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范围广泛的作文题目,考生作文立意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化大为小,切中一点,集中笔墨,深入剖析,从深度上打动阅卷老师。
【关键词】高考作文 化大为小 深度
作文在高考考场上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然而,坐在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场上,我时常惋惜:许多得40分左右的考生作文符合题意,语言流畅,但一篇仅仅八九百字的作文,他(她)们却往往要从三个甚至四个角度立意,涉及范围极广,却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令人扼腕叹息。其实,考场作文立意当不求入手角度如何多,但求从某一方面,某个角度写出深度来。面对高考作文题目可以切入的诸多角度,我们不妨“任凭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任他作文有多少个切入角度,我们只选取最切合题意,考生最拿手的那一个角度下手。
高考作文是面向全省考生甚至是几个省份的考生的作文,如果作文命题范围太小,就会束缚考生的思维,因此高考作文命题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范围非常大,目的是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给广大考生以广阔的思考空间。
但是面对范围大的作文,很多考生作文立意喜欢面面俱到,企图囊括方方面面,结果是哪里都说到了,却哪儿都没说透彻。比如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依旧是一个范围很大的作文题,我们可以回到善良的原点,可以回到文化的原点,可以回到道德的原点,可以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点……
那么在可以回到的众多原点中,究竟怎样写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呢?我们不妨对比以下两种作文:
一种作文从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谈起,进而呼吁人们要回到诚信的原点;然后用事实和道理来分析为什么要回到诚信的原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警示人们要回到诚信的原点。
另一种作文先引用题目“回到原点”前面的提示语,笼统地说要回到原点;然后分三个层次分别要回到善良的原点,回到诚信的原点,回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点;最后收束全文,再次点题要回到原点。
以上两种作文均符合题意,考生作文中后一种不在少数,而容易得高分的应该是第一种。
关于这一点,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在2011年高考之前就明确提出:“一篇800字的作文,只写一个角度更好,如果写两个角度,就等于考生自己把作文的水平降低为400字的作文了,而这往往是那些对作文缺乏自信心的考生逃避难度的‘办法’。这‘办法’不好,反而压抑了自己的写作潜能。”陈教授所说的只写一个角度,其实就需要化大范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个方面,从某一个角度切入,不求面面俱到,而求小处着眼,以小见大,是为化大为小。
如上面列举的第一种作文结构思路就只写了一个角度,把回到原点的范围缩小到“诚信”这一个具体的点上,从现象入手,且事实与道理并举,中心明确,观点集中,分析透彻。集中于回到诚信这一个原点,在800字左右的字数要求下,这样来写,才能集中笔墨,才能将观点阐述透彻,写出深度来。相对而言,后一种作文结构思路也清晰,但却写了三个角度,按陈教授的说法,等于考生自己把作文的水平降低为300字的作文了。涉及的范围太广,800字根本无法深入分析,往往只能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整篇文章也会显得肤浅。
因此,考生在审准题目的前提下,作文立意还需化大为小,集中突破,只有内容集中一点,才有利于精耕细作,深入挖掘,才能够给自己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广阔舞台,从而写出独具风采的文章来。
那么化大为小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紧扣作文题目是化大为小的前提。比如写《你在我心中是最美》,“你”的范围广阔无边,“你”可以是浩瀚的海洋,可以是巍峨的高山,可以是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可以是书,可以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以是政坛要人,也可以是文化名人……我们审题的第一步必须把作文题目的范围缩小,也就是先确定好我心中最美的“你”是什么?在寥寥800字左右要写出深度,如果既写高山,又写海洋,还要兼顾父母亲人,那么角度太多,虽是涉及范围极其广阔,但势必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来。因此,我们必须深思在我心中最了解的是什么?是谁?紧扣“我心中最美”这个题目的要求,再来确定从某一个角度入手,比如我们可以仅仅写“林黛玉,你在我心中是最美”,多个层次去展现黛玉之美,那么我们就有笔墨去深入挖掘黛玉的精神内涵。再如我们只写“妈妈,你在我心中是最美”,母爱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我们能从生活细节中参悟母亲身上那些动人的点点滴滴,自然可以打动阅卷老师。
但是,如果我们写把“你”定位为希特勒,则违背了题目中“美”的内涵。化大为小,需要考生将大范围的作文题目化为某一角度,有一方面,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但不管如何转化,都必须以切合题意为前提条件。
