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现象与影响分析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ti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现象主要有三个方面:校园潜规则的社会性表现;校园潜规则的交互性表现;校园潜规则的实质性表现。它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既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
  
  中小学管理领域的诸多混乱和校园潜规则的存在,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更是对国民教育目标的漠视和偏离。因此,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现象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现象分析
  
  (一)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校园潜规则的社会性表现
   1.中小学教育工作受社会腐败现象影响严重
  当前,社会上存在吃喝风、行贿受贿风以及各种社会关系网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些社会风气得不到根本的改变,作为社会子系统的学校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校园潜规则的存在。这不仅有学校管理者主观上效仿其他部门管理者的原因,更重要的一点是学校不是完全独立的机构,它要依附和受制于社会其他管理部门尤其是政府行政部门。
  2.中小学校园潜规则正处在被动性发展和成长中
  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的存在,在环境上无疑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一方面是学校员工主观“崇腐”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受制于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由于学校在政策制定、制度的执行以及财政资金的来源等方面都要依赖于社会行政部门,学校内存在的某些校园潜规则是社会强加于学校的,具有一定的强迫性和非自愿性。
  (二)从学校与学校的关系看:校园潜规则的交互性表现
  1.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校园潜规则程度差异显著
  城市化水平不同的学校,校园潜规则的存在与盛行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这种地区差异,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对教育的要求存在着不同的期望值,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越希望有优质的教育,教育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校园潜规则也更加盛行,同时也反映出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优化与沟通。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没有更多的学校和教育资源供学生和家长选择。水平和档次相当的学校,人们也就没有必要为学校的选择付出过多的精力;其次,乡镇和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由于经济实力的差距,使一部分家长没有能力选择条件优越的学校。另外,这一现象也反映出城市化水平较高地区,由于教育规模扩大和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
  2.同类学校间生源竞争和经费争夺在潜规则上相对默契
  中小学之间的竞争和它们相互间存在的校园潜规则,主要表现为生源之间的竞争和教育经费之间的争夺以及在某些违规操作方面达成的默契。在招生方面,尽管教育行政部门明确了学生就近入学等规定,但学校之间为了争取更多的优秀生源,将这些规定置若罔闻;在教育经费等方面也普遍存在着潜规则。学校生源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另外,存在这种现象严重的学校多数是在师资力量和社会信任度较低的学校,为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社会信任度,它们把重点放在了生源竞争上面。由此可见,中小学竞争的核心仍然集中在升学率方面,升学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校在社会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中的威望,这种现象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工作效率的提高,但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业绩的唯一指标,也促成了中小学招生潜规则的日益盛行。
  (三)从学校内部看:校园潜规则的实质性表现
  校园潜规则在学校管理者身上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员任用方面。学校管理者受社会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按资排辈和任人唯亲现象较为明显。如果学校管理者将关系网作为了人员任用的唯一指标,而不考虑其他诸如,知识、能力、性格、品德等方面的因素,必然会对以后的管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使被任用人员有了保护伞,出现“官官相护”以及“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另外,学校管理者在教师课程安排方面,也存在问题。比如,让教龄较长、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毕业班或高年级课程,年轻教师担任低年级课程。这一方面有利于学校教学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意识的淡薄,导致年轻教师的机会较少,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
  第二,经费使用方面。中小学内部教育经费的利用情况,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在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利用上存在的潜规则,主要表现为学校物资的购买渠道和财务透明度等方面。中小学财务管理与使用上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和非正规性,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学校内部人员及社会人员利用学校关系网,推销办公及福利物品在很多学校已经成为不成文的规定。学校财务使用与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检查,导致类似潜规则的产生。由于学校水平的不同,规章与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情况也各不相同,城市化水平低的学校更是缺乏必要的监督,这是造成中小学内部财务透明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
  第三,信息传播方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目前很多中小学管理者所信奉的哲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管理者从规章制度的制定到具体规则的执行,也都抱着试探的态度,借助社会其它部门的政策,以提高自己的可信度和声誉。在规则的制定上也往往采取先“放风”,再制定实行的态度,社会的信息追随心理在中小学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的影响与利弊分析
  
