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6年,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今天,人工智能已成为现实,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在此次大会上,智能化场景的应用体验得到极大丰富,人工智能从过去看起来炫酷的展示走向务实,“阳春白雪”的AI技术富有了“烟火气”,人工智能落地开花,进入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阶段。
生活“智在”舒适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一批无人车、无人机等配送机器人正成为新的城市“逆行者”。美团展区展示了最新的无人机配送系统。在飞行过程中,无人机飞行高度120米以下,一次最多可以载3公斤货物,连续飞行时长可达20分钟。到达目的地后,无人机将在黄色的“社区配送站”房顶,放下快递包裹,顾客输入密码就可取货。工作人员介绍,在疫情期间,这款无人机配送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验,为封闭管理的小区建起一条物资配送的“空中通道”,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目前,无人机快递已在深圳多个小区投入使用,未来将推广至上海等各大城市。
在世博园旁的“AI赛道”区域内,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自动驾驶应用体验集中展示了国内自动驾驶全产业链成就和最高技术水平。本次参展企业超过20家,自动驾驶车辆总数超过40辆,展示内容主要包括静态展示、半封闭动态体验和开放道路应用体验三个方面。
无人驾驶汽车长什么样?小马智行提供的体验车辆在外观上与普通汽车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车顶的传感器,内饰上最显著的差异是多了无人驾驶汽车的动态显示屏,前排有一块显示屏,后排有两块显示屏,清晰、实时地显示着道路、周围的车辆以及行人动态,监测的区域范围很大,与现实环境完全一致,车辆大小、行人数量都分毫不差,给人以心安的感觉。
“在这次新冠疫情急需发现防控新药的关键时刻,AI技术在药物筛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郑劲平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健康高峰论坛上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促进了医疗服务模式、健康管理理念的改变。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家庭智能健康检测监测设备,能够实时动态监测健康数据,精准把握个人健康情况。不仅有利于加强疾病预防、提高慢病管理效率,也能提升公众的健康观念,节省全社会的医疗成本。
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还首发了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全新一代Walker X,这也是中国首款可商业化的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它身高130厘米,既能下象棋又能按摩。上下斜坡、楼梯都难不倒它,走上舞台还不忘转过身、抬起手与观众打招呼。
AI还能读懂甲骨文。在合合信息的展位,抽取一块龟甲放置在高清扫描仪下方,点击确认键,通过后台的技术提取,屏幕上就出现了“翻译”结果:“买它买它,白富美。”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些甲骨文的复刻来自学术支持单位安阳殷墟景区,目前这一技术尚处于内测阶段,也是首次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进行展示。
正如美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夏华夏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所说,经过60多年的发展,伴随着今年以来业界开始不断地提倡AI新基建,这已经从侧面反映出AI已经到了落地并且成为通用基础设施的阶段了。
“数智”金融加速
如今,数字人民币在多个城市试点,涵盖餐饮服务、生活缴费、购物消费、交通出行等多种消费场景。在数字人民币钱包设计方面,满足用户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别、多形态的差异化需求,确保数字钱包更加“平民化”。
此次大会也成为了数字人民币的舞台,传统金融机构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近10家银行作为参展商在展厅中设立数字人民币展区,展示数字人民币在多个场景的实际应用。
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就可以在建设银行的展台上喝到一杯咖啡,与此同时还能在虚拟的菜场里购买水果。交通银行的展台则成了一家堆满零食的便利店,一旁还有机器人咖啡吧和鲜榨橙汁机——这是数字人民币支付的体验区,可以用数字人民币钱包支付,甚至可以用一个卡通小挂件“碰一碰”完成购买。在浦发银行展馆内,浦惠座舱也是参观的“热门景点”。浦惠座舱将智能交互、生物识别、金融介质识别、票据鉴真、远程人工服务等技术融合在方寸之间,突破了传统银行的网点局限,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金融服务。
近年来,金融业纷纷加码科技研发投入。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银行信息科技投入的规模已经达到2078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5%。也是从2020年开始,银行金融科技战略开始走向纵深,开始在新兴技术的把控与应用上掌握主动权,并根据自身优势提出金融科技战略方向。而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高效化、便捷化早已深入到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科技之于金融注定成为一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交通银行党委委员钱斌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新时代·数智新金融”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上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但依然任重道远。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仍存在着通用性不够、可解释性不强、隐私安全等问题,丰富完善数据、算力、算法是当代人工智能技术取得进步的重要方式。面对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快速发展,要在科技向善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做创新的领跑者;以开放合作,共生共赢的姿态协同各参与方加速数字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要以数据平权的理念并借助新技术手段,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落实信息安全、信息保护。
城市“智理”领跑
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的东面,智慧河上AI们正忙得热火朝天,一艘外号“大白鲸”的无人驾驶水面清洁船顶着酷暑在进行水上作业。它搭载了AI视觉识别、机器人等技术,全程通过无人驾驶船自动巡航,自主识别水面漂浮垃圾,对水域漂浮的垃圾进行及时清理。
“我们的目標是在上海没有难办的事。”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国际AI城市论坛上,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这样表示。依靠人工智能,上海近年来在全国率先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更加智慧。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孟庆国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有非常大的空间。如果我们都能做得像企业使用问答机器人一样引入到政府里面来的话,不仅是对政府工作量的减轻,居民和企业办事也会更加便利。
人工智能辅以城市治理,让城市更有温度。
今年6月30日开始,建党百年主题光影秀在黄浦江两岸向市民开放,5天的时间有340万人次到黄浦江两岸,峰值客流达到了11.7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在一般天气下,外滩滨水区域客流量是在2000—5000人次区间,在有一些主题活动时,黄浦江滨江的客流量通常是在2万—5万人次。”在国际AI城市论坛上,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徐惠丽这样表示。“作为上海‘两张网’的另外一张网,城市运行一网统管通过后台线上线下的协同,通过高效处置一件事,让市民对管理是无感的,但是对城市的美好生活和城市的舒适度、安心度是有感的。”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用AI赋能数字政府建设,我们一直在思考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徐慧丽说,“我们感觉,其实上海用AI赋能城市运行管理背后的逻辑就是人民城市的理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希望通过AI的赋能,让我们的现代治理引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