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武汉城市主题文化的几点思考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越来越多的成为各个城市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途径。武汉要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文化强市很重要,所以通过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构筑城市品牌、推动城市经济文化整体大踏步前进。
  【关键词】武汉;主题文化;构建1 城市主题文化的原理
  城市主题文化的发展过程是来源于城市发展过程的特质性与系统性,是建立在城市特质资源基础之上的城市发展新的理论体系。它产生的原理基础就是城市文化的特质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城市主题文化是城市的个性文化特征,它是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品格的有机统一。就像斯宾格勒所认为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灵魂和外在气质,有自己的深层心灵和表层象征。”[1]西方的世界名牌城市无不是以其独特的主题文化奠定了它们在世界城市舞台上的地位。
  主题文化是城市真正的灵魂,人们对城市主题文化共同观念的确定和认同,成为凝聚和激励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2 中国城市将进入城市主题文化时代
  当今时代,城市文化建设、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前所未有地紧密交织在一起,文化的发展日益熔铸在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步进程中,不仅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我们的城市如何在国家文化战略升级面前从全局角度把握城市建设的整体推进,如何推动城市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城市最紧迫的任务和最重要的内容。今天,用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方式建设城市,决定着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走向和成功与否,决定着城市建设能否大发展大繁荣。[2]
  实践充分证明,城市主题文化让大多数城市认识到,没有城市主题文化,中国城市文化建设、特色城市建设和世界名牌城市建设就不会获得成功。经营城市冲动化、城市规划过度化、城市营销低俗化、城市主题离心化等问题招致的批判,使人们认识到,没有城市主题文化发展建设,是失败的城市建设。这种城市主题文化共识的形成,城市主题文化建设观念的确立、城市主题文化力量的形成,由此可见城市主题文化在中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极为重要的战略作用。
  城市主题文化发展理念越来越多的成为各个城市进行经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途径。继西安、北京、大连、杭州、秦皇岛、青岛、哈尔滨、沈阳等各大城市构建城市主题文化之后,齐齐哈尔、曲阜、开封、信阳、迁安、新余、长乐等中小城市也纷纷开始通过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构筑城市品牌、推动城市经济文化整体大踏步前进。
  3 构建武汉城市主题文化,实现文化强市
  武汉是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演进历史和都市格局举世少有,多元并蓄的文化特性十分鲜明。随着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奋斗目标和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主题文化在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中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武汉城市主题文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适应城市文化发展规律,实现文化创新转型
  文化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一样,有它自身的特殊规律。二十一世纪,中国将进入城市主题文化营销时代,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武汉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理念上应该适应这个规律,在中部地区实现文化上的率先崛起和创新转型。
  在文化的积累方面,武汉市地处中国中部,在远古时就有了发达的文化,位于市郊黄陂的盘龙城是商代早期遗址,佐证武汉城市发展的历史约有3500年。
  如何在文化的积累上实现创新,是构建主题文化的关键。
  首先文化理论要有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不能把文化仅仅局限于唱歌、跳舞,高校、研究所和新闻出版单位要为文化理论研究推波助澜、启蒙、探讨,而不仅仅是介绍几个演员,作家、艺术家以及从事研究的人都应向社会介绍,让社会认知。其次,武汉市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名人以及创作众多,文艺团体和演出单位结构全面,说武汉文化大市的地位是客观的,如何变成文化强市还有一定的距离。文化强市要从根本上抓项目、名人培养和投入。再次,武汉的科教资源突出,可以更好地实现高新技术对于文化发展的支撑、提升和引领作用,各个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企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独特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文化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 发挥城市主题文化的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
  发挥好武汉的主题文化功能,可以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城市的群体精神力量,引导和鼓舞、规范和推动城市的特质产业、特质文化的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实力,成为城市长久不衰的动力。
