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切腹是日本人独特的、世界上少有的自杀方法。是始于日本平安朝时期的一种自杀方式,流行于武士阶层。作为日本文化中一种独有的象征符号,外国人认为这是一种野蛮的自残行为,但日本人却认为是武士崇高而体面的死亡方式。它可以展现日本武士的尊严、勇敢、忠义与超脱生死的内心宁静。
关键词:日本文化;切腹;武士
日本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二战结束后,军国主义者难以接受战败的事实,切腹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说到切腹,据说早在永祚元年(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切开,然后用尖刀挑出内脏扔向官军。这是切腹的最早来源。后来,进入江户时代,社会统治相对安稳,为了殉死而切腹,以及作为刑罚的“詰腹”,逐渐占据主流。当时各阶层不断对切腹殉死进行美化、推崇,后来幕府虽然意识到其弊端并严令禁止,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扫除这种风气。也许是因为切腹过程漫长而痛苦,现在的日本人已经鲜有人采取这样的方法自杀。那么,过去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切腹”自杀呢?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切腹呢?笔者将主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浅显分析,以期从中可以窥探日本文化的特殊性。
一、日本武士切腹的起源
武士阶层不是日本有史以来就有的阶层,日本武士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切腹自杀的习俗。据史料记述,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切腹自杀的武士是源为朝(みなもとのためとも)(1139年(保延5年)-1177年(嘉应2年))。
为什么自杀不是上吊、跳河等其他方式而是切腹呢?对此日本著名作家新渡户稻造认为,日本武士之所以选择切腹是因为古代解剖学相信人类的灵魂和爱情等精神物质存在于腹部。勇敢地切开自己的腹部向人展示自己的忠肝烈胆而死,方能配上五十多崇高品德和高贵身份。新渡户稻造认为“日本人不会觉得切腹是野蛮的、令人厌恶的、招人嘲笑的,切腹是美德、伟大、安详的转化力量,令人叹为观止。”
二、日本武士切腹的方式
切腹对于武士而言,与其说是一种自杀方式,不如说是一套崇高庄严的仪式。最初切腹并没有特别繁琐的仪式,像藤原义就是在官军的围困下匆匆地切腹自杀。而到了后世,武士的切腹自杀就慢慢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繁琐的、庄严的模式。在日本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初期,切腹多采用“十字文”,就是从腹部左肋下方插进,横切值右下肋;再从下至上直切一刀,成为十字形,死法及其惨烈。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立刻死去,于是也有武士采用腹部横切一刀后立即向心窝刺进用力向下一拉形成十字形。
此外还有一文字、二文字等方式。切腹者明知这种死法在肉体上是极其痛苦的,但仍然会自始至终忍住剧痛不出一声。而且切腹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尸体只能向前倒下,否则会被认为十分失态而遭人耻笑;二、膝盖并拢不能岔开,否则有失修养;三、眼睛不能闭上,腹部切口也要干净利落。只有超脱生死、态度冷静、恪守礼仪的切腹自杀方式才能配得上武士的尊严。
虽然有医学专家质疑:“在刀锋到达内脏之前,人就会因极度的疼痛而昏厥”,但史料上却有这样的记载,由此可见武士的精神强度和耐力远超一般人。
到了近世,切腹作为武士的处刑方式得到了确立,切腹的固定模式也开始形成。切腹自杀的人被称为“切腹人(せっぷくにん)”,为了避免切腹人过度地承受极端的疼痛,幫助切腹人将其头砍下并递交检视官查看的人称为“介錯人(かいしゃくにん)”。介錯人一般是切腹人的亲友或是尊重他的敌方武士。往往由剑术高强的人担任。如果剑术不高则不能一刀利落地切断头颅,反而会加大切腹人的痛苦。介錯人往往还会委任正副两名,甚至个别情况下还有三个人。三个人的场合下一般将砍头的称为“大介錯”,将为切腹人端“四方”(一种摆放切腹短刀的木盘)的人称为“添介錯”或“助介錯”,还有一个清洗头颅并呈示于检视官的人称为“小介錯”
需要注意到是,切腹只限于武士阶层,“足軽”(普通步兵,一般是从农民当中征集而来的士兵)以下的人是没有资格切腹自杀的,平民百姓更是被严令禁止切腹自杀。
三、日本武士切腹的终结
