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活动在我省展开,通过上学期高一化学教学的实施过程,我深有感悟,我认为,要在化学教学中实行多个环节互动模式,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质量,其关键是加强自学的有效性。
自学就是教师应重视发挥课本功能,要教育学生学会读课本,提倡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读书的好习惯,某些知识教师可不用讲,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独立思考发现其中要掌握的新问题,上课时学生心中有数,明确新课知识的疑点、难点、重点,激发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激发自学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质疑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而,化学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学的意识,应做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高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资料卡片、科学探究等栏目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所有的这些内容一般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这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教师也可适当地印发一些与之相关的具有较强趣味性与科学性的补充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及自学的能力。
例如,在讲“钠的性质”时,可以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提出钠在CuSO4溶液中的现象会是怎样呢?这不仅为这一节的新课做了铺垫,还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的开动脑筋,增强自学的有效性。
二、教给方法,多方面培养自学的能力
自学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仅有化学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学的方法、不具备自学的能力、没有较强的学习责任意识,时间一长,自学的兴趣也就因此而减弱,因而,化学教学还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自学的能力。
1.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
教师可以在完成前节内容后,对下节自学内容进行指导,例如,讲“钠的性质”时,可在讲完“离子反应”后用5分钟时间向学生演示教材上有关“钠的性质”的实验(钠的燃烧,钠与水的反应)和重难点,使学生有目的的去自学。
2.总结方法
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下图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学习和研究元素化合物问题的基本方法,可有效地自学有关内容,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
3.质疑
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自学时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自学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自学“氯”时,可设计教材上实验4—4与4—5的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使有色布条褪色的到底是哪种物质?对于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自学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总结。
三、开放的实验室是学生自学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为了使学生的自学深入一层、更进一步,可以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亲身体会教材上的实验现象,既大大提高了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浓硫酸的特性——脱水性”前,可让学生去实验室亲手做在蔗糖中滴加浓硫酸的实验,并观察现象,这样,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除了演示实验,我们还可设计书本上没有的课外实验。
例如,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一支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Na2CO3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立即析出Na2CO3白色晶体;用小刀切一块富含水分的瓜果(萝卜、梨等)块,在天平上称其质量,用塑料绳固定,放人盛有10mL~20mL浓硫酸的试剂瓶中,将瓜果块悬于距离浓硫酸液面1.5cm上方,塞上橡皮塞使试剂瓶密封,静置20min,瓜果块有些萎缩,将此瓜果块取出在天平上称量,其质量明显减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让学生从中感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自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要注重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学生自学的条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自学就是教师应重视发挥课本功能,要教育学生学会读课本,提倡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读书的好习惯,某些知识教师可不用讲,让学生自学阅读课本,独立思考发现其中要掌握的新问题,上课时学生心中有数,明确新课知识的疑点、难点、重点,激发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激发自学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可质疑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因而,化学教学应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学的意识,应做到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高中化学教材中,家庭小实验、资料卡片、科学探究等栏目的内容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所有的这些内容一般都不会在课堂教学中详细讲解,这都要求教师能够引导,使学生自主地完成这部分的内容,教师也可适当地印发一些与之相关的具有较强趣味性与科学性的补充内容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动脑及自学的能力。
例如,在讲“钠的性质”时,可以通过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提出钠在CuSO4溶液中的现象会是怎样呢?这不仅为这一节的新课做了铺垫,还激发了学生自学的兴趣,他们就会积极的开动脑筋,增强自学的有效性。
二、教给方法,多方面培养自学的能力
自学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学生仅有化学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学的方法、不具备自学的能力、没有较强的学习责任意识,时间一长,自学的兴趣也就因此而减弱,因而,化学教学还必须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高自学的能力。
1.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
教师可以在完成前节内容后,对下节自学内容进行指导,例如,讲“钠的性质”时,可在讲完“离子反应”后用5分钟时间向学生演示教材上有关“钠的性质”的实验(钠的燃烧,钠与水的反应)和重难点,使学生有目的的去自学。
2.总结方法
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下图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学习和研究元素化合物问题的基本方法,可有效地自学有关内容,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
3.质疑
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被激活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自学时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自学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自学“氯”时,可设计教材上实验4—4与4—5的现象为什么不同,说明使有色布条褪色的到底是哪种物质?对于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自学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总结。
三、开放的实验室是学生自学的舞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为了使学生的自学深入一层、更进一步,可以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亲身体会教材上的实验现象,既大大提高了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在讲“浓硫酸的特性——脱水性”前,可让学生去实验室亲手做在蔗糖中滴加浓硫酸的实验,并观察现象,这样,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除了演示实验,我们还可设计书本上没有的课外实验。
例如,验证浓硫酸的吸水性,可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一支小试管里加入5mL饱和Na2CO3溶液,在该溶液里加入2mL浓硫酸,立即析出Na2CO3白色晶体;用小刀切一块富含水分的瓜果(萝卜、梨等)块,在天平上称其质量,用塑料绳固定,放人盛有10mL~20mL浓硫酸的试剂瓶中,将瓜果块悬于距离浓硫酸液面1.5cm上方,塞上橡皮塞使试剂瓶密封,静置20min,瓜果块有些萎缩,将此瓜果块取出在天平上称量,其质量明显减少,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让学生从中感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自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要注重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现学生自学的条件,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