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农村;薄弱学校;内涵发展;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4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9—0033—0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竞争的不断激烈,教育竞争也在进一步的加强,“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被人们公认的道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后九年义务教育既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在未来激烈的初中市场竞争中由生存到壮大再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学校全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如加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优化管理制度,堅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它渗透在学校人、财、物管理的各个方面,“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积淀,是一项开发,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从量到质的积累发展的过程,是在历史传承中与时俱进的积淀,是对学校优质资产的提炼、整合与开发。所以,学校文化建设,重在过程,重在积淀,重在开发。要用心积累,集腋成裘,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决避免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想法和做法。
学校文化建设要重点把握三个原则: 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二要讲究实际,注重实效。学校文化不是一种摆设,它重在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实效是学校文化的根本所在,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恰当的建设目标,量力而行,逐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三要体现主体,重在参与。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践行中提高素质,让师生成为学校文化提升发展的支点。这也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活力、魅力之所在。
二、优化农村学校管理
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不强,要实现比城市学校还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倾斜支持之外,最主要的是要靠管理出质量、出效益,靠管理走捷径、求突破。
农村学校生源整体上不及城市学校,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和社会促进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上也不及城市学校,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优厚的条件,但是农村学生肯学习能吃苦,农村教师更朴实好激励,所以农村学校只要优化管理,把这种后天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定能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
三、加强学校发展对策
1. 要有效提高领导者和教师的素质,更新观念。可以通过培训或与其他好的学校进行交流等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领导学到更多先进学校的方法,然后结合自身的条件,使学校自身得以完善。对于教师来讲,提高自身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等,接受培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其中“国培计划”的实施,是促进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培训资源公平分配的政策,“国培计划”相当于一台“种子机”,它要使通过培训的教师成为“种子教师”,而“种子教师”于农村薄弱学校来讲正是雪中送炭。
2. 要充分利用当地本土资源优势,开发本土课程。即要注重研究开发、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校史资源、乡贤资源中的教育元素,并对其加以充分利用。领导们要善于发掘、教师们要善于利用,才能开发出好的本土课程,使其成为学校竞争生源的一个优势。
3.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创造学校自身的特色。对于学校来说,要发展其自身的特色,就是让学校都能够打出自己的品牌。对于薄弱学校来说,能够在某一方面见长,也能够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建办学特色是薄弱学校走向成功之道。“特色”可以让一些薄弱学校焕发生命力,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能得到提升,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更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使之有利于生源的流入。
四、“以人为本”创建和谐
1. 必须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国家在对义务教育投入时应该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中,进行单项资金预算,列入中央转移支付的经费项目;省市、县级财政也应有配套资金来支持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2.国家应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的规范要求之中,并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山区实行专项补贴。
3. 创建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地进行帮扶。尽管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编辑:郭裕嘉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4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9—0033—01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竞争的不断激烈,教育竞争也在进一步的加强,“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被人们公认的道理,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今后九年义务教育既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也是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在未来激烈的初中市场竞争中由生存到壮大再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学校全方面的建设和管理,如加强农村学校文化建设,优化管理制度,堅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它渗透在学校人、财、物管理的各个方面,“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种积淀,是一项开发,也就是说,它是一个从量到质的积累发展的过程,是在历史传承中与时俱进的积淀,是对学校优质资产的提炼、整合与开发。所以,学校文化建设,重在过程,重在积淀,重在开发。要用心积累,集腋成裘,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坚决避免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想法和做法。
学校文化建设要重点把握三个原则: 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二要讲究实际,注重实效。学校文化不是一种摆设,它重在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实效是学校文化的根本所在,要从实际出发,制订恰当的建设目标,量力而行,逐步推进,不能急功近利。三要体现主体,重在参与。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他们积极参与,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践行中提高素质,让师生成为学校文化提升发展的支点。这也正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活力、魅力之所在。
二、优化农村学校管理
农村学校先天不足、后天不强,要实现比城市学校还要更好更快的发展,除了国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倾斜支持之外,最主要的是要靠管理出质量、出效益,靠管理走捷径、求突破。
农村学校生源整体上不及城市学校,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和社会促进条件;农村学校的教师整体上也不及城市学校,没有较高的学历,没有优厚的条件,但是农村学生肯学习能吃苦,农村教师更朴实好激励,所以农村学校只要优化管理,把这种后天优势发挥出来,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园文化,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育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一定能用后天的努力弥补先天的不足。
三、加强学校发展对策
1. 要有效提高领导者和教师的素质,更新观念。可以通过培训或与其他好的学校进行交流等方式进行,这样能够使领导学到更多先进学校的方法,然后结合自身的条件,使学校自身得以完善。对于教师来讲,提高自身的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教学能力等,接受培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
其中“国培计划”的实施,是促进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培训资源公平分配的政策,“国培计划”相当于一台“种子机”,它要使通过培训的教师成为“种子教师”,而“种子教师”于农村薄弱学校来讲正是雪中送炭。
2. 要充分利用当地本土资源优势,开发本土课程。即要注重研究开发、充分挖掘自然资源、校史资源、乡贤资源中的教育元素,并对其加以充分利用。领导们要善于发掘、教师们要善于利用,才能开发出好的本土课程,使其成为学校竞争生源的一个优势。
3.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创造学校自身的特色。对于学校来说,要发展其自身的特色,就是让学校都能够打出自己的品牌。对于薄弱学校来说,能够在某一方面见长,也能够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创建办学特色是薄弱学校走向成功之道。“特色”可以让一些薄弱学校焕发生命力,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也能得到提升,不再把学业成绩、分数排名作为衡量学校优质与否的唯一标准,而是更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此吸引更多的学生,使之有利于生源的流入。
四、“以人为本”创建和谐
1. 必须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经费投入。国家在对义务教育投入时应该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纳入整体规划中,进行单项资金预算,列入中央转移支付的经费项目;省市、县级财政也应有配套资金来支持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2.国家应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义务教育的规范要求之中,并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山区实行专项补贴。
3. 创建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地进行帮扶。尽管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但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