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投票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巴西的一个参议院委员会悄然通过了一项“幸福修正案”。回望“神马奔腾”、“浮云笼罩”的2010年,幸不幸福只有自己知道。
越“城”长,越不快乐
2010年12月26日晚,“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这个由著名媒体著名机构牵头的奖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民众骄傲地大呼“给力”,有的民众垂首感叹“被幸福”,在“神马奔腾”、“浮云笼罩”的2010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幸福的理由,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幸福坐标,幸福感怎么评定?
在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幸福感往往和人们所处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评点里“幸福感城市”总是牵动着人们的视线。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人口膨胀……大城市正遭遇“城”长的烦恼,“逃离北上广”这样的口号曾在人群中出现。在更深的层面来看,“北上广”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崛起的超大规模城市的缩影,它意味着实现梦想的机会、展示自我的平台,但同样意味着拥挤的资源和艰辛的奋斗之路。
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一所理工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刘先生在求职心仪的工作受挫后,选择到北京一家民营会计事务所做审计工作。
最初一年,12个月有9个月在外地出差,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吃的比猪还差,干的比牛还累。”他如此形容自己当时的工作状况。这样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税后收入除去吃、穿、住、行各种开销后,到月底依然所剩无几。
刘先生一直对家人说自己在北京过得不错,和朋友合租房子,工作忙碌充实。直到思儿心切的母亲到北京后,发现儿子所谓的“合租房”只是由两居室中的厨房改造而成,里面非常局促,仅容得下一张单人床和简易衣橱等家具。而房里最引人注意的是交错分布的各种管道。——在祖辈人心中,孩子能有机会跨进大学的门槛就是“有出息”。可眼下,大学毕业后的孩子过的竟是这种生活,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母亲当时就受不了了,流着眼泪说,“儿子回家吧!”——这最终成了他离开的导火索。
其实,有着类似想法的可能不在少数。某招聘网站对7000多名白领的调查显示,八成白领有逃离“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念头。
幸福是人们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生活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要评选“最幸福城市”,就要考核城市这些基本“内容”,让民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衣食不愁、生活惬意,深深地感到被幸福包围,拥有这些条件,被评选“最幸福城市”才当之无愧。如果“最幸福城市”连幸福“基本内容”都不具备,城市招牌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抑或城市民众又“被幸福”了。
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青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生产效率,人才向一线城市聚积;但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活成本、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时候企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导致经济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
而“逃离北上广”不论是一时泄愤也好,真实呼声也罢,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城市与自身之间完成双向选择,找到能够提高自身生活品质的地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无独有偶,正当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投选如火如荼之时,巴西的一个参议院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幸福修正案”,一旦该修正案获得整个国会的通过,追求幸福将成为一项受到巴西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
该修正案是由非营利组织“Movimento Mais Feliz(追求幸福运动)”发起的一个项目,得到了巴西参议员、前总统候选人克里斯多旺·布瓦尔克的资助。布瓦尔克一直呼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因为教育是加快巴西增长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然而,包括布瓦尔克本人在内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对用法律来保障幸福的有效性表示怀疑,更多的人觉得这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我更愿意支持一场政治改革,或是一次大规模反腐败运动,”他表示,“但这一修正案被提上了议程,并幸运地获得了通过。我还将努力推动其他宪法改革,以取得其他重大进步。”
在美洲地区,对幸福的追寻并不新鲜。美国《独立宣言》中,最著名的就是“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而作为狂欢节的故乡,谁会比巴西人更幸福呢?
《福布斯》杂志进行过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巴西是155个被调查国家中幸福感第12强的国家,排名高于美国。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有4个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这个出处不详的故事正是发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一个富人问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流浪汉:“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流浪汉反问他:“打鱼干嘛呢?”富人说:“打了鱼才能挣钱呀。”流浪汉问:“挣钱干嘛呢?”富人说:“挣来钱你才可以买许多东西。”流浪汉又问:“买来东西以后干嘛呢?”富人说:“等你应有尽有时,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啦!”流浪汉听了,懒洋洋地翻个身,说:“我现在不是已经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了吗?”这也许是个笑话,但巴西人的态度就是这样:悠闲,懒散,自得其乐。
在一篇对里约热内卢这个最能代表巴西的城市的介绍里,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极端贫穷和过度奢华肩并肩地存在着,贫民窟堂而皇之地盘踞在本该是富人聚集的半山腰上,身无分文的流浪汉与腰缠万贯的富翁并排躺在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分享海浪、阳光和沙滩。”
巴西幸福修正案的支持者表示,该修正案旨在强调,满足医疗和教育需求等其他基本权利,对于幸福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该法案的目的是通过从五方面提供这些服务来增强民众的幸福感:提高公众意识;发动社会团体;鼓励对社会项目的参与;培养“乘数”;并激励公民为其项目贡献力量。
但巴西利亚大学法律教授表达了他的担忧:“这会让巴西民众产生一种印象,即幸福可以通过国会的一条法令获得。”
你的城市生活幸福吗?
