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情 打造特色

来源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j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智慧校园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好成绩,但仍旧存在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智慧型教师数量不足、智慧化管理未能全面推行等问题。对此,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经过多年摸索,探索出一套独具特色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方案。
  【关键词】职业教育;智慧校园建设;校本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12-0041-04
  【作者简介】1.朱晓辉,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04)信息化管理办公室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2.郭彬,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江苏徐州,221004)教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学。
  截至目前,江苏省共有4批75所职业学校被认定为“智慧校园”。经过几年如火如荼的建设,各校基本都配齐了智慧校园所需的设施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得到充分利用了吗?信息化的出现、智慧校园的成型又是如何促进职业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这些问题还需要通过实践进一步作出回答。作为较早被批准立项建设智慧校园的学校之一,笔者所在的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徐州经贸高职校”)按照评价指标要求,紧密结合校情创建机构,三年来智慧校园项目建设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须引起重视。

一、现阶段智慧校园建设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一)智慧校园与数字校园的关系问题
  智慧校园是产生于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的教育变革,滥觞于数字校园建设,二者都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的“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和“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两项行动计划,实质上是基础和进阶的关系,也可形象地看成舞台搭建和演员表演的关系。数字校园倾向于构建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环境,即基础硬件和软件服务平台;而智慧校园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互联网实施智慧教学和智慧管理,是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因此,智慧校园建设要以互联网、数字化为支撑,实现教育教学的智慧化,而绝非只停留在数字校园建设层面,简单地将硬件软件堆砌起来,重要的是能干什么、干了什么、与以往相比有什么变化。
  (二)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的问题
  新技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场景,比如移动支付推动了当代社会支付方式的巨大变革,这是技术驱动的伟大成果。智慧校园建设离不开新技术的支撑,但如果单纯以技术驱动教育变革,往往结果并不理想。长久以来,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建轻用、高投入低收益、重复建设等问题,实际上就是建设理念上的技术驱动造成的。
  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发布的《关于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指出,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原则之一是始终坚持以应用为导向,根据业务需求确定软硬件的功能和配置。可见,学校要用需求来刺激应用,没有内在需求,就缺乏应用的场景和驱动力。要改变学校信息化靠行政命令硬推、强推的粗暴思路,思考为什么师生不愿用、不想用,要用应用驱动教育信息化车轮前进。
  (三)统一平台与分散应用的问题
  理想化的智慧校园信息系统是在一个统一信息平台上搭建各种业务系统,并整体实现跨平台、跨终端以及面向用户的个性化。但是在目前应用的信息系统中,由于OA、教学资源、图书管理、财务管理、一卡通、教务管理、科研、学工等业务系统分别由不同厂商提供,他们采用的是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数据库或不同的设计语言,没有一家厂商的自有产品能够囊括学校的所有业务系统。想要实现在统一平台之上搭建所有业务应用的一號通用,就需要大量的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应用越深入,信息化程度越高,整合难度就越大。反而一些应用不深入、信息化程度不高的职业学校,更愿意把信息系统重新整合,可能就是基于这种理想化的追求。
  在这一点上,江南大学、南京晓庄学院在信息化建设上采用统一信息平台,自主建设移动App(e江南、i晓庄),集成了绝大多数业务应用,做得较为成功。但对大多数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来说,不管在技术力量还是财力物力上,都很难望其项背。常熟理工学院先晓兵主任持一种观点,他认为各类应用,只要不是严重影响用户体验,不必苛求其集成于统一平台。其实这也是现实社会的原生状态,支付宝的密码登录不了微信,中国银行的网银应用也不可能自由操作工商银行的账户,等等。笔者认为,当下大部分职业学校的信息系统建设可以把精力放在优化应用本身上,不必苛求一套系统包办所有业务,一套账号和密码“包打天下”。
  (四)共性要求与个性需求的问题
  《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2015版和2018版在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将指标小项从170个简化到80个左右,增加了“特色创新”30分的加分项。实际上,指标体系的修订是对共性创建要求的相对弱化,同时强化了立足校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突出了智慧校园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基础性的、共性的建设内容需要各校认真对标找差,查漏补缺,这个毋庸置疑。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职业学校不同于普教的标准化、统一化。学校、专业、地区的差异都将直接影响到各种信息化设施或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比如文科类学校文科类专业与理工科学校理工科专业相比,在虚拟仿真实训应用方面的需求就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应该立足校情,致力于用信息化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不是机械地死啃评价指标,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新型“本本主义”。

