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人民的名义》,而非《人民的名义》影响了这个时代。
一 周前,许文广在参加北京一个饭局时,被刚认识的朋友开玩笑:“你这是从非洲赶回来吃这顿饭,挺不容易啊。”
许文广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出逃的腐败分子丁义珍。剧中的他满口廉洁,却浑身名牌,打着领导旗号贪赃枉法,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最近一个月来,因《人民的名义》的刺激,全国观众纷纷入戏。电视剧收视率破8,网络点播达200多亿次。从2004年黄金时间涉案剧的禁播令后,这类题材剧沉寂十多年。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戏能展现在观众面前?
多名相关部委的领导表示,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人民的名义》,而非《人民的名义》影响了这个时代。时机对了,就来电了。
涉案剧限制令至今仍未解除
“涉案剧的限制令至今仍未解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名司级干部表示,“按当年理解,涉及到案件就是涉案劇,公检法之外,纪检、税务、工商、海关这些都是。当时开相关联席会议,有13个部委参加。”
那为什么《人民的名义》能在黄金时间播出?不妨先回头来看看当年限令的出台。
上述司级干部回忆,早在2004年前,有几个省份抽取了一年内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上万个案子,提供了一些调研报告。其中有好些案子长时间破不了,后来即便破案,也是机缘巧合。因为从手法上看是成人犯罪,破案过程中会受误导,结果发现作案的竟是青少年。就问:“你怎么会用这种手法作案?”不少回答是:“我看了某某剧,学的。”
不久,上层正式照会广电总局:你们怎么把案子拍得那么细,简直是一本完整教科书了。很快,中央出台意见,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广电总局也提出“四大工程”,其中一项就是,要在电视节目上给未成年人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一名已退休的老公安局长回忆:当时系统内反映集中的就是破案手段暴露太多,作案细节展示得太多,使我们的证据采集率降低了。
他举了个例子:“当年张君这些大案都是通过手机追踪等方式破获的,但后来犯罪分子都学会了,买上一堆卡,打个电话扔一个,不好查了。”
某部委一名处级干部深有同感,当年他有次出差,看到电视里在播涉案剧的频道超过八成,这儿在杀人,那里在盗窃,还有的在贩毒……
在这种背景下,一纸《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下发,黄金档限播涉案剧。知情人透露,当时列了四条限播标准:一是过细展示作案手段,二是暴露公安破案过程,再就是过分表现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和官员腐败过程,还有是暴力血腥恐怖的。
结果,当年上百部涉案剧,不论是创作中的、拍摄中的、正播出的,一夜之间全被拿下,不少公司一蹶不振。
前述那名广电总局干部表示,后来也总结过经验。毕竟是一个大的政策出台,应有个缓冲期,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电视剧的创作是有周期的,一下子刹车容易出事,促进这个行业繁荣也是中央要求。”
此后,在电视剧播出上,但凡有重大调整政策,广电总局至少会给半年到8个月的缓冲期。但涉案剧限播令,至今仍未解除。
应运而生的法制题材剧
涉案剧的淡出,让一批抗战剧和谍战剧相继走红,其中不乏精品力作,但也引起过不少争议。有专家不客气地指出:“依旧是涉案剧的内核,只不过换了服装和年代。”
导演刘江就说,作为一名男性导演,自己迷恋于强情节、冲突性的故事。“但自己后来有部涉案戏,生生给憋到民国去,变成谍战了。”
戏是靠矛盾冲突来推动着走的,涉及案件的故事,容易制造出各种悬念,也符合观众口味。这是不少电视人的同感,但涉案剧的拍摄和播出,迟迟打不开局面。
直到2015年,中央明确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一个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在不少人眼里,这是把尚方宝剑。
时任中央纪委驻国家广电总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长范玉刚曾透露,当时中央纪委也给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电影局下达任务,十九大前要拍出几部反腐剧在黄金时段播出,反腐电影也要在院线上映。