  1.宏观上规划城市主题文化的蓝图,共同构筑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主题文化统筹下的城市建设是一种规划性极强的筹谋性和实践性结合的行为系统。首先,武汉是一个工业文化、科技文化、水文化和历史文化城市,市区空间的“融合性”特点更需要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有清醒的宏观视野和整体意识。要发挥好武汉既有文化优势区域,比如汉阳和武昌区可以实现现有工业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合作效应。二是顺势应变,与世界经济接轨,把现代工业文化、现代商贸文化、现代科教文化的理念、品格、精神,深深融入现代工业、商业、科教事业发展之中,使之成为当代武汉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和推动力量,增强武汉工业、商贸、科教内在的核心竞争力。
  2.不搞大拆大建,保护武汉的历史文化遗产。
  从历史上看,武汉不仅是工业之都、商业之都、科教之都,而且是历史文化名城。根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武汉共有22片历史街区和8片工业遗产。1949年全市共有208个里份,到1998年,仅剩100余个。被列为保护规划的7个历史风貌区中,花楼街、京汉大道南片已被夷为平地,汉正街正在整体拆迁,青山红房子也在大量拆除,红钢城片已列入2012年土地储备计划。[3]根据有关专家分析,武汉市历史街区保护主要依靠有限的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对历史街区保护是杯水车薪。公共设施配套滞后、工业遗产目录尚未建立,这些都给历史街区保护带来了挑战。建议出台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地方法规,建立武汉市工业遗产目录库,对历史街区和工业遗产保护进行全面系统的规范。
  3.发挥武汉特有的生态文化和建筑文化功能,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生态文化、建筑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从武汉生态文化看,武汉得水独厚,湖泊众多,水域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城市面积1/4,水域率、湖泊率在全国城市中最高,在世界同等城市中少见。因此武汉必须彰显因水而灵的生态文化、滨江生态文化、山水园林文化的优势。
  塑造武汉生态文化城市新形象,应塑造以“两带、三城”为重点的生态文化新形象。
  “两带”即:“两江四岸滨江文化带”、“环城生态休闲旅游带”。[4]这是武汉的核心生态文化形象塑造区,主要以南岸嘴为中心,建设两江四岸滨江文化景观带,集中展示两江交汇,大江东去、三镇鼎立、龟蛇相望、长桥飞架、山水相映的总体城市生态文化形象。“三城”就是:融珞珈山、喻家山、桂子山、狮子山和东湖为一体的武昌生态科教文化城;依江而兴、依江而商的汉口生态商贸文化城;环山抱湖自然人文相宜的汉阳生态旅游文化城。
  无论是“两带”,还是“三城”,都必须充分体现武汉山水园林文化、滨江文化的生态文化特色。要通过对武汉生态文化的复归和创新,使城市每一建筑都展示武汉生态文化形象,都成为展示武汉生态文化城市的雕塑,从而让武汉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使武汉这座城市在山水相映间,既充满历史文化积淀,又展示生态文化之美丽。
  (三) 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塑造主题文化品牌
  国内外城市文化建设的历史表明,文化品牌和文化产业品牌的打造,对一个城市的主题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文化产业是全球公认潜力无限的朝阳产业,美国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已高达30%之多,我国自2000年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概念后,全国已有29个省(市、区)竞相提出发展文化产业。⑷文化兴,则城市兴,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塑城市之魂。
  武汉的文化资源丰富,作为华中地区特大中心城市,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人文和自然景观遍布三镇,独特的山水资源、丰厚的文化积淀,使武汉具备了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资源优势。
  2011年底,武汉市文化产业总产值占全市GDP总量的5.5%,文化产业增加值达303亿元。但与临近城市长沙相比,无论是在文化产业增加值(450亿元)还是占GDP比重(10%)方面均有相当大的差距,而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地文化产业总产值与GDP占比达两位数以上。
  武汉已有的文化资源整体性开发不够,可以做大品牌的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够,既缺少大手笔把琴台知音文化打造成如“映象刘三姐”的史乐舞剧精品,又缺少持续开发把汉绣、汉剧做成苏绣、昆曲一样国内驰名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上下游延伸开发也不够,产业链太短。此外,武汉市具备集聚和扩散能力的文化大市场还未建立,市场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尚未形成。
  消除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尽快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把文化产业园区品牌同文化企业品牌建设有机结合,推动文化与金融、旅游、信息、工业、农业以及体育、交通、房地产等其他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建设文化强市,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品牌意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的文化产品,在文化内容生产上力求“一次开发、多次使用、长期受益”,形成完整的价值链,以规模化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
  [2]中国国际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网站
  [3]《2010年武汉发展报告》
  [4]连玉明等:《中国城市蓝皮书》,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年
其他文献