二、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打造智慧校园建设的校本特色


  (一)立足数字化,实现应用系统的智慧化提升
  校园一卡通是职业学校最基础的应用信息系统,身份认证和校内消费的数字化解决了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便利性问题,就餐、消费、借书、打印复印、门禁等一卡通用。同时,一卡通系统又解决了学校各项服务的统一管理问题,比如所有涉及消费的业务统一由一卡通系统支付,有效克服了现金支付的弊端和管理难点,这是数字校园典型的应用场景。   然而数字化并不等同于智慧化,移动支付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果一卡通系统仅仅停留在以上应用场景中,一卡通的“卡”反而会给师生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学校创新融合一卡通的应用场景,不断优化用户体验,自2015年以来先后在实体卡上实现了“一卡通徐州”(徐州市民卡)和“一卡通全国”(中国移动江苏交通卡),又在虚拟卡(二维码)应用上实现了一码通用和多码通用,即用学校自主打造的“完美校园”App实现校内身份认证和移动支付,通过银联聚合支付实现了支付宝、微信支付、云闪付及各电子银行等主流支付方式在校内消费的“多码通”。目前,移动支付已占一卡通校内支付的70%以上,学校已经规划上线一卡通AI生物识别系统,未来即可实现“人脸”的支付、身份识别等校内应用,这些都是建立在数字化应用基础上的智慧化提升。
  而新上线的一卡通大数据平台是通过对一卡通运营数据的抽取和分析,得出一系列对教育管理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提供学生失联预警、用电安全预警、精准扶贫以及各项统计分析等功能,实时呈现和推送各种问题,为教育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这种大数据分析带来的管理效益就是一卡通智慧化应用成效。因此,智慧校园是在数字校园基础上的进阶发展。如果说数字校园是客观的存在(有什么),智慧校园就是多彩的生活(做了什么)。数字校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而智慧校园未来将推动教育生态重构。
  (二)紧扣需求,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痛点、难点问题
  智慧校园致力于解决传统教育教学手段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但如果为信息化而信息化,教学中仅仅把板书搬到屏幕上,平时怎么上课还怎么上课;或者明明可以师生当面交流的非要弹幕呈现;甚至还有人试图分析学生的低头和抬头率来评价教师上课和学生听课的效果,这些都无关乎“智慧”。而应用驱动正是多年来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脱离“以人为本”的自我反思,信息化的目的是解放人而不是束缚人;是为了促进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因此,智慧校园建设应始终以人为本,以师生的教学需求为中心,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展开,让信息科技更加人性化,而非生搬硬套把人科技化。
  徐州经贸高职校在智慧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立足校情,紧紧抓住问题导向和应用驱动,制定“钉钉 简道云”的核心建设思路,根据教育教学管理的动态需求,快速部署和上线“微应用”,及时解决现实管理问题。近3年来,学校各部门梳理了工作流程和业务需求,申请、立项、审批后分两批定制开发并上线了约40个“微应用”,涵盖办公、教学、学工、招生就业、后勤服务等多类业务,这些应用都是从各部门征集的业务需求,直接反映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难点和痛点,应用使用率普遍很高。学生请假、留宿登记、报修、采购等应用积累了大量的运行数据,又可以为教育管理和服务提供必要的依据和参考。
  3年前,面对学生手机和电脑使用尚未普及的状况,如何实现在线请假和审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学校因此设计了“信息班长”制度,每班设立一名信息班长,负责本班同学的请假发起,当然班主任也可以直接发起,同时为传达室、宿管员分配账号、配备电脑并进行培训,这些制度设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请假系统已增加了学生直接发起的功能,还开通了家校功能,让家长在学生离校返校时能及时收到钉钉发来的信息。因此,智慧校园建设应力避陷入技术至上的泥淖,始终坚持应用驱动的原则,从“面子”工程转向“里子”建设,从“看着好”转向“用着好”。
  (三)量力而行,逐步统一平台并整合應用
  从多年来职业学校信息系统建设的历程来看,基本思路是先规划和部署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公共数据平台,再设计或对接业务应用系统。随着技术发展,早期部署的三大平台基本都存在兼容性不好的问题,尤其对于移动端支持不够,很难适应现实需要和发展需求。徐州经贸高职校自2014年起部署三大平台和教务、学工、OA、教学资源等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遵循移动应用为主、PC应用为辅的原则,灵活选用应用平台,优先选用主流开放平台。各应用之间互通是我们的建设目标,但如果暂时无法实现数据互通,应优先考虑实际应用,在系统整合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
  学校先后选用阿里“钉钉”、新开普“完美校园”、超星“学习通”和上海寰创“校园GiWifi助手”,不同的业务应用使用不同的移动平台,形成一种自然的原生信息化生态系统。无线上网使用“校园GiWifi助手”,在线学习用“学习通”,生活服务用“完美校园”,办公管理用“钉钉”,在阿里“钉钉”上又集成了“云经贸”40多个校本微应用。应用平台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功能交叉,就像生活中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很难数据相通,但并不影响人们移动支付的体验和使用热情一样。因此,相较于深入的信息化应用,智慧校园建设中理想化的统一平台并不是关键问题,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规划符合校情的信息化生态系统。
  (四)凸显特色,开启融合创新之路
