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高校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逐渐削弱的现状,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动力的教学方法。重点强调了教学内容应该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相协调,教学内容的调整应该基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的变化,以及同时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分享经验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6-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师感觉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在逐渐地降低,很多学生不再愿意努力学习[1-4]。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因为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往往被视作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在高校扩招以后,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在逐渐削弱[5,6]。目前,很多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过去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扩招以前那些整体学习能力和动力较强的学生,这些教学内容和方法或许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现在的许多学生可能就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很多老师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表示失望,认为学生自身水平的降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但是老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种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本身就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二、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的能力,它是由遗传与后天培养共同形成的。每一个学生在出生时都会遗传一部分和学习相关的素质,剩下的部分是在后天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能力和在以往学习中所形成的行为潜能的改变共同组成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高校扩招后,随着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过去相比有所降低。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扩招后很多学生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高校学习,比如按扩招前的比例招生,有些学生只能考入普通大学,而现在他们可以进入重点大学学习;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可以借助于很多高科技产品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料,完成复杂的计算和分析工作,而自身的能力却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今天的学生会参加很多和自身兴趣爱好相关的学习活动,尽管学习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学习的深度却越来越浅。在今天,很多学生并不想在学术上或者专业上有很深的造诣。然而多年以来,长期和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打交道,让老师把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变化,即使采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教学效果有时并不理想。比如学生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考题的难度和过去相比已经有所降低,但仍然会有很多学生考试不及格。因此,为了促进有效地学习,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动力
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学习动力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和需求,它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主动的动力会更强烈,因为这是学生自身对于实现目标的渴望,而不是为了父母的期望或者仅仅是一种从众心理。优秀的学生会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各种能力,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而这些正是未来走向社会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因此,他们会珍惜每一门课的学习,从不同的课程中获得不同方面能力的锻炼。另外,主动的学习动力也可以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而想坚持下去。被动的动力来源于老师或者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通常和奖惩措施连接在一起。被动的动力也来自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比如为了获得好的成绩评奖学金、需要获得学分、害怕在考试中不及格等等。因此,这样的学生更关心学习的结果,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采取一些突击复习的办法来获得好的成绩。因此,为了促进有效的学习,老师要让学习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动力。
四、理解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习”这个词表面上理解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却很难给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Gregory A曾于1961年提出“学习是一种由实践和经验给行为潜能带来的相对永久的变化”[7]。行为上的改变是由以下这些因素引起的,包括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等等。成功的学习不仅仅是达到眼前的学习目标,而且要培养学习技能和激发学习兴趣。任何理想的学习成果都包括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仅仅获得知识不是学习的全部,这只能说明我们知道一些实验现象、学术名词和基本理论等等。为了将知识转换成有用的学习,学生必须能够充分理解、应用、分析、融会贯通以及正确评估所学的知识,最后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会使行为潜能发生改变。然而,很多看似能够促进学习的方法,有时只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不能使行为潜能产生变化。通常我们总是把学习和知识、技能联系在一起,学习成果是否理想也主要是由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衡量的。尽管知识与技能是学习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学习应该是培养一种学习态度,这种态度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和知识、技能不同,态度不是靠老师教给学生,学生就能学会。态度是从老师身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要靠学生自己去体会。很多时候,学习更像是一段旅程,有过程也有结果。一段成功的旅程应该是通过一个过程将一个人引领到目的地,在经历过这个过程之后,当这个人再遇到相似的旅程时,他可以自己上路而不再需要向导。同样,“学习”这段旅程的目的地是理想的学习成果。学习的过程应该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为促进学习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现在已经不存在所谓“最好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课程,为了获得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老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深刻思考相应的学习过程。 五、促进学习能力和动力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动力,他们只需要老师具有杰出的专业技能,而对其授课能力并不苛求。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能力与动力,这些普通的学生不仅需要老师有杰出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其有高超的授课能力。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首先赢得学生的认可,使得其愿意在你的课堂上去学习。不快乐的学生是不会去学习的,他们为了达到结果只会做一些表面的或短期的努力。因此,为了促进有效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你的讲课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堂课都那么有趣,学生也许大部分时候是依赖被动动力去学习。如果外在的推动因素不是足够的强烈,学生的被动动力也只能保持在一个很低的程度。为了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们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动力。师生之间非正式的轻松交谈可以帮助老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或者有针对性的小组讨论也是有帮助的。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老师总是侧重于“学什么”和“怎么学”之类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但我们也需要将它们与“为什么学”联系在一起。如果老师能成功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原因,学习这场战斗我们就已经赢了一半。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低难度的内容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在传授高难度的学习内容之前,老师需要先讲一些中低难度的内容,如果这个顺序搞错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被激发,甚至会让学生很快对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信心。学习内容是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学习旅程的主要交通工具。学习内容的有效管理及其传递会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交流,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出适当调整。