古代日本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士、农、工、商,武士处于社会最上层,而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武士阶层逐渐没落。因为明治维新后很多下级武士失去领地和俸禄,并且他们也不会经商或者务农,不仅仅是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技巧,作为武士的尊严也不允许他们去做这些“低贱”的工作,所以这些下级武士成了“浪人”,即流浪武士。在花光所有积蓄以后,很多流浪武士会选择自杀,甚至会有武士去典当自己的武士刀,或者成为海盗。
切腹是何时从日本历史中消失的呢?主流观点认为:随着武士阶层的消亡而消亡的。明治维新以后,武士阶层慢慢衰落,切腹作为处刑制度也被取消。但是切腹自杀的思想却始终遗留在军人的头脑中。二战日本落败后很多右翼军人的自杀方式就是切腹。另外,明治维新以后切腹自杀的名人有:为明治天皇殉死的陆军大将乃木希典(此人是率领日军在一战中打败俄国的著名将领,天皇死前明确告诫乃木,不准其殉死。但天皇死后,乃木还是切腹自杀殉死示忠)、二战中的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陆军大将阿南惟几以及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这些或许验证了《菊与刀》中,“为了某种主义而殉身的行为,其实是实现不了某目的后,为留名而采取的行动,以此来获求影响世间的评价。”
四、日本武士切腹的动机
日本武士切腹的动机一般是军事战败自咎切腹;或者为了避免被俘侮辱而切腹;战败一方的将领请求保全自己部下的生命而切腹(某种意义上的投降);下级武士向上级进谏不被采纳时切腹“死谏”等等。但实际上切腹并不全是军事行动中的行为。其动机还可以分为追腹(おいばら)—为主公殉死;詰腹(つめばら)—对自己职务上的过失承担责任而切腹自杀;無念腹(むねんぱら)—过度懊悔、遗憾而切腹自杀等。
另外,战争中有些武士不听命令贪功冒进,打乱了战斗部署,也会被上级命令切腹。这作为一种惩罚,相比较于处死,是可以维持武士尊严的一种体面的死法。
有趣的是,在相对安定的社会时期,切腹行为或多或少偏离了原来的意义,如“论腹”和“商腹”。所谓“论腹”是指武士为了和已经殉死的同伴一起殉死而切腹;所谓的“商腹”则是指那些为了提高家族荣誉,只因一丁点小事情动机不纯式的切腹。这一状况甚至迫使江户时代的幕府颁布法令禁止切腹殉死。
五、结语
切腹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民族对待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看法与态度,显示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但无论如何,在今天看来,这种做法都是错误和不明智的,是一种愚昧而野蛮的做法,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无情的亵渎和践踏。
参考文献:
[1]新渡户稻作.武士道[M].岩波书店.1984.
[2]山本博文.切腹—(日语)[M].光文社新书.2003.
作者简介:张茆静,1992年,女,汉族,安徽省合肥市,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日本文化;切腹;武士
日本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二战结束后,军国主义者难以接受战败的事实,切腹自杀事件屡见不鲜。说到切腹,据说早在永祚元年(989年),大盗藤原义在被捕前,将腹部一字切开,然后用尖刀挑出内脏扔向官军。这是切腹的最早来源。后来,进入江户时代,社会统治相对安稳,为了殉死而切腹,以及作为刑罚的“詰腹”,逐渐占据主流。当时各阶层不断对切腹殉死进行美化、推崇,后来幕府虽然意识到其弊端并严令禁止,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扫除这种风气。也许是因为切腹过程漫长而痛苦,现在的日本人已经鲜有人采取这样的方法自杀。那么,过去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切腹”自杀呢?日本人又是如何看待切腹呢?笔者将主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浅显分析,以期从中可以窥探日本文化的特殊性。
一、日本武士切腹的起源
武士阶层不是日本有史以来就有的阶层,日本武士也不是一开始就有切腹自杀的习俗。据史料记述,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切腹自杀的武士是源为朝(みなもとのためとも)(1139年(保延5年)-1177年(嘉应2年))。
为什么自杀不是上吊、跳河等其他方式而是切腹呢?对此日本著名作家新渡户稻造认为,日本武士之所以选择切腹是因为古代解剖学相信人类的灵魂和爱情等精神物质存在于腹部。勇敢地切开自己的腹部向人展示自己的忠肝烈胆而死,方能配上五十多崇高品德和高贵身份。新渡户稻造认为“日本人不会觉得切腹是野蛮的、令人厌恶的、招人嘲笑的,切腹是美德、伟大、安详的转化力量,令人叹为观止。”
二、日本武士切腹的方式
