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4-6 人为一组, 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 的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自主、开放地探究学习,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不再是一句空话, 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 下面谈谈小组合作学习。
一、组建好小组
组建好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 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度。每小组由4-6 人组成。组长的组织能力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因此, 要推选一位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加以培养指导, 教给其组织工作的方法。例如, 怎样组织组员共同努力, 怎样组织进行讨论, 怎样反馈本组学习或讨论的结果等等。
其次,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如想好了再说,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讨论发言如何围绕中心, 全班分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 本组讨论完后自觉回到座位上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路等等。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大本营。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的指导是关键。教学时, 要充分让学生尝试探究、探索实验、讨论质疑, 让他们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学, 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注意协调、组织、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
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用不同的三角形拼摆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与拼成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我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在问题情境下让学生猜想、验证0.1 米、0.10 米、0.100 米的大小, 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结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他們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了猜想, 有的化成分数来比较, 有的化成小数来比较, 有的画线段图来比较。我接着再让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探索小数末尾的0与小数大小的关系。这样真正把教师讲数学转变成学生创造性地“做数学”, 把被动接受现成的数学结论活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 有利于学生完成对新知的主动构建。
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 针对例题: 56.28÷0.6, 我准备了两个信封, 第一个信封上写有: 把题里的米数都改写成厘米来计算; 第二个信封: 根据商不变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 倍, 商不变。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算法时, 如果碰到困难可以上来抽取第一个信封作为参考, 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 再上来抽第三个信封, 根据里面的提示进行解题, 通过教师的有效提示, 各小组的学生都顺利地掌握了本节的重点知识,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千米和吨的认识” 后, 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怎样测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探究, 学生跃跃欲试, 兴趣盎然。认识了“吨” 后, 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汇报, 教师公布全班学生个人的体重, 课堂中小组合作, 算一算, 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放在一起大约有一吨。通过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 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
以前刚开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 我的做法是站在讲台上监视学生是不是开口发言讨论了, 如果没有, 我则马上过去提醒, 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情绪和碰到的困难, 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 不管情愿不情愿, 都开口发言了。表面讨论热闹, 但实际合作学习并不合作, 没有什么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我转变态度, 改变了方法。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注意观察、引导、点拨, 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把合作学习开展下去。采用民主的评价方式, 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赛, 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例如: 我制作了小组合作学习得分表格, 贴在教室里, 表格上以小组为单位,栏目有“课堂合作成效打星” 栏、“手拉手、共进步打星”栏、“小组作业好” 打星栏等等。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马上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互评, 用来激励学生团结上进。教师以表扬鼓励为原则, 一得到结论, 及时给小组“打星”,及时表扬、鼓励,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在竞争合作中健康发展。现在, 我班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另一番景象。
四、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几点
1.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 任务不能过于笼统。如不能这样布置: 大家自己学习, 不懂的就讨论。
2.要给学生适当的帮助或提示。有些能力有所欠缺的小组, 常常讨论到某一程度时, 无法再进行下去, 这就要求在备课时, 备到学生, 课时注意观察, 深入学生的讨论之中。
3.师生的关系要融洽,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允许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与老师争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自己的主见。
一、组建好小组
组建好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 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度。每小组由4-6 人组成。组长的组织能力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 因此, 要推选一位有组织能力的小组长加以培养指导, 教给其组织工作的方法。例如, 怎样组织组员共同努力, 怎样组织进行讨论, 怎样反馈本组学习或讨论的结果等等。
其次, 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 如想好了再说, 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讨论发言如何围绕中心, 全班分组讨论时注意说话的音量, 本组讨论完后自觉回到座位上进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路等等。
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大本营。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的指导是关键。教学时, 要充分让学生尝试探究、探索实验、讨论质疑, 让他们在动脑、动手、动口中学, 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注意协调、组织、引导、点拨,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
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时,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用不同的三角形拼摆出不同的图形。使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与拼成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我创造条件, 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 在问题情境下让学生猜想、验证0.1 米、0.10 米、0.100 米的大小, 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 结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他們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验证了猜想, 有的化成分数来比较, 有的化成小数来比较, 有的画线段图来比较。我接着再让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探索小数末尾的0与小数大小的关系。这样真正把教师讲数学转变成学生创造性地“做数学”, 把被动接受现成的数学结论活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 有利于学生完成对新知的主动构建。
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时, 针对例题: 56.28÷0.6, 我准备了两个信封, 第一个信封上写有: 把题里的米数都改写成厘米来计算; 第二个信封: 根据商不变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 倍, 商不变。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算法时, 如果碰到困难可以上来抽取第一个信封作为参考, 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 再上来抽第三个信封, 根据里面的提示进行解题, 通过教师的有效提示, 各小组的学生都顺利地掌握了本节的重点知识, 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千米和吨的认识” 后, 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怎样测量?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探究, 学生跃跃欲试, 兴趣盎然。认识了“吨” 后, 通过让学生课前调查汇报, 教师公布全班学生个人的体重, 课堂中小组合作, 算一算, 多少个同学的体重放在一起大约有一吨。通过拉近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 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
以前刚开始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 我的做法是站在讲台上监视学生是不是开口发言讨论了, 如果没有, 我则马上过去提醒, 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情绪和碰到的困难, 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 不管情愿不情愿, 都开口发言了。表面讨论热闹, 但实际合作学习并不合作, 没有什么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 我转变态度, 改变了方法。以和蔼亲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注意观察、引导、点拨, 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把合作学习开展下去。采用民主的评价方式, 开展各小组之间的竞赛, 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例如: 我制作了小组合作学习得分表格, 贴在教室里, 表格上以小组为单位,栏目有“课堂合作成效打星” 栏、“手拉手、共进步打星”栏、“小组作业好” 打星栏等等。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马上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互评, 用来激励学生团结上进。教师以表扬鼓励为原则, 一得到结论, 及时给小组“打星”,及时表扬、鼓励,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在竞争合作中健康发展。现在, 我班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另一番景象。
四、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要注意的几点
1.要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 任务不能过于笼统。如不能这样布置: 大家自己学习, 不懂的就讨论。
2.要给学生适当的帮助或提示。有些能力有所欠缺的小组, 常常讨论到某一程度时, 无法再进行下去, 这就要求在备课时, 备到学生, 课时注意观察, 深入学生的讨论之中。
3.师生的关系要融洽,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允许学生站在平等的角度上与老师争论, 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有自己的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