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力的晚年恋歌

来源 :老人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32215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力,在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史上是可以大书一笔的人物。她25岁时成为中国第一位电视播音员,50岁时成为中国电视史上第一位节目主持人。她也伴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步,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广大听众和观众心目中的“大众情人”。
  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沈力,依然如沐春风。她那段迟到的美满爱情,如同她主持时间最长的“夕阳红”节目一样,像一朵晚开的花,似一瓶陈酿的酒,愈开愈艳,愈闻愈香。
  
  懵懂年少 失去一段姻缘
  
  沈力祖籍江苏,在山东省长大。16岁那年进入部队文工团唱歌,随团辗转各地为战士演出。在文工团里,她发现自己和一位姓张的战友“挺对脾气”,彼此很默契,但碍于部队的严格纪律,两人谁也没有挑明彼此倾慕的心声。唯一一次“来电”的举动,就是在一次急行军中,沈力看到他的鞋底磨穿,脚底磨出了泡,便偷偷把自己节省下来的一双棉袜送给了他。这位战友激动得一宿没合眼,写下了一封长达数页的“情书”,放在洗脸盆里,趁第二天早晨洗漱时悄悄递给了沈力。当时沈力才20岁,尽管对对方有好感,但懵懂的她并不知道这就是初恋,为了遵守军队严明的纪律,她强压住内心翻江倒海的感情急流,没有表露。
  很快,由于革命的需要,沈力南下武汉,而那位战友北上哈尔滨。从此,他们天各一方,失去了联系。再后来,沈力调入总政歌舞团,并认识了她的第一任丈夫。于是,那段在部队没有擦出火花的“初恋”,在沈力心里画上了句号。
  1954年,沈力去哈尔滨参加演出,意外地与那位战友偶遇。沈力才知道,他因为忘不了沈力,一直没有谈恋爱,更没有结婚。沈力很感动,也很遗憾。对感情慎重而严肃的沈力,不愿因此辜负她跟未婚夫已经建立的感情,于是向这位战友说明情况。战友非常通情达理,表示理解,遗憾地目送沈力离开。回京后,沈力结婚了,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后来,沈力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因为主播《新闻联播》、主持“夕阳红”、“为您服务”栏目雍容大方的个人魅力,使她成为观众心中的偶像,在同事和朋友中也有非常好的口碑。沈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她挚爱的电视事业中。同时,她热爱自己的家庭,过着美满、本分而平常的百姓日子。
  
  50年后奇相逢 重续前缘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沈力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她的丈夫因病英年早逝。从此,沈力这个瘦弱的女子,既要忙于事业,还要带大两个未成年的儿子,那份苦和累不言而喻。沈力一直坚持着。
  而此时,远在东北的那位战友,婚姻也出现了问题。张先生的婚姻原本并不美满,“文革”后期,张先生和妻子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文革”结束时,家庭亦彻底破裂。张先生的哥哥在北京有一套闲置的住房,为摆脱因婚姻失败带来的不愉快,张先生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暂时住在哥哥的房子里。没有想到的是,张先生哥哥的这套住房竟跟沈力的家在同一条街上,他们彼此都不知道。直到有一天,沈力和张先生在街上不期而遇,两人均感意外不已。
  50年后再相会,沈力和张先生自有许多话可说。可没想到张先生最想告诉沈力的是,当年他俩没有走到一起是幸运的,因为“文革”中,张先生受到很大冲击,如果当时沈力和他在一起,定会受到牵连。“岂不毁了你这位才女?”张先生说得情真意切。这种发自内心的真情表述,令沈力很感动。在沈力眼里,他依然像当年那样纯朴、本分,总为别人着想。
  此时,张先生才知道沈力自从丈夫去世后,一直孤身一人。他的心沸腾了,一种重续前缘的渴望让他躁动不安。于是,他每天在沈力经过的地方等她。可他等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见到沈力。他知道,沈力对待感情很慎重,她有所顾忌,还在犹豫。执著的张先生终于在老战友的撮合下,见到了沈力,袒露了自己的心声,并赢得了沈力的心。两位半个世纪前的“初恋情人”,在经历了近50年的风雨后,又戏剧般地走到了一起。张先生说:“我们两个重新走到一起,终于补上了‘爱情’这一课。”
  
