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震纶棉纺有限公司坐落于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吴江市震泽镇,是一家专业生产各类高品质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的现代化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公司总生产规模扩大了208倍。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小企业迅速发展为居全国同行前列,并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企业。现有国际领先的赛络纺设备15万锭,赛络紧密纺设备3万锭,气流纺设备2万头,涡流纺纱机15台,年产粘胶、竹纤维、莫代尔、天丝等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近5万吨。
不是高端产业,但要做产业高端
2012年,在行业面临内外夹击的困境时,震纶棉纺却未出现停工或是裁员的情况,企业运转稳定,库存压力较小。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震纶棉纺在逆境中保持稳步发展、平稳增长的势头呢?苏州震纶棉纺董事长沈培荣说:“主要得益于企业转型升级,利用高新技术,超前的技术改造及持续的产品创新。”
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在于高层决策者的理念和决心。公司成立之初,董事长沈培荣就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棉纺不是高端产业,但是苏州震纶一定要做到产业高端。震纶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分析客观经济形势中认识到,从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转型升级是企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棉纺生产作为传统的民生产业,是永恒的产业,但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使这个传统的民生产业永葆青春活力,保持永续发展的势头,必须尽快摆脱传统手工操作的生产模式,立足于“高、精、尖”,走高新技术之路,向“二化”(连续化、自动化)、“三高”(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现代化企业转变,转变生产模式和发展方式箭在弦上,势在必发。
在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中,震纶棉纺在同行中快了一个节拍,在行业中抢占了新的制高点,抓住了发展机遇,扎扎实实地跨出了三大步,使公司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6年6月,公司引进第一批日本村田自动络筒机,跨出了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的第一步。
2008年初,启动了公司转型升级的第二步,投资2个多亿,引进德国特吕茨勒清梳联和在线检测并条机,日本村田托盘型全自动络筒机,以及经纬纺机的1520型1200锭集体落纱细纱长车,车间安装了国际先进的瑞士洛瓦全自动空调系统,常年保持恒温、恒湿,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环境。
2010年3月,又跨出转型升级的第三步,总投入约3亿元,继续引进国际上更为先进的纺纱设备,德国青泽赛络纺细纱长车、日本丰田赛络紧密纺细纱长车、日本村田NO.861涡流纺纱机等,不断提升公司在国内纱线行业中技术装备优势,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先进设备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万锭用工从公司创立之初的150人减少到目前35人,节约用工77%,减少厂房占用面积50%,单位能耗降低20%左右,初步实现了生产智能化、连续化、高效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当然这也是震纶能够敏锐的嗅出机遇并实实在在贯彻落实转型升级战略的结果。
独辟蹊径 成功定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名誉会长杜钰洲曾经说过:“决定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主要不是规模,而是取决于增长方式和产品结构”。因此,准确的产品定位是企业成功的一半。企业开发什么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并不是靠冥思苦想或请人“指点”,就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从社会需求找方向,从消费需求找市场。震纶棉纺从建厂起,就果断地决定走错位发展之路,将当时深受欧美消费市场青睐的粘胶纤维纱线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几年来任凭市场跌宕起伏,专心致志于纺制粘胶纤维为主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不动摇,做专、做强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
公司抓住了国家鼓励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契机,在产品创新、升级换代中谱写了新的篇章。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公司研发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时尚、新颖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不断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目前产品已发展到粘胶系列、竹纤维系列、天丝系列、莫代尔系列四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全面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满足了社会需求。产品在国内的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还出口英国、美国、巴西、土耳其等国。震纶棉纺依靠“不走寻常路”的产品定位从成立之初只有1680枚纱锭生产能力的小厂,发展到目前生产规模35万锭,年产各类纱线5万余吨,具有国际一流设备的现代化纺纱企业。
坚持科技领先,实现持续发展
震纶棉纺经历短短九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离不开“科技领先、自主创新”的经营理念。历史证明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今年以来,即使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公司的生产总量、销售总量、上缴国家利税和职工工资水平都比上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科技领先,走“高起点、快发展、高效益、低消耗、零污染”的发展之路,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超前的眼光看发展,以科学发展为立足点,实现生产规模的有效扩大。震纶棉纺新的工业区25万锭生物质纤维纱线项目已破土建设。在设备配置上,进一步提高自动化、连续化的程度,实现清梳联和粗细络联的衔接贯通,使纺纱整个生产流程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在产品创新研发上,要瞄准高端市场,进一步提高差别化的程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除此之外,去年震纶棉纺还与东华大学成功签约共建“纱线检测中心”和 “东华—震纶研究开发中心”,双方将在项目研究、技术开发、科技资源共享、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使用、成立联合检测中心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相信在未来震纶棉纺必将取得生产、科研双赢的结果,使公司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新的发展。
