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步伐。肩负着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能地承载着高中生法治教育的重任。植根于心灵深处的法治意识是立德之基、树人之根。一个具有规则意识、认可法治、遵从法律的公民,才能够成为合格公民。高中思想政治共有四个必修模块,其中必修2《政治生活》是对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最好载体。
一、创设案例情境,让学生体验法治现实
社会生活产生法律,法律保障社会生活。创设案例教学情境,可以幫助学生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理解人人守法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和谐安定的生活,理解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笔者在《政治生活》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创设高中生违法犯罪的案例情境,贴近高中生的现实生活,用活生生的案例震撼学生。一方面为学生探究知识、改进学习方式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警示高中生遵纪守法,深刻理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作保证,让高中生充分感受法治中国的现实。
例如,教学“公民权利与义务”时,我们可以引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施某某破坏选举的违法犯罪案例创设背景。施某某在得知自己是县人大代表候选人以后,借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之际,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拉拢选民为自己选举县人大代表提供支持。他的行为妨碍了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破坏选举秩序。缙云县公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第1款第5项,处罚施某某行政拘留七日。缙云县选举委员会依法取消了施某某第十七届县人大代表候选人资格。通过这个教学情境设置,能够让学生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县公安局、县选举委员会的及时处理,表明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反映国家依法治国的现实。
二、解读课本内容,让学生崇尚法律权威
高中所有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最具立德树人的便利条件。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政治理论的过程也是立德树人的过程,教师可以梳理《政治生活》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引导学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崇尚法律权威的意识。
例如,引导学生解读《政治生活》中的依法治国方略、依宪执政的方式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其他法律不得凌驾于宪法之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内容时,紧密结合这些政治制度与人民生活、社会经济等关系的案例,使法律知识情景化,树立法律的权威。
三、指导综合探究,让学生形成法治意识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仅学习书本上的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很难形成法治意识的,所以,我们要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开展讨论、辩论、模拟法庭等活动。在课堂上,正方与反方通过对不同法治观点的辩论,明确法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关键意识。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了解审判程序,体验审判的公正,感受法庭的庄严。
在教学“民主管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带上居民自治法或者村民自治法,走进村委会、居委会,开展民主管理宣传、咨询、调查走访活动。学生返校以后根据调查走访所在村或者居委会的群众意见,制定村民自治或者居民自治章程,然后把制定的章程再交给村委会或者居委会,以供他们参考。这种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过程。借鉴村民、居民自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班级自治活动,使自己的班级生活也进入法治化,为学生形成法治意识提供良好的土壤。
四、拓展课堂学习,让学生弘扬法治精神
《政治生活》法治教育的导向,其根本定位是立德树人,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让他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法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法治素养,动员学生弘扬法治精神。例如,针对部分走读生上学、放学为了赶时间而违背交通规则的行为,组织学生分析根本原因,寻求治本之策。
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的优势,研究在思想政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敬畏法律、信奉法治的价值观。
一、创设案例情境,让学生体验法治现实
社会生活产生法律,法律保障社会生活。创设案例教学情境,可以幫助学生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保证,理解人人守法才能保障人民群众和谐安定的生活,理解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本要求。笔者在《政治生活》的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创设高中生违法犯罪的案例情境,贴近高中生的现实生活,用活生生的案例震撼学生。一方面为学生探究知识、改进学习方式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警示高中生遵纪守法,深刻理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作保证,让高中生充分感受法治中国的现实。
例如,教学“公民权利与义务”时,我们可以引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施某某破坏选举的违法犯罪案例创设背景。施某某在得知自己是县人大代表候选人以后,借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之际,采用各种不正当手段拉拢选民为自己选举县人大代表提供支持。他的行为妨碍了选民自由行使选举权,破坏选举秩序。缙云县公安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第1款第5项,处罚施某某行政拘留七日。缙云县选举委员会依法取消了施某某第十七届县人大代表候选人资格。通过这个教学情境设置,能够让学生明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县公安局、县选举委员会的及时处理,表明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反映国家依法治国的现实。
二、解读课本内容,让学生崇尚法律权威
高中所有学科中,思想政治课最具立德树人的便利条件。教师带领学生探究政治理论的过程也是立德树人的过程,教师可以梳理《政治生活》教材中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法律常识,引导学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学生崇尚法律权威的意识。
例如,引导学生解读《政治生活》中的依法治国方略、依宪执政的方式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其他法律不得凌驾于宪法之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内容时,紧密结合这些政治制度与人民生活、社会经济等关系的案例,使法律知识情景化,树立法律的权威。
三、指导综合探究,让学生形成法治意识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学生仅学习书本上的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很难形成法治意识的,所以,我们要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开展讨论、辩论、模拟法庭等活动。在课堂上,正方与反方通过对不同法治观点的辩论,明确法治意识是公民意识的关键意识。通过模拟法庭,让学生了解审判程序,体验审判的公正,感受法庭的庄严。
在教学“民主管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动员学生利用节假日带上居民自治法或者村民自治法,走进村委会、居委会,开展民主管理宣传、咨询、调查走访活动。学生返校以后根据调查走访所在村或者居委会的群众意见,制定村民自治或者居民自治章程,然后把制定的章程再交给村委会或者居委会,以供他们参考。这种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法治意识的形成过程。借鉴村民、居民自治,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班级自治活动,使自己的班级生活也进入法治化,为学生形成法治意识提供良好的土壤。
四、拓展课堂学习,让学生弘扬法治精神
《政治生活》法治教育的导向,其根本定位是立德树人,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让他们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法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预防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法治素养,动员学生弘扬法治精神。例如,针对部分走读生上学、放学为了赶时间而违背交通规则的行为,组织学生分析根本原因,寻求治本之策。
法治意识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我们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法治教育的优势,研究在思想政治课渗透法治教育的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敬畏法律、信奉法治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