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植物与山石的搭配是从古到今人们惯用的方式,但搭配模式的不同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植物的种类和山石的种类对搭配效果也会有明显的差异。文章主要探讨园林植物与山石的配置,使园林艺术达到更高的境界,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园林植物;山石;配置
前言
在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与山石结合成就一幅诗情画意的画面。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1、植物景观配置的原则
1.1 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构图时物体之间的平衡关系,稳定则是在立面上中心下移的重量感,二者截然不同却相互紧密联系,这一点在私家园林叠山艺术上体现的极为明显。如网师园的池山,山体和周圍选择种植了与山体体量、质感和色彩相均衡搭配的植物,整体构图极为稳定;在苏州园林一些自然式的道路两旁,如果一边种植数量较多、体量较小的花灌木,另一边则种植体量较大的乔木,以追求自然的平衡感和稳定感。
1.2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主要通过植物的色彩、体量、线条等在构图上形成的反差,引起注意的同时达到突出主景的目的。但在对苏州怡园画舫斋、小山丛桂轩后的绿墙、小桥、黄石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要素进行对比的时候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调和,不要显得太突兀,最好能给人以舒适、轻松的感受。如网师园以“小山丛桂轩”前后小院与山石、山石与水体、建筑与植物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采用了类似的色调和风格,宛如一幅山林画卷,含蓄而优美,引人入胜。
1.3 韵律与节奏
在园林中,节奏是韵律的基础,有规律的景观变化就会产生节奏,而后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如皇家园林中的列植松柏就是节奏和韵律结合的典范,彰显了皇家的威严;绿漪亭河边列植的柳树与碧桃,配以翠竹,千姿百态,都具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感。
2、植物与山石
我国在西汉初期就有了叠石造山之法,经过东汉、到唐、宋的发展,直至明清时叠石技艺日趋精湛,达到顶峰。山石因其具有韵律美、意境美和形式美而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山石即可以划分园林空间,又能够增加院内恬静的气氛和降尘降温的作用,在我国传统造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有“无石不园”的说法。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威严宏伟的皇家园林还是清新秀雅的江南私家园林均有山石与植物结合配置的秀美景观。
叠石造山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确定山的位置、大小和高度后再进行植物配置,选择花木宜少而精,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如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狮子林,东部的假山区配以古柏和白皮松,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和银杏为主,花木点缀其间,有收有放,错落有致。尤其是山间一株六百年的银杏,树干粗大,盘根错节于石隙之间,遮天蔽日,成为狮子林中一处美景,不愧为我国古典园林植物与山石结合配置的典范。以植物为主、山石为辅的配置形式来营造园中返朴归真、自然野趣的园林意境,是植物与山石结合配置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以山石为主、植物为辅的配置形式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也较为常见,如苏州留园中以“瘦、皱、漏、透”而闻名于世的冠云峰,芭蕉、石榴、构祀、南天竹等灌木围绕其间,前植的低矮草花也不会阻挡游人视线,驻足或漫步其间,但见湖石石巅高耸,四展如冠,玲珑清秀,点缀其间的花草松竹则更显峰的秀美雄伟。与其说冠云是一枝独秀,不如说在这些绿色的背景和前景鲜艳的暖色衬托下它早已经和这些植物共同成了留园的象征。
3、山石与植物造景的定义
石造景俗称“假山”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它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山石造景师法于自然,除了兼备自然山石的形神外,还可以具有传情的作用,如《园冶》中提到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山石造景是指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借鉴中国山水诗和画的原理,通过对土和石等材料进行加工堆叠,提炼和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自然山和石形态美的一中景观营造方式。
在园林山石造景中有众多的石材可供选择,主要有太湖石、黄石、英石三种,另外还有昆山石、灵璧石、散兵石、锦川石、笋石、钟乳石等。就传统的选石标准来说,追求透、漏、瘦、皱、丑、透,即多孔洞而玲珑剔透、漏,即有坑有洼、轮廓丰富、瘦、即细长苗条、鹤立当空、孤峙无依、皱!即纹理明晰,起伏多姿,呈分化状态、清丑的石峰则颇具气势,能创造出苍劲古朴的意境,引人遐想。现代园林选石已拓宽了思路,造景选石宜就地取材,应该是石堪堆最有地方特色的石材也最为可取,除了自然山石、水泥、钢条等材料也用于构筑现代园林山石景观。另外,选石还要根据石材的特点而定,在堆叠假山时,应尽量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石质材料的颜色、形态、硬度等各种物理属性,准确把握置石的环境,从整体出发!以少胜多,使山石与环境相融洽,形成自然和谐之美。
4、山石与植物造景在园林中的地位