“结合这两件事,肯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创作,不能再不去动它了,《人民的名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前述广电总局干部回忆。
2015年10月底,一个法制题材电视剧研讨会在京召开。大家的共识是,大批执纪执法的干部,为维护一方平安稳定,都在流汗流血,甚至牺牲,他们的功绩理应进入影视艺术里,并且这类剧特别符合影视艺术创作规律,节奏快、动作性强,涉及重大案件时容易把人性最极致的几面都表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法制题材剧这个概念的提出,被认为是一个技巧的处理,既不去触碰涉案剧这个禁区,又符合四个全面和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当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最高检、公安部、武警部队方面都来了人,还有一些知名教授和导演。据一名与会干部透露,范玉刚特意参会,从纪检监察角度谈了法制题材剧的创作问题。
他说,反腐剧中既要有反腐,也要有倡廉。有的剧表现反腐,就是腐败分子坏透了,这不符合事实。很多犯错误的干部,不是一出娘胎就腐败的,所以如果过度展示腐败,那就是创作人员水准不高。
“对这个题材不是能不能拍的问题,是谁来拍的问题。好的编剧、导演的创作队伍,加上经验丰富的公司,可以拍出优秀的法制题材剧。”会上,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提出几点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在政治敏感度上谨慎处理,把握好政治性和专业性。其次,法制类题材电视剧门槛很高,“得有这个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
就這样,有着反腐剧“三驾马车”之一称号的周梅森,进入范子文视野。 大局、平衡和低調
范子文是最高检影视中心副主任,也是《人民的名义》出品人。
他在当时那个研讨会上说,检察题材剧要放在大局中考虑。不能只塑造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形象,格局太小,对反映检察机关形象也不利。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不只拍给法制战线人看,要给广大观众看。
最终走上荧屏的《人民的名义》,就遇到了受众针对“大局”的反映。在播出前几天,甚至一些地方公安局的官方微博直接 @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不是我剧透啊,《人民的名义》里警察的人物设定和所作所为,好像没有一个是正面的……”
这让导演李路有些哭笑不得,他希望观众要耐心,该剧前期有铺垫和伏笔,看完所有剧情后再作评价。
还没等公安部官微回应,@共青团中央剧透:赵东来和猴子并肩作战了,公安检察互相神助攻。@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随后也回了个“暗中观察”的表情。
其实,这在业内人看来,是很正常的,这种难以调和一直存在。
前述广电总局司级干部表示,当年在涉案剧没限播时,公安拍戏,反面角色一定不是公安的人。法院拍戏,坏人也不是自己系统的。当年有的系统还提过意见,但没办法调和,除非谁能向中央请示,并得到答复。
范玉刚在上述2015年那次研讨会上,特别提到在法制题材剧中,涉及办案的几个机关之间的关系要理清楚,有些电视剧太外行了。“同样是反腐败,公安管什么,检察抓什么,纪检监察又抓什么,大家要有个充分了解。”
大家看到,《人民的名义》里已有了很大改变,整个剧情被认为基本做到了平衡,甚至不惜“自黑”。如剧中的京州市检察院的检察长肖钢玉就是个腐败分子。
也有人指出,这部戏并非已经完美,英雄也好,枭雄也罢,他的行为是个人的偶然造成的吗?一定不能是,这是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多方原因的综合产物。
如范子文曾提到,检察官要热爱生活,不要描写为整天家也不顾,唱歌也不会,毫无生活情趣。无疑,侯亮平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喜欢吹吹口哨,会做饭,还会唱智斗。
不过有人却说,以侯亮平为代表的正面人物,八项规定精神多多少少有一些违反了。“比如侯亮平,到处都喝醉酒。到调查对象私人会所里这样那样的,现实吗?”
还有人批评,似乎就沙瑞金没有违反这些纪律,但却是个概念化的好人。即便天天吃盒饭打篮球,也很难有穿透力。难道他不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不懂这些?
