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月11日第12版,《中国会计报》刊登了记者骆伟琼撰写的题为《会计毕业生不会做分录,谁之过?》的报道,文中说:“部分会计人认为|毕业生会做会计分录,不一定代表精通实务,财务会计教育不应该过分强调做会计分录。”诚然,“会做会计分录,不一定代表精通实务”,但不会做会计分录,不知借贷复式记账原理和方法,不知该用什么会计科目、该记什么方向,就能或者就有可能“代表精通实务”吗?再则,何谓“精通业务”?慢说是刚要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就是从业多年的会计职业者,也难说自己“精通业务”,所谓“精通”永远是相对的。“不应该过分强调做会计分录”,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会做会计分录。再则,何谓“过分强调做会计分录”?“过分”与“不过分”如何界定?
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这应该是会计学历教育必须要求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不应是文章所写:“大学会计教育不应该是会计的职业培训,大学提供给学生的是系统知识和初步的技能。”大学会计教育当然不应该是会计的职业培训,但会计的职业培训内容难道就是讲授做会计分录之类的基础教育吗?大学提供给学生的会计系统知识和初步的技能就不包括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能够做会计分录吗?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固然重要而且较为复杂,也有一定难度,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尤其是高学历层次的会计教育。目前各国的会计准则也都是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范,而没有对会计记录做出统一规范。这是发达国家从制定会计准则伊始就形成的“惯例”,也算是留给世界各国制定会计准则的一个“惯例”。可能是因为会计记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个“技术活”,但它也是整个会计处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会计的基础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会计记录不可能是无师自通。在目前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在会计记录环节,要正确处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即既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又要符合税法的要求如在企业合并(重组)中,初始投资成本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如何确认、如何记录,一般性税务处理与特殊性税务处理如何界定?在会计记录符合财务会计要求而不符合纳税要求时,如何进行纳税调整,该不该做备查记录?企业中哪些涉税事项需要做备查记录?这些不应该是“大学提供给学生的系统知识和初步技能”吗?
如果会计确认、计量不正确,会计记录不可能正确:但会计确认、计量正确,并不意味着会计记录自然也会正确。如果说高质量的会计记录,不一定必然会产生高质量的会计报告(报表);但低质量的会计记录、错误的会计记录,肯定不会产生高质量的会计报告。
君不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版本的《会计制度》中,会计确认、计量可以没有(可以被税法、财务制度拿走),会计记录却是不可缺少,说明会计记录才是会计(存在)的核心内容,体现会计的核心价值。试问,如果没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记录,会计何在?
在各国发掘的考古文献中,能够证明会计产生和存在的,都以会计记录为凭,哪怕是最原始的记录方式和方法。在最早的会计著作中,大多也是对会计记录的阐述。1494年出版的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和比例概要》,尤其是其中的第三篇“计算与记录要论”(后人通称“簿记论”),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系统论述复式簿记原理及其运用方法的经典著作。
有人说,人类的文明是从围墙开始的。我们则可以说,“会计的起源,实际上是书 面记录的起源。”也就是说,会计最先只有会计记录,或者说,会计始于(不同方式、方法的)会计记录。即使在目前,对大多数会计实务工作者来说,他们大量的时间可 能都是在进行“会计记录”;会计记录(账簿) 对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监督部门、中介机构更是不可或缺。
绵绵千年会计史,凭借的就是会计记 录。会计记录是会计人留下的印迹,会计 记录是会计人难忘的历程,会计记录凝聚 的是会计人对会计的浓浓情结。
会计记录有规则、有方法,会计交易
事项有简单、有复杂,需要老师认真讲授,需要学生用心去学;需要会计人员长期的经验积累,更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高度责任心。
大学会计教育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层次的会计毕业生,当然应该有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不能用统一的衡量和评价标准。但不论哪个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都不应该轻视或忽视对会计记录知识的掌握,不能厚此薄彼,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至于掌握的度,当然是有差异的。如果你是高层次的会计毕业生或高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根据分工你可能不做具体的会计记录工作,但你不能不会或不懂会计记录,更不能以不会或不懂“为荣”、“为高”、“为傲”。
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这应该是会计学历教育必须要求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不应是文章所写:“大学会计教育不应该是会计的职业培训,大学提供给学生的是系统知识和初步的技能。”大学会计教育当然不应该是会计的职业培训,但会计的职业培训内容难道就是讲授做会计分录之类的基础教育吗?大学提供给学生的会计系统知识和初步的技能就不包括掌握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能够做会计分录吗?
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固然重要而且较为复杂,也有一定难度,会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尤其是高学历层次的会计教育。目前各国的会计准则也都是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规范,而没有对会计记录做出统一规范。这是发达国家从制定会计准则伊始就形成的“惯例”,也算是留给世界各国制定会计准则的一个“惯例”。可能是因为会计记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是个“技术活”,但它也是整个会计处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会计的基础知识。对大多数人来说,会计记录不可能是无师自通。在目前我国税法与会计准则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在会计记录环节,要正确处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即既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又要符合税法的要求如在企业合并(重组)中,初始投资成本与计税基础的差异如何确认、如何记录,一般性税务处理与特殊性税务处理如何界定?在会计记录符合财务会计要求而不符合纳税要求时,如何进行纳税调整,该不该做备查记录?企业中哪些涉税事项需要做备查记录?这些不应该是“大学提供给学生的系统知识和初步技能”吗?
如果会计确认、计量不正确,会计记录不可能正确:但会计确认、计量正确,并不意味着会计记录自然也会正确。如果说高质量的会计记录,不一定必然会产生高质量的会计报告(报表);但低质量的会计记录、错误的会计记录,肯定不会产生高质量的会计报告。
君不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版本的《会计制度》中,会计确认、计量可以没有(可以被税法、财务制度拿走),会计记录却是不可缺少,说明会计记录才是会计(存在)的核心内容,体现会计的核心价值。试问,如果没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记录,会计何在?
在各国发掘的考古文献中,能够证明会计产生和存在的,都以会计记录为凭,哪怕是最原始的记录方式和方法。在最早的会计著作中,大多也是对会计记录的阐述。1494年出版的卢卡帕乔利的《算术、几何、比和比例概要》,尤其是其中的第三篇“计算与记录要论”(后人通称“簿记论”),是世界公认的第一部系统论述复式簿记原理及其运用方法的经典著作。
有人说,人类的文明是从围墙开始的。我们则可以说,“会计的起源,实际上是书 面记录的起源。”也就是说,会计最先只有会计记录,或者说,会计始于(不同方式、方法的)会计记录。即使在目前,对大多数会计实务工作者来说,他们大量的时间可 能都是在进行“会计记录”;会计记录(账簿) 对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监督部门、中介机构更是不可或缺。
绵绵千年会计史,凭借的就是会计记 录。会计记录是会计人留下的印迹,会计 记录是会计人难忘的历程,会计记录凝聚 的是会计人对会计的浓浓情结。
会计记录有规则、有方法,会计交易
事项有简单、有复杂,需要老师认真讲授,需要学生用心去学;需要会计人员长期的经验积累,更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高度责任心。
大学会计教育有专科、本科、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层次的会计毕业生,当然应该有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要求不能用统一的衡量和评价标准。但不论哪个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都不应该轻视或忽视对会计记录知识的掌握,不能厚此薄彼,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至于掌握的度,当然是有差异的。如果你是高层次的会计毕业生或高层次的会计从业人员,根据分工你可能不做具体的会计记录工作,但你不能不会或不懂会计记录,更不能以不会或不懂“为荣”、“为高”、“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