  由于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的生成原因和发挥作用的复杂性,它所造成的影响也是双面的,既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影响。对于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的存在价值,观点不外乎两种。有些人认为,“潜规则不是法律的渊源,没有法律效力”,有些人认为“……潜规则的意义丝毫不亚于显规则的意义。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立法与司法的过程就是潜规则的运行过程”。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对于校园潜规则的存在,既不能一棍子打死,也不能完全接受它的存在。我们应充分考虑校园潜规则的适用范围,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限制或利用,进而逐步消除潜规则的负面影响。
  (一)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的正面影响
  1.弥补校园显规则的缺憾和不足
  规则制度的制定总是滞后于社会现实的,中小学校园规则也是如此。校园潜规则的出现,则弥补了中小学规章制度的不足和滞后性,它会随着现实情况及时作出反应,使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现实中的组织显规则往往过分刚性化,而柔性化不足,缺乏必要的灵活性,无法应对现实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教育工作产生过失。潜规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新出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
  2.保护个人隐私,快捷实现个人价值
  由于校园潜规则运行的隐蔽性,容易滋生腐败;但另一方面,校园潜规则也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当学校员工就某件事情表达个人看法而又不便当众表达时,完全可以借助潜规则的特殊性来向学校管理者表达自己的态度,达到个人意愿和意图。这不仅能够使管理者能全面的了解下属的情绪,以便及时调整某项政策,从而优化管理,而且,对处于下级的教职员工来说,也能够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表明自己的能力和态度,从而在学校管理者心目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有利于更快捷的实现个人价值。
  3.客观上平衡着学校各方利益
  学校内部存在着不同利益主体,由于受不同利益的驱使,在面对学校各项事务时,难免发生各种冲突。校园潜规则的存在,则从客观上平衡着学校各方利益,尽量减少冲突。使各个利益主体既维护了个人利益,又能从全局考虑,以大局为重,作出一定让步。各方相互制衡,分得各自的“奶酪”,从而将矛盾冲突降低到最小限度,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客观的平衡了各方利益。校园潜规则则成功的扮演了公平分奶酪的“执刀者”,其作用不可小觑。
  4.规范学校成员行为
  校园潜规则具有较强的规范作用,任何一所学校都无时无刻不受到它的影响和感染。师生员工不管是有意无意、自愿还是强制都自觉遵从它的约束,人们相互学习、模仿,使校园潜规则成为教育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将学校组织成员团结在一起。校园潜规则对学校组织成员的约束力是潜在的,“常常以无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校园潜规则的规范作用是一种柔性化约束,通常是靠团体舆论、成员对其行为的认同度和成员个人自省而实现的。从另一角度讲,虽然这种约束力是柔性化制约,但它发挥的作用在强度和持久性上,却常常超出正式规章制度所能达到的程度。
  (二)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的负面影响
  1.违背了公开公正原则,容易引起人们的反感。教育“潜规则”的出现与蔓延,是权力主体为实现自己利益而操纵权力的结果。缺乏公开公正也正是中小学校园潜规则与正式教育规则的主要区别之一,它违背了规则制度的本性,在实施过程中也没有必要的监督和管理程序,使校园潜规则的实施具有了极大的随意性和不可控性,公众对其操作过程公正与否也无从知晓,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利益,最终,使潜规则的实施完全放任自流,导致中小学教育规则的异化。
  2.操作过程相对隐蔽,容易滋生腐败行为。正式教育制度的产生,需要相当长的酝酿和准备,具备严格的程序,并充分考虑到制度制定后所产生的利弊,因此,教育规则制度具有相对的科学合理性。潜规则的产生则不是充分考虑商讨的结果,可能只是几个主要教育管理者的想法,或者完全是个人观点利益的体现,缺少严肃性和必要的监督,因此,所产生的规则会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意见而质量低下,甚至完全违背教师意愿。
  3.不具备合法性,容易产生管理上的后遗症。由于校园潜规则的出现与实施并不具备法律程序,当这些规则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显得无所适从,人们也会对这些潜规则的制定依据及制订者的意图产生怀疑,而这些规则并一定得到法律的保护,从而使人们对中小学教育部门的诚信和威望大打折扣,对以后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不利影响。
  总之,对于中小学校园潜规则的存在,我们不应该简单处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怎样正确引导与利用具有积极意义的潜规则,杜绝消极潜规则的蔓延,使整个中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他文献
好一片茫茫的月光,  静悄悄躺在地上!  枯树们的疏影,  荡漾出她们伶俐的模样。  仿佛她所照临,  都在这般伶伶俐俐地荡漾;  一色内外清莹,  再不见纤毫翳障。  月啊!我愿永永浸在你的光明海里,  长是和你一般雪亮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