对此,有领导也给李路善意提醒:低调点,你是个艺术家,不要再去解释什么,你想说的东西在戏里都说了。当然,你这样的一部戏出来后,最终还得交给时間去检验,人民群众去评价。
一 周前,许文广在参加北京一个饭局时,被刚认识的朋友开玩笑:“你这是从非洲赶回来吃这顿饭,挺不容易啊。”
许文广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出逃的腐败分子丁义珍。剧中的他满口廉洁,却浑身名牌,打着领导旗号贪赃枉法,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最近一个月来,因《人民的名义》的刺激,全国观众纷纷入戏。电视剧收视率破8,网络点播达200多亿次。从2004年黄金时间涉案剧的禁播令后,这类题材剧沉寂十多年。是什么原因,让这部戏能展现在观众面前?
多名相关部委的领导表示,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人民的名义》,而非《人民的名义》影响了这个时代。时机对了,就来电了。
涉案剧限制令至今仍未解除
“涉案剧的限制令至今仍未解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名司级干部表示,“按当年理解,涉及到案件就是涉案劇,公检法之外,纪检、税务、工商、海关这些都是。当时开相关联席会议,有13个部委参加。”
那为什么《人民的名义》能在黄金时间播出?不妨先回头来看看当年限令的出台。
上述司级干部回忆,早在2004年前,有几个省份抽取了一年内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上万个案子,提供了一些调研报告。其中有好些案子长时间破不了,后来即便破案,也是机缘巧合。因为从手法上看是成人犯罪,破案过程中会受误导,结果发现作案的竟是青少年。就问:“你怎么会用这种手法作案?”不少回答是:“我看了某某剧,学的。”
不久,上层正式照会广电总局:你们怎么把案子拍得那么细,简直是一本完整教科书了。很快,中央出台意见,要求各部门各地方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广电总局也提出“四大工程”,其中一项就是,要在电视节目上给未成年人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一名已退休的老公安局长回忆:当时系统内反映集中的就是破案手段暴露太多,作案细节展示得太多,使我们的证据采集率降低了。
他举了个例子:“当年张君这些大案都是通过手机追踪等方式破获的,但后来犯罪分子都学会了,买上一堆卡,打个电话扔一个,不好查了。”
某部委一名处级干部深有同感,当年他有次出差,看到电视里在播涉案剧的频道超过八成,这儿在杀人,那里在盗窃,还有的在贩毒……
在这种背景下,一纸《关于加强涉案剧审查和播出管理的通知》下发,黄金档限播涉案剧。知情人透露,当时列了四条限播标准:一是过细展示作案手段,二是暴露公安破案过程,再就是过分表现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和官员腐败过程,还有是暴力血腥恐怖的。
结果,当年上百部涉案剧,不论是创作中的、拍摄中的、正播出的,一夜之间全被拿下,不少公司一蹶不振。
前述那名广电总局干部表示,后来也总结过经验。毕竟是一个大的政策出台,应有个缓冲期,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电视剧的创作是有周期的,一下子刹车容易出事,促进这个行业繁荣也是中央要求。”
此后,在电视剧播出上,但凡有重大调整政策,广电总局至少会给半年到8个月的缓冲期。但涉案剧限播令,至今仍未解除。
应运而生的法制题材剧
涉案剧的淡出,让一批抗战剧和谍战剧相继走红,其中不乏精品力作,但也引起过不少争议。有专家不客气地指出:“依旧是涉案剧的内核,只不过换了服装和年代。”
导演刘江就说,作为一名男性导演,自己迷恋于强情节、冲突性的故事。“但自己后来有部涉案戏,生生给憋到民国去,变成谍战了。”
戏是靠矛盾冲突来推动着走的,涉及案件的故事,容易制造出各种悬念,也符合观众口味。这是不少电视人的同感,但涉案剧的拍摄和播出,迟迟打不开局面。
直到2015年,中央明确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一个就是全面依法治国,在不少人眼里,这是把尚方宝剑。
时任中央纪委驻国家广电总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长范玉刚曾透露,当时中央纪委也给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电影局下达任务,十九大前要拍出几部反腐剧在黄金时段播出,反腐电影也要在院线上映。
