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云之后,和马云熟识的史玉柱、刘永好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卸掉CEO的头衔之后,马云依然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实际掌控人,也依然是中国互联网界最雄心勃勃的布局者,他的游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在半年前我就发过一条微博:马云不当CEO是好事。CEO职务释放出来,既不影响马云继续是阿里的灵魂和领袖,掌控战略与方向;又可以让其更从容更开阔。而把CEO职务交给继任者,也可以借此激活团队。
其实,马云之所以敢于潇洒玩起“退休”游戏,恰恰因为他已经完全掌控了阿里。回顾马云崛起之路的三大里程碑:孙正义投资、雅虎投资和阿里上市。这三次资本运作中虽然非常精彩,但是马云也不小心丧失了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过去几年中,马云一直希望重获控制权,继而整体上市。而为了重新获得控制权而出的三大奇招:智取支付宝、B2B私有化、回购雅虎股份,已经大获全胜。
马云所谓的退休,根本不是通常意义的退而休之,而是以退为进,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图谋一个更大的商业帝国版图。
果然,5月28日,马云亮相菜鸟物流深圳启动会,宣布这项计划投资3000亿元的超级项目。就在这一天,在浙江金华与义乌之间的金义都市新区,地方招商部门人士指着一片开阔地带向我介绍说:这就是给马云做物流的1500亩土地,这是菜鸟物流全国8个节点中最大的一块土地,几年之后要引入上万家企业,容纳6万人就业,政府给予的条件是零地价。而全国8个节点,粗略估计总规模将在万亩级别。
不难理解的是,阿里电子商务再强大,也仅仅是一家自成体系的封闭的电子商务公司而已。而如果能够全面掌控中国物流系统,那么马云就可以超越一家企业的范畴,借此改变中国的商业生态。
在充满不安全感的今日中国,马云超人的智慧在于他充分明白:越是淡化其身上商业色彩,突出其身上的社会性、公益性,马云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也能够更大程度获得安全感。
马云退休盛宴上,我们看到了柳传志、任志强等多位中国商界“教父”。当天,孙正义也在场,但是几乎完全淹没在几万名观众中被遗忘。而当年,孙正义曾是马云的金主,全球风险投资界的超级大鳄,但是快速崛起的马云让位次重排。
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内,中国互联网最值得关注的大事就是阿里巴巴上市。有对冲基金估计阿里市值可能达到600亿~1200亿美元。这个市值已经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垄断巨头的市值相当了,并有可能可以打破Facebook上市的纪录,创造全球互联网企业上市的最高峰。
而即将上市的仅仅是阿里的一部分而已,更让投资者充满想象空间的阿里金融板块一旦上市,也有可能达到千亿美元级。加上如今颇有想象力的物流板块。看来,未来3~5年,马云有可能打造出一个数千亿美元级的超级企业。
而今天,联想集团的市值价值大约800亿港币,也就是100多亿美元,只有阿里巴巴一块的十分之一。甚至中国电信市场价值也就380亿美元,中国联通260亿美元。也大概只有阿里巴巴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如果把眼光投向全球,IT业最传奇的故事大概就是那些投资微软、英特尔、苹果、雅虎、Google和Facebook等一夜暴富的神话,这也构成了硅谷传奇的最精彩内核。但是,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高额投资回报率,将让硅谷风险投资最成功的故事也相形见绌。
当年,波士顿的ARD投资的DEC,是风险投资行业第一个巨大成功。上市之后,ARD投资的7万美元增值了500倍以上。互联网泡沫时期,风险投资的纪录被eBay所保持。当时Benchmark Capital公司向eBay投资了670万美元,当1998年9月eBay上市时,Benchmark Capital手中所持股票却价值4亿美元。到1999年,Benchmark所拥有股票已经价值42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600:1。那一次,Benchmark的每个合伙人都分到了2亿美元。2005年,Accel Partners对Facebook投资1270万美元,当时公司估值约为1亿美元,上市之时价值高达90亿美元,回报约为1000倍,相当于红杉资本和Kleiner Perkins 2004年投资谷歌所获回报总额的2倍。这个案例在风险投资业内是空前的。即便是上世纪末网络泡沫兴盛之时,风险投资的回报率最高记录也只能达到300倍左右。但是,这个纪录将很快被中国的案例打破。