其次,“小”并不是只写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小”可以是一人,一物,一事,还可以是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角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必须挖掘较为深刻的思想意义。小必须符合以下三点:(1)“小”得有意义有价值。“小”中可以反映人生哲理,或能体现出人间真情,“小”中能折射出某个方面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时代价值;(2)“小”能无限扩展,切入点虽小,但小中可以见出“大”来,小中能够让我们读出永恒的真谛;(3)你选择“小”的角度必须是你熟悉的。如同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全文仅仅围绕一个人血馒头,那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开茶馆的人家,因为儿子得了痨病,依照民间“偏方”,憨厚的华老栓去刑场为儿子买回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鲁迅先生把它放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于是,“小”中我们见到了中国国民的麻木愚昧,见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发动民众,注定失败结局这许多有价值耐人寻味的精神意义,至今读来仍能给现代人以启发。
考生在化大为小时,也要善于选择自己熟知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小”,以求小中见大。比如以“门”为话题,你可以写国门,但如果你对历史没有深入的理解,这个角度你写不出意义。如果你的家中弥漫着深深的亲情,那么你不妨从“家门”入手,写出家门之中那一丝丝感人的亲情;如果你对当前的某些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且有一定积累,你可以选择从“走后门”入手,化实为虚,折射社会现象,写出深意。
最后,化大为小的目的是切中一点,集中笔墨,深入剖析,从深度上打动阅卷老师。化大为小,要敢于舍弃,纵有溺水三千,你只取一瓢饮足矣。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写道:“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区区800字要畅谈纵横古今中外,纵横上下五千年文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可以从我们熟知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方面立意,小中自有洞天,我们又何尝不能写出永恒?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塘厦中学。
【关键词】高考作文 化大为小 深度
作文在高考考场上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然而,坐在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场上,我时常惋惜:许多得40分左右的考生作文符合题意,语言流畅,但一篇仅仅八九百字的作文,他(她)们却往往要从三个甚至四个角度立意,涉及范围极广,却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令人扼腕叹息。其实,考场作文立意当不求入手角度如何多,但求从某一方面,某个角度写出深度来。面对高考作文题目可以切入的诸多角度,我们不妨“任凭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任他作文有多少个切入角度,我们只选取最切合题意,考生最拿手的那一个角度下手。
高考作文是面向全省考生甚至是几个省份的考生的作文,如果作文命题范围太小,就会束缚考生的思维,因此高考作文命题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范围非常大,目的是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给广大考生以广阔的思考空间。
但是面对范围大的作文,很多考生作文立意喜欢面面俱到,企图囊括方方面面,结果是哪里都说到了,却哪儿都没说透彻。比如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依旧是一个范围很大的作文题,我们可以回到善良的原点,可以回到文化的原点,可以回到道德的原点,可以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点……
那么在可以回到的众多原点中,究竟怎样写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呢?我们不妨对比以下两种作文:
一种作文从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谈起,进而呼吁人们要回到诚信的原点;然后用事实和道理来分析为什么要回到诚信的原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警示人们要回到诚信的原点。
另一种作文先引用题目“回到原点”前面的提示语,笼统地说要回到原点;然后分三个层次分别要回到善良的原点,回到诚信的原点,回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点;最后收束全文,再次点题要回到原点。
以上两种作文均符合题意,考生作文中后一种不在少数,而容易得高分的应该是第一种。