【摘 要】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也不断的结合。对于地下人防的结构设计是工程建设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内力的分析、荷载的确定以及结构的设计都有着一定自身特点。地下人防工程作为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用途也逐渐变得广泛,所以对于地下人防工程的结构设计特点的分析逐渐变得重要,已经成为当今众多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地下人防;结构设计;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是否宽敞明亮,是否美观,是否经济实用,是否安全等等。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们对于当今新住宅的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优化。本文主要针对这一点,探讨一下对设计优化的方法,从而来提高新型住宅有限的使用空间、有限资源的最大化效果发挥,并且实现其经济化、实用化、和实用性的目标。  【关键词】新型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优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
期刊
【摘 要】从房屋结构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以使结构工程师在工作中不断优化设计,发挥创新精神,保证我们的房屋安全、经济、舒适。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工程  房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灵魂。设计成果不仅要美观、适用、安全,还要经济。施工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设计者设计意图的体现,也是施工、监理、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合理的结构设计不仅对建设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今社会的高层建筑向着更高、更复杂的趋势发展,本文就高层建筑的最基本原理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结构体系;结构布置  1 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正确认识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  高层建筑从本质上讲是一个竖向悬臂结构。竖向荷载主要使结构产生轴向力与建筑物高度大体为线性关系;水平荷载使结构产生弯矩。从受力特性看,竖向荷载方向不变,随建筑物的增高仅引
期刊
【摘 要】开平碉楼与村落是广东省目前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其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研究和教育价值以及不可再生性使它具有世人瞩目的魅力。它的风水民俗作为文化价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常值得我们探究。本文通过开平碉楼与村落营建理念的一些风水实例,来展示其多彩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开平碉楼与村落;营建理念;风水;民间信仰  引言  开平碉楼是从鸦片战争年代开始到上世纪
期刊
【摘 要】低碳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方式是当前的时髦话题,也是当前各学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它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景观规划设计领域对这一研究也刚刚开始。本文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对环境景观的主要要素提出了低碳设计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特别是北方的景观设计活动有所借鉴。  【关键词】景观设计;低碳;生态  低碳生态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由仇保兴博士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提出的。所谓低碳生
期刊
【摘 要】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规划的指导思想为:坚持整体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文化与现代化的统一;坚持生态性,园林化;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适应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为师生营造宜人的学习生活环境。本文从使用者的视角发现新校区在规划设计上的的一些不足,笔者对校园内部分同学进行了关于江安校区使用评价的相关调研,结果反映出了种种问题,这也就是规划中欠考虑的地方,文章最后结合城市设计课程上的理论知识进行
期刊
【摘 要】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物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结构设计的质量,关系到建筑质量及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对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问题;解决方法  1 地基与基础设计  1.1 地基的设计时无工程实地勘察报告或没有参考临近建筑物的地质勘察报告进行  [1]建筑物的基础设计的流程包括勘察、设计、施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
期刊
【摘 要】文章对如何科学地进行防排烟设计、施工、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消防;设计技术  高层建筑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高层建筑具有中上层部位视线开阔,采光通风良好;建筑挺拔,建筑立面造型与色彩一般时尚、富于时代感和都市感;高容积率,节约土地资源等优点,因此在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但高层建筑存在防火要求高、火灾扑救难等问题,解决
期刊
【摘 要】钢结构以它独特的优点被大量地运用到住宅、高层、超高层等建筑中,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的设计也与经济挂钩。控制工程造价,充分发挥钢结构建筑技术经济上的综合优势,工程设计阶段是关键阶段。本文阐述了钢结构工程的优点、设计对费用的影响,及限额设计在钢结构工程的作用,并探讨了限额设计在钢结构工程的具体指导措施。  【关键词】钢结构;限额设计;造价管理  钢结构工程由于其优越性,在目前结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