  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注重凸显两方面特色:一是校园应用与社会接轨。学校紧跟信息社会的发展步伐,主动把便捷的社会应用延伸进校园。2015年,学校与徐州市民卡合作建设“一卡通徐州”,实现市民卡和校园卡的同体共用;随着手机全国一卡通的大力推广,2017年,学校与运营商合作,“手机一卡通”实现全国交通卡和校园卡的融合应用;2019年,学校又与中国银联合作,建设银联聚合支付系统,实现银联云闪付、支付宝、微信和各银行付款二维码在校内消费机上的多码通刷,并且颠覆了原来一卡通系统必须预先充值的应用场景,消费流程完全与社会应用场景无感融合。这种校园应用与社会应用的融合,正是对蓬勃发展的信息化社会的自然融入。二是广泛深入使用移动互联。学校信息化建设主动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各业务系统应用基本都可以在移动端实现,不同的App可支撑不同的业务类别。
其他文献
[财报]    Informatica第一季度营收1.351 亿美元创纪录    本报讯 日前,Informatica公司公布了截止到2010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财务业绩。 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1.351亿美元,比2009年第一季度的1.091亿美元增长了24%。第一季度的许可收入为5500万美元,比 2009年第一季度的4410万美元,增长了 25%。根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
摘要:在我国的近代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始终是我国的指导思想。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合理运用矛盾分析法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为分析对象,从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三方面进行介绍,以便更好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以期对当前社会的发展作出一定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唯物辩证法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理论:矛盾双方
“‘拉手团购’是拉手网精心打造的移动客户端,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拉手网每天推出的精品团购信息,并直接购买,成功消费后还会获得拉手网额外赠送的返利,用户可以在用户中心管理拉手券和订单,功能不比PC差。” 拉手网创始人兼CEO吴波说。  据了解,拉手网作为国内最大的团购企业,在2010年年底陆续发布了Android版、iPhone版和iPad版拉手团购,不仅是国内最早针对各移动平台推出客户端应用的团
中学历史新课程教科书是按模块、专题、中外历史混合编写的,这种模块专题体例给中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弊端。本来人类历史是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到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地发展着的,但新课程教科书的模块体例人为地割裂了历史的横向联系,割裂了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使很多完整的历史事件呈现在不同的模块中,造成了历史事件的支离破碎,造成了知识点的分散、重复、缺失,学生学起来好比盲人摸象,弄不清事件的原委,说不清
摘要:在传统的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这造成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无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缺失。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即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本文从动手实践能力入手,探讨了如何通过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动手实践 材料分析 逻辑推理 数学联想  一、动手实践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  动手实践能力是
1174.12亿元,这一天文数字正是调研机构对2013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的预估,相较于2010年的167.31亿元,其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5%。  的确如此,云计算已经成为主导整个IT行业的关键技术,而云计算中心的建设也将在不同行业、不同城市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现在,云计算市场告别纸上谈兵、虚火过旺,正在变得务实、本分,不论是政务云还是金融云等,各行各业基于云计算的应用都在落地,并在业务
通常情况下,P2P平台通过3个阶段来履行职责:贷款申请与信用评价;投资人投资;贷款还款。3个阶段中最复杂的是第一阶段(图2,流程1-3)潜在的借款人通过网络渠道,将个人及财务信息提交到P2P平台申请贷款。之后P2P公司筛除不合格的候选人,进行事实核查来识别欺诈。事实核查的方法通常是打电话给借款人的雇主核实信息。合格的候选人会在之后通过传统的信用得分和其它数据来评价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在现有信用数据不
Vmware商店讨论了网络自动化在安全和管理上的优势,而且也能很好地支持敏捷项目。  五年前,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IT相当分散。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副首席信息官Brian Pietrewicz说:“每个学校和学院都有自己的IT,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资源完全不够用——缺少人手的IT部门要应对电话、应用程序、电子邮件、桌面机、服务器、存储、灾难恢复等等,所有相关的工作。”  大学后来过渡到自助服务模型,1
近日,京东商城CEO刘强东高调宣布,京东将全面涉猎汽车、电子书和旅馆预订三大业务,该举措让业内人士连呼“看不懂”。  如果将之与此前网易CEO丁磊的安吉养猪场、新蛋借建仓屯地,和更早时期刘强东宣布种植有机大米等事件联系起来,让人不由疑惑:这些互联网巨头为何都对“搞三产”情有独钟?  不过,谈及电商种大米,笔者觉得这其实是更靠谱的一大举措。  此前,刘强东一直希望京东在电商渠道自营品牌方面做出尝试,
身份管理工具为IT管理人员提供了用于控制用户访问企业关键信息的工具和技术。  什么是身份管理?广义地说,身份管理系统(也称之为身份和访问管理,即IAM系统)能够管理系统内的个人身份,系统可以是企业、网络甚至国家。更具体地说,企业IT的身份管理是定义并管理每一网络用户的角色和访问权限,以及用户被授予(或者拒绝)这些权限的环境。  身份管理系统的核心目标是每个人有一个身份。一旦建立了数字身份,就必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