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y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选材是初中生写作时必须重视的问题。“从新颖独特处着眼”“从典型生动处挖掘”“从至细至微处提炼”“从转换角度处变身”,有助于学生选好素材,为写好文章奠定基础。
  关键词
  选材 新颖独特 典型生动 至细至微 转换角度
  无论是平时的写作训练,还是考试中的命题作文,很多学生冥思苦想半天,仍感到无从下笔。本文从“选材”这一话题,结合初中生写作实际,谈谈如何帮助他们精选素材,写好作文。
  一、从新颖独特处着眼
  初中生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枯燥单一,没有波澜,反映到选材中,就是缺乏新意,往往“新瓶装旧酒”。例如“亲情”类文章,很多学生还是选择雨天送伞、晚上陪做作业、深夜看病等题材;稍微好一些的,也不过是考试失败后父母与自己促膝谈心,或双休日父母陪自己学骑自行车等。这些题材老套陈腐,难以令人眼前一亮。
  我们要学会从新颖独特处着眼,选择那些别人不会想到或不会去写的素材。正所谓“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只有将这样的素材进行加工、打磨,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中有一篇表现雷锋精神的课文——《驿路梨花》,其选材就显得与众不同。同样是赞颂雷锋精神,作者着力塑造了以梨花为代表的群体形象,赞扬了一群人的默默奉献,暗示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文章选材新颖,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二、从典型生动处挖掘
  初中生的写作大多是叙事性文章,而叙事性文章的灵魂是“人物+事件”。因为表现人物离不开事件,叙事也离不开人物,所以人和事在叙事性文章中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严格分开。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在指导学生挖掘素材时,就要明确:无论是表现人物还是叙述事件,所选的素材都必须典型生动。刻画人物时,要选取那些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例来表现;叙述事件时,也要牢牢抓住其中典型生动的人物。
  例如,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为了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精选了藤野先生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验、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四个典型事例。这就是从典型生动处挖掘素材的具体体现。从教学实践看,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无须教者多讲,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文,就能非常容易地归纳出来。这就是典型事例的魅力所在。
  有一次,我布置学生写作命题作文“深秋,几分甜蜜在心头”。一名学生写道,秋天,外婆家的柿子成熟了,她几次三番打电话让“我”回去吃柿子,还为“我”晒了很多柿饼。文中的外婆精心侍弄几棵柿子树,就是为了能让柿子树结出丰硕的果实;她把柿子小心地摘下来,保存好,就是为了能让“我”好好地尝一尝。这些事例刻画出外婆能干、细心的性格特点,并且很好地凸显了文章的主题——外婆对“我”深深的爱。小作者没有在文中大声呐喊,读者自然而然就能从字里行间品读出这样的感情,因为外婆的形象特别具有典型性,她的身上体现出中华好外婆对孙辈的关爱。典型的人物加上典型的事例,文章的成功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从至细至微处提炼
  初中生写作,往往有篇幅限制,无法洋洋洒洒,随意书写。尤其是考场作文,600字左右的篇幅中要充分表现人物形象,展现事件经过,表达真情实感,客观上要求学生的选材必须切口小而实。正所谓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从小处着笔,选取小事例,特别是生活、学习中至细至微的点滴瞬间来刻画人物形象,抒发情感,表现主题。很多时候,小故事、小事情、小片段、小细节更有表现张力,能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收录了莫言的《卖白菜》一文,写母亲卖白菜时因为“我”多算了别人一毛钱而伤心落泪,刻画出一个朴实、善良、诚信的农村妇女形象。文章通过“卖白菜”这样一件平凡的小事彰显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次,我布置学生以“生命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考试时,阳光正好照在自己的眼睛上,分外难受,这时,一个靠墙壁却不太靠窗子的女孩伸長胳膊,尽全力拉上了窗帘,顿时,世界变得柔和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温暖和芬芳。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有爱心、细心、体贴的女孩形象,赞扬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从至细至微处发现有价值的素材。
  四、从转换角度处变身
  很多学生总是说,自己的生活太平淡了,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老师和同学,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横看成岭侧成峰”,其实,有时候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就会让普通的题材“华丽变身”,就会让读者眼前一亮。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收录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这是一篇以表达亲情为主题的文章。文章中,作者一改单视角的表现角度,大胆采用双视角叙述的表现方式,既写出了父亲对“我”的关心、爱护,也写出了“我”内心的波澜和对父亲的爱,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情。而“背影”又成为各自视角的交汇点,这一意象不仅凝聚了父子深情,更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因此,这篇文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表现亲情主题的典范,且常读常新。
  我曾经布置学生以“母爱”为题,写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描述的是母亲关心自己的生活,帮她处理好生活上的一些琐事,让她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学习。如果采用常规视角,这类文章也可能感人,但不足以惊艳。实际写作中,她另辟蹊径,转换角度,从让人难以忘却的“阳光味道”写起,继而写每到冬天,只要有太阳,母亲必然为她晒被子;当她做完作业,晚上钻进被窝时,总能闻到那淡淡的阳光味道,由此想到母亲的付出,感受到浓浓的母爱。这样的角度变换就非常巧妙,借助“阳光味道”刻画出一个细心温柔、对孩子无微不至关怀的母亲形象,细腻感人。
