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清时期,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连年的征战,交通不便,更加导致了庆阳的文化闭塞,才使得古代的一些艺术风貌得以世世代代的相传下来。香包艺术也正是因此而幸存了下来,以极其丰富的多民族原始图腾文化和古老的民俗作为表现内容进行创作,成为了庆阳香包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并散发着它永久的魅力。
【关键词】庆阳香包;艺术价值
【中图号】K892.2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224-01
陇东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坐落于华夏民族摇篮的怀抱当中。早在夏太康年间,周祖失国逃于此地,开创了庆阳的农业,香包则逐渐成为当地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时代变迁,在与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交往过程中,一些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内容与形式也出现在香包作品当中。
陇东庆阳香包艺术是农耕文明的艺术产物,蕴藏了非常深厚的自然崇拜意识,是有着非常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原生态艺术,其作品重在突出的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类是以古代原始的图腾为创作元素用来反映当地人生育民俗观念的婚俗香包,这个类型的香包以“抓髻娃娃”的造型为主体,随心所欲的变化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造型生动、新颖的抓髻娃娃。一般的人物都头戴凤冠,头顶上有一朵盛开的花朵或者扎有抓髻。在花朵或者抓髻的两边各矗立着一只雄鸡。当地群众则称这些周身围着金鸡,叉开双腿站立的娃娃为福娃娃,均用红色或黄色的布做成。在民俗中,当地人用它来为自己或子孙后代消灾祈福;也有人认为它是催生送子神,也是人类的保护神,能力无穷。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都离不开人们对新人的祝福,离不开早生贵子的祈盼。
第二类是以对古代植物崇拜的原始文化为元素反映生命永存这一民俗观念的民俗香包“生命树”。一般“生命树”的原始形态是鹿头的纹样,而在庆阳香包作品中则巧妙的将生命树中的动物纹样变形为植物形态,如松树、柳树,还有当地特有的沙柳树……更让人觉得可喜的是在变形之后,人们仍然能够隐约看到鹿头纹样的原始形态,这是一种在艺术上的突破。“生命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的仍然是上栖双鸟的生命之树,树下有鹿鹤、狗等走兽和禽鸟,树丫上在菱形的方框中站着或坐着娃娃、猴子、兔子,树丫两边还有两个绿叶似的瘿瘤,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有飞翔之势,生命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鹿鹤同春》的“生命树”纹样就是祝愿亡人的子孙后代繁荣昌盛之意。这里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淳朴的劳动人民对待死亡的观念是乐观的;另外一类是则是生命树的变体瓶花或者盆花,多用于喜庆节日时贴在灯笼上或做窗花之用,象征着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古人语:“天梯为山,山不及天,则有树接连,树为登天的工具,直插云霄,树为天堂的蟠桃,万古长青;树为月宫的桂树,常砍常长,决不衰老。”庆阳香包作品中的生命树简直是对这样书面记载的多样化翻版。
第三类则是与现实的民俗生活相接轨,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用来反映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运用大量的传统纹样和吉祥图案。无论是在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生日满月,还是在表现社火、戏曲,人物或是民间故事,庆阳的香包作品都将此生动的流露出来,在这些作品中,有的象征着长寿;有的象征着多子多福;《猫戏蝶》就比喻了猫(髦)蝶(耋)之年的大福大寿;有的象征着生活日益富裕;《蛇盘兔》就来自于民间的一句俗语:“蛇盘兔,年年富。”此香包作品表现手法非常的大胆,超凡脱俗,很明显的揭示了民间老百姓祈求男女配偶幸福美满的特定的民俗习惯。
陇东庆阳香包艺术不仅仅在内容上有着丰富的文化韵味,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让人叫叹!陇东庆阳香包传承至今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体现了独特的民间艺术的质朴美,具有以下特点:
简练概括、重变形夸张:民间的香包艺术存在于我国的农村,因此它受到材料、工具条件的限制,它只能采取最便捷的方式去刻画人物,讲究神似。在创作中,往往去抓住最能够表现事物本质特征和情感色彩的特定外在形态,在刻画过程中,作者的主观表现需要大胆夸张的取舍,由而形成非常醒目的形象,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装饰性和趣味性是民间香包最主要的艺术语言,因此促使了庆阳的香包艺术趋向于大胆夸张的变形。通过对点、线、面的错落分布,各种不同形态的线条具有秩序感的排列,面与面构成上的动态平衡等手法来突出了作品很强的韵律美。
粗犷质朴天真:粗犷、稚拙、率真等可贵的童心是真正艺术家的共性,真实的表现其周围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摆脱的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随心所欲的进行创作,流露出清新淳朴的自然之风是民间香包作品最为可贵之处。例如:在香包作品中飞的不一定是鸟;水里游的不一定是鱼;春夏秋冬的植物花草可以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中。只要是能表达作者的愿望,天地万物皆可容为一体,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体现出一种浪漫、自由与和谐。
具有很强的寓意性:无纵深变化的平面構成是民间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与表现。根据自己的认识,直观的反映物象的实质,感性的表现所存在的事物使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并表现出深刻的寓意是民间香包作品的另一大特色。如:“莲生贵子”“年年有余”的香包中有莲花利用“莲”、“连”谐音,于是莲花又有连续不断的象征,同时“鱼”、“余”、“裕”谐音,于是“鱼”就有“多余”、“富裕”的象征。
庆阳民间香包真实地演绎黄土高原古老的民间风俗和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当地数千年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存。它不仅在造型上基本保留了原始艺术的朴拙之美,而且存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客观的认识香包这一民间艺术的价值,将其的精华加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创新,才能使其走上现代设计艺术的巅峰。