  平淡夫妻 恩爱有加伴终生
  
  笔者曾有幸与沈力、张先生伉丽赴安徽参加一项公益活动,并一同去九华山、黄山旅游。他俩恩恩爱爱的样子让同行人羡慕不已。沈力虽是名人,却没有一点架子,所到之处,就像大姐姐般照顾着大家,而张先生则似大哥哥般护卫着沈力。
  沈力告诉笔者,她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人。幼时严格的家教让她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比如节俭。我们住在黄山时,宾馆给我们配了较多的饭菜,平日少言寡语的沈力,此时却异常活跃,总劝大家尽力把桌上的饭菜吃干净。大家离餐桌时,她又将桌上的剩菜打包带回宿舍。她说:“且不说农民种地有多辛苦,光看挑夫把食物从山下辛辛苦苦挑上来,我们吃的时候就不应该浪费。”而每到这时,张先生就像位虔诚的信徒接受布道般频频点头,并帮着在一旁打包整理。我们一行人不禁为他们动容,暗地也都竖拇指。
  如今,沈力和张先生都很珍惜两人共处的晚年,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他俩一同骑车或者挤公交车出门,一同到超市买东西,一同下厨房做饭,一同出远门踏青、访亲拜友,日子过得平实而有滋有味。
其他文献
这期介紹芭蕾把杆基本功之一Battement tendu jete。中文翻译过来是小踢腿。法语的译意是投掷、快速射出。  五位前小踢腿练习——预备 :左手扶把,右手侧平举(七位手),右脚前左脚后并拢,右脚尖与左脚跟平行(五位脚),沉肩、夹背、挺胸、收腹、紧臀、直膝、头向右旁后(图1实线)。练习:全身其他部位保持预备姿态造型不动,右脚向前经过快速擦地后踢腿至45度(图1虚线)。原路线还原成五位,反复
期刊
刚退休那阵子,我也曾经历过许多老年朋友所感到的失落。尽管早有思想准备,但原来每天紧绷的弦突然放松,似乎身心一下都散了,有点无所适从。于是,早起遛早市,饭后看电视,为了献“余热”,帮忙管孙子。  不久前,我去看望原单位一位老领导,一进门就见老人家正在伏案书写,环顾四壁,满眼是书,高高的书柜一直贴到房顶。谈话间,我流露出心中的困惑,老领导笑笑说:“现在人的寿命比过去长多了,不是讲七十不算稀,八十何足奇
期刊
最近,云南省曲靖市一起离婚案让人瞩目,原来男方已达90岁高龄,女方也有64岁了。这对再婚老夫妻早在7年前就曾离过婚,后来又复婚。这对再婚老年人为何与伴侣分手,重新返回孤独境地?一是性格不合,不能正确处理家庭矛盾;二是子女干预阻挠,促使老年人婚姻逐步走向死亡。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质量,一方面增强老年人家庭责任感,促进建立和睦亲善、平等互爱的婚姻家庭关系;另一方面作为子女应关心老年人的婚姻质量,创造条件让
期刊
从这张全家福照片上,您一眼就能认出体坛名将李富荣。的确,他的身影人们太熟悉了。如果说,乒乓球是国球的话,李富荣就是国宝级的人物。然而,李富荣在竞技体育活动的背后,他现在生活情况如何?人们还所知不多。年前,笔者访问了他的家庭。  李富荣温馨的家在北京芳城园一座高层公寓。李富荣出差在外,他的夫人张予懿女士接待了笔者。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张予懿在辽宁歌舞团工作时,通过朋友认识了李富荣。1968年5月1日
期刊
■河南油田局机关退休职工管理站第一党支部    河南油田局机关退休职工管理站第一党支部创新工作方法,提出开展“六个一”活动计划。为稳定河南油田离退休职工队伍,构建和谐油区做出了贡献。  “六个一”活动计划即:一月一次支部会议;一人提一条合理化建议;一年组织一次参观活动;一人一次谈心;一人参加一项文体活动;一年支部一次讲评。过去,支部开展活动往往是念念文件,读读报纸。去年以来,支部开展新方法,如:把
期刊
我打小爱骑自行车,还骑过不少外国名牌车。60年了,自行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晚上下班,节假日出游,它不单是我代步的得力工具,更是使我四肢通泰、心域畅开和文思奔涌的好伙伴。骑车给我的种种享受是坐什么样的小汽车也得不到的。  日本投降那阵子,我正上小学。那时候总觉着北京城大得没边儿,学校稀少,每天上学要走十几里地。有一天爸爸从东晓市给我推来辆26“富士”自行车,黄绿色,八成新。车不高,一字
期刊
子女阻挠 放弃再婚念头    浙江余姚的老余今年69岁,老伴多年前去世。因为子女们常年在外地工作,多年来老余一直一个人生活,年岁渐大,越来越感觉到晚年孤独。热心的邻居给他张罗着找了一个对象,对方比老余小5岁。老余和老太太相处一段时间后,发现对方脾气好,爱干净,觉得挺满意。  3个月后,老余跟远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提及再婚的事,可没想到,子女们都强烈反对。女儿说:“您把我妈忘了吗?我们不同意。”儿子说:
期刊
我从小就喜爱京戏,记得父亲总是晚上带我去看来南京的名角,如南麒北马关外唐、梅程尚荀等流派。当时只知道好玩,感兴趣。现在想起来对我今天热爱京戏有着不可轻视的影响。退休后,我参加了市退休教师协会组织的京剧演习组,每次活动,我都沉浸于京戏带来的快乐中。  我们协会组织的活动,品位高,格调雅,内容丰富,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一般每周聚会一次,大伙儿凑在一起尽兴地唱上几个小时。平时若是犯了瘾,就不管天黑路远,随
期刊
如今,常听到因为私家车扰民引发邻里矛盾,也常听说有的社区出现划车、撬车的事情,可是我这个老年人(65岁)开车,却在北京丰台区东大街西里教工楼大院演绎了一段温馨的邻里情。  我们社区以退休教师为主,退休前大家在不同的单位担任各种职务,他们有的是原丰台教育局、教科所的各级领导,有的是各大中小学校长,有的是普通的教职员工。从我开车起,一出门,常常看到马尚忠、南林、阎老师、赵德芳、张及弟、彭特生、张运通等
期刊
为何“你送礼 我不领情”  ■ 王峰    新春时节,晚辈上门多会送些礼品,以示孝敬之意,他们一片心意,却常常让我烦恼痛心。  养生观念热,给老年人送上几盒保健品几乎是孝顺子女的首选。可是,想尽孝心的人们也许从未认真想过,随心所欲给老年人送去大堆保健品,很可能并不适用,甚至花钱反害了老年人。比如我有糖尿病,可是偏偏有学生扛来沉沉的一箱冰糖燕窝,看着他满头大汗,让他拿回去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更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