  选好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一步。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用心观察体验,注重积累反思,写作时学生才会文思如泉涌。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一、 Lead-in  T: I will divide the whole class into four groups. The more you answer the questions correctly in your group, the better grades your group will get.(采用小組合作学习和激励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课堂
期刊
【教学设计】  一、故事引入,感受波澜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被狮子追杀的小熊》片段一:一只小熊被一头狮子追赶;追赶到河边时,小熊爬上一段倒伏的树干,树干的大部分悬在河流上方。)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生1:狮子爬到树干上,抓住了小熊。  生2:狮子爬到树干上,树干折断了,小熊和狮子一同掉落到水中。  生3:狮子在岸边看了一会儿,觉得无趣,
期刊
一、 读一首诗歌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诗——《一轮明月满乾坤》。  生(朗读):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是一首数字诗;且数字从十排到一,次序井然。  师:它的描写对象有哪些?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生:长亭、九重天、星辰、船只、州县、宫府、江海、楼头
期刊
笔者于2017年参加了苏州市初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课题是“研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下面,笔者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一谈在反刍、联系中培养学生函数模型思想的感悟及认识。  一、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一次函数的概念、图像与性质,以及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后续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关联性,感悟数形结
期刊
摘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入教材中,努力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巧用古代诗词、历史人物、美德故事等,能使课堂达到“诗情画意涤人心”的效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内心,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 课堂 道德情感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民族性”。这一原则着重强
期刊
冯利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10余名,来自徐州高级中学和徐州市区部分初中学校。  工作室致力于“生本”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层级式”阅读主张的实践与推广,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外阅读。工作室成员通过“层级式的阅读材料选择—习惯养成—要求实施—共同体打造—评价驱动”这一路径,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其阅读能力和学科素养。  工作
期刊
一、教学背景  近几年,在多媒体教室支持下,教师运用云平台软件等构成的课堂信息化教学系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教师设定的问题,通过选择或抢答的方式参与互动,并能得到即时反馈。此方式将传统课堂的授受式转变为互动式,将教师从台前悄悄移至幕后,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种创新的教改形式,不仅凝聚了队伍,激活了智慧,更为广大师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搭建
期刊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学校的发展速度,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在学校统一组织筹划下,确立了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的目标。该校数学教研组是一支作风严谨、与时俱进、乐于奉献,具有很强协作意识的团队,是学校教学的一支重要力量,多年来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转变思想,让教学团队建设空间更广阔  为了实现学校的
期刊
万众名师工作室现有成员10名,来自徐州市属各中学,领衔人万众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工作室针对目前育人模式中的问题和课程改革中的困惑,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研究、实施与推广,力求改变当下学校教育中重知识而轻能力、重分数而轻思维、重书本而轻实践、重学业而轻人格的倾向,使学生跳出书本,融入生活,知行合一,德才双修。  工作室課题“基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获得2017年江苏省
期刊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是“读书为本,读书为要”,即抓住读书这个核心,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材的改革与中考对“真阅读”的要求,牵动着教师的教,连接着学生的学。如果教、学、评相互融通,共为一体,就能相辅相成,三者共赢。下面以“《我的母亲》群文阅读”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落实教、学、评的一体化。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航标,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