多年来,经济学的公认智慧几乎与佛教一样:金钱不会让你幸福。研究该主题的经济学家往往相信,只要超出某个最低限度,绝对收入对幸福就几乎没有影响。在任何指定的社会,富人往往比穷人更幸福,但富国的居民并不明显比中等收入国家的居民更幸福,而且尽管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这个年龄时没有我们富有,但我们并不比他们更幸福。
这个发现一直被称作伊斯特林悖论——对这个悖论的一个解释是:重要的是要赶超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人。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伊斯特林从数据中发现的现象就容易解释了。
但是最近的两篇研究报告却提出了不同的结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表示:“必须调整幸福的概念。”许多关于幸福的研究都聚焦于“生活满意度”——研究人员问人们是否总体上对生活感到满意。但卡纳曼研究的是情绪:人们是日渐感到满足、放松或欣喜,还是紧张、沮丧或失意?
卡纳曼和安格斯·狄顿8月份在《国家自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通过研究50万美国人对每日调查的答复,他们对这两种幸福标准进行了考量,结果发现:生活满意度与金钱有关,但如果收入超过约7.5万美元,金钱就不会改善你的情绪。
因此,伊斯特林正确与否其实取决于你对幸福的定义与态度。换一句话说,你充实地生活在哪一座城市,哪一座城市就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越“城”长,越不快乐
2010年12月26日晚,“2010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颁奖典礼在长沙举行,这个由著名媒体著名机构牵头的奖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民众骄傲地大呼“给力”,有的民众垂首感叹“被幸福”,在“神马奔腾”、“浮云笼罩”的2010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幸福的理由,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幸福坐标,幸福感怎么评定?
在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幸福感往往和人们所处的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每年的评点里“幸福感城市”总是牵动着人们的视线。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人口膨胀……大城市正遭遇“城”长的烦恼,“逃离北上广”这样的口号曾在人群中出现。在更深的层面来看,“北上广”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崛起的超大规模城市的缩影,它意味着实现梦想的机会、展示自我的平台,但同样意味着拥挤的资源和艰辛的奋斗之路。
200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一所理工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刘先生在求职心仪的工作受挫后,选择到北京一家民营会计事务所做审计工作。
最初一年,12个月有9个月在外地出差,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吃的比猪还差,干的比牛还累。”他如此形容自己当时的工作状况。这样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税后收入除去吃、穿、住、行各种开销后,到月底依然所剩无几。
刘先生一直对家人说自己在北京过得不错,和朋友合租房子,工作忙碌充实。直到思儿心切的母亲到北京后,发现儿子所谓的“合租房”只是由两居室中的厨房改造而成,里面非常局促,仅容得下一张单人床和简易衣橱等家具。而房里最引人注意的是交错分布的各种管道。——在祖辈人心中,孩子能有机会跨进大学的门槛就是“有出息”。可眼下,大学毕业后的孩子过的竟是这种生活,巨大的心理落差让母亲当时就受不了了,流着眼泪说,“儿子回家吧!”——这最终成了他离开的导火索。
其实,有着类似想法的可能不在少数。某招聘网站对7000多名白领的调查显示,八成白领有逃离“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念头。
幸福是人们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生活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要评选“最幸福城市”,就要考核城市这些基本“内容”,让民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衣食不愁、生活惬意,深深地感到被幸福包围,拥有这些条件,被评选“最幸福城市”才当之无愧。如果“最幸福城市”连幸福“基本内容”都不具备,城市招牌的含金量就大打折扣,抑或城市民众又“被幸福”了。
我们也应该看到,部分青年“逃离北上广”,其实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生产效率,人才向一线城市聚积;但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城市“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活成本、生产成本越来越高。这时候企业开始向成本更低的地区进行转移,导致经济开始向其他地区扩散。
而“逃离北上广”不论是一时泄愤也好,真实呼声也罢,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城市与自身之间完成双向选择,找到能够提高自身生活品质的地方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我现在不是在晒太阳吗?”