因此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对学生当前学习状态的响应。比如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先通过标准的测试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将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如果分数的均值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和我们设定的“假定能力”相差不远。如果分数的均值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我们就需要对学习内容作出调整。均值下降需要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均值增加则意味着学生可以接受更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当我们使用“教”这个字的时候,可能只是单向地指老师教学生。也许在过去,传授知识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今天,我们不需要一个仅仅会传授知识的老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现代的电子信息工具可以比人做得更有效,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老师?实际上,我们需要老师去点燃学习之火。教学应该是跟学生分享经验,面对面的经验分享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当然在分享经验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地调整一下表达方式,使得这种分享更容易被我们的听众所接受。当一个医生在向他的患者阐述一种疾病的时候,他所使用的语言绝对和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所用的不一样。当你的表达方式使你的学生感觉到,他在听你分享经验的时候就像他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这种经验的分享就是有效的。当这种经验分享变得有效,学生们就不会感觉到在被灌输一些东西,他们自己会有体会并且从中学习。“分享经验”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被接受,“教”的痕迹也不那么明显。但是“分享经验”不像直接将书本知识解释给学生那么简单。对于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要经过老师自身的理解、消化、吸收,然后再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一个老师也应该将每一次的教学都看作是一次自身再学习的机会,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使得其能创造出更有效的学习。当老师在讲课时,他会想起以前自己在学习同样内容的时候自己的老师是如何传授的。通常一个老师的教学方式会受到自己老师很大的影响,却漠视了实际情况中学生类型和其学习需求的改变。因此,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始终跟踪并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以便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近年来除了运用高科技的教学工具,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基本没有改变,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却逐渐在削弱。如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不相匹配,这种学习状态就不会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难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如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动力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该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相协调。教学内容的调整应该基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的变化。教学内容应该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去传授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都有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因此而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方丽娟.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125-127.
[2]陈钢.大学生学习动因的调查及其学习动力激发途径的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3):112-113.
[3]刘娟.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大学城大学生为例[J].高校管理,2011,(8):168-169.
[4]陈萍,胡瑜.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121-123.
[5]曾秀华.关于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11,(3):257-258.
[6]孙瑞权.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的个案研究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7):212-214.
[7]David L Morgan. Essentials of Learning and Cognition[M]. New York: McGraw-Hill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Languages, 2002: 46-47.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面上项目(MS201154)
作者简介:刘刚,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与评估。
关键词: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分享经验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46-02
一、引言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老师感觉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在逐渐地降低,很多学生不再愿意努力学习[1-4]。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因为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往往被视作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我们需要承认一个事实:在高校扩招以后,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在逐渐削弱[5,6]。目前,很多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过去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于扩招以前那些整体学习能力和动力较强的学生,这些教学内容和方法或许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现在的许多学生可能就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很多老师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表示失望,认为学生自身水平的降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但是老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这种变化。因此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过程本身就可以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二、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理解和吸收学习内容的能力,它是由遗传与后天培养共同形成的。每一个学生在出生时都会遗传一部分和学习相关的素质,剩下的部分是在后天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能力和在以往学习中所形成的行为潜能的改变共同组成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高校扩招后,随着学生人数成倍增加,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和过去相比有所降低。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扩招后很多学生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高校学习,比如按扩招前的比例招生,有些学生只能考入普通大学,而现在他们可以进入重点大学学习;二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学生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可以借助于很多高科技产品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料,完成复杂的计算和分析工作,而自身的能力却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今天的学生会参加很多和自身兴趣爱好相关的学习活动,尽管学习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学习的深度却越来越浅。在今天,很多学生并不想在学术上或者专业上有很深的造诣。然而多年以来,长期和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打交道,让老师把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能力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变化,即使采用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但教学效果有时并不理想。比如学生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差,考题的难度和过去相比已经有所降低,但仍然会有很多学生考试不及格。因此,为了促进有效地学习,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动力