孙正义前后投资阿里巴巴总共8000万美元,估计阿里再次上市之后回报将超过300亿美元。而这还没有计算未来阿里金融等板块的投资回报。MIH投资腾讯5000万美元,其拥有的股票价值大约250亿美元,未来上涨空间依然巨大。
虽然,硅谷有一大批千亿美元级的高科技成功企业,包括微软、思科、苹果等等都曾经跨越过5000亿美元的大关。如今Google也已经跨越3000亿美元。这些高度还比中国第一梯队的互联网企业的市值高5到10倍之多。
但是,一方面由于美国风险投资喜欢报团下注,到了后期融资,每家投资公司的占股比例都会比较低,少有几家会超过10%,像孙正义这样30%左右的大比例投资者几乎没有;另一方面,美国风险投资长期持有的比较少,所以,虽然美国公司目前个头远比我们大,但是一个投资就获取二三百亿美元高额回报的案例几乎没有。
纵览分享阿里财富盛宴的群贤图。有人来得早,但是不如来得巧,比如高盛。有人来得早也来得巧,但是又去得早,比如富达等。最大的遗憾则是这个大名单中没有国内资本。阿里巴巴财富盛宴越是盛大,中国风险投资界值得反思的力度就越大。 马云创造的这个骄人纪录有三个特点尤其值得注意:1.孙正义和南非MIH都不属于美国和硅谷;2.阿里和马云都属于中国;3.这个记录还没有休止,还在继续高歌猛进。
阿里巴巴集团像一列永不停歇的快车,它什么时候会降速?
2013年4月22日,工信部到浙江省调研,我参加了中小企业局的座谈。一位企业界代表的话大大触动了我,他说:“我们企业主过去为银行打工,为政府打工,现在又要为马云打工。”
根据公开信息,阿里巴巴201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达6.4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超过腾讯的5.5亿美元以及百度的4.5亿美元。该季度营收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4%。
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乔丹·莫纳汉预计阿里集团2013年净利润可达22.8亿美元,2014年净利润将达到35.5亿美元。为了上市有更好的市值表现,阿里收入必须继续保持良好的暴涨态势,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从羊毛身上多拔毛。对于很多电子商务企业以及开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来说,成为阿里的用户别无选择,但是,随着费用的不断增加,电子商务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随着到淘宝开店发家暴富的神话光环逐渐退却,当成千上万怀揣美好愿望到淘宝创业,而发现投入都成了沉没成本而无力回本的时候,这些经济承受力有限的庞大群体总有一天突破临界点,这就是马云必然的代,可以引以为戒的是2011年的淘宝商城事件。
未来,要让阿里成为中国商业和社会更积极、更良性的推动力量,唯一的办法是打破电子商务一家独大的格局,因为无论市场垄断,还是行政垄断,没有制约的力量一定不可持续。只有通过良性竞争才能让企业更具有建设性,让产业生态更健康。
在憧憬美好的未来的同时,前方也不是没有风险。商业上没有永恒的常青树。当年IBM堪称IT界的绝对领袖,IBM的股票像退休养老金一样可靠,90年代IBM也差点走向破产。惠普公司曾是硅谷的源头,而今也在5度更换CEO中寻求突围之路,今天,阿里巴巴还在渐入佳境、如日中天的道路上,但是,也必然有走过巅峰的一天。
那么,马云神话何时会终结?任何企业的问题都在增长停滞之际。只要高速增长,再大的错误都有空间从容纠正,再多的问题也有时间从容化解。但是,一旦企业停止增长,甚至出现下滑,那么过去积累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将爆发。
阿里巴巴起家的B2B业务在2007年上市之后就很快达到停滞的瓶颈。以C2C为核心的淘宝成为阿里第二波增长动力。但是,在美国,同样以C2C成功的eBay在过去十年时间,都处于近乎饱和的停滞中煎熬。中国C2C达到饱和,也不会太遥远。但是,好在阿里有了支付宝,有了阿里金融,新的真正动力又很快衔接上了。
如果有一天阿里整体真正达到玻璃天花板,增长开始停滞,这一天还有多久?五年?十年?还是更久?