参考文献
[1]王光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1)
【关键词】庆阳香包;艺术价值
【中图号】K892.24【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2-0224-01
陇东庆阳位于甘肃省东部,坐落于华夏民族摇篮的怀抱当中。早在夏太康年间,周祖失国逃于此地,开创了庆阳的农业,香包则逐渐成为当地人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时代变迁,在与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交往过程中,一些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内容与形式也出现在香包作品当中。
陇东庆阳香包艺术是农耕文明的艺术产物,蕴藏了非常深厚的自然崇拜意识,是有着非常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原生态艺术,其作品重在突出的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类是以古代原始的图腾为创作元素用来反映当地人生育民俗观念的婚俗香包,这个类型的香包以“抓髻娃娃”的造型为主体,随心所欲的变化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造型生动、新颖的抓髻娃娃。一般的人物都头戴凤冠,头顶上有一朵盛开的花朵或者扎有抓髻。在花朵或者抓髻的两边各矗立着一只雄鸡。当地群众则称这些周身围着金鸡,叉开双腿站立的娃娃为福娃娃,均用红色或黄色的布做成。在民俗中,当地人用它来为自己或子孙后代消灾祈福;也有人认为它是催生送子神,也是人类的保护神,能力无穷。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都离不开人们对新人的祝福,离不开早生贵子的祈盼。
第二类是以对古代植物崇拜的原始文化为元素反映生命永存这一民俗观念的民俗香包“生命树”。一般“生命树”的原始形态是鹿头的纹样,而在庆阳香包作品中则巧妙的将生命树中的动物纹样变形为植物形态,如松树、柳树,还有当地特有的沙柳树……更让人觉得可喜的是在变形之后,人们仍然能够隐约看到鹿头纹样的原始形态,这是一种在艺术上的突破。“生命树”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有的仍然是上栖双鸟的生命之树,树下有鹿鹤、狗等走兽和禽鸟,树丫上在菱形的方框中站着或坐着娃娃、猴子、兔子,树丫两边还有两个绿叶似的瘿瘤,树枝向四面八方伸展,有飞翔之势,生命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鹿鹤同春》的“生命树”纹样就是祝愿亡人的子孙后代繁荣昌盛之意。这里就给我们一个启示,淳朴的劳动人民对待死亡的观念是乐观的;另外一类是则是生命树的变体瓶花或者盆花,多用于喜庆节日时贴在灯笼上或做窗花之用,象征着人民的生活蒸蒸日上。古人语:“天梯为山,山不及天,则有树接连,树为登天的工具,直插云霄,树为天堂的蟠桃,万古长青;树为月宫的桂树,常砍常长,决不衰老。”庆阳香包作品中的生命树简直是对这样书面记载的多样化翻版。
第三类则是与现实的民俗生活相接轨,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用来反映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运用大量的传统纹样和吉祥图案。无论是在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生日满月,还是在表现社火、戏曲,人物或是民间故事,庆阳的香包作品都将此生动的流露出来,在这些作品中,有的象征着长寿;有的象征着多子多福;《猫戏蝶》就比喻了猫(髦)蝶(耋)之年的大福大寿;有的象征着生活日益富裕;《蛇盘兔》就来自于民间的一句俗语:“蛇盘兔,年年富。”此香包作品表现手法非常的大胆,超凡脱俗,很明显的揭示了民间老百姓祈求男女配偶幸福美满的特定的民俗习惯。
陇东庆阳香包艺术不仅仅在内容上有着丰富的文化韵味,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更让人叫叹!陇东庆阳香包传承至今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活动,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体现了独特的民间艺术的质朴美,具有以下特点:
简练概括、重变形夸张:民间的香包艺术存在于我国的农村,因此它受到材料、工具条件的限制,它只能采取最便捷的方式去刻画人物,讲究神似。在创作中,往往去抓住最能够表现事物本质特征和情感色彩的特定外在形态,在刻画过程中,作者的主观表现需要大胆夸张的取舍,由而形成非常醒目的形象,以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装饰性和趣味性是民间香包最主要的艺术语言,因此促使了庆阳的香包艺术趋向于大胆夸张的变形。通过对点、线、面的错落分布,各种不同形态的线条具有秩序感的排列,面与面构成上的动态平衡等手法来突出了作品很强的韵律美。
粗犷质朴天真:粗犷、稚拙、率真等可贵的童心是真正艺术家的共性,真实的表现其周围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摆脱的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随心所欲的进行创作,流露出清新淳朴的自然之风是民间香包作品最为可贵之处。例如:在香包作品中飞的不一定是鸟;水里游的不一定是鱼;春夏秋冬的植物花草可以出现在同一幅作品中。只要是能表达作者的愿望,天地万物皆可容为一体,从而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体现出一种浪漫、自由与和谐。
具有很强的寓意性:无纵深变化的平面構成是民间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理解与表现。根据自己的认识,直观的反映物象的实质,感性的表现所存在的事物使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并表现出深刻的寓意是民间香包作品的另一大特色。如:“莲生贵子”“年年有余”的香包中有莲花利用“莲”、“连”谐音,于是莲花又有连续不断的象征,同时“鱼”、“余”、“裕”谐音,于是“鱼”就有“多余”、“富裕”的象征。
庆阳民间香包真实地演绎黄土高原古老的民间风俗和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当地数千年延续至今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遗存。它不仅在造型上基本保留了原始艺术的朴拙之美,而且存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客观的认识香包这一民间艺术的价值,将其的精华加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创新,才能使其走上现代设计艺术的巅峰。
参考文献
[1]王光普.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丛书[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