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学习动力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和需求,它可以是主动的,也可以是被动的。主动的动力会更强烈,因为这是学生自身对于实现目标的渴望,而不是为了父母的期望或者仅仅是一种从众心理。优秀的学生会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各种能力,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而这些正是未来走向社会获得成功的必备素质。因此,他们会珍惜每一门课的学习,从不同的课程中获得不同方面能力的锻炼。另外,主动的学习动力也可以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因为对学习内容本身感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感到快乐而想坚持下去。被动的动力来源于老师或者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通常和奖惩措施连接在一起。被动的动力也来自学习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过程,比如为了获得好的成绩评奖学金、需要获得学分、害怕在考试中不及格等等。因此,这样的学生更关心学习的结果,有些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采取一些突击复习的办法来获得好的成绩。因此,为了促进有效的学习,老师要让学习活动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具备足够的学习动力。
四、理解有效的学习过程
“学习”这个词表面上理解起来非常简单,但是却很难给出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Gregory A曾于1961年提出“学习是一种由实践和经验给行为潜能带来的相对永久的变化”[7]。行为上的改变是由以下这些因素引起的,包括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运动技能和态度等等。成功的学习不仅仅是达到眼前的学习目标,而且要培养学习技能和激发学习兴趣。任何理想的学习成果都包括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仅仅获得知识不是学习的全部,这只能说明我们知道一些实验现象、学术名词和基本理论等等。为了将知识转换成有用的学习,学生必须能够充分理解、应用、分析、融会贯通以及正确评估所学的知识,最后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会使行为潜能发生改变。然而,很多看似能够促进学习的方法,有时只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不能使行为潜能产生变化。通常我们总是把学习和知识、技能联系在一起,学习成果是否理想也主要是由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衡量的。尽管知识与技能是学习重要的一方面,但是学习应该是培养一种学习态度,这种态度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和知识、技能不同,态度不是靠老师教给学生,学生就能学会。态度是从老师身上表现出来的,态度要靠学生自己去体会。很多时候,学习更像是一段旅程,有过程也有结果。一段成功的旅程应该是通过一个过程将一个人引领到目的地,在经历过这个过程之后,当这个人再遇到相似的旅程时,他可以自己上路而不再需要向导。同样,“学习”这段旅程的目的地是理想的学习成果。学习的过程应该能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能力。因此对于老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为促进学习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现在已经不存在所谓“最好的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课程,为了获得最合适的教学方法,老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深刻思考相应的学习过程。 五、促进学习能力和动力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动力,他们只需要老师具有杰出的专业技能,而对其授课能力并不苛求。然而,现在很多学生都缺乏学习能力与动力,这些普通的学生不仅需要老师有杰出的专业技能,同时也需要其有高超的授课能力。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首先赢得学生的认可,使得其愿意在你的课堂上去学习。不快乐的学生是不会去学习的,他们为了达到结果只会做一些表面的或短期的努力。因此,为了促进有效的学习,首先使学生对你的讲课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每一堂课都那么有趣,学生也许大部分时候是依赖被动动力去学习。如果外在的推动因素不是足够的强烈,学生的被动动力也只能保持在一个很低的程度。为了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们需要确定学生的学习动力。师生之间非正式的轻松交谈可以帮助老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或者有针对性的小组讨论也是有帮助的。另外,在教学内容上,老师总是侧重于“学什么”和“怎么学”之类的问题,虽然这些问题非常重要,但我们也需要将它们与“为什么学”联系在一起。如果老师能成功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原因,学习这场战斗我们就已经赢了一半。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难易程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低难度的内容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在传授高难度的学习内容之前,老师需要先讲一些中低难度的内容,如果这个顺序搞错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难被激发,甚至会让学生很快对这门课的学习失去信心。学习内容是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学习旅程的主要交通工具。学习内容的有效管理及其传递会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老师通过教学内容和学生交流,教学内容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作出适当调整。因此教学内容也应该是对学生当前学习状态的响应。比如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先通过标准的测试确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将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如果分数的均值没有发生显著的改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和我们设定的“假定能力”相差不远。如果分数的均值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我们就需要对学习内容作出调整。均值下降需要将教学内容简单化,均值增加则意味着学生可以接受更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当我们使用“教”这个字的时候,可能只是单向地指老师教学生。也许在过去,传授知识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今天,我们不需要一个仅仅会传授知识的老师。在传授知识方面,现代的电子信息工具可以比人做得更有效,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老师?实际上,我们需要老师去点燃学习之火。教学应该是跟学生分享经验,面对面的经验分享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当然在分享经验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地调整一下表达方式,使得这种分享更容易被我们的听众所接受。当一个医生在向他的患者阐述一种疾病的时候,他所使用的语言绝对和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所用的不一样。当你的表达方式使你的学生感觉到,他在听你分享经验的时候就像他自己亲身经历过一样,这种经验的分享就是有效的。当这种经验分享变得有效,学生们就不会感觉到在被灌输一些东西,他们自己会有体会并且从中学习。“分享经验”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容易被接受,“教”的痕迹也不那么明显。但是“分享经验”不像直接将书本知识解释给学生那么简单。对于每一部分的内容,都要经过老师自身的理解、消化、吸收,然后再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传授给学生。因此,一个老师也应该将每一次的教学都看作是一次自身再学习的机会,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使得其能创造出更有效的学习。当老师在讲课时,他会想起以前自己在学习同样内容的时候自己的老师是如何传授的。通常一个老师的教学方式会受到自己老师很大的影响,却漠视了实际情况中学生类型和其学习需求的改变。因此,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应该能够始终跟踪并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以便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出相应的调整,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近年来除了运用高科技的教学工具,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基本没有改变,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却逐渐在削弱。如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不相匹配,这种学习状态就不会使学生获得有效的学习,难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本文探讨了如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动力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该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相协调。教学内容的调整应该基于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的变化。教学内容应该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采取良好的教学方法去传授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都有积极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因此而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方丽娟.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125-127.
[2]陈钢.大学生学习动因的调查及其学习动力激发途径的探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0,16(3):112-113.
[3]刘娟.当代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市大学城大学生为例[J].高校管理,2011,(8):168-169.
[4]陈萍,胡瑜.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J].理工高教研究,2010,29(6):121-123.
[5]曾秀华.关于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11,(3):257-258.
[6]孙瑞权.提高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的个案研究报告[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7):212-214.
[7]David L Morgan. Essentials of Learning and Cognition[M]. New York: McGraw-Hill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Languages, 2002: 46-47.
基金项目: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改革基金面上项目(MS201154)
作者简介:刘刚,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安全与评估。