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ff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范围广泛的作文题目,考生作文立意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化大为小,切中一点,集中笔墨,深入剖析,从深度上打动阅卷老师。
  【关键词】高考作文 化大为小 深度
  作文在高考考场上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然而,坐在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场上,我时常惋惜:许多得40分左右的考生作文符合题意,语言流畅,但一篇仅仅八九百字的作文,他(她)们却往往要从三个甚至四个角度立意,涉及范围极广,却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令人扼腕叹息。其实,考场作文立意当不求入手角度如何多,但求从某一方面,某个角度写出深度来。面对高考作文题目可以切入的诸多角度,我们不妨“任凭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任他作文有多少个切入角度,我们只选取最切合题意,考生最拿手的那一个角度下手。
  高考作文是面向全省考生甚至是几个省份的考生的作文,如果作文命题范围太小,就会束缚考生的思维,因此高考作文命题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范围非常大,目的是让考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给广大考生以广阔的思考空间。
  但是面对范围大的作文,很多考生作文立意喜欢面面俱到,企图囊括方方面面,结果是哪里都说到了,却哪儿都没说透彻。比如2011年广东高考作文“回到原点”依旧是一个范围很大的作文题,我们可以回到善良的原点,可以回到文化的原点,可以回到道德的原点,可以回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点……
  那么在可以回到的众多原点中,究竟怎样写才能打动阅卷老师呢?我们不妨对比以下两种作文:
  一种作文从当前食品安全问题谈起,进而呼吁人们要回到诚信的原点;然后用事实和道理来分析为什么要回到诚信的原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警示人们要回到诚信的原点。
  另一种作文先引用题目“回到原点”前面的提示语,笼统地说要回到原点;然后分三个层次分别要回到善良的原点,回到诚信的原点,回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点;最后收束全文,再次点题要回到原点。
  以上两种作文均符合题意,考生作文中后一种不在少数,而容易得高分的应该是第一种。
  关于这一点,广东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在2011年高考之前就明确提出:“一篇800字的作文,只写一个角度更好,如果写两个角度,就等于考生自己把作文的水平降低为400字的作文了,而这往往是那些对作文缺乏自信心的考生逃避难度的‘办法’。这‘办法’不好,反而压抑了自己的写作潜能。”陈教授所说的只写一个角度,其实就需要化大范围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一个方面,从某一个角度切入,不求面面俱到,而求小处着眼,以小见大,是为化大为小。
  如上面列举的第一种作文结构思路就只写了一个角度,把回到原点的范围缩小到“诚信”这一个具体的点上,从现象入手,且事实与道理并举,中心明确,观点集中,分析透彻。集中于回到诚信这一个原点,在800字左右的字数要求下,这样来写,才能集中笔墨,才能将观点阐述透彻,写出深度来。相对而言,后一种作文结构思路也清晰,但却写了三个角度,按陈教授的说法,等于考生自己把作文的水平降低为300字的作文了。涉及的范围太广,800字根本无法深入分析,往往只能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整篇文章也会显得肤浅。
  因此,考生在审准题目的前提下,作文立意还需化大为小,集中突破,只有内容集中一点,才有利于精耕细作,深入挖掘,才能够给自己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广阔舞台,从而写出独具风采的文章来。
  那么化大为小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紧扣作文题目是化大为小的前提。比如写《你在我心中是最美》,“你”的范围广阔无边,“你”可以是浩瀚的海洋,可以是巍峨的高山,可以是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可以是书,可以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可以是政坛要人,也可以是文化名人……我们审题的第一步必须把作文题目的范围缩小,也就是先确定好我心中最美的“你”是什么?在寥寥800字左右要写出深度,如果既写高山,又写海洋,还要兼顾父母亲人,那么角度太多,虽是涉及范围极其广阔,但势必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来。因此,我们必须深思在我心中最了解的是什么?是谁?紧扣“我心中最美”这个题目的要求,再来确定从某一个角度入手,比如我们可以仅仅写“林黛玉,你在我心中是最美”,多个层次去展现黛玉之美,那么我们就有笔墨去深入挖掘黛玉的精神内涵。再如我们只写“妈妈,你在我心中是最美”,母爱本身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我们能从生活细节中参悟母亲身上那些动人的点点滴滴,自然可以打动阅卷老师。
  但是,如果我们写把“你”定位为希特勒,则违背了题目中“美”的内涵。化大为小,需要考生将大范围的作文题目化为某一角度,有一方面,某一人,某一事,某一物,但不管如何转化,都必须以切合题意为前提条件。
  其次,“小”并不是只写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小”可以是一人,一物,一事,还可以是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角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必须挖掘较为深刻的思想意义。小必须符合以下三点:(1)“小”得有意义有价值。“小”中可以反映人生哲理,或能体现出人间真情,“小”中能折射出某个方面的社会现实,有一定的时代价值;(2)“小”能无限扩展,切入点虽小,但小中可以见出“大”来,小中能够让我们读出永恒的真谛;(3)你选择“小”的角度必须是你熟悉的。如同我们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小说《药》,全文仅仅围绕一个人血馒头,那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开茶馆的人家,因为儿子得了痨病,依照民间“偏方”,憨厚的华老栓去刑场为儿子买回一个人血馒头的故事。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事件,鲁迅先生把它放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于是,“小”中我们见到了中国国民的麻木愚昧,见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没有发动民众,注定失败结局这许多有价值耐人寻味的精神意义,至今读来仍能给现代人以启发。
  考生在化大为小时,也要善于选择自己熟知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小”,以求小中见大。比如以“门”为话题,你可以写国门,但如果你对历史没有深入的理解,这个角度你写不出意义。如果你的家中弥漫着深深的亲情,那么你不妨从“家门”入手,写出家门之中那一丝丝感人的亲情;如果你对当前的某些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且有一定积累,你可以选择从“走后门”入手,化实为虚,折射社会现象,写出深意。
