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植物资源

来源 :福建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ti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18年,采用野外踏查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对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维管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流溪河公园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91科693属1267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66属113种,裸子植物7科9属10种,被子植物150科618属1144种。这些植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2种,珍稀濒危植物11种;药用植物812种,观赏植物350种,用材树种180种,油脂植物126种,纤维植物121种,饲料植物100种,水果植物91种,有毒植物63种,芳香植物56种,鞣料植物55种,农药植物51种,
其他文献
2018-2019年,在福建省泰宁国有林场苗圃将1年生的闽楠轻基质营养袋苗直接移植到不同材质的无纺布营养袋、塑料营养钵、塑料薄膜营养袋中进行培育,并对移植1 a后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容器材质对闽楠移植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材质容器对闽楠苗的移植效果有显著影响,以无纺布营养袋移植的闽楠苗木生长最好,塑料营养钵的苗木生长次之,塑料薄膜营养袋移植的苗木生长最差。移植1 a后无纺布营养袋的平均苗高达58.7 cm,平均地径达0.57 cm,苗高≥50 cm的株数比例达83.5%,平均主根长度达28.
2020年8月,在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维管植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重庆罂粟科植物新记录种--鄂西黄堇(Corydalis shennonginsis H.Chuang),并描述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保存于重庆自然博物馆植物标本室(CQNM)。
采用相邻格子法、空间换时间法和格局分析法,调查福建省惠安赤湖国有防护林场天然更新的木麻黄防护林,分析种群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并探讨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木麻黄天然更新种群径级分布趋于反“J”形,从第Ⅰ到第Ⅶ径级均有分布,幼苗数量足,占总数的73%,种群处上升阶段;②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和III型过渡型;种群具有2个死亡高峰。③小尺度下,80%的调查样地呈聚集分布,聚集度指数最大为2.87,最小为-4.00。研究结果可为沿海木麻黄防护林的可持续经营和保护提供参考。
为筛选出红锥优良种质应用于生产以及为进一步的遗传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于2016-2020年在福建省华安金山国有林场对来自闽南地区的26份红锥优树子代试验林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参试优树子代均在造林后第3年开始进入速生期,生长迅速并逐渐郁闭,速生期树高年均生长量可达1.6~2.0 m,胸径年均生长量可达2.0 cm以上;5.5年生时,参试子代间的林分保存率、树高、胸径、材积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遗传力均较高分别达0.9515、0.8497、0.7826、0.8015,而枝下高、冠幅却未达显著差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以及人为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性状。阐述了武夷山不同海拔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以及动物的性质,以期揭示海拔与土壤性状的关系,为武夷山土壤性状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展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8年,采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浙江省青田县森林风景资源开展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青田县有589个资源单体,平均0.2363个·km-2,优良级资源单体288个,全县天象景观和生物景观资源平均品质较高。综合全县森林风景资源特征,针对森林风景资源保护与开发现状,提出保护优先,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达到森林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为了优化三叶青种苗繁育技术,获得高质量的种苗,以离体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凝固剂、基本培养基等对茎段侧芽高效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利用叶绿素荧光仪检测组培苗驯化移栽后的光合能力。结果表明:添加BA 0.5 mg·L-1可以显著提高芽增殖系数,最大可达8.47;随着KT浓度增加,芽增殖系数增加,而KT 0.1 mg·L-1与NAA 0.01 mg·L-1组合时根长值最大,达4.24 cm;基本培养基MS添加BA 0.05 mg·L
2018-2019年在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苗圃,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以母树树龄、采穗部位、插穗长度、插穗直径等为试验因素,研究云南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结果表明:插穗来源或规格极显著影响云南红豆杉的扦插成活率,各因子对云南红豆杉扦插成活率的影响排序为:采穗部位>插穗直径>插穗长度>母树树龄;其中以2年生的云南红豆杉母树上选取主干顶梢制成长度为10 cm、直径0.5 cm的插穗,并使用ABT1100 mg·L-1
于2019年7月-2020年5月对福建省内近百个裸露坡面生态防护工程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生态坡面防护影响因子以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锚杆框架和截水骨架技术为福建省应用较广泛的生态坡面防护技术措施;各地级市植被应用类型整体差异不甚明显,狗牙根、猪屎豆、银合欢、刺槐等为常见的人工干预所种植的草灌;坡度、坡向、坡质、植被类型为生态坡面防护的主要影响因子。并提出未来福建省开展生态坡面防护工作的建议。
采用生石灰、白云石粉、生物质炭、牡蛎壳粉四种常见的土壤改良剂作为试材,探究不同改良剂对土壤pH值、主要养分和有效态铬(Cr)含量的变化,以期为耕地安全利用改良剂的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降低Cr活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白云石粉、牡蛎壳粉、生物质炭、生石灰;生物质炭、牡蛎壳粉、白云石粉在调酸上有明显效果;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