我不知道,我想马云也不知道,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作者系博客中国创始人,IT研究者,本刊记者陈纪英采写)
卸掉CEO的头衔之后,马云依然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实际掌控人,也依然是中国互联网界最雄心勃勃的布局者,他的游戏才刚刚拉开序幕。
以退为进
在半年前我就发过一条微博:马云不当CEO是好事。CEO职务释放出来,既不影响马云继续是阿里的灵魂和领袖,掌控战略与方向;又可以让其更从容更开阔。而把CEO职务交给继任者,也可以借此激活团队。
其实,马云之所以敢于潇洒玩起“退休”游戏,恰恰因为他已经完全掌控了阿里。回顾马云崛起之路的三大里程碑:孙正义投资、雅虎投资和阿里上市。这三次资本运作中虽然非常精彩,但是马云也不小心丧失了公司的绝对控制权。过去几年中,马云一直希望重获控制权,继而整体上市。而为了重新获得控制权而出的三大奇招:智取支付宝、B2B私有化、回购雅虎股份,已经大获全胜。
马云所谓的退休,根本不是通常意义的退而休之,而是以退为进,从日常事务中超脱出来,图谋一个更大的商业帝国版图。
果然,5月28日,马云亮相菜鸟物流深圳启动会,宣布这项计划投资3000亿元的超级项目。就在这一天,在浙江金华与义乌之间的金义都市新区,地方招商部门人士指着一片开阔地带向我介绍说:这就是给马云做物流的1500亩土地,这是菜鸟物流全国8个节点中最大的一块土地,几年之后要引入上万家企业,容纳6万人就业,政府给予的条件是零地价。而全国8个节点,粗略估计总规模将在万亩级别。
不难理解的是,阿里电子商务再强大,也仅仅是一家自成体系的封闭的电子商务公司而已。而如果能够全面掌控中国物流系统,那么马云就可以超越一家企业的范畴,借此改变中国的商业生态。
在充满不安全感的今日中国,马云超人的智慧在于他充分明白:越是淡化其身上商业色彩,突出其身上的社会性、公益性,马云就能够获得更大的施展空间,也能够更大程度获得安全感。
马云退休盛宴上,我们看到了柳传志、任志强等多位中国商界“教父”。当天,孙正义也在场,但是几乎完全淹没在几万名观众中被遗忘。而当年,孙正义曾是马云的金主,全球风险投资界的超级大鳄,但是快速崛起的马云让位次重排。
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内,中国互联网最值得关注的大事就是阿里巴巴上市。有对冲基金估计阿里市值可能达到600亿~1200亿美元。这个市值已经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垄断巨头的市值相当了,并有可能可以打破Facebook上市的纪录,创造全球互联网企业上市的最高峰。
而即将上市的仅仅是阿里的一部分而已,更让投资者充满想象空间的阿里金融板块一旦上市,也有可能达到千亿美元级。加上如今颇有想象力的物流板块。看来,未来3~5年,马云有可能打造出一个数千亿美元级的超级企业。
而今天,联想集团的市值价值大约800亿港币,也就是100多亿美元,只有阿里巴巴一块的十分之一。甚至中国电信市场价值也就380亿美元,中国联通260亿美元。也大概只有阿里巴巴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将硅谷甩在身后
如果把眼光投向全球,IT业最传奇的故事大概就是那些投资微软、英特尔、苹果、雅虎、Google和Facebook等一夜暴富的神话,这也构成了硅谷传奇的最精彩内核。但是,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高额投资回报率,将让硅谷风险投资最成功的故事也相形见绌。
当年,波士顿的ARD投资的DEC,是风险投资行业第一个巨大成功。上市之后,ARD投资的7万美元增值了500倍以上。互联网泡沫时期,风险投资的纪录被eBay所保持。当时Benchmark Capital公司向eBay投资了670万美元,当1998年9月eBay上市时,Benchmark Capital手中所持股票却价值4亿美元。到1999年,Benchmark所拥有股票已经价值42亿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600:1。那一次,Benchmark的每个合伙人都分到了2亿美元。2005年,Accel Partners对Facebook投资1270万美元,当时公司估值约为1亿美元,上市之时价值高达90亿美元,回报约为1000倍,相当于红杉资本和Kleiner Perkins 2004年投资谷歌所获回报总额的2倍。这个案例在风险投资业内是空前的。即便是上世纪末网络泡沫兴盛之时,风险投资的回报率最高记录也只能达到300倍左右。但是,这个纪录将很快被中国的案例打破。
