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研究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 ,CP)大鼠模型中颈动脉血管的病理变化及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 (interleukin 6, IL-6)的表达情况,探讨不同口腔干预措施对As的影响。
方法44只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7只)、B组(As组,8只)和C组(CP+As组,2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处死B组及C组大鼠各1只,制作血管冰冻切片,证明As建模成功。将C组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1组:自然进程组,C2组:机械治疗组,C3组:药物治疗组,C4组:拔牙治疗组),每组7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相应的口腔干预,分别于干预前1周、第1次干预后1周、第2次干预后1、3、5周尾静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CRP、IL-6的浓度,HE染色,光镜下观察颈动脉分叉处血管的病理变化。
结果C1、C4组可见大量炎症细胞黏附和泡沫细胞形成,弹性纤维排列紊乱断裂,管壁有钙盐沉积;C2组血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弹性纤维排列较整齐;C3组血管壁薄厚不一,泡沫细胞广泛,弹性纤维排列较紊乱;血清学结果显示口腔干预前后血清CRP、IL-6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在所有取样时间点,B组和C组的CRP、IL-6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1);随时间推移,B组和C1组血清CRP、IL-6含量一直升高,在干预后所有时间点,血清含量与其各自基线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后的检测时间点,C1组含量最高,C4组次之;各干预组血清CRP含量[C2组:(9.43 ± 1.28)μg/L;C3组:(12.38 ± 0.81)μg/L;C4组:(15.76 ± 1.03)μg/L]、IL-6含量[C2组:(94.71 ± 16.09)μg/L;C3组:(112.89±40.16)μg/L ;C4组:(175.11±50.79)μg/L]在第2次干预后1周均达峰值,且均显著高于B组[CRP、IL-6含量分别为(6.96±1.30)、(43.36±7.46)μg/L]及C1组[CRP、IL-6含量分别为(8.41±0.46)、(73.59±27.89)μg/L](P<0.05 );之后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最后的检测点各干预组中C2组血清CRP、IL-6含量最低(P<0.01)。
结论伴As的CP大鼠,随牙周炎自然发展可能会引起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升高,进而加重As的病变程度;口腔干预治疗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因全身炎症因子的急剧升高增加As的发生风险,但远期则可能会降低,且机械治疗组炎症因子降低最显著,血管改善也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