“结合这两件事,肯定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创作,不能再不去动它了,《人民的名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前述广电总局干部回忆。
2015年10月底,一个法制题材电视剧研讨会在京召开。大家的共识是,大批执纪执法的干部,为维护一方平安稳定,都在流汗流血,甚至牺牲,他们的功绩理应进入影视艺术里,并且这类剧特别符合影视艺术创作规律,节奏快、动作性强,涉及重大案件时容易把人性最极致的几面都表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法制题材剧这个概念的提出,被认为是一个技巧的处理,既不去触碰涉案剧这个禁区,又符合四个全面和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当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最高检、公安部、武警部队方面都来了人,还有一些知名教授和导演。据一名与会干部透露,范玉刚特意参会,从纪检监察角度谈了法制题材剧的创作问题。
他说,反腐剧中既要有反腐,也要有倡廉。有的剧表现反腐,就是腐败分子坏透了,这不符合事实。很多犯错误的干部,不是一出娘胎就腐败的,所以如果过度展示腐败,那就是创作人员水准不高。
“对这个题材不是能不能拍的问题,是谁来拍的问题。好的编剧、导演的创作队伍,加上经验丰富的公司,可以拍出优秀的法制题材剧。”会上,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提出几点意见。他认为首先要在政治敏感度上谨慎处理,把握好政治性和专业性。其次,法制类题材电视剧门槛很高,“得有这个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
就這样,有着反腐剧“三驾马车”之一称号的周梅森,进入范子文视野。 大局、平衡和低調
范子文是最高检影视中心副主任,也是《人民的名义》出品人。
他在当时那个研讨会上说,检察题材剧要放在大局中考虑。不能只塑造检察机关和检察官的形象,格局太小,对反映检察机关形象也不利。要以人民为创作导向,不只拍给法制战线人看,要给广大观众看。
最终走上荧屏的《人民的名义》,就遇到了受众针对“大局”的反映。在播出前几天,甚至一些地方公安局的官方微博直接 @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不是我剧透啊,《人民的名义》里警察的人物设定和所作所为,好像没有一个是正面的……”
这让导演李路有些哭笑不得,他希望观众要耐心,该剧前期有铺垫和伏笔,看完所有剧情后再作评价。
还没等公安部官微回应,@共青团中央剧透:赵东来和猴子并肩作战了,公安检察互相神助攻。@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随后也回了个“暗中观察”的表情。
其实,这在业内人看来,是很正常的,这种难以调和一直存在。
前述广电总局司级干部表示,当年在涉案剧没限播时,公安拍戏,反面角色一定不是公安的人。法院拍戏,坏人也不是自己系统的。当年有的系统还提过意见,但没办法调和,除非谁能向中央请示,并得到答复。
范玉刚在上述2015年那次研讨会上,特别提到在法制题材剧中,涉及办案的几个机关之间的关系要理清楚,有些电视剧太外行了。“同样是反腐败,公安管什么,检察抓什么,纪检监察又抓什么,大家要有个充分了解。”
大家看到,《人民的名义》里已有了很大改变,整个剧情被认为基本做到了平衡,甚至不惜“自黑”。如剧中的京州市检察院的检察长肖钢玉就是个腐败分子。
也有人指出,这部戏并非已经完美,英雄也好,枭雄也罢,他的行为是个人的偶然造成的吗?一定不能是,这是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等多方原因的综合产物。
如范子文曾提到,检察官要热爱生活,不要描写为整天家也不顾,唱歌也不会,毫无生活情趣。无疑,侯亮平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喜欢吹吹口哨,会做饭,还会唱智斗。
不过有人却说,以侯亮平为代表的正面人物,八项规定精神多多少少有一些违反了。“比如侯亮平,到处都喝醉酒。到调查对象私人会所里这样那样的,现实吗?”
还有人批评,似乎就沙瑞金没有违反这些纪律,但却是个概念化的好人。即便天天吃盒饭打篮球,也很难有穿透力。难道他不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不懂这些?
对此,有领导也给李路善意提醒:低调点,你是个艺术家,不要再去解释什么,你想说的东西在戏里都说了。当然,你这样的一部戏出来后,最终还得交给时間去检验,人民群众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