山石造景是中国造园的根基,若要成为一个成功造园家必将从山石造景起步,造园要素中,花木池鱼为天然,屋宇建筑为人工,惟叠石造山是天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哲人“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中国美学精神的最好体现,从理论上说,没有山石造景也是可以成园的,亦如中国画除了山水还有花鸟和人物画一样。但在实践上,无论中国的皇家造园还是私家建园,却没有哪一家少得了山石造景的。“无园不山”用山石造景的方法创造山水园林成了中国园林的一大特性。关键自古评价园林,关键看是否能巧取山水而剪裁,也就是说山石造景是否成功。对此,明代邹迪光颇有见解,他在无锡惠山旁造有“愚公谷”(俗称邹园)与寄畅园齐名,有人评邹园“亭榭最佳,树次之,山次之,水又次之”邹迪光却认为说这种话的人是“不善窥园者”。
山石造景也是早期园林专著《园冶》的核心内容,书中提到要善于把自然的水引到园林,作成天沟,从假山上泛漫而成瀑布,更将“人作”与“天开”之说延展为“假”与“真”的对比,在讨论掇山的原则时,计成写道:“有真为假,作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意思是,应以真山之境来堆掇假山,以此完成的山石造景,应有如真山一般;设计有赖自然之思,完成则全赖人力,构成山石造景的组件,其实还是从自然世界的“山”与“水”中取得。因此,山石造景作为造园的重要元素,只是相对于真山的一种替代,其组件仍旧取之于自然,在计成看来,作为最高的审美指导原则,山石造景不但取之自然。同时,以此所造之园是否能够“宛如天开”仍须取决于“好事者”是否“殊有识鉴”言下之意,即是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石与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在现代,山石造景作为环境景观构成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景观设计水平,理学和行为心理学进行分析,在充分利用场地的环境条件下,确定山石的体量、艺术风格和布局,充分考虑游人路线的设置,结合现代点、线、面的构图技巧来安排,运用山石营造的有关手法更好地渲染和烘托主题,达到丰富和增加环境景观内涵的效果。为此,在山石造景的设计时,造景的目的明确、格局谨严、手法冼炼、寓浓于淡、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在处理景观和场地的关系上要高低起伏、顾盼呼应、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层次丰富;在山石造景的处理手法上则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比例合宜、假中见真。
结束语
山石为园林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灵性,中国园林假山艺术和山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被赋予自然灵性物质,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山石造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园林的内涵。因而,山石造景在现代园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魏菲宇.中国园林置石掇山设计理发论[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9.
[2]张杰.现代园林置石理法与应用研究——以泰山石为例[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关键词:园林植物;山石;配置
前言
在景观设计中园林植物与山石结合成就一幅诗情画意的画面。应该是与时代精神息息相关的艺术品,它们吸收了历史的精神,但决不模仿固有的风格。它们符合科学的原则,反映了社会的需要、技术的发展、新的美学观念和价值取向。
1、植物景观配置的原则
1.1 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构图时物体之间的平衡关系,稳定则是在立面上中心下移的重量感,二者截然不同却相互紧密联系,这一点在私家园林叠山艺术上体现的极为明显。如网师园的池山,山体和周圍选择种植了与山体体量、质感和色彩相均衡搭配的植物,整体构图极为稳定;在苏州园林一些自然式的道路两旁,如果一边种植数量较多、体量较小的花灌木,另一边则种植体量较大的乔木,以追求自然的平衡感和稳定感。
1.2 对比与调和
对比主要通过植物的色彩、体量、线条等在构图上形成的反差,引起注意的同时达到突出主景的目的。但在对苏州怡园画舫斋、小山丛桂轩后的绿墙、小桥、黄石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要素进行对比的时候也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调和,不要显得太突兀,最好能给人以舒适、轻松的感受。如网师园以“小山丛桂轩”前后小院与山石、山石与水体、建筑与植物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也采用了类似的色调和风格,宛如一幅山林画卷,含蓄而优美,引人入胜。
1.3 韵律与节奏
在园林中,节奏是韵律的基础,有规律的景观变化就会产生节奏,而后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如皇家园林中的列植松柏就是节奏和韵律结合的典范,彰显了皇家的威严;绿漪亭河边列植的柳树与碧桃,配以翠竹,千姿百态,都具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感。
2、植物与山石
我国在西汉初期就有了叠石造山之法,经过东汉、到唐、宋的发展,直至明清时叠石技艺日趋精湛,达到顶峰。山石因其具有韵律美、意境美和形式美而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山石即可以划分园林空间,又能够增加院内恬静的气氛和降尘降温的作用,在我国传统造园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甚至有“无石不园”的说法。中国古典园林中无论是北方威严宏伟的皇家园林还是清新秀雅的江南私家园林均有山石与植物结合配置的秀美景观。