孙正义前后投资阿里巴巴总共8000万美元,估计阿里再次上市之后回报将超过300亿美元。而这还没有计算未来阿里金融等板块的投资回报。MIH投资腾讯5000万美元,其拥有的股票价值大约250亿美元,未来上涨空间依然巨大。
虽然,硅谷有一大批千亿美元级的高科技成功企业,包括微软、思科、苹果等等都曾经跨越过5000亿美元的大关。如今Google也已经跨越3000亿美元。这些高度还比中国第一梯队的互联网企业的市值高5到10倍之多。
但是,一方面由于美国风险投资喜欢报团下注,到了后期融资,每家投资公司的占股比例都会比较低,少有几家会超过10%,像孙正义这样30%左右的大比例投资者几乎没有;另一方面,美国风险投资长期持有的比较少,所以,虽然美国公司目前个头远比我们大,但是一个投资就获取二三百亿美元高额回报的案例几乎没有。
纵览分享阿里财富盛宴的群贤图。有人来得早,但是不如来得巧,比如高盛。有人来得早也来得巧,但是又去得早,比如富达等。最大的遗憾则是这个大名单中没有国内资本。阿里巴巴财富盛宴越是盛大,中国风险投资界值得反思的力度就越大。 马云创造的这个骄人纪录有三个特点尤其值得注意:1.孙正义和南非MIH都不属于美国和硅谷;2.阿里和马云都属于中国;3.这个记录还没有休止,还在继续高歌猛进。
阿里有天花板吗?
阿里巴巴集团像一列永不停歇的快车,它什么时候会降速?
2013年4月22日,工信部到浙江省调研,我参加了中小企业局的座谈。一位企业界代表的话大大触动了我,他说:“我们企业主过去为银行打工,为政府打工,现在又要为马云打工。”
根据公开信息,阿里巴巴2012年第四季度净利润达6.4亿美元,同比增长172%。 超过腾讯的5.5亿美元以及百度的4.5亿美元。该季度营收为18.4亿美元,同比增长80.4%。
而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乔丹·莫纳汉预计阿里集团2013年净利润可达22.8亿美元,2014年净利润将达到35.5亿美元。为了上市有更好的市值表现,阿里收入必须继续保持良好的暴涨态势,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从羊毛身上多拔毛。对于很多电子商务企业以及开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来说,成为阿里的用户别无选择,但是,随着费用的不断增加,电子商务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随着到淘宝开店发家暴富的神话光环逐渐退却,当成千上万怀揣美好愿望到淘宝创业,而发现投入都成了沉没成本而无力回本的时候,这些经济承受力有限的庞大群体总有一天突破临界点,这就是马云必然的代,可以引以为戒的是2011年的淘宝商城事件。
未来,要让阿里成为中国商业和社会更积极、更良性的推动力量,唯一的办法是打破电子商务一家独大的格局,因为无论市场垄断,还是行政垄断,没有制约的力量一定不可持续。只有通过良性竞争才能让企业更具有建设性,让产业生态更健康。
在憧憬美好的未来的同时,前方也不是没有风险。商业上没有永恒的常青树。当年IBM堪称IT界的绝对领袖,IBM的股票像退休养老金一样可靠,90年代IBM也差点走向破产。惠普公司曾是硅谷的源头,而今也在5度更换CEO中寻求突围之路,今天,阿里巴巴还在渐入佳境、如日中天的道路上,但是,也必然有走过巅峰的一天。
那么,马云神话何时会终结?任何企业的问题都在增长停滞之际。只要高速增长,再大的错误都有空间从容纠正,再多的问题也有时间从容化解。但是,一旦企业停止增长,甚至出现下滑,那么过去积累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都将爆发。
阿里巴巴起家的B2B业务在2007年上市之后就很快达到停滞的瓶颈。以C2C为核心的淘宝成为阿里第二波增长动力。但是,在美国,同样以C2C成功的eBay在过去十年时间,都处于近乎饱和的停滞中煎熬。中国C2C达到饱和,也不会太遥远。但是,好在阿里有了支付宝,有了阿里金融,新的真正动力又很快衔接上了。
如果有一天阿里整体真正达到玻璃天花板,增长开始停滞,这一天还有多久?五年?十年?还是更久?
我不知道,我想马云也不知道,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作者系博客中国创始人,IT研究者,本刊记者陈纪英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