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
着市场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协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瓶颈和困难。如何更好地把握时代机遇、适应时代需要,成为商协会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201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等主办的全国商协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经验分享与项目交流展示大会在广州举行,《经济》杂志社受邀成为唯一一家媒体类协办单位。来自全国的数百位商协会领袖、政界领导、商界精英及权威商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商会市场化的机遇与挑战”。
全国商协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以“商会市场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分为创新篇、合作篇、服务篇、专题分论坛和全国商协会合作研讨会5个部分,深入探讨中国商协会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论坛旨在为国内外商协会提供一个经验交流、合作共赢、共同探讨商协会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设的平台。同时为提升商协会服务能力、推动商协会创新发展、促进商协会与企业间互动交流开辟新道路。
论坛期间,《经济》采访了多位商会会长。
商会危机:不转型也会面临死亡
近几年来,中国商协会数量非常之多,竞争进入白热化。广东省高科技产业商会执行会长王理宗认为,中国企业在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商会协会如果不转型升级,结果也是死路一条。开始热热闹闹风光无限,两三年之后灰飞烟灭。他在接受《经济》采访时指出,80%以上的商协会依赖传统的商业模式并采用会费制生存,缺人才、缺资金、缺创意等因素成为商会危机的诱因。“将来,商会会费式的生存模式将日益减少,靠会费生存的组织将濒临死亡,取而代之的是能提供更多有特色公共服务的商协会。现在商协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会费收入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三分之一由政府提供购买服务,另有三分之一靠崭新的服务创收。”
王理宗建议,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商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织网”,用信息、情感、信用、战略、文化来编织资源网络。
周德文是著名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他被温家宝称为“你系统地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困难的政策建议,你是温州最有权威的发言人。”
周德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怎么帮助企业解救危机,商协会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他说,危机有各种各样的征兆,具有结构性,并不属于周期性危机,只要我们积极应对,都会得到解决。他认为,危机出现后,企业家不要跑路更不要自杀,除了学会自身努力自救以外,要去借助社会力量,借助商协会进行诊断,采取正确的战略和应对方法,这样就一定能够解救危机。
商会要缔结命运共同体
艰难时期,企业发展需要抱团突围,同样,商协会的壮大也需要实行抱团发展,商协会集团化发展成为与会者们交流的一大话题。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刘萌在论坛期间介绍说,正以“三创’精神打造全球商会集团,即“战略创造、组织创新和合伙创业”的“三创”理念是新型商会的灵魂,“跨区域、跨国家和跨企业”是新商会的颠覆性打法,以“共赢主义”作为核心理念,从满足会员企业“需求”到满足“追求”,实现商会在全球发展起来的愿景。这一突破常规的做法让与会者耳目一新。
2014年以来,该商会同步启动纽约、旧金山、亚特兰大、香港长江国际商会的筹建。未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长江国际商会,将共用一个名字,共建一个组织,共享一个平台。
长江国际商会目前在海外成立了20家国际商会,在国内的9省2市创建了11家国际商会,共计31家同名的国际商会,形成了中国第一家商会集团。“在模式上有一个探索,叫商会集团,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跨界别、跨国家、跨行业甚至跨领域这样一个产业集群。”刘萌给未来的商会做了这样的一个定位。
“我们寻找3+1,即为每一个商会寻找一个牛人担任会长,寻找一个金主当副会长或者执行会长,寻找一个能人担任秘书长,还要寻找一个商会作为联盟。”刘萌把这种打法归结为是一种企业革命的打法。“就像用做企业的方式来做商会,用干革命的精神来干商会,我们要向当年共产主义在全球传播一样,把共赢主义拓展到全球,坚守一种共赢的理念。”最后,他希望把商会不仅变成利益的共同体,更是精神的共同体,还是命运的共同体。这是他们的追求。
首家商会学院诞生
据统计,2014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0.6万多家。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商协会就有10万多家。目前,商协会缺乏服务能力是造成其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人才。在商协会高达1200万名从业人员当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大部分是边学边干,属于业余“选手”。
“行业亟需专业人才,从业素养亟需职业化。”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创业学院院长张耀辉在会上宣布,中国首家商会学院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正式成立。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展商会研究的机构,积累了大量华商管理案例和商会的管理案例。张耀辉认为,对社会治理而言,商会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式,而培养商会领导则成为提升商会的根本。
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认为,商会学院的揭牌创立,意义深远,将为商协会从业者提供在职的专业化培训,为广大商业协会输送专业化、职业化人才,从而将开创中国商协会人才培养教育的全新模式。
商会论道,敞开办栏
《经济》杂志与商会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杂志在海内外各大商协会组织中拥有大量阅读人群,去年开设了“商会论道”新闻专栏,栏目采用与商会、商会会员企业共建的形式,关注商协会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与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政会关系、会企关系,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商会经济”健康发展,体现了媒体的一种社会责任。
