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用对比的方法来开展教学的特点,即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探究;实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并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课本中的实验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操作该节课内容中所有的化学实验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对比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学生实验探究获得两种钠盐的色态、溶解性、碱性、和热稳定性知识之后,再进行教师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得出两种钠盐的其他性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探究、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六、教学用品:
实验药品: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酚酞试液、盐酸、石灰水、BaCl2溶液等;
实验仪器:药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七、教学过程
【引课】以生活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入手,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兴趣。
【新课】
探究实验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其溶液的酸碱性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其溶液的酸碱性
2、巡堂,观看学生实验,回答学生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3、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
1、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分别加入半药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各自的颜色和状态并填写下表:
(2)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入3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底部并填写下表:
(3)继续向试管内加入2滴管,用力振荡,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4)分别向盛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结论:溶解性:Na2CO3>NaHCO3 溶液碱性:Na2CO3>NaHCO3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状态、水溶性等物理性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且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要强于碳酸氢钠溶液。
探究实验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如何来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2、指导学生实验。
3、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探究。
取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约半小匙)分别置于两支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结论: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演示实验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教师活动:进行实验演示。
在装有小半药匙Na2CO3和NaHCO3的两个试管中同时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结论:NaHCO3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Na2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更快;反应的生成物与盐酸的量有关。
演示实验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BaCl2溶液的反应
教师活动:进行实验演示。
向装有Na2CO3和NaHCO3稀溶液的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管等浓度的BaCl2溶液,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能与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钙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掌握鉴别Na2CO3和NaHCO3稀溶液的方法。
性质推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碱的反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推测
学生活动:推测猜想,得出结论
性质推测:碳酸钠溶液和CO2的反应
教师活动:通过初中学过的CaCO3与H2O和CO2的反应推测碳酸钠溶液和CO2的反应
学生活动:推测猜想,得出结论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用对比的方法来开展教学的特点,即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探究;实验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并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课本中的实验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操作该节课内容中所有的化学实验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对比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学生实验探究获得两种钠盐的色态、溶解性、碱性、和热稳定性知识之后,再进行教师演示实验和引导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迁移,从而得出两种钠盐的其他性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探究、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心和求知欲;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研究中体会合作、互助的重要性;鼓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学习方法的引导。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六、教学用品:
实验药品: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酚酞试液、盐酸、石灰水、BaCl2溶液等;
实验仪器:药匙、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等。
七、教学过程
【引课】以生活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入手,提出疑问,引发学生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兴趣。
【新课】
探究实验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其溶液的酸碱性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其溶液的酸碱性
2、巡堂,观看学生实验,回答学生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3、实验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
1、进行实验探究。
(1)在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分别加入半药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观察各自的颜色和状态并填写下表:
(2)分别向上述两支试管中滴入3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底部并填写下表:
(3)继续向试管内加入2滴管,用力振荡,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4)分别向盛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结论:溶解性:Na2CO3>NaHCO3 溶液碱性:Na2CO3>NaHCO3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状态、水溶性等物理性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且相同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碱性要强于碳酸氢钠溶液。
探究实验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教师活动:
1、提出问题:如何来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2、指导学生实验。
3、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探究。
取等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约半小匙)分别置于两支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结论: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易分解。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演示实验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
教师活动:进行实验演示。
在装有小半药匙Na2CO3和NaHCO3的两个试管中同时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结论:NaHCO3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Na2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认识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速率更快;反应的生成物与盐酸的量有关。
演示实验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BaCl2溶液的反应
教师活动:进行实验演示。
向装有Na2CO3和NaHCO3稀溶液的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管等浓度的BaCl2溶液,观察现象并填写下表。
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能与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钙盐)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掌握鉴别Na2CO3和NaHCO3稀溶液的方法。
性质推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与碱的反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推测
学生活动:推测猜想,得出结论
性质推测:碳酸钠溶液和CO2的反应
教师活动:通过初中学过的CaCO3与H2O和CO2的反应推测碳酸钠溶液和CO2的反应
学生活动:推测猜想,得出结论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核心、以小组为单位,用对比的方法来开展教学的特点,即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