不是高端产业,但要做产业高端
2012年,在行业面临内外夹击的困境时,震纶棉纺却未出现停工或是裁员的情况,企业运转稳定,库存压力较小。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震纶棉纺在逆境中保持稳步发展、平稳增长的势头呢?苏州震纶棉纺董事长沈培荣说:“主要得益于企业转型升级,利用高新技术,超前的技术改造及持续的产品创新。”
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在于高层决策者的理念和决心。公司成立之初,董事长沈培荣就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棉纺不是高端产业,但是苏州震纶一定要做到产业高端。震纶的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分析客观经济形势中认识到,从中国现在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转型升级是企业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棉纺生产作为传统的民生产业,是永恒的产业,但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使这个传统的民生产业永葆青春活力,保持永续发展的势头,必须尽快摆脱传统手工操作的生产模式,立足于“高、精、尖”,走高新技术之路,向“二化”(连续化、自动化)、“三高”(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的现代化企业转变,转变生产模式和发展方式箭在弦上,势在必发。
在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中,震纶棉纺在同行中快了一个节拍,在行业中抢占了新的制高点,抓住了发展机遇,扎扎实实地跨出了三大步,使公司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2006年6月,公司引进第一批日本村田自动络筒机,跨出了转型升级、技术改造的第一步。
2008年初,启动了公司转型升级的第二步,投资2个多亿,引进德国特吕茨勒清梳联和在线检测并条机,日本村田托盘型全自动络筒机,以及经纬纺机的1520型1200锭集体落纱细纱长车,车间安装了国际先进的瑞士洛瓦全自动空调系统,常年保持恒温、恒湿,极大地改善了生产环境。
2010年3月,又跨出转型升级的第三步,总投入约3亿元,继续引进国际上更为先进的纺纱设备,德国青泽赛络纺细纱长车、日本丰田赛络紧密纺细纱长车、日本村田NO.861涡流纺纱机等,不断提升公司在国内纱线行业中技术装备优势,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先进设备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万锭用工从公司创立之初的150人减少到目前35人,节约用工77%,减少厂房占用面积50%,单位能耗降低20%左右,初步实现了生产智能化、连续化、高效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当然这也是震纶能够敏锐的嗅出机遇并实实在在贯彻落实转型升级战略的结果。
独辟蹊径 成功定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名誉会长杜钰洲曾经说过:“决定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主要不是规模,而是取决于增长方式和产品结构”。因此,准确的产品定位是企业成功的一半。企业开发什么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并不是靠冥思苦想或请人“指点”,就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从社会需求找方向,从消费需求找市场。震纶棉纺从建厂起,就果断地决定走错位发展之路,将当时深受欧美消费市场青睐的粘胶纤维纱线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几年来任凭市场跌宕起伏,专心致志于纺制粘胶纤维为主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不动摇,做专、做强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
公司抓住了国家鼓励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契机,在产品创新、升级换代中谱写了新的篇章。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公司研发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时尚、新颖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纱线,不断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目前产品已发展到粘胶系列、竹纤维系列、天丝系列、莫代尔系列四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全面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满足了社会需求。产品在国内的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还出口英国、美国、巴西、土耳其等国。震纶棉纺依靠“不走寻常路”的产品定位从成立之初只有1680枚纱锭生产能力的小厂,发展到目前生产规模35万锭,年产各类纱线5万余吨,具有国际一流设备的现代化纺纱企业。
坚持科技领先,实现持续发展
震纶棉纺经历短短九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离不开“科技领先、自主创新”的经营理念。历史证明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今年以来,即使在宏观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公司的生产总量、销售总量、上缴国家利税和职工工资水平都比上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未来公司将继续以科技领先,走“高起点、快发展、高效益、低消耗、零污染”的发展之路,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超前的眼光看发展,以科学发展为立足点,实现生产规模的有效扩大。震纶棉纺新的工业区25万锭生物质纤维纱线项目已破土建设。在设备配置上,进一步提高自动化、连续化的程度,实现清梳联和粗细络联的衔接贯通,使纺纱整个生产流程实现连续化、自动化。在产品创新研发上,要瞄准高端市场,进一步提高差别化的程度,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除此之外,去年震纶棉纺还与东华大学成功签约共建“纱线检测中心”和 “东华—震纶研究开发中心”,双方将在项目研究、技术开发、科技资源共享、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使用、成立联合检测中心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相信在未来震纶棉纺必将取得生产、科研双赢的结果,使公司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