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追求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对实现我国伟大民族复兴具有促进意义。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其教育任务是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发展的今天,工匠精神的提升为高职教育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对此,本文以高职德育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工匠精神的概述,论述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德育教育意义,提出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德育教育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德育教育;培养
一、 工匠精神的概述
工匠精神是个体对自身职业的一种专注、敬畏精神,对产品创造追求精益求精,对服务极致的崇尚。工匠精神是人品与技术完美的融合,突出一个人对自身工作的看法、态度,以这种态度去完成精益求精的作品,进而使作品受到他人的青睐。说到工匠精神,大都会想起班门弄斧典故,事实上,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人们对自身工作,都应该具有工匠精神,进而才能够促进祖国的不断发展。
二、 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德育教育意义
(一) 高职教育发展需要
立足于行业教育,紧跟市场发展需要,是高职院校办学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代人才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高超的职业素养。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依靠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需要高職德育教育引领学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工匠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可见,在高职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对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具有促进意义。
(二) 学生发展需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理念,是当代社会发展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高职教育期间,形成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健全学生人格素养,进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高职德育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德育教育知识的同时,知晓工匠精神,受到工匠精神感染,进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可见,学生要想全面发展,更好地进行就业,需要工匠精神培养。
三、 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德育教育策略
(一) 加强德育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融入高职整个专业教育课程中,与学生专业课程紧密相融合,为学生工匠精神做好准备工作。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靠专业课程获得的,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其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专业课程,了解岗位发展对工匠精神的需要,对工匠精神充分的认识。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实现德育教育、工匠精神、专业课程的相融合,以专业课程引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增强自身道德素养,在专业实践课程中,提升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例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将其扩充,并且融入工匠精神,在教学中为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专业知识中,知晓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二) 加强德育教育与实践课程的相融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依赖于实践活动,实践课程是高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如果单凭教师为学生讲解精神层面的知识,学生不去实践,很难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真谛,更难以理念工匠精神内涵。因此,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开展专业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彰显学生工匠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例如:在高职专业实践课程中,教师为学生开展岗位模拟活动,分配学生岗位角色,让学生真实地融入岗位中,真实的去做岗位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将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增强学生道德素养,在学生工作中,要求学生将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同时,在评价工作中,教师要以精益求精的视角要求学生,为学生形成这种模式,进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三) 构建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强化校园文化育人成效,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其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范围,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让工匠精神在校园中传播,进而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与能力。例如:以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为导向,开展演讲比赛、主题活动,进而促进工匠精神在校园中的传播。同时,学校德育教育互联网平台,要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获取德育教育的同时,全面知晓工匠精神,进而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中,不仅要培养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培养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而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教育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德育教育与专业课程中,增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在德育教育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J].河北农机,2018(12):34.
[2]杜扬洋.立德树人视域下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探析[J].河北农机,2018(12):38.
作者简介:杨群,江苏省南京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
关键词:工匠精神;德育教育;培养
一、 工匠精神的概述
工匠精神是个体对自身职业的一种专注、敬畏精神,对产品创造追求精益求精,对服务极致的崇尚。工匠精神是人品与技术完美的融合,突出一个人对自身工作的看法、态度,以这种态度去完成精益求精的作品,进而使作品受到他人的青睐。说到工匠精神,大都会想起班门弄斧典故,事实上,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人们对自身工作,都应该具有工匠精神,进而才能够促进祖国的不断发展。
二、 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德育教育意义
(一) 高职教育发展需要
立足于行业教育,紧跟市场发展需要,是高职院校办学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代人才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高超的职业素养。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依靠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需要高職德育教育引领学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工匠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可见,在高职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对提升高职教育办学质量具有促进意义。
(二) 学生发展需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理念,是当代社会发展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在高职教育期间,形成工匠精神,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健全学生人格素养,进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高职德育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德育教育知识的同时,知晓工匠精神,受到工匠精神感染,进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可见,学生要想全面发展,更好地进行就业,需要工匠精神培养。
三、 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德育教育策略
(一) 加强德育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要融入高职整个专业教育课程中,与学生专业课程紧密相融合,为学生工匠精神做好准备工作。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靠专业课程获得的,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其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身专业课程,了解岗位发展对工匠精神的需要,对工匠精神充分的认识。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实现德育教育、工匠精神、专业课程的相融合,以专业课程引领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增强自身道德素养,在专业实践课程中,提升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就业。
例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将其扩充,并且融入工匠精神,在教学中为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专业知识中,知晓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进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二) 加强德育教育与实践课程的相融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依赖于实践活动,实践课程是高职德育课堂教学的延续,如果单凭教师为学生讲解精神层面的知识,学生不去实践,很难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真谛,更难以理念工匠精神内涵。因此,教师要重视为学生开展专业实践课程,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彰显学生工匠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例如:在高职专业实践课程中,教师为学生开展岗位模拟活动,分配学生岗位角色,让学生真实地融入岗位中,真实的去做岗位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将工匠精神与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增强学生道德素养,在学生工作中,要求学生将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同时,在评价工作中,教师要以精益求精的视角要求学生,为学生形成这种模式,进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三) 构建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的构建,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强化校园文化育人成效,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活动,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其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范围,鼓励学生参与到其中,让工匠精神在校园中传播,进而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收获成长与能力。例如:以德育教育与工匠精神为导向,开展演讲比赛、主题活动,进而促进工匠精神在校园中的传播。同时,学校德育教育互联网平台,要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获取德育教育的同时,全面知晓工匠精神,进而有助于学生工匠精神培养。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中,不仅要培养人才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应培养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进而才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高职教育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开展,将工匠精神渗透到德育教育与专业课程中,增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进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在德育教育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实践[J].河北农机,2018(12):34.
[2]杜扬洋.立德树人视域下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探析[J].河北农机,2018(12):38.
作者简介:杨群,江苏省南京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