论坛举行期间,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获准成为《经济》杂志社“商会论道”栏目新闻采集联络点,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和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顾问、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蒋健才获聘成为栏目顾问。
着市场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商协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瓶颈和困难。如何更好地把握时代机遇、适应时代需要,成为商协会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课题。2015年12月由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等主办的全国商协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经验分享与项目交流展示大会在广州举行,《经济》杂志社受邀成为唯一一家媒体类协办单位。来自全国的数百位商协会领袖、政界领导、商界精英及权威商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商会市场化的机遇与挑战”。
全国商协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以“商会市场化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分为创新篇、合作篇、服务篇、专题分论坛和全国商协会合作研讨会5个部分,深入探讨中国商协会未来发展趋势。本次论坛旨在为国内外商协会提供一个经验交流、合作共赢、共同探讨商协会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设的平台。同时为提升商协会服务能力、推动商协会创新发展、促进商协会与企业间互动交流开辟新道路。
论坛期间,《经济》采访了多位商会会长。
商会危机:不转型也会面临死亡
近几年来,中国商协会数量非常之多,竞争进入白热化。广东省高科技产业商会执行会长王理宗认为,中国企业在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商会协会如果不转型升级,结果也是死路一条。开始热热闹闹风光无限,两三年之后灰飞烟灭。他在接受《经济》采访时指出,80%以上的商协会依赖传统的商业模式并采用会费制生存,缺人才、缺资金、缺创意等因素成为商会危机的诱因。“将来,商会会费式的生存模式将日益减少,靠会费生存的组织将濒临死亡,取而代之的是能提供更多有特色公共服务的商协会。现在商协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会费收入控制在三分之一以内,三分之一由政府提供购买服务,另有三分之一靠崭新的服务创收。”
王理宗建议,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商会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织网”,用信息、情感、信用、战略、文化来编织资源网络。
周德文是著名经济学家、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他被温家宝称为“你系统地提出了解决中小企业困难的政策建议,你是温州最有权威的发言人。”
周德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怎么帮助企业解救危机,商协会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他说,危机有各种各样的征兆,具有结构性,并不属于周期性危机,只要我们积极应对,都会得到解决。他认为,危机出现后,企业家不要跑路更不要自杀,除了学会自身努力自救以外,要去借助社会力量,借助商协会进行诊断,采取正确的战略和应对方法,这样就一定能够解救危机。
商会要缔结命运共同体
艰难时期,企业发展需要抱团突围,同样,商协会的壮大也需要实行抱团发展,商协会集团化发展成为与会者们交流的一大话题。长江国际商会执行会长刘萌在论坛期间介绍说,正以“三创’精神打造全球商会集团,即“战略创造、组织创新和合伙创业”的“三创”理念是新型商会的灵魂,“跨区域、跨国家和跨企业”是新商会的颠覆性打法,以“共赢主义”作为核心理念,从满足会员企业“需求”到满足“追求”,实现商会在全球发展起来的愿景。这一突破常规的做法让与会者耳目一新。
2014年以来,该商会同步启动纽约、旧金山、亚特兰大、香港长江国际商会的筹建。未来,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长江国际商会,将共用一个名字,共建一个组织,共享一个平台。
长江国际商会目前在海外成立了20家国际商会,在国内的9省2市创建了11家国际商会,共计31家同名的国际商会,形成了中国第一家商会集团。“在模式上有一个探索,叫商会集团,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跨界别、跨国家、跨行业甚至跨领域这样一个产业集群。”刘萌给未来的商会做了这样的一个定位。
“我们寻找3+1,即为每一个商会寻找一个牛人担任会长,寻找一个金主当副会长或者执行会长,寻找一个能人担任秘书长,还要寻找一个商会作为联盟。”刘萌把这种打法归结为是一种企业革命的打法。“就像用做企业的方式来做商会,用干革命的精神来干商会,我们要向当年共产主义在全球传播一样,把共赢主义拓展到全球,坚守一种共赢的理念。”最后,他希望把商会不仅变成利益的共同体,更是精神的共同体,还是命运的共同体。这是他们的追求。
首家商会学院诞生
据统计,2014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60.6万多家。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商协会就有10万多家。目前,商协会缺乏服务能力是造成其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人才。在商协会高达1200万名从业人员当中,几乎没有一个是科班出身,大部分是边学边干,属于业余“选手”。
“行业亟需专业人才,从业素养亟需职业化。”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创业学院院长张耀辉在会上宣布,中国首家商会学院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正式成立。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是国内较早开展商会研究的机构,积累了大量华商管理案例和商会的管理案例。张耀辉认为,对社会治理而言,商会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式,而培养商会领导则成为提升商会的根本。
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认为,商会学院的揭牌创立,意义深远,将为商协会从业者提供在职的专业化培训,为广大商业协会输送专业化、职业化人才,从而将开创中国商协会人才培养教育的全新模式。
商会论道,敞开办栏
《经济》杂志与商会组织有着紧密的联系,杂志在海内外各大商协会组织中拥有大量阅读人群,去年开设了“商会论道”新闻专栏,栏目采用与商会、商会会员企业共建的形式,关注商协会的制度建设、能力建设与品牌建设,积极探索政会关系、会企关系,广泛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商会经济”健康发展,体现了媒体的一种社会责任。
论坛举行期间,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获准成为《经济》杂志社“商会论道”栏目新闻采集联络点,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和中国商协会服务工作委员会顾问、广东省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蒋健才获聘成为栏目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