无独有偶,正当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投选如火如荼之时,巴西的一个参议院委员会通过了一项“幸福修正案”,一旦该修正案获得整个国会的通过,追求幸福将成为一项受到巴西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
该修正案是由非营利组织“Movimento Mais Feliz(追求幸福运动)”发起的一个项目,得到了巴西参议员、前总统候选人克里斯多旺·布瓦尔克的资助。布瓦尔克一直呼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因为教育是加快巴西增长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然而,包括布瓦尔克本人在内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也对用法律来保障幸福的有效性表示怀疑,更多的人觉得这需要一系列具体的措施。
“我更愿意支持一场政治改革,或是一次大规模反腐败运动,”他表示,“但这一修正案被提上了议程,并幸运地获得了通过。我还将努力推动其他宪法改革,以取得其他重大进步。”
在美洲地区,对幸福的追寻并不新鲜。美国《独立宣言》中,最著名的就是“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而作为狂欢节的故乡,谁会比巴西人更幸福呢?
《福布斯》杂志进行过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巴西是155个被调查国家中幸福感第12强的国家,排名高于美国。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有4个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这个出处不详的故事正是发生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科帕卡巴纳海滩上。一个富人问躺在沙滩上晒太阳的流浪汉:“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出海打鱼?”流浪汉反问他:“打鱼干嘛呢?”富人说:“打了鱼才能挣钱呀。”流浪汉问:“挣钱干嘛呢?”富人说:“挣来钱你才可以买许多东西。”流浪汉又问:“买来东西以后干嘛呢?”富人说:“等你应有尽有时,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啦!”流浪汉听了,懒洋洋地翻个身,说:“我现在不是已经舒舒服服地躺在这里晒太阳了吗?”这也许是个笑话,但巴西人的态度就是这样:悠闲,懒散,自得其乐。
在一篇对里约热内卢这个最能代表巴西的城市的介绍里,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极端贫穷和过度奢华肩并肩地存在着,贫民窟堂而皇之地盘踞在本该是富人聚集的半山腰上,身无分文的流浪汉与腰缠万贯的富翁并排躺在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分享海浪、阳光和沙滩。”
巴西幸福修正案的支持者表示,该修正案旨在强调,满足医疗和教育需求等其他基本权利,对于幸福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该法案的目的是通过从五方面提供这些服务来增强民众的幸福感:提高公众意识;发动社会团体;鼓励对社会项目的参与;培养“乘数”;并激励公民为其项目贡献力量。
但巴西利亚大学法律教授表达了他的担忧:“这会让巴西民众产生一种印象,即幸福可以通过国会的一条法令获得。”
你的城市生活幸福吗?
多年来,经济学的公认智慧几乎与佛教一样:金钱不会让你幸福。研究该主题的经济学家往往相信,只要超出某个最低限度,绝对收入对幸福就几乎没有影响。在任何指定的社会,富人往往比穷人更幸福,但富国的居民并不明显比中等收入国家的居民更幸福,而且尽管我们的父母在我们这个年龄时没有我们富有,但我们并不比他们更幸福。
这个发现一直被称作伊斯特林悖论——对这个悖论的一个解释是:重要的是要赶超与自己地位相当的人。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伊斯特林从数据中发现的现象就容易解释了。
但是最近的两篇研究报告却提出了不同的结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表示:“必须调整幸福的概念。”许多关于幸福的研究都聚焦于“生活满意度”——研究人员问人们是否总体上对生活感到满意。但卡纳曼研究的是情绪:人们是日渐感到满足、放松或欣喜,还是紧张、沮丧或失意?
卡纳曼和安格斯·狄顿8月份在《国家自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报告。通过研究50万美国人对每日调查的答复,他们对这两种幸福标准进行了考量,结果发现:生活满意度与金钱有关,但如果收入超过约7.5万美元,金钱就不会改善你的情绪。
因此,伊斯特林正确与否其实取决于你对幸福的定义与态度。换一句话说,你充实地生活在哪一座城市,哪一座城市就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