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使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每一堂课都是一段生命历程,是我与学生们共同分享的生命语文的幸福历程。从“文本细读”到“海量阅读”,从“幸福理念”到“自主教育”……一路走来,我和同伴们对生命语文的追寻,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厚重而真切,平和又自然。
自主学习,激发生命语文的活力。自主学习实践初期,我们通过“前置性学习单”初步培养学生“读、画、查、记、问、思”的六步预习法。前置学习给了学生自主认知和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备而来,带着初读后的认识、思考和疑问而来。课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思维碰撞,使先前的认识得到提升,使课堂成为一个交流、交融、充满生命活力的互动过程。“学莫贵于自得。”“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在生命语文的课堂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成长的悸动和文明的律则。
合作学习,促进生命语文的成长。我们的“生命课堂”以“独学—互学—展讲”的合作形式展开。“独学”基础上的“互学”,“单座”变成“围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参与,提高了学习效率,展示了小组风采,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这样的课堂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是温暖的课堂,是成就学生的课堂。
整体阅读,提升生命语文的质量。以往我们常常把一个学习任务分解成许多个小任务、小环节,千方百计地设计许多小问题来尽可能地排除学生的阅读障碍。我们知道自己所讲的每一个细节的意义,但学生并不知道。在整体阅读的课堂上,我们尝试大问题、大环节的整读,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展开学习。整体阅读使我们敢于给学生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这样的课堂是“碎片化学习”向“整体化学习”的过渡,它提升着师生课堂的生命质量。
思维导图,绘制生命语文的色彩。生命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给我的阅读画一幅导图”,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画一幅阅读思维导图。学生在“导图”创造过程中展现着惊人的智慧。他们结合对文本的感悟,筛选着课文的重点,通过“毛毛虫图”“蝴蝶图”“机器人图”等,生动地再现了阅读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为生命语文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里除了知识、能力,更多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味和情怀。
拓展阅读,分享生命语文的幸福历程。生命语文将阅读进行到底。在课内拓展阅读实践中,我们尝试在质疑问难处、在认识不全时、在理趣与情趣的交汇处、在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时、在解读文本前、在课后延伸时,进行恰当的拓展阅读。在单元教学拓展阅读中,我们将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怀,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命活力,把世界领进了教室,把学生带进了生活。
生命语文是简约的,但简约并非简单。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生本”为出发点时,我们便会看到简单背后的不简单;生命语文应懂得放手,因为“放手即是成全”。但放手不是撒手,是放手让学生寻找思维方法,探索学习之道,只有生进得有法,师才能退得从容。生命语文更需要阅读,因为在阅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令人悠然心会的阐释或命题,领悟到一种智慧的美,如果我们经常能感受到这种美,那么我们也会变得丰富、深刻和睿智。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到《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再到《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从《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到《把世界带进教室》再到《把心安顿好》……,这些书籍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澄清了思想,谱写了生命成长的乐章。
□ 编辑 吴君
自主学习,激发生命语文的活力。自主学习实践初期,我们通过“前置性学习单”初步培养学生“读、画、查、记、问、思”的六步预习法。前置学习给了学生自主认知和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备而来,带着初读后的认识、思考和疑问而来。课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思维碰撞,使先前的认识得到提升,使课堂成为一个交流、交融、充满生命活力的互动过程。“学莫贵于自得。”“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在生命语文的课堂上,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成长的悸动和文明的律则。
合作学习,促进生命语文的成长。我们的“生命课堂”以“独学—互学—展讲”的合作形式展开。“独学”基础上的“互学”,“单座”变成“围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生命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全员、全程、全身心参与,提高了学习效率,展示了小组风采,增强了学习的成就感和对集体的归属感。这样的课堂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是温暖的课堂,是成就学生的课堂。
整体阅读,提升生命语文的质量。以往我们常常把一个学习任务分解成许多个小任务、小环节,千方百计地设计许多小问题来尽可能地排除学生的阅读障碍。我们知道自己所讲的每一个细节的意义,但学生并不知道。在整体阅读的课堂上,我们尝试大问题、大环节的整读,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展开学习。整体阅读使我们敢于给学生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把握;给学生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这样的课堂是“碎片化学习”向“整体化学习”的过渡,它提升着师生课堂的生命质量。
思维导图,绘制生命语文的色彩。生命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给我的阅读画一幅导图”,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画一幅阅读思维导图。学生在“导图”创造过程中展现着惊人的智慧。他们结合对文本的感悟,筛选着课文的重点,通过“毛毛虫图”“蝴蝶图”“机器人图”等,生动地再现了阅读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为生命语文增添了绚丽的色彩。这里除了知识、能力,更多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味和情怀。
拓展阅读,分享生命语文的幸福历程。生命语文将阅读进行到底。在课内拓展阅读实践中,我们尝试在质疑问难处、在认识不全时、在理趣与情趣的交汇处、在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时、在解读文本前、在课后延伸时,进行恰当的拓展阅读。在单元教学拓展阅读中,我们将学生的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怀,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命活力,把世界领进了教室,把学生带进了生活。
生命语文是简约的,但简约并非简单。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以“生本”为出发点时,我们便会看到简单背后的不简单;生命语文应懂得放手,因为“放手即是成全”。但放手不是撒手,是放手让学生寻找思维方法,探索学习之道,只有生进得有法,师才能退得从容。生命语文更需要阅读,因为在阅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令人悠然心会的阐释或命题,领悟到一种智慧的美,如果我们经常能感受到这种美,那么我们也会变得丰富、深刻和睿智。从《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到《造就自主发展的人》再到《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从《打造儿童阅读环境》到《把世界带进教室》再到《把心安顿好》……,这些书籍让我们开阔了视野,澄清了思想,谱写了生命成长的乐章。
□ 编辑 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