切腹对于武士而言,与其说是一种自杀方式,不如说是一套崇高庄严的仪式。最初切腹并没有特别繁琐的仪式,像藤原义就是在官军的围困下匆匆地切腹自杀。而到了后世,武士的切腹自杀就慢慢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繁琐的、庄严的模式。在日本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初期,切腹多采用“十字文”,就是从腹部左肋下方插进,横切值右下肋;再从下至上直切一刀,成为十字形,死法及其惨烈。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立刻死去,于是也有武士采用腹部横切一刀后立即向心窝刺进用力向下一拉形成十字形。
此外还有一文字、二文字等方式。切腹者明知这种死法在肉体上是极其痛苦的,但仍然会自始至终忍住剧痛不出一声。而且切腹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尸体只能向前倒下,否则会被认为十分失态而遭人耻笑;二、膝盖并拢不能岔开,否则有失修养;三、眼睛不能闭上,腹部切口也要干净利落。只有超脱生死、态度冷静、恪守礼仪的切腹自杀方式才能配得上武士的尊严。
虽然有医学专家质疑:“在刀锋到达内脏之前,人就会因极度的疼痛而昏厥”,但史料上却有这样的记载,由此可见武士的精神强度和耐力远超一般人。
到了近世,切腹作为武士的处刑方式得到了确立,切腹的固定模式也开始形成。切腹自杀的人被称为“切腹人(せっぷくにん)”,为了避免切腹人过度地承受极端的疼痛,幫助切腹人将其头砍下并递交检视官查看的人称为“介錯人(かいしゃくにん)”。介錯人一般是切腹人的亲友或是尊重他的敌方武士。往往由剑术高强的人担任。如果剑术不高则不能一刀利落地切断头颅,反而会加大切腹人的痛苦。介錯人往往还会委任正副两名,甚至个别情况下还有三个人。三个人的场合下一般将砍头的称为“大介錯”,将为切腹人端“四方”(一种摆放切腹短刀的木盘)的人称为“添介錯”或“助介錯”,还有一个清洗头颅并呈示于检视官的人称为“小介錯”
需要注意到是,切腹只限于武士阶层,“足軽”(普通步兵,一般是从农民当中征集而来的士兵)以下的人是没有资格切腹自杀的,平民百姓更是被严令禁止切腹自杀。
三、日本武士切腹的终结
古代日本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士、农、工、商,武士处于社会最上层,而商人的社会地位最低。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武士阶层逐渐没落。因为明治维新后很多下级武士失去领地和俸禄,并且他们也不会经商或者务农,不仅仅是没有学习过这方面的技巧,作为武士的尊严也不允许他们去做这些“低贱”的工作,所以这些下级武士成了“浪人”,即流浪武士。在花光所有积蓄以后,很多流浪武士会选择自杀,甚至会有武士去典当自己的武士刀,或者成为海盗。
切腹是何时从日本历史中消失的呢?主流观点认为:随着武士阶层的消亡而消亡的。明治维新以后,武士阶层慢慢衰落,切腹作为处刑制度也被取消。但是切腹自杀的思想却始终遗留在军人的头脑中。二战日本落败后很多右翼军人的自杀方式就是切腹。另外,明治维新以后切腹自杀的名人有:为明治天皇殉死的陆军大将乃木希典(此人是率领日军在一战中打败俄国的著名将领,天皇死前明确告诫乃木,不准其殉死。但天皇死后,乃木还是切腹自杀殉死示忠)、二战中的海军中将大西泷治郎、陆军大将阿南惟几以及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这些或许验证了《菊与刀》中,“为了某种主义而殉身的行为,其实是实现不了某目的后,为留名而采取的行动,以此来获求影响世间的评价。”
四、日本武士切腹的动机
日本武士切腹的动机一般是军事战败自咎切腹;或者为了避免被俘侮辱而切腹;战败一方的将领请求保全自己部下的生命而切腹(某种意义上的投降);下级武士向上级进谏不被采纳时切腹“死谏”等等。但实际上切腹并不全是军事行动中的行为。其动机还可以分为追腹(おいばら)—为主公殉死;詰腹(つめばら)—对自己职务上的过失承担责任而切腹自杀;無念腹(むねんぱら)—过度懊悔、遗憾而切腹自杀等。
另外,战争中有些武士不听命令贪功冒进,打乱了战斗部署,也会被上级命令切腹。这作为一种惩罚,相比较于处死,是可以维持武士尊严的一种体面的死法。
有趣的是,在相对安定的社会时期,切腹行为或多或少偏离了原来的意义,如“论腹”和“商腹”。所谓“论腹”是指武士为了和已经殉死的同伴一起殉死而切腹;所谓的“商腹”则是指那些为了提高家族荣誉,只因一丁点小事情动机不纯式的切腹。这一状况甚至迫使江户时代的幕府颁布法令禁止切腹殉死。
五、结语
切腹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民族对待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看法与态度,显示了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积淀。但无论如何,在今天看来,这种做法都是错误和不明智的,是一种愚昧而野蛮的做法,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无情的亵渎和践踏。
参考文献:
[1]新渡户稻作.武士道[M].岩波书店.1984.
[2]山本博文.切腹—(日语)[M].光文社新书.2003.
作者简介:张茆静,1992年,女,汉族,安徽省合肥市,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