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最后,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级都崇尚感恩理念,践行感恩精神,以和谐的感恩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
2.承担责任
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3.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
感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在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
2.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可以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际交互方式。
第三,要践行于生活实践。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
3.感恩教育需要尊重学生
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师关心学生,学生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感恩教育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最后,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和谐校园的基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师生关系。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的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级都崇尚感恩理念,践行感恩精神,以和谐的感恩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珍惜生命
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茹苦含辛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包括交通违章、吸毒、艾滋病,还有形形色色的犯罪。
2.承担责任
感恩教育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3.学会和谐相处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必须做好“感恩”的榜样
感恩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技能,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教师不仅要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因素,还要联系社会实践,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在进行马列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同时,进行感恩教育。同时也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对中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而须从周围的环境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
2.感恩教育要融入到日常教学中
第一,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感恩教育内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进行建构,通过课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公民与个人品德、公民与社会公德、公民与家庭美德、公民与社会法德、公民与社会责任、公民权利与义务等问题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如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热爱科学,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孝敬父母;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忠诚老实。追求真理等内容,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感恩文化传统和道德要求。
第二,要设计利用各种感恩情境。把感恩情境——各种人际互动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作为感恩教育的素材,可以设计一些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恩”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要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多种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替学生主体提供文本语音、图形、图像或一段活动影像等信息源,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际交互方式。
第三,要践行于生活实践。感恩教育的生活实践有多种表现形式,既可以是为你的感恩对象做一件事情,如教学生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特定的人,或是在特定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也可以鼓励学生把别人为其做过的比较感动的事情写成周记或作文,在班上宣读;还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去做、去体会,与家长、老师进行换位后,做一做家长与老师的事情,从而感知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恩情。
3.感恩教育需要尊重学生
现代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这是合情合理的。教师关心学生,学生才会将心里话说出来。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感恩教育要求教育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
总之,充分利用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恩、知恩、报恩和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