课程的考核之中,强化学生对案例的投入学习。
(五)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我们强化对学生平时课程参与的考核,课程考试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课程平时成绩(40分)。由课程考勤(5分)、在线学习(20分)、案例分析(15分)三部分构成,其中,在线学习成绩=个人成绩÷在线学习平台最高分同学成绩×100×20%;案例分析成绩评分由小组互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分组成,分别占40%、20%和40%,最终按满分15分折算。
第二部分,课程实验(30分)。根据在教学平台上提交的综合实验报告1和综合实验报告2的分数综合评定,每个实验报告15分。
第三部分,期末测试(30分)。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三、总结与展望
教与学是课程教学的两个方面。“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从整体上看,理论内容比较多,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效果是一方面,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是教师本身对管理信息系统新的内容的把握与学习。
互联网时代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从IT使能的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IT使能的业务流程与管理创新和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等上聚焦个人与企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 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5),14-17.
[2] 徐升华,沈波,舒蔚. 财经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杨宇翔,黄继业,吴占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5):3-4.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