叠石造山必须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确定山的位置、大小和高度后再进行植物配置,选择花木宜少而精,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如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狮子林,东部的假山区配以古柏和白皮松,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梅、竹和银杏为主,花木点缀其间,有收有放,错落有致。尤其是山间一株六百年的银杏,树干粗大,盘根错节于石隙之间,遮天蔽日,成为狮子林中一处美景,不愧为我国古典园林植物与山石结合配置的典范。以植物为主、山石为辅的配置形式来营造园中返朴归真、自然野趣的园林意境,是植物与山石结合配置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以山石为主、植物为辅的配置形式在我国古典园林中也较为常见,如苏州留园中以“瘦、皱、漏、透”而闻名于世的冠云峰,芭蕉、石榴、构祀、南天竹等灌木围绕其间,前植的低矮草花也不会阻挡游人视线,驻足或漫步其间,但见湖石石巅高耸,四展如冠,玲珑清秀,点缀其间的花草松竹则更显峰的秀美雄伟。与其说冠云是一枝独秀,不如说在这些绿色的背景和前景鲜艳的暖色衬托下它早已经和这些植物共同成了留园的象征。
3、山石与植物造景的定义
石造景俗称“假山”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它凝聚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山石造景师法于自然,除了兼备自然山石的形神外,还可以具有传情的作用,如《园冶》中提到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山石造景是指在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借鉴中国山水诗和画的原理,通过对土和石等材料进行加工堆叠,提炼和创造出更加符合人们审美需求的自然山和石形态美的一中景观营造方式。
在园林山石造景中有众多的石材可供选择,主要有太湖石、黄石、英石三种,另外还有昆山石、灵璧石、散兵石、锦川石、笋石、钟乳石等。就传统的选石标准来说,追求透、漏、瘦、皱、丑、透,即多孔洞而玲珑剔透、漏,即有坑有洼、轮廓丰富、瘦、即细长苗条、鹤立当空、孤峙无依、皱!即纹理明晰,起伏多姿,呈分化状态、清丑的石峰则颇具气势,能创造出苍劲古朴的意境,引人遐想。现代园林选石已拓宽了思路,造景选石宜就地取材,应该是石堪堆最有地方特色的石材也最为可取,除了自然山石、水泥、钢条等材料也用于构筑现代园林山石景观。另外,选石还要根据石材的特点而定,在堆叠假山时,应尽量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石质材料的颜色、形态、硬度等各种物理属性,准确把握置石的环境,从整体出发!以少胜多,使山石与环境相融洽,形成自然和谐之美。
4、山石与植物造景在园林中的地位
山石造景是中国造园的根基,若要成为一个成功造园家必将从山石造景起步,造园要素中,花木池鱼为天然,屋宇建筑为人工,惟叠石造山是天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哲人“天人合一”思想的最好体现,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中国美学精神的最好体现,从理论上说,没有山石造景也是可以成园的,亦如中国画除了山水还有花鸟和人物画一样。但在实践上,无论中国的皇家造园还是私家建园,却没有哪一家少得了山石造景的。“无园不山”用山石造景的方法创造山水园林成了中国园林的一大特性。关键自古评价园林,关键看是否能巧取山水而剪裁,也就是说山石造景是否成功。对此,明代邹迪光颇有见解,他在无锡惠山旁造有“愚公谷”(俗称邹园)与寄畅园齐名,有人评邹园“亭榭最佳,树次之,山次之,水又次之”邹迪光却认为说这种话的人是“不善窥园者”。
山石造景也是早期园林专著《园冶》的核心内容,书中提到要善于把自然的水引到园林,作成天沟,从假山上泛漫而成瀑布,更将“人作”与“天开”之说延展为“假”与“真”的对比,在讨论掇山的原则时,计成写道:“有真为假,作假成真;稍动天机,全叨人力”。意思是,应以真山之境来堆掇假山,以此完成的山石造景,应有如真山一般;设计有赖自然之思,完成则全赖人力,构成山石造景的组件,其实还是从自然世界的“山”与“水”中取得。因此,山石造景作为造园的重要元素,只是相对于真山的一种替代,其组件仍旧取之于自然,在计成看来,作为最高的审美指导原则,山石造景不但取之自然。同时,以此所造之园是否能够“宛如天开”仍须取决于“好事者”是否“殊有识鉴”言下之意,即是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石与植物造景艺术手法
在现代,山石造景作为环境景观构成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景观设计水平,理学和行为心理学进行分析,在充分利用场地的环境条件下,确定山石的体量、艺术风格和布局,充分考虑游人路线的设置,结合现代点、线、面的构图技巧来安排,运用山石营造的有关手法更好地渲染和烘托主题,达到丰富和增加环境景观内涵的效果。为此,在山石造景的设计时,造景的目的明确、格局谨严、手法冼炼、寓浓于淡、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在处理景观和场地的关系上要高低起伏、顾盼呼应、疏密有致、虚实相间、层次丰富;在山石造景的处理手法上则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比例合宜、假中见真。
结束语
山石为园林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和灵性,中国园林假山艺术和山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一种被赋予自然灵性物质,越来越被人们所青睐。山石造景不仅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而且能陶冶情操,给人们无穷的精神享受。石玲珑剔透,有远古之意!石如抽象雕塑,有现代之感,千姿百态的置石,丰富了园林的内涵。因而,山石造景在现代园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魏菲宇.中国园林置石掇山设计理发论[D]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9.
[2]张杰.现代园林置石理法与应用研究——以泰山石为例[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