关于这一点,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在2011年高考之前就明确提出:“一篇800字的作文,只写一个角度更好,如果写两个角度,就等于考生自己把作文的水平降低为400字的作文了,而这往往是那些对作文缺乏自信心的考生逃避难度的‘办法’。这‘办法’不好,反而压抑了自己的写作潜能。”陈教授所说的只写一个角度,其实就需要化大范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个方面,从某一个角度切入,不求面面俱到,而求小处着眼,以小见大,是为化大为小。
如上面列举的第一种作文结构思路就只写了一个角度,把回到原点的范围缩小到“诚信”这一个具体的点上,从现象入手,且事实与道理并举,中心明确,观点集中,分析透彻。集中于回到诚信这一个原点,在800字左右的字数要求下,这样来写,才能集中笔墨,才能将观点阐述透彻,写出深度来。相对而言,后一种作文结构思路也清晰,但却写了三个角度,按陈教授的说法,等于考生自己把作文的水平降低为300字的作文了。涉及的范围太广,800字根本无法深入分析,往往只能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整篇文章也会显得肤浅。
因此,考生在审准题目的前提下,作文立意还需化大为小,集中突破,只有内容集中一点,才有利于精耕细作,深入挖掘,才能够给自己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广阔舞台,从而写出独具风采的文章来。
那么化大为小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紧扣作文题目是化大为小的前提。比如写《你在我心中是最美》,“你”的范围广阔无边,“你”可以是浩瀚的海洋,可以是巍峨的高山,可以是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可以是书,可以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以是政坛要人,也可以是文化名人……我们审题的第一步必须把作文题目的范围缩小,也就是先确定好我心中最美的“你”是什么?在寥寥800字左右要写出深度,如果既写高山,又写海洋,还要兼顾父母亲人,那么角度太多,虽是涉及范围极其广阔,但势必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来。因此,我们必须深思在我心中最了解的是什么?是谁?紧扣“我心中最美”这个题目的要求,再来确定从某一个角度入手,比如我们可以仅仅写“林黛玉,你在我心中是最美”,多个层次去展现黛玉之美,那么我们就有笔墨去深入挖掘黛玉的精神内涵。再如我们只写“妈妈,你在我心中是最美”,母爱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我们能从生活细节中参悟母亲身上那些动人的点点滴滴,自然可以打动阅卷老师。
但是,如果我们写把“你”定位为希特勒,则违背了题目中“美”的内涵。化大为小,需要考生将大范围的作文题目化为某一角度,有一方面,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但不管如何转化,都必须以切合题意为前提条件。
其次,“小”并不是只写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小”可以是一人,一物,一事,还可以是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角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必须挖掘较为深刻的思想意义。小必须符合以下三点:(1)“小”得有意义有价值。“小”中可以反映人生哲理,或能体现出人间真情,“小”中能折射出某个方面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时代价值;(2)“小”能无限扩展,切入点虽小,但小中可以见出“大”来,小中能够让我们读出永恒的真谛;(3)你选择“小”的角度必须是你熟悉的。如同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全文仅仅围绕一个人血馒头,那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开茶馆的人家,因为儿子得了痨病,依照民间“偏方”,憨厚的华老栓去刑场为儿子买回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鲁迅先生把它放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于是,“小”中我们见到了中国国民的麻木愚昧,见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发动民众,注定失败结局这许多有价值耐人寻味的精神意义,至今读来仍能给现代人以启发。
考生在化大为小时,也要善于选择自己熟知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小”,以求小中见大。比如以“门”为话题,你可以写国门,但如果你对历史没有深入的理解,这个角度你写不出意义。如果你的家中弥漫着深深的亲情,那么你不妨从“家门”入手,写出家门之中那一丝丝感人的亲情;如果你对当前的某些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且有一定积累,你可以选择从“走后门”入手,化实为虚,折射社会现象,写出深意。
最后,化大为小的目的是切中一点,集中笔墨,深入剖析,从深度上打动阅卷老师。化大为小,要敢于舍弃,纵有溺水三千,你只取一瓢饮足矣。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写道:“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区区800字要畅谈纵横古今中外,纵横上下五千年文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可以从我们熟知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方面立意,小中自有洞天,我们又何尝不能写出永恒?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塘厦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