  最后,化大为小的目的是切中一点,集中笔墨,深入剖析,从深度上打动阅卷老师。化大为小,要敢于舍弃,纵有溺水三千,你只取一瓢饮足矣。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写道:“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区区800字要畅谈纵横古今中外,纵横上下五千年文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可以从我们熟知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方面立意,小中自有洞天,我们又何尝不能写出永恒?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塘厦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与生理成熟发展相一致的理论是能够被“证伪”的;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的发展从表面上看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脉相承的;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只是促进了儿童“智力认知结构”的发展,而由于“社会性思维认知结构”只能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社会化的程度,是不能被超越的,所以反而可能导致儿童“整体心理认知结构”的失衡。皮亚杰既不是“成熟优势论”者,也不是“学习优势论”者,他
【摘 要】多媒体技术广泛进入了中学课堂,但一些教师缺乏对这一新事物的认识,缺乏对其运用规律的研究,以致于出现了种种误用,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只有走出这些误区,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作用和优势。  【关键词】计算机 多媒体 运用 误区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应用到了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介入,改变了我们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一张嘴
【摘 要】根据“新课程”理念,笔者以为可以从刺激创作欲望、搭建阅读平台、培养创新精神三方面激发写作的热情;可以从加深同学间沟通、师生间交流两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写作 培养 促进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和人们对多年来语文教学失误的反思,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关注。作文教学怎样才能还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怎样才能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笔者做过许多尝
【摘 要】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现状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也有着密切联系。我们不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更新自己的观念,就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解决难题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调动学生,让课堂变成一个每个人都可以绽放光彩的舞台。  【关键词】学生 舞台 素质 角色 模式  老师常常抱怨语文课堂气氛不活跃,提出任何问题后,不论难易,不论深浅,学生都沉默不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
【摘 要】对于《祝福》的反封建礼教主题,已早有定论。本文从爱情婚姻角度,及其与鲁迅个人爱情生活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作了一种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鲁迅 《祝福》 主题 爱情婚姻    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很少,最为典型的是1925创作的爱情伤感小说《伤逝》,因此也颇为研究者重视。然而,鲁迅先生在1924年创作的《祝福》长期以来被人们冠以反封建、反礼教的主题加以探究,而其在鲁迅先生
【摘 要】日记写作是引导学生个性化作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只要坚持写日记,就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就有可能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自己的独特的作文路子。  【关键词】日记 个性化写作 作用 方法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感到无从下手或者写不下去,又有不少学生总感觉写出作文来经常是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很难写出自己的特色。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广泛涉猎、开阔眼界、阅读名篇佳作、学习写作技巧外,
【摘要】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古风余韵》单元中选取我国古代人物传记,传主时间跨度长、身份多样。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体味传主的人格魅力,理解传主身上焕发出的厚重的人文精神之光,学生精神定能受其熏陶,并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充实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粤教版;传记;古风余韵;人文精神    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古风余韵》单元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些著名人物的传记,传主的时间跨度从秦末汉初直到清朝末年,约
一、诗歌内容简介  海子的这首诗,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脍炙人口,备受人们喜爱。但对其诗歌情感的把握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因为在其独特的简洁形式中充分体现了中国诗歌虚与实高度统一的特色,堪称矛盾与暗示的天然之作。很适合从诵读、想象、炼字等方面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定  诗歌的理解与赏鉴必须借助诵读与联想,对高一刚入校的学生更要强化“读”与“
摘要 《将时酒》是李白的一首代表作品,前人的解读、评析已经很多了,笔者以戏谑的手法时作品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并论析了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  关键词 李白 《将进酒》 艺术风格    岁在乙酉,时序初秋,浅薄小生于陋室初读太白之《将进酒》。认识“酒中仙”有些时日了,虽未曾以酒相邀把酒共欢,但对其才情,早已有所耳闻。没想多日不见,太白竟越发狂放不羁了。  李、岑、元三人相聚饮酒之事,在《酬从其自白书(将
【摘 要】采用“质疑问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老师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更要求老师常常“换位体验”,成为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真正的参与者。本文就该学习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质疑问难 教学模式 探究     一、教法陈述  传统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