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育人。体育课不单单是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达到体育育人的目的。所谓体育文化素养,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运动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体育行为等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等要素。其中体育知识是基础,体育意识是动力,运动技能是重点,体育个性是关键,体育品德是灵魂,体育行为是目标,它们集中体现着一个人的体育素质。体育课的育人作用就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你们,我们怎样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树立学校体育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
二、努力改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在参考教材内容的情况下,应当重视学生兴趣培养,重视保护学生激情。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而且要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同时引导和保护他们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实现。对教材的内容可以进行部分调整,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全面的、科学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和比较灵活的教学目标。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保护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某一两个体育项目的偏爱。大胆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心中所爱,为国民素质的强健和终身体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从“以我为中心”中解脱出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总的要求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动起来,激发他们的潜在能量,创建以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多参观学习,捕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做到敢于接受新的信息、敢于试验、敢于创新、敢于同多年存放在脑中旧的教学模式做斗争,探索出一个欢快、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工作的本质在于创造。教师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及所授课的内容,善于发现并采取措施,创造具有求异思维气氛的情景,提供途径,指出方向,要通过灵活的、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互相交流,多向思考,使課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还要成为师生交流情感、产生思想交锋、阐明个人观点,展示个人才华的主阵地,使学生的智力灵活性得到高度的发挥。在体育教学中把学习一种新技术、新技能当作一个问题去唤起学生新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对新技术、新技能才会感兴趣,印象深,使学生在激烈的撞击中溅起疑问“火花”。创设问题情境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既可以采用“启发式”,也可以采用“游戏式”和“发现式”,既可以面对全班,也可以面对个别同学,安排诱发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有意识的鼓励学生求异意识,注意教学的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提高发散思维的数量和质量。
四、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不断变换和更新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教材可以采用多种教法。例如,迎面接力跑可用三种教法,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别进行教学。教法一,采用近距离迎面接力或近距离往返接力形式进行,以提高传接棒技术为主;教法二,采用较长距离形式的迎面接力跑练习,以发展奔跑能力为主;教法三,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接力比赛,既发展了接力跑的全面技术,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活跃了课堂气氛。三种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克服了同一教材重复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缺点。
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系统化,根据学生对某些动作的惧怕心理,采用一些与正式练习特点相接近的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转移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可用皮筋代替竹竿;侧手翻练习之前可先做靠墙手倒立的练习等等。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五、通过体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 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小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 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 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时代,这种要求已变得更迫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量具备良好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体育教学的时代使命。
一、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树立学校体育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种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
二、努力改变体育教师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在参考教材内容的情况下,应当重视学生兴趣培养,重视保护学生激情。不仅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而且要鼓励他们相互帮助和相互交流。同时引导和保护他们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实现。对教材的内容可以进行部分调整,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实际情况的、全面的、科学的、多元化的、多层次的和比较灵活的教学目标。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中,保护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某一两个体育项目的偏爱。大胆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心中所爱,为国民素质的强健和终身体育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从“以我为中心”中解脱出来,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总的要求下,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动起来,激发他们的潜在能量,创建以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多参观学习,捕捉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做到敢于接受新的信息、敢于试验、敢于创新、敢于同多年存放在脑中旧的教学模式做斗争,探索出一个欢快、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工作的本质在于创造。教师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及所授课的内容,善于发现并采取措施,创造具有求异思维气氛的情景,提供途径,指出方向,要通过灵活的、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互相交流,多向思考,使課堂不仅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还要成为师生交流情感、产生思想交锋、阐明个人观点,展示个人才华的主阵地,使学生的智力灵活性得到高度的发挥。在体育教学中把学习一种新技术、新技能当作一个问题去唤起学生新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对新技术、新技能才会感兴趣,印象深,使学生在激烈的撞击中溅起疑问“火花”。创设问题情境应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既可以采用“启发式”,也可以采用“游戏式”和“发现式”,既可以面对全班,也可以面对个别同学,安排诱发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有意识的鼓励学生求异意识,注意教学的探索性、动态性、综合性,提高发散思维的数量和质量。
四、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要不断变换和更新教学方法,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一教材可以采用多种教法。例如,迎面接力跑可用三种教法,把教材的重点、难点分别进行教学。教法一,采用近距离迎面接力或近距离往返接力形式进行,以提高传接棒技术为主;教法二,采用较长距离形式的迎面接力跑练习,以发展奔跑能力为主;教法三,开展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接力比赛,既发展了接力跑的全面技术,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活跃了课堂气氛。三种教法完成不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克服了同一教材重复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的缺点。
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化、系统化,根据学生对某些动作的惧怕心理,采用一些与正式练习特点相接近的诱导性练习、辅助性练习、转移性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比如:跨越式跳高练习时,可用皮筋代替竹竿;侧手翻练习之前可先做靠墙手倒立的练习等等。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难、有害怕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多帮助,尽量少批评、少指责,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动作完成得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肯定。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给予不同的练习时间,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五、通过体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 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小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 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 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的时代,这种要求已变得更迫切。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量具备良好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是体育教学的时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