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从情景引导、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共享和教师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力度加大,理论课程的压缩,实践课程时间的延长,以及授课时间由原来的四十五分钟缩短到四十分钟,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景引导
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和问题情景的创设,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这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预先设计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内容,如设计幻灯漫画,向学生演示诙谐有趣的小品、哑剧,转载当前媒体最新信息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哲学基础知识》课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一节时,笔者首先下载一组世界知名的自然景点让学生赏欣赏,接着链接一组地球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给社会、人类生活带来危害惊心触目的新闻短片,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感触。他们也自然产生疑问: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界到底存在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什么人类自己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以这些精心的设计作为情景引导,拿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讲授《社交礼仪》课的“日常交往礼仪”一节的内容时,笔者首先设计一个不懂社交礼仪导致失礼的幽默喜剧小品,让学生上台表演,使学生领会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不懂得国际社交礼仪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等情景问题;在《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讲座中,首先播放一组因忽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所产生巨大的自然灾害的新闻短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生死悠关的关系问题。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指向学习的目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情景引导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提出该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让学生明确课堂上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留出一段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第二阶段。有前面的情景引导为基础,激起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加上设计和引导,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和思考阶段。因此,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自己去探究问题,探寻知识,是自主探究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上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课中,通过课前的情景引导后,笔者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地球会频繁地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为什么人类遭到如此灭顶的灾难?应该如何善待、保护自然环境?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然后提出本堂课学习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认真阅读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讲座中,通过播放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新闻图片,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提问学生,自己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生产事故?自己的家庭如果成为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的受害者怎么办?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结合课文认真阅读与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都能自觉地结合课文的观点,自觉学习,自主探究,初步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总负责,结合课文中的内容,提出讨论题目,开展课堂讨论。例如在上《心理健康》课,笔者在讲授有关青春期知识时,针对中职学校学生早恋的现象,提出了中职学生早恋的利弊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列举了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既解决以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的体会和收获,以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说出来。然后由小组长主持,组织各组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得出共识。在讨论交流时,笔者还要求每个学生力求做到六点:(1)学会贡献,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讨论;(2)学会倾听,尊重和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掌握其发言的要点,并作出恰当的评价;(3)学会质疑,不人云亦云,有疑问要敢于提出质疑;(4)学会调整和保留自己观点,学会接纳别人合理的建议;(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作总结性发言;(6)学会反思,在小组讨论时,反思自己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准确地提出问题?是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真正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不但能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还能结合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但能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还能对于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四、交流共享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掌握他们讨论的内容,并对他们讨论的结果作出恰当的判断。讨论结束后,让讨论得比较深入,对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由其他各组推选代表发言,对其观点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交流了思想和认识,对学习的内容有理解更加深刻。
五、教师评价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总结了课文的内容和讨论交流的结果,然后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小组的集体和个人等作出适度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尽可能更多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各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作出适度评点,鼓励他们在下次合作学习更好地表现自己,争取优异的成绩。最后,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
总之,在形象、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共享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交流意识;教师适度的评价和奖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方面能有效地使学生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中职;课堂教学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力度加大,理论课程的压缩,实践课程时间的延长,以及授课时间由原来的四十五分钟缩短到四十分钟,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情景引导
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和问题情景的创设,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这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第一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预先设计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内容,如设计幻灯漫画,向学生演示诙谐有趣的小品、哑剧,转载当前媒体最新信息等形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哲学基础知识》课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一节时,笔者首先下载一组世界知名的自然景点让学生赏欣赏,接着链接一组地球环境遭到人为破坏,给社会、人类生活带来危害惊心触目的新闻短片,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心理感触。他们也自然产生疑问: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界到底存在哪些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什么人类自己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以这些精心的设计作为情景引导,拿唤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讲授《社交礼仪》课的“日常交往礼仪”一节的内容时,笔者首先设计一个不懂社交礼仪导致失礼的幽默喜剧小品,让学生上台表演,使学生领会在市场经济社会中,不懂得国际社交礼仪所带来的经济损失等情景问题;在《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讲座中,首先播放一组因忽视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所产生巨大的自然灾害的新闻短片,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存在着生死悠关的关系问题。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指向学习的目标,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情景引导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提出该课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让学生明确课堂上要解决哪些问题,然后留出一段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第二阶段。有前面的情景引导为基础,激起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加上设计和引导,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阅读和思考阶段。因此,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后,自己去探究问题,探寻知识,是自主探究的重要环节。
例如,在上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一课中,通过课前的情景引导后,笔者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地球会频繁地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为什么人类遭到如此灭顶的灾难?应该如何善待、保护自然环境?引发学生探求的兴趣,然后提出本堂课学习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认真阅读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讲座中,通过播放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新闻图片,让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震撼,然后提问学生,自己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生产事故?自己的家庭如果成为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的受害者怎么办?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结合课文认真阅读与思考,寻求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都能自觉地结合课文的观点,自觉学习,自主探究,初步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总负责,结合课文中的内容,提出讨论题目,开展课堂讨论。例如在上《心理健康》课,笔者在讲授有关青春期知识时,针对中职学校学生早恋的现象,提出了中职学生早恋的利弊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列举了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通过他们的所见所闻,既解决以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这是课堂教学新模式的重要一环。
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的体会和收获,以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说出来。然后由小组长主持,组织各组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得出共识。在讨论交流时,笔者还要求每个学生力求做到六点:(1)学会贡献,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讨论;(2)学会倾听,尊重和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注意掌握其发言的要点,并作出恰当的评价;(3)学会质疑,不人云亦云,有疑问要敢于提出质疑;(4)学会调整和保留自己观点,学会接纳别人合理的建议;(5)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作总结性发言;(6)学会反思,在小组讨论时,反思自己的表现如何?是否能准确地提出问题?是否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真正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不但能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还能结合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但能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还能对于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四、交流共享
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掌握他们讨论的内容,并对他们讨论的结果作出恰当的判断。讨论结束后,让讨论得比较深入,对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的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后由其他各组推选代表发言,对其观点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争辩。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争辩,学生交流了思想和认识,对学习的内容有理解更加深刻。
五、教师评价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总结了课文的内容和讨论交流的结果,然后对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合作小组的集体和个人等作出适度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以激励为主,尽可能更多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各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作出适度评点,鼓励他们在下次合作学习更好地表现自己,争取优异的成绩。最后,对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
总之,在形象、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共享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交流意识;教师适度的评价和奖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方面能有效地使学生由学习的客